成語 > 獻可替否
目錄
獻可替否 No offering can be for
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獻進;替廢。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資料來源: 《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後漢書·鬍廣傳》臣聞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進獻可行者,廢去不可行者 Into those who offer practical, pass away, not Walker
  進獻可行者,廢去不可行者。謂對君主進諫,勸善規過。亦泛指議論國事興革。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後漢書·鬍廣傳》:“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或偶因片言隻字登第光二親,又不能獻可替否航要津。”《明史·劉宗周傳》:“今日當……以庶政歸部、院,以獻可替否予言官。”亦省作“ 獻替 ”、“ 獻可 ”。 漢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官以議為名,職以身為貴,智淺謀漏,無所獻替。” 晉 陸雲 《言事者啓使復校諸官財用啓》:“臣備位大臣,職在獻可,苟有管見,敢不盡規。” 孫中山 《建國方略·民權初步》:“報告當用簡單明白之言辭,有時須陳己見者,則統結以獻替之語。”
No. 3
  發音 xiàn kě tì fǒu
  釋義: 簡易可行的方法,廢止不可行的方法。 獻:進; 替:廢。 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臣下嚮君主進言,陳述那些可行,那些不可行,以成就可行的方法,摒棄不可行的方法。後用“獻可替否”指臣下嚮君主進諫,勸善規過,議論興革。
  同義詞:獻可替否 獻替可否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後把臣下對君主勸善規過、建議興革為“獻可替否”。唐·呂溫《人文化成論》:“軍以任使臣,臣以義事君,予違汝弼,獻可替否,此朝廷之文也。”《清史稿·李菡傳》:“夫獻可替否,宰相之責也;拾遺補闋,諫官之職也。”亦作“獻可替不”。《藝文類聚》捲二十六引梁簡文帝《達徐璃書》:“山濤有雲:‘東宮養德而已。’但今與古殊,時有監撫之務,竟不能黜邪進善,少助國章,獻可替否,仰裨聖政。”亦作“獻替可否”。《元史·陳顥傳》:“臣願得朝夕左右,獻替可否,庶少裨萬一,亦以權臣愚忠。”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獻可替否
  漢語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成語釋義
  獻:進;替:廢。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後漢書·鬍廣傳》:“臣聞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使用例句
  無
近義詞
獻可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