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名
taenia solium
分類地位
扁形動物門縧蟲綱多節亞綱圓葉目帶縧蟲科
危害
豬帶縧蟲屬人畜共患的寄生蟲。幼蟲也可侵入人體。豬帶縧蟲的成蟲寄生在人的小腸中,中間寄主為豬故得名。被寄生的豬肉通稱“米豬肉”、“豆豬肉”或“珠仔肉”。人是該蟲唯一的終宿主。成蟲寄生於人的腸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或者便秘等癥狀。如果囊尾蚴寄生於人體,其危害性比成蟲大得多,嚴重者導致死亡。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檳榔驅蟲有效。輕度感染囊尾蚴的豬肉要經無害處理後才能出售,但是肉的質量大大降低;感染嚴重的豬肉必須銷毀。
外部形態
成蟲白色帶狀,全長為2m一4m,有700—1000個節片(proglottid)。蟲體分頭節(scolex),頸部(neck)和節片3個部分。頭節圓球形,直徑約為lmm,頭節前端中央為頂突(rostellum),頂突上有25~50個小鈎,大小相間或內外兩圈排列,頂突下有4個圓形的吸盤,這些都是適應寄生生活的附着器官。生活的縧蟲以吸盤和小鈎附着於腸粘膜上。頭節之後為頸部,頸部纖細不分節片,與頭節間無明顯的界限,能繼續不斷地以橫分裂方法産生節片,所以也是縧蟲的生長區。節片愈靠近頸部的愈幼小,愈近後端的則愈寬大和老熟。依據節片內生殖器官的成熟情況可分為未成熟節片(inmmature proglottid)、成熟節片(mature proglottid)和孕卵節片或稱妊娠節片(gravid proglottid)3種。未成熟節片寬大於長,內部構造尚未發育。成熟節片近於方形,內有雌雄生殖器官。孕卵節片長方形,幾乎全被子宮所充塞。
體壁與營養
縧蟲的體壁與吸蟲的基本相同,不同點是在皮層的表面具有很多微毛(microtriches),能增加表面積。縧蟲沒有消化係統,沒有口及腸,而是通過皮層直接吸收食物,它比吸蟲的更為突出,微毛的存在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積。在皮層內具有大量的綫粒體,這表明吸收可能需要能量,可能有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的過程。皮層也可通過寄主的酶促進食物的消化作用。縧蟲吸收的營養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儲存於實質中。通過厭氧呼吸以獲得能量。
排泄係統
排泄器官也屬原腎管型,由焰細胞和許多小分枝匯入身體兩側的兩對側縱排泄管(一對在背面,一對在腹面)組成。在每個節片的後端2條腹排泄管問又有一橫排泄管相連,在成熟節片中背排泄管消失,在頭節2對排泄管間形成一排泄管叢,在最末一個節片的後方左右二腹排泄管會合,並由一總排泄孔通出體外,若該節片斷離身體,則兩條縱排泄管末端與外界相通的孔即為排泄孔,不再形成總排泄孔。
神經係統
頭節上的神經節不發達,由此發出的神經索貫串整個節片,最大的一對神經索是在兩縱行排泄管的外側,節片邊緣之內側。沒有特殊的感覺器官。
生殖係統
十分發達。雌雄同體。在每個成熟節片內,都有成套的雌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在成熟節片的背側有150~200個泡狀的精巢散布在實質中,每個精巢都連有輸出管(輸精小管),輸出管匯合成輸精管,輸精管稍膨大盤旋麯折,成為儲精囊(有人仍稱為輸精管),其後為陰莖,被包在陰莖囊內,開口於生植腔。由生殖腔孔與體外相通。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分為左右兩大葉,在靠近生殖腔的一側有一小副葉(此為該種特徵之一),由卵巢發出的輸卵管通入成卵腔,成卵腔之周圍有梅氏腺。由成卵腔嚮上伸出一直囊狀的子宮,嚮下通過卵黃管與卵黃腺相連、並由成卵腔伸出一管稱為陰道(或稱膣),通至生殖腔,可以接受精子。
受精可以是同一節片,或不同節片,或2個個體互相受精。精子從陰道到成卵腔,一般在成卵腔或陰道內受精,並在成卵腔內由卵黃細胞分泌成外殼。梅氏腺的分泌物對卵起滑潤作用。受精卵由成卵腔到子宮,子它逐漸長大,節片中的其他部分逐漸消失,最後子官分成許多支,其中儲存很多卵,此時的節片稱為孕卵節片。孕卵節片的子宮分支,豬帶綫蟲一般每側分成約9支(7-13支)。蟲體後端的孕卵節片,常數節連在一起,逐漸地和蟲體脫離,隨寄生糞便排出體外。被排出體外的節片,其子宮內的卵已發育成六鈎蚴(oncoospere或 hexacanth ermbryo)具 3對小鈎,卵為圓形。直徑約3lum~43um,其外殼在卵排出時已消失。但在卵外包有較厚的具放射狀紋的胚膜。
生活史
蟲體後端的孕卵節片、隨寄主糞便排出或自動從寄主肛門爬出的節片有明顯的活動力。節片內之蟲卵隨着節片之破壞,散落於糞便中。蟲卵在外界可活數周之久。當孕卵節片或蟲卵被中間寄主豬吞食後,在其小腸內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釣蚴孵出,利用其小鈎鑽入腸壁,經血流或淋巴流帶至全身各部,一般多在肌肉中約經60~70天發育為囊尾蚴(cysticercus)。囊尾蚴為卵圓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頭節凹陷在泡內,可見有小鈎及吸盤。此種具囊尾蚴的肉俗稱為米粒肉或豆肉。這種豬肉被人吃了後,如果囊尾蚴未被殺死,在12指腸中其頭節自囊內翻出,藉小鈎及吸盤附着於腸壁上,經2~3個月後發育成熟。成蟲壽命較長,據稱有的可活25年以上。
此外,人誤食豬帶縧蟲蟲卵,也可在肌肉、皮下、腦、眼等部位發育成囊尾蚴。其感染的方式有:經口誤食被蟲卵污染的食物、水及蔬菜等,或已有該蟲寄生,經被污染的手傳入口中,或由於腸之逆蠕動(惡心嘔吐)將脫落的孕卵節片返入胃中,其情形與食入大量蟲卵一樣。由此可知.人不僅是豬帶縧蟲的終寄主也可為其中間寄主。豬帶縧蟲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失眠、乏力、頭痛,兒童可影響發育。豬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腦的部位,可引起癲痛、陣發性昏迷、嘔吐、循環與呼吸紊亂;寄生在肌肉與皮下組織,可出現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視力障礙,甚至失明。此蟲為世界性分佈,但感染率不高,我國也有分佈。
圖為豬肉中的囊尾蚴 | | zhudaitaochong
豬帶縧蟲
Taenia solium
縧蟲綱多節亞綱圓葉目帶縧蟲科的 1種。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蟲。幼蟲也可侵入人體。全世界患豬帶縧蟲病的人數(包括囊尾蚴病患者在內)約有200~300萬,主要在斯拉夫民族的國傢、中南美諸國和印度。早在公元217 年中國醫書,《金匱要略》中就有關於“白蟲”的記載。 610年,巢元方在《諸病源論》中將寸白蟲列為“九蟲”之一。在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豬帶縧蟲比牛帶縧蟲多;河南、山西、福建、雲南都有分佈。
形態 成蟲體長而扁,帶狀,長 2~4米(圖a豬帶縧蟲 成蟲)。前端細為頭節(圖b 豬帶縧蟲 頭節及鈎的放大),具頂突和大小相同的兩圈小鈎,約25~50個。頂突下有 4個吸盤,頸部細長,隨後體節逐漸伸長,其長度與寬度幾相等,稱為成熟節片(圖c 豬帶縧蟲 成熟節片)。具雌雄生殖器官,有睾丸150~200個。卵巢分左右 2葉,中間有一小葉。生殖孔位於體節的邊緣,或左或右互相交替。後端係孕節(圖d 豬帶縧蟲面性 孕節),長度大於寬度,子宮分支通常在12支以下。每個節片約含10萬個蟲卵。蟲卵呈球形(圖e豬帶縧蟲 卵) 。內具六鈎蚴。囊尾蚴(圖f 豬帶縧蟲 囊尾蚴(頭節已伸出))橢圓形,半透明,內可見白點狀的頭節,經處理可使頭節伸出。
生活史 人是本蟲的唯一終期宿主。中國宿主為豬和野豬。在白掌長臂猿中也發現豬囊尾蚴。豬吞食蟲卵或孕節得感染,蟲卵在腸中,六鈎蚴逸出,穿過腸壁進入血管或淋巴管到體各部,主要寄生於橫紋肌,亦可寄生於心髒、腦、眼等器官,約經10周發育為成熟的囊尾蚴。被寄生的豬肉通稱“米豬肉”、“豆豬肉”或“珠仔肉”(圖g 豬帶縧蟲 感染有囊尾蚴的豬肉)。人吃未煮熟的“米豬肉”受感染,在小腸內經2~3個月發育為成蟲。蟲卵或孕節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人若吞食蟲卵,蟲卵亦可在人體發育為囊尾蚴。這種病稱為囊蟲病。
致病力 成蟲寄生於人的腸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癥狀。如果囊尾蚴寄生於人體,其危害性比成蟲大得多。比如侵入眼部,可引起視力模糊甚至失明;大量寄生於肌肉,可引起痙攣;到達腦部,則出現癲癇,嚴重者導致死亡。感染囊尾蚴的豬,輕度者,豬肉要經無害處理後才能出售,大大降低了肉的質量;嚴重者,豬肉必須銷毀。
(嚴如柳) | | - lat.: taenias01iu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