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健康 > 豬藍耳朵病
  豬藍耳病又稱豬的繁殖與呼吸綜合徵(prrs),是由動脈炎病毒科中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引起的,由外國傳入我國、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傳染病,以繁殖障礙、呼吸睏難、耳朵藍紫、並發其他傳染病為主要特徵。由於春季溫差大、氣候異常,極易引發本病,加之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因此,做好本病的預防十分必要。
  臨床特徵:
  ①母豬:發熱、厭食,沉鬱、昏睡,不同程度呼吸睏難,咳嗽。妊娠晚期流産、死胎、弱仔或早産。産後無乳,少數病豬耳部發紫、皮下出現血斑。個別母豬可見神經麻痹等癥狀。
  ②育成豬:雙眼腫脹、結膜炎,有眼屎或膿性分泌物,並出現呼吸睏難,耳尖發紫、沉鬱昏睡等癥狀。公豬感染後表現咳嗽、精神沉鬱、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暫時性精液減少和活力下降。
  ③仔豬:以一月齡內仔豬最易感染。體溫可達40%以上,呼吸睏難,有時腹式呼吸,食欲減退或廢絶,後肢麻痹,共濟失調,眼瞼水腫,死亡率高達80%。
  ④豬藍耳病常繼發豬瘟、附紅細胞體等病,如果治療不及時,豬衹死亡率較高。
  三、防治
  1.不論是單一感染還是混合感染,圈捨消毒,加強飼養,減少應激是其重要環節,單純控製達不到效果,衹有配合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消毒可選用齊魯百毒淨;治療可選用紫錐敗毒針,每1kg體重0.3ml,連用3-5天;同時配合富絡欣註射液以防止細菌性繼發感染。
  2.疫苗預防:采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滅活疫苗濃縮型:公豬,采精或配種前2-3個月首免,皮下或肌肉註射2ml/頭,間隔20天後以同樣劑量加強免疫一次,以後每6個月免疫1次。母豬:配種前5-7天首免,皮下或肌肉註射2ml/頭,間隔20天後以同樣劑量加強免疫1次,以後每6個月免疫1次。仔豬:在21日齡時皮下或肌肉註射1ml/頭。
  一、臨床癥狀
  豬藍耳病主要侵襲繁殖和呼吸係統,主要表現為母豬繁殖障礙、仔豬斷奶前高死亡率、育成豬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癥狀。
  經産和初産母豬多表現為高熱(40-41℃)、精神沉鬱、厭食、呼吸睏難,少數母豬(1-5%)耳朵、乳頭、外陰、腹部、尾部發紺,以耳尖最為常見。出現這些癥狀後,大量懷孕母豬流産或早産,産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豬,死産率可達80-100%。早産母豬分娩不順,少奶或無奶。
  仔豬特別是吃奶豬,死亡率很高,可達80%以上。臨床癥狀與日齡有關,早産的仔豬出生時或數天內死亡。大多數新生仔豬出現呼吸睏難(腹式呼吸)、肌肉震顫、後軀麻痹、共濟失調、打噴嚏、嗜睡、精神沉鬱、食欲不振。斷奶仔豬感染後大多出現呼吸睏難、咳嗽、肺炎癥狀,有些下痢、關節炎、皮膚有斑點。
  育肥豬體溫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顯減少或廢絶,多數全身發紅,呼吸加快,咳嗽明顯,個別病豬流少量黏鼻液。無繼發感染的病豬死亡率較低。
  種公豬發病時癥狀輕微,持續時間短,但精液品質下降,死精增多。
  二、防疫措施
  (一)豬藍耳病發生場(戶)的綜合防疫措施
  1、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屍體。養豬場(戶)要及時通過深埋、焚燒等無害化方法處理死胎、死豬,嚴格控製病豬的流動,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2、開展緊急免疫工作。從省畜牧獸醫局動物疫病檢測實驗室看,藍耳病疫情中常同時伴有豬瘟發生,有藍耳病存在的地方豬瘟免疫抗體合格率明顯下降。因此,要加強豬瘟的免疫工作,規模飼養場戶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時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時要保證質量,可適當增加劑量,註意接種消毒,防止免疫失敗或人為傳播疫源。另外,根據各場實際,積極做好口蹄疫、豬氣喘病、豬偽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規模飼養場建議使用豬藍耳病疫苗對全部母豬和公豬進行免疫,基礎免疫進行2次,間隔3周,以後每隔5個月免疫1次。
  3、積極做好對癥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可用下列方法減少損失。母豬分娩前20天連用數天水楊酸鈉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藥物,以減少流産。母豬分娩前後各一周喂服氟甲碸黴素或支原淨+金黴素,以減少細菌性繼發感染。對發病母豬,應推遲一個泌乳期配種。對初生仔豬可補給電解質、葡萄糖,對仔豬斷奶前後、轉群等,按預防量適當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黴素、土黴素等抗菌藥物,及時淘汰、無害化處理無治療價值的病仔豬。對年齡較大的發病豬,可用安乃近和相應的抗菌藥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
  4.加強養豬場(戶)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消毒,實行帶體消毒,保持飼養用具的清潔,減少飼養密度,通風、降溫,改善豬捨環境。調整日糧,對病豬飼喂高能量飼料、青緑飼料,提高維生素含量5-10%(其中維生素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礦物質5-10%(fe、ca、i、se、mn),註意氨基酸平衡。
  5.防止豬群流動。發病期間停止豬衹出售,停止從外地購豬,隔離治療病豬,場內健康豬群應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動,減少疫病傳播機會。
  (二)豬藍耳病未發生地區的綜合防疫措施
  1、疫苗免疫。用豬藍耳病疫苗對全部母豬和公豬進行免疫,基礎免疫進行2次,間隔3周,以後每隔5個月免疫1次。
  2、種源控製。嚴禁到豬藍耳病疫區購買種豬或商品豬,規模飼養場應堅持自繁自養,慎重引種。
  3、加強飼養管理。及時清除並無害化處理豬的糞、尿,嚴格消毒制度,每2周全場大消毒一次,每周一至二次帶豬消毒。豬場盡量做到全進全出,改善豬捨環境。
  4、加強豬瘟、口蹄疫等的免疫工作。定期開展免疫抗體監測,根據免疫抗體消長規律和免疫程序及時免疫。
  三、防治
  1.不論是單一感染還是混合感染,圈捨消毒,加強飼養,減少應激是其重要環節,單純控製達不到效果,衹有配合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消毒可選用齊魯百毒淨;治療可選用紫錐敗毒針,每1kg體重0.3ml,連用3-5天;同時配合富絡欣註射液以防止細菌性繼發感染。
  2.疫苗預防:采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滅活疫苗濃縮型:公豬,采精或配種前2-3個月首免,皮下或肌肉註射2ml/頭,間隔20天後以同樣劑量加強免疫一次,以後每6個月免疫1次。母豬:配種前5-7天首免,皮下或肌肉註射2ml/頭,間隔20天後以同樣劑量加強免疫1次,以後每6個月免疫1次。仔豬:在21日齡時皮下或肌肉註射1ml/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