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稱恆河猴”。哺乳綱,狹鼻組猴科。毛色大體為棕黃色。顔面和兩耳裸露,幼時近白色,成年後肉色。臀部有紅色臀胝。四肢幾乎等長。以野果、野菜為食。有頰囊,可貯食。群棲山林,行動敏捷,善攀緣跳躍,也能泅水。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和重要實驗動物。 |
|
哺乳動物。猴的一種。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紅,兩頰有頰囊;臀部有紅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嘩好鬧。以野果、野菜等為食物。 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獼猴看櫪馬,鸚鵡喚傢人。” 魯迅 《墳·人之歷史》:“ 中國 邇日,進化之語,幾成常言,喜新者憑以麗其辭,而篤故者則病儕人類於獼猴。” |
|
【中文名稱】:獼猴
【拉丁學名】:macaca mulatta
【俗名】:恆河猴,廣西猴,猴子,馬騮,黃猴,沐猴,猢猴
【英文名】:rhesus macaque
【商品名】:骨,肉,腦,獼猴
【國傢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
【瀕危等級】:漸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生態環境】:熱帶、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
【緻危因素】:作為害獸被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棲息地破壞,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
【保護措施】:遷地保護 |
|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哺乳綱 mammalia → 真獸亞綱 tberia → 靈長目 primates → 類人猿亞目 anthropoidea → 猴科 cercopithecidae → 獼猴屬 macaca →獼猴 macaca mulatta |
|
獼猴是我國常見的一種猴類,體長43~55釐米,尾長15~24釐米。頭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黃色,下部橙黃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鼻孔嚮下,具頰囊。臀部的胼胝明顯。
鑒別特徵:
最常見的一種猴。個體稍小,顔面瘦削,頭頂沒有嚮四周輻射的漩毛,額略突,肩毛較短,尾較長,約為體長之半。四肢均具5指(趾),有扁平的指甲。其身上大部分毛色為灰黃色灰褐色,腰部以下為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較濃。不同地區和個體間體色往往有差異。面部、兩耳多為肉色,臀胝發達,多為紅色肉紅色,雌猴色更赤,眉骨高,眼窩深,有兩頰囊,雄猴身長55~62cm,尾長 22~24cm,體重8~12kg,雌猴身長40~47cm,尾長工8~22cm,體重4~7kg。 |
|
我國是獼猴資源的富産國,60%以上的省(區)都有出産,雖然分佈不均、分佈區不連續,但分佈面積仍相當廣。據近年來各地對獼猴資源不完全的估算統計綜合,目前我國的獼猴數量約20萬衹左右。其中主要産區之一的廣東省約1萬衹;廣西約3-5萬衹;貴州約3-5萬衹;雲南約5-6萬衹;其它地區共約 3-4萬衹。從一些地區的調查結果分析,目前獼猴資源最多僅及四五十年前的20-30%。以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河南等地的猴源下降最甚,許多地區甚至連猴跡都斷絶多年了。 |
|
亂捕濫獵是獼猴緻危的主要因素。50年代我國不少産猴區,猴子數量多,固而出現猴子下山糟蹋農作物的猴害。群衆為保護莊稼,千方百計組織捕殺,有關部門大量組織收購並出口,導致彌猴資源遭到致命的破壞。此後,雖原則上控製在僅限人工飼養繁殖的後代,方可出口,但年出口量仍然可觀。1983-1992年中的7年間,國際瀕危物種公約的進出口年度報告數字表明,一些發達國傢從我國進口的獼猴大約為8000衹,平均每年約1000多衹。 |
|
生境:
多棲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溝𠔌和江河岸邊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屬群居性動物,一般都有十數頭或數十頭集群生活,猴群大小與棲息地環境優劣而有別。繁殖和缺食季節,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動範圍也較大。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山林區或石山上,毛長能耐寒。
食性:
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甚至蚯蚓、螞蟻。采食野果貪婪嗜爭,邊采邊丟,衹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卻丟棄,故猴群過處往往遍地斷枝棄果,因而對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較低,必然要擴大覓食範圍,活動時間也往往較長。
習性:
善於攀援跳躍,會遊泳和模仿人的動作,有喜怒哀樂的表現。集群生活,群居,一般30~50衹為一群,大群可達200衹左右。猴群大小與棲息地環境優劣而有別,一般都有十數頭或數十頭。繁殖和缺食季節,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動範圍也較大。
繁殖:
一般於11月至12月發情。次年3月至6月産仔,每産一仔。妊娠期平均為5個月左右。雌猴2.5-3歲性成熟,雄猴4-5歲性成熟,但最早於6-7歲參與交配。哺乳期約4個月。在飼養條件下壽命長達25~30年。 |
|
獼猴分佈十分廣泛,西到青海南部,北至河北省興隆縣,南達海南島,都能見到它們的活動蹤跡,現存量30萬頭左右。
我國獼猴主要分佈於南方諸省(區),以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分佈較多,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次之,陝西、山西、河南、河北、青海、西藏等局部地點也有分佈。
國外分佈於緬甸、尼泊爾、印度北部、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地區。 |
|
其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因此是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多種學科研究工作中比較理想的試驗動物。 |
|
【中文名稱】:獼猴(mí hóu)
【拉丁學名】:Macaca mulatta
【俗名】:恆河猴,廣西猴,猴子,馬騮,黃猴,沐猴,猢猴
【英文名】:Rhesus Macaque
【商品名】:骨,肉,腦,獼猴
【國傢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
【瀕危等級】:漸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生態環境】:熱帶、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
【緻危因素】:作為害獸被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棲息地破壞,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
【保護措施】:遷地保護
【食性】:植物 |
|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哺乳綱 Mammalia → 真獸亞綱 Tberia → 靈長目 Primates → 類人猿亞目 Anthropoidea → 猴科 Cercopithecidae → 獼猴屬 Macaca → 獼猴 Macaca mulatta |
|
其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因此是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多種學科研究工作中比較理想的試驗動物。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宣佈,他們成功破譯出了獼猴的基因組,這是繼人類和黑猩猩之後,科學家破譯出的第三種靈長類動物基因組。13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將這一成果作為封面文章。這個名為“獼猴基因組測序和分析聯合體”的國際科研小組由來自35個機構的170多名科學家組成,他們在論文介紹中說,測序結果表明,獼猴的基因與黑猩猩及人類的基因相似度約為97.5%,而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則更高,二者共有的基因達99%。
獼猴是一種相對古老的靈長類動物,測序小組說,測序獼猴基因組將提供一個獨特視角,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靈長類的進化路徑。如果說黑猩猩是人類“近親”的話,獼猴可以算是人類的“遠戚”,它和我們的祖先在大約2500萬年前“分道揚鑣”。測序小組負責人理查德·吉布斯說:“因為獼猴比黑猩猩在進化上離我們更遠,所以現在三種靈長類基因組相對比,更具研究價值。” |
|
【獼猴】 (動物)梵語雜名曰:“摩迦羅。”Markat!a,經中以譬凡夫之妄心。心地觀經八曰:“心如猿猴,遊五欲樹,暫不住故。”涅槃經二十九曰:“衆生心性,猶如獼猴。獼猴之性,捨一取一。衆生心性亦復如是。”同三十一曰:“心輕躁動轉,難捉難調。(中略)躁擾不住,猶如獼猴。” |
|
- n.: cynomolgus, macaque
|
|
- n. macaque
|
|
動物 | 哺乳類 | 猴子 | 自然 | 生物 | 靈長類 | 直布羅陀 | 旅遊 | 廣東 | 珠海 | 海島 | 傳說 | 藏族 | 神話 | 自然保護區 | 濕地 | 擔桿島 | 珠海淇澳 | 瀕危動物 | 治療 | 預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