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書名 > 狼圖騰
目錄
狼圖騰
作者: 薑戎 Jiang Rong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裏的蒙古牧民還保留着遊牧民族的生態特點,他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着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着草原的生態平衡。他們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們傢園的敵人;他們同時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幫助蒙古牧民獵殺着草原上不能夠過多承載的食草動物:黃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他們同時也深深地崇敬着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圖騰。狼的兇悍、殘忍、智慧和團隊精神,狼的軍事才能和組織分工,曾經是13世紀蒙古軍隊徵戰歐亞的天然教官和進化的發動機。
  
  正是蒙古民族的歷史和神秘,草原的廣阔和浪漫,將本書的主人公、一個叫陳陣的北京青年帶進了草原。很快,陳陣發現草原並不全是浪漫和自由。牧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産必須和狼進行戰鬥。他親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與偷襲羊群的狼――象豹子一樣大的狼――徒手搏鬥。也曾誤入狼群、並親眼看見群狼怎樣在頭狼的指揮下,調兵遣將圍獵幾百衹黃羊。但是,人卻搶了狼儲存的食物。為了報復人的貪婪,狼利用鼕季風雪和夏季蚊災的掩護,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偷襲軍馬群的殘酷而壯烈的戰役。於是人又被激怒了。來自於農耕民族的幹部不顧蒙古牧民的反對,開始了大規模的圍獵狼群的戰鬥。狼在死亡前的尊嚴和犧牲精神震撼了陳陣。陳和他的朋友親自掏了一窩小狼,並且養了其中的一隻。他要通過一隻小狼的成長,探索狼的習性和狼的哲學。通過一係列的令人陶醉的有趣的故事,陳發現狼是動物中唯一不可馴服的、十分神秘的動物。比如,第一次面對食物或者面對大批食物的時候,會舉行跑圈,類似現代宗教的感恩儀式或者祭祀;比如,狼一旦離開大地就會顫抖無力,又像希臘神話中的安泰。進而,陳又發現蒙古民族不僅將狼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崇拜的對象,而且,死後又將自己的屍體放到狼出沒的地方,實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會將他們的靈魂帶上“騰格裏”(蒙語:天)。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敵人,也是他們相伴一生、甚至是來生的朋友。正是蒙古人帶着狼的精神徵服了差不多半個地球,開通了東西方商業貿易與文化的交流。
  
  陳和他的來自於北京的青年朋友,因為狼的緣故和牧民融為一片。但是,他們無法阻擋來自於農耕文化和文革時期的錯誤政策對草原生態的破壞。他們首先用現代武器殺狼,將僅存的狼驅趕到邊境外。進而,大片的開墾草原土地。幾年以後,草原上鼠害橫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後,也就小說的尾聲,來自於蒙古草原的沙塵暴已經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沉甚至飄過大海,在日本和韓國的天空遊蕩……
  
  我們失去的不僅是草原不僅是狼,我們真正失去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觀;我們失去的是中華民族早期的圖騰: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嚴。這是《狼圖騰》的主題和作傢悲愴的呼喚。
  《狼圖騰》-作者簡介
  
  薑戎(筆名)
  本名呂嘉民,1946年生。北京人,北京某大學研究人員。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作品《狼圖騰》之前以呂嘉民之名著寫《落荒》、《羊油燈》。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
  《狼圖騰》-狼性啓發
  
  狼性狼性
  
  所謂狼性,同樣為不甘落後的企業界所津津樂道,並將這些狼性精神鍛造為市場競爭中的唯一生存法則。企業界狼災泛濫,教育界亦未能幸免。開放的深圳主動投懷送抱引“狼”入校,大興“狼性教育”,前衛的某中學甚至在校園裏樹起了狼的塑像,以此教育孩子從小樹立狼的精神……
  
  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惡心的狼一夜之間成了神的化身,集智慧、頑強和團隊精神等優秀品質於一身。在人們無限深情的懷念和隨波逐流的贊頌中,狼儼然成為新世紀最熱門的動物。
  
  而狼一旦戲劇性地與文化勾結在一起,又産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狼圖騰》能夠像精神鴉片一樣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對於各種隱私的嗜痂成癖。人們不僅關心明星的私人生活,也窺視歷史人物的官場沉浮。他們還以同樣的熱情關註着動物的隱私,關註着民族的隱私。《塵埃落定》掀起了一陣藏文化熱潮,《狼圖騰》則讓蒙古族的生活細節與民俗風情成為人們視野中一縷新異的風景。
  《狼圖騰》-名人點評
  
  
  《狼圖騰》在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薑戎筆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因之,這是一部狼的贊歌,也是一部狼的輓歌。——文學批評傢 白燁
  
  讀了《狼圖騰》,覺得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藉鑒。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是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瑞敏
  
  《狼圖騰》在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是一個燦爛而奇異的存在:如果將它作為小說來讀,它充滿了歷史和傳說;如果將它當作一部文化人類學著作來度,它又充滿了虛構和想象。作者將他的學識和文學能力奇妙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作品的獨創性。它的具體描述和人類學知識相互滲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議。因此,這是一部情理交織、力透紙背的大書。——文學批評傢 孟繁華
  
  這是一部景觀恢弘的小說,講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蒙古草原上的生活。這篇獨具匠心的創作對牧民與殖民、動物與人類、自然與文化等錯綜復雜的相互關係,有深切的體會。故事娓娓道來,展現細緻活潑的文理,漸而成就強大的感人力量。這是部與衆不同的小說,讀後教人久久不能忘懷。 ——亞洲文學奬評審團主席ADRIENNE CLARKSON
  《狼圖騰》-獲奬情況及社會影響
  
  
  《狼圖騰》2004年4月25日正式發行出版,是作者薑戎根據他在草原11年的生活感悟,傾其半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該書在中國大陸發行300餘萬册,連續6年蟬聯文學圖書暢銷榜的前十名,獲得各種奬項幾十餘種。該書在中國出版後,被譯為30種語言,在全球110個個國傢和地區發行。是成功進入西方主流文化圖書市場的第一部中國小說,歐美各大主流媒體和電視電臺都給予連續報道和評論,已經成為國內外讀者熟悉的一部奇書和大書。2004 年底至今,在國內,已獲得各類奬項十餘種。
  
  在國際上,2007年11月獲得首屆“曼氏亞洲文學奬”。
  
  《狼圖騰》法文版榮獲翻譯“金字奬”,法文版於2008年1月由法國 Bourain出版社出版。
  
  《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泰晤士報》、《南德意志報》、《明鏡周刊》、《意大利郵報》以及美聯社、BBC、CNN等歐美主要媒體都報道了《狼圖騰》的消息和評論。互聯網上“WOLF TOTEM”的英文搜索達到了幾十萬條。
  
  著名企業傢李嘉誠、郭臺銘、張瑞敏等都看過《狼圖騰》並給予高度的評價。幾年來,海內外報刊和網絡新媒體對《狼圖騰》的研究論文和論著有上千篇、種,並引起廣泛爭議。
  《狼圖騰》-電影《狼圖騰
  
  2009年8月18日下午,電影《狼圖騰》啓動儀式暨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影片將由法國知名導演讓· 雅剋·阿諾執導,導演簽約儀式也同期舉行。電影《狼圖騰》啓動儀式由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北京電視臺主辦,懷柔區委區政府、長江出版集團北京圖書中心、企鵝出版集團北京分公司協辦。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自2005年着手運作電影《狼圖騰》這一國際化藝術大片。歷經四年坎坷,其間公司先後接觸了衆多國內一綫電影人,但由於該題材的特殊難度,始終沒有理想的結果。至2009年春,紫禁城千方百計將法文版小說《狼圖騰》送到世界頂級導演讓·雅剋·阿諾手上。2009年夏,阿諾與紫禁城影業簽訂了影片的拍攝協議。阿諾導演在2009年8月5日來京,8月7日便與《狼圖騰》作者薑戎等人趕往北部邊疆的草原采景,考察草原環境、草原狼和野生黃羊等自然狀況,籌劃未來的外景基地和飼養野生動物的基地。按照阿諾的拍攝計劃,影片的前期將用三年時間飼養幾十頭草原狼和上百頭黃羊。此間的動物原生態錄像記錄,將是未來影片故事的素材。在這一幾年的籌備――拍攝活動中,還將發生無數吸引人的新故事。
  
  電影《狼圖騰》是首部中國國産電影邀請國際頂級導演執導的作品,也是中國電影真正走上國際市場的一次大膽嘗試。法國導演阿諾有人類學家的文化背景,他的加盟無疑將給這部中國詩史性的巨片蒙上一層神秘而詭異的面紗。剋服文化差異,將中國史詩以國際化視角加以讀解並搬上世界舞臺,其中的文化融合與詮釋,題材的取捨和升華,故事的視角和手法,讓《狼圖騰》的讀者和觀衆都充滿無期待和好奇。也給國內電影界如何處理國際化題材,如何才能夠讓“大片”走出國門,樹立中國的文化形象,實實在在地樹立了一個典範和模式,成為提升並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現象。
  
  電影《狼圖騰》將以“狼”為敘述主體,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秘。以註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拍攝動物見長的阿諾,會再次將小說中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在電影中以真景實呈現出來: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狼的團隊精神和傢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遊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式;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有關狼的種種細節,在電影中都將以逼真的方式呈現,令觀衆陶醉震撼。影片將依靠實景拍攝和電腦特技製作結合的方式,講述一個中國草原的故事,一個關於人與自然、關於過去和未來的故事。電影《狼圖騰》將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為“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將成為一部洞察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以及不同民族和諧共存的電影傳奇之作。
  
  電影《狼圖騰》項目的製作團隊將由讓·雅剋·阿諾的團隊與紫禁城選定的編劇共同編寫劇本,讓·雅剋·阿諾擔任導演,北京紫禁城影業全權負責項目主導和電影製片工作,並邀請香港著名製片人和發行人江志強先生擔任該片的聯合製片人,《狼圖騰》將由中國演員主演,用中文對白拍攝。電影《狼圖騰》計劃籌備期為18個月,全部完成大約需要三至四年的時間,屆時將在全球發行上映。
  
  紫禁城影業在籌備《狼圖騰》電影的過程中,得到了來自中宣部文藝局、國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局、北京市委宣傳部等的大力支持。依靠豐富的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中法兩國以及各方優秀的製作團隊將努力打造這一部真正能夠在全球發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較高票房的中國電影力作。同時,電影《狼圖騰》的推出,也是弘揚華夏文明、展示中國電影綜合實力的藝術名片。
狼祖神話與突厥蒙古的族源
  泛突厥主義和狼圖騰《周書 捲五十 列傳第四十二 突厥》雲:“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別為部落。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其足,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飼之。及長,與狼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狼在側,並欲殺狼。狼遂逃於高昌國之西北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壤茂草,周回數百裏,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大,外托妻孕,其後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子孫蕃育,漸至數百傢。經數世,相與出穴,臣於茹茹。居金山之陽,為茹茹鐵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號焉。或云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也就是說,突厥阿史那部被別國滅族,衹有一個十歲的小兒幸存下來。一隻母狼收留了他,將他哺育長大,並將他與狼相配。敵國得知,重新又派人將他殺害,並打算把與他相配的母披一並殺死,身懷有孕的母狼於是逃件高昌國之北山,生下十男,子孫繁育,逐漸興盛。正是由於這樣的緣由,突厥族對狼頂禮膜拜。在突厥民族英雄烏可斯町汗的傳說中,是蒼狼引導他們,狼進兵進、狼停兵駐,最終取得勝利。《通典》捲一九七《突厥上》曰:“侍衛之士,謂之附離(böri),夏言亦狼也。”《隋書》與《北史》記阿史那氏為君長,皆有“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其本”之言。狼無疑是突厥族神聖的圖騰物,因而突厥諸部落中,對狼至為崇拜,每於旗纛上圖以金狼頭。突厥可汗亦每以狼頭纛賜其臣。
  母狼阿史那與匈奴公主《魏書》捲一三《高車傳》:“俗語雲匈奴單於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於曰:“吾有此二女,安可配人,將以配天。”乃於國北無人之地築高臺,置二女於上,曰:“請天迎之。”經三年,其母欲迎之,單於曰:“不可,未徹之間耳。”復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臺嗥呼,因穿臺下為空穴,經時不去。其小女曰:“吾父處我於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是神物,天使之然。”將下之。其姐大驚曰:“此是畜生,無乃侮父母也!”妹不從,下為狼妻而産子,後遂滋繁成國。故其有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
  土耳其抵抗組織的狼圖騰《漢書》捲六一《張騫傳》曰:“烏孫王號昆莫。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支俱在祁連敦煌間,小國也。大月支攻殺難兜靡,奪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為求食,還,見狼乳之,又烏銜肉翔其旁,以為神,遂持歸匈奴,單於愛養之。”
  類似的傳說,在其他民族中也俯拾皆是:維吾爾民間長詩《安哥南覆》中,神狼博坦友納,帶領維族先民走出大山。並在神狼的勸進下,維吾爾一位鐵匠先祖戴上王冠,率十萬大軍出山擊敗強敵。直至今日,維族人仍將狼看作勇敢無畏的象徵,生了兒子往往說生了一隻狼。在哈薩剋族中,則盛傳着這樣一個傳說:一位青年男子與一隻白狼相遇,在一座山洞裏共同居住了四十天,彼此相安無事。後來狼化作美女,作了年輕人的妻子,並給他帶來數不盡的財寶。50年代,哈薩剋族部落有的還打着狼旗。《元朝秘史》捲一記述了蒙古族的一則族源神話,其雲: 當初蒙古人的祖,是天生一個蒼色的狼,與一個慘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過騰吉思名字的水,來到於斡難名字的河源頭,不兒罕名字的山前住著,産了一個人,名字喚作巴塔赤罕…… 值得一提的是,白鹿也受到突厥係民族的敬仰,同時白鹿是鮮卑的圖騰。土耳其青年組織灰狼的狼圖騰
土耳其民族標識:狼圖騰阿史那
  母狼阿史那是突厥神話中的突厥阿史那部族的直係祖先。半人半狼的阿史那一族建立了突厥第一汗國。於是,阿史那也成為現代土耳其民族主義的圖騰,特別是土耳其的主張民族主義的極右政黨民族主義者行動黨,其領導下的新法西斯伊斯蘭青年組織“灰狼(Bozkurtlar)”就以阿史那作為標識,吸引了20萬成員,並以此宣傳泛突厥主義。蘇聯解體之前,美國中情局曾經資助“灰狼”暗殺了694人。阿史那也是塞浦路斯的土耳其抵抗組織(TMT)的標識。
華夏帝國對狼圖騰的觀點
  古代中原王朝用犬戎或者附離來指代北狄,即古代北方的突厥係遊牧民族。北狄一直是華夏的心腹大患,狼子野心就是取自犬戎。《國語·周語》提到周穆王徵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而周幽王和西周就亡於以狼為圖騰的犬戎。直到隋唐,漢民族還把一切北方遊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也仍然用豺狼比喻北狄鬍人。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李白《古風》有雲:“俯視洛陽川,茫茫走鬍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皇甫冉《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則雲:“烽火驚戎塞,豺狼犯帝京”。李曾伯《滿江紅:得襄陽捷》:“狼吻不甘春哨衄,馬蹄又踏寒灘入。嚮下洲,一鼓掃群鬍,三軍力”。清代更有“狼子野心,信不誣哉!”一說。而華夏的圖騰是竜。
圖書《狼圖騰》
  作 者: 薑戎 著
  出 版 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4-1
  字 數: 511000
  頁 數: 408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5427304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情感 >> 其他
  市場價:精裝收藏版¥32
  簡裝普及版¥18
  作者簡介
  呂嘉民作者簡介 ●薑戎(筆名) ,本名呂嘉民,1946年生。
  北京人。曾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師。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
  作品《狼圖騰》之前以呂嘉民之名著寫《落荒》、《羊油燈》。也有人說,《狼圖騰》是他出版的唯一一本著作。
  關於他個人的人格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相差很大。是一個很受爭議的人物。在許多支持薑戎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對其進行批判。作品簡介
  《狼圖騰》,紀實體長篇小說,薑戎著。
  《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
  狄戎各族以狼為圖騰,高車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頭人,蒙古族以蒼狼白鹿為圖騰
  成吉思汗為什麽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國人性格裏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風景會帶給你怎樣的震撼與衝擊?這是一部關於狼的著作,一部對中國歷史進行解讀的小說,一部可以給包括商界、文化界、學術界帶來震撼的作品。
  本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中攫取閱讀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一個個疑問:當年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麽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為漢民族輸血纔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麽中國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狼圖騰文化?於是,我們發出叩問:我們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竜圖騰”極有可能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華夏民族的“竜圖騰崇拜”,是否將從此揭秘?我們究竟是竜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頽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實在是當代讀者的幸運。千百年來,占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更遑論為狼寫一部書,與狼為伍探微求真了。
  狼圖騰·序
  安波舜
  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駡的文字符號。如果不是因為此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的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裏,漠視着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感謝本書的作者薑戎先生。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遊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謎團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薑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傢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遊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有關狼的種種細節,均使作者沉迷於其中,寫出了這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如今,正值中國社會轉型,而農耕文明衍生的國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羈絆之時,薑戎終於為他這一部傾其半生心血的鴻篇巨製畫上句號,最終完成了他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為“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
  策劃人安波舜簡介
  遼寧丹東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係。1975年赴鄉村插隊務農,1982年後歷任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春風小說雙月刊編輯、編輯部主任,《中外文學》雜志編委、副主任,《布老虎叢書》編輯部主任,遼海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布老虎文化有限公司的總經理。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長篇小說《上帝不在天堂》,電影文學劇本《玫瑰的夢》,電視劇劇本《我傢的故事》,另外發表中短篇小說《爬煙囪的基督》等60餘篇,評論200餘篇,編輯、策劃長篇小說《布老虎叢書》等28種。
和《狼圖騰》運作安波舜難忘的相約
  作者:大陸女作傢毛竹
  來源:東方竹子國際互聯網:http://www.eastpassion.com
  毛竹忽然發現安波舜産生了一種錯覺,仿佛擔心發生什麽事情,仿佛猜透了毛竹的險惡居心,仿佛警惕着毛竹的可怕陷阱,仿佛毛竹不是作傢而是某個黑社會的女黑老大,仿佛毛竹不是作傢而是運作作傢的神秘女魔鬼,仿佛毛竹身後等了一個加強團正準備安公子入套,仿佛那些高樓大廈中都有眼睛窺探着他們拋出的小小美麗的誘餌怎麽完成殲滅戰的最後一步,仿佛毛竹一下子淪落成他不屑的某類人物
  和安波舜見面是那一次他來京嚮毛竹約稿。
  那會兒,他看到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給毛竹出的“透明三步麯”第一本,可能是感覺毛竹有某種潛力,書中有一種突破創新的東西在裏面涌動,故而來京嚮毛竹約稿。他們約好在藍島大廈門前見面。
  毛竹在出租車上,剛能看到藍島大廈,就看到一個人。毛竹猜想那一定是安波舜,後來證明果然不出所料。安波舜站在那裏實在是太出類拔萃了!安波舜如約站在藍島大廈的門口等毛竹,身高居然有一米九幾,上身穿大T恤,大T恤上是方方的大圖案;下身着牛仔褲,顯出兩條大長腿。安波舜真是又瀟灑又出衆。看着就是一個大氣磅礴的人!他們打車去京廣大廈一樓喝咖啡。為了裝進高個安波舜,他們打了一個那時京城還橫行的微面。看安波舜蜷着身子纔鑽進出租車,坐在後面仍蜷蛐着身子,像一個大蝦公一般,毛竹覺得真是好玩。
  他們在京廣大廈一樓咖啡廳落坐後,安波舜就開始給毛竹講他需要什麽樣的書稿。
  他說起了《阿甘正傳》等暢銷書。說了美國好來塢許多大片。特別地說起好來塢片子中那些可讓觀衆激動互動的細節:阿甘在跑,忽然發現身後面好多人在跟着跑,越來越多的人在跟着跑,越來越多的人在跟着跑,臺下觀衆鼓掌了起來,每一個觀衆都熱淚盈眶;他說起一部好來塢片子:一個男人性不滿足,本想趁妻子回娘傢放鬆一下,結果那個放鬆對象,那個孤獨寂寞的第三者,那個渴望家庭溫情激情愛情的大齡姑娘,居然把妻子心愛的小白兔放在鍋裏活活地煮死了,臺下男觀衆群情激奮,全體起立,揮舞着拳頭,齊聲高喊:“殺死她”“槍斃她!"“煮了她!”“烹了她”“讓她償命!”“撕了她!”“打死她!”最後這些憤怒的聲音匯成風雷齊動的:“打死她”“打死她!”......
  那真是一種作品和生活相溝連而呈現出的一種或讓人熱血沸騰或讓人驚心動魄的場面!
  那可真是作品與生活風雨雷電交相呼應的場面!
  原來安波舜想要的書稿是能和讀者互動且能引起大傢關註、甚至讓大傢激動的書稿.
  原來安波舜伫立在一個遠離海洋的地方,卻在渴望海潮、海暴、海嘯將自己漫過;伫立在一個遠離危險的河𠔌,卻在期待着大風、臺風、颶風將自己吹起、擡起、吹到一個最冷最熱的地方。原來安波舜心裏呼喚着有那麽一個作者擁有那麽一種力量,讓他藉力把整個世界抖動、激動、轉動、飛快地奔走,讓整個世界雷電弗迷,讓整個世界竜捲風一般旋轉,吸水,吸物,吸水,然後將整個世界捲到一個他希望到達但他也不知道是哪裏的地方。
  安波舜又談到了他的運作。
  原來這個大氣磅礴的人想成為中國出版史上的大出版傢,他的立足的不僅是中國或是華人世界,而是整個的世界。他期望他的書的印數不是幾千幾萬,而是幾百萬。他是要藉國外出版社的大運作來運作中國圖書。他幻想他的圖書不是一本一本地印,而是工廠化的大運作。而這個工廠化運作包括他的作傢、編輯、印刷廠、出版商、讀者、評論傢、記者、發行商、書店經理等等,都是他大運作流水綫上的鉚釘,而他現在需要藉一股氣將這個龐大的機器運作轉動起來。
  而當時的安波舜並不是什麽京城或全國著名出版社的社長,他所在的出版社衹是東北一個普通的省級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他在全國也沒有太大的名氣。比起顧志城、嶽建一、汪兆騫、張守仁等著名出版傢,他更是顯得名不見經傳。這,更使得他的想法和志嚮顯得那樣的不平凡。
  安波舜說了那麽多,殷切希望毛竹能寫一本他想要的書稿。
  而安波舜不知道,毛竹寫書是整理而不是新寫,毛竹平時喜歡劃着玩,而某一塊一整理就是一本大書。
  從京廣大廈出來,臨分手時,毛竹想請安波舜有空兒看看自己的幾個小說的毛稿,然後决定整理哪個。毛竹的前幾本書出版社來約稿,毛竹都是先嚮約稿者匯報毛稿內容得到共嗚纔開始動手整理。雖然這種溝通衹是電話勾通,但是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毛竹不是專業作傢,還需要忙報社的事情,沒有那麽多的時間,衹能是擠業餘時間。就在毛竹邀請安波舜聽她匯報毛稿的那一剎,毛竹忽然發現安波舜産生了一種錯覺,仿佛擔心發生什麽事情,仿佛猜透了毛竹的險惡居心,仿佛警惕着毛竹的可怕陷阱,仿佛毛竹不是作傢而是某個黑社會的女黑老大,仿佛毛竹不是作傢而是運作作傢的神秘女魔鬼,仿佛毛竹身後等了一個加強團正準備安公子入套,仿佛那些高樓大廈中都有眼睛窺探着他們拋出的小小美麗的誘餌怎麽完成殲滅戰的最後一步,仿佛毛竹一下子淪落成他不屑的某種某類人物。
  這種一個大社長對一個女作傢的堤防,毛竹還從來沒有經歷過呢!
  獨闖世界,毛竹從來都是堤防別人,卻從沒想自己也需要別人堤防。
  似乎安波舜生命中某種好鬥的東西被喚醒,風中的安波舜一下子看起來更高了,站在那裏,更加高高在上,用那麽一種高高嚮上腑視目光看着小小的毛竹。比較起來,站在他面前,身高一米六五的毛竹似乎一個小小的孩子。這麽一個小小孩子還想和自己鬥?安波舜似乎在跟自己决鬥,又似乎想跟毛竹决鬥。毛竹忽然感覺面對的不是社長而是一個戰場上的對手。而安波舜的某種誤解使毛竹有點受傷但又感覺很新奇:
  那高高的伫立風中的安波舜顯得有點悲壯。似乎安波舜在和一種神秘的大力對峙着,且在做一種天地宣言:肉體可能毀滅,血液可能流光,骨頭可能碾碎,頭顱可以砍去,可是,一個人的精神是不能被徵取的。
  許多年後,看到安波舜運作的《狼圖騰》,毛竹纔明白,自己那天面對的是一個忽然被喚醒的狼。這個狼那天出門,是在尋找一個可聯手布陣的母狼?是在覓尋一個可在草原上與之决鬥的母狼?是在尋找一個女薑戎好率領着她金蹄狂奔慘殺一路直取東亞徵服各國。忽然發現這衹母狼居然想“自投羅網”,覺得不對勁,立刻進入一級戰備狀況,開始警惕警覺和防範。
  毛竹沒有按安波舜的要求給他寫書稿。安波舜一定不知道與他沒看毛稿有很大關係。因為毛竹整理稿子的過程常常是和出版社的編輯互動的。如透明第一本是和天津散文編輯室的範希文互動,因最後範主任運作不了,纔交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的女主編顧志城運作的。第二本是中國社會出版社的社長賈斌安排責編張承和嚮飛和毛竹互動。毛竹已經習慣於出版社編輯等她的書稿催她的書稿。不等不逼,總在風中雨中雷中雹中旋渦中的毛竹怎麽才能靜下心來整理書稿?不等不逼,毛竹還有那麽多的事情要去做哪有時間“不務正業”?
  毛竹雖然沒有為安波舜寫稿,可是安波舜給毛竹說的話,卻始終在毛竹的生命中縈回,在毛竹的耳畔回響。毛竹知道自己在醖釀,知道早晚會為安波舜專門寫一部書,但什麽時候她也不知道。
  後來安波舜社長策劃的“布老虎叢書”因為鐵凝的《無雨之城》等真的越來越轟動。
  而《無雨之城》也正是安波舜期待的那種和大衆生命息息相關的第三者婚外戀題材。可是毛竹感覺鐵凝的《無雨之城》太凝重,太自我,太麯高和寡,離安波舜想要能和廣大讀者互動的作品,還差很多很遠。
  毛竹和安波舜的談話也別具一格:《無雨之城》雖然轟動,但那是名人的轟動,因為鐵凝本人已經很出名了,充其量衹是您約到了名作傢鐵凝的稿件。如果“布老虎叢書”能有真正的突破和創新,能夠推出自己的新人,那就是真正成功了。
  後來關於安波舜的傳說很多:春風出版社出的衛慧的《上海寶貝》剛開始並不暢銷,安波舜出奇製勝,安波舜讓人到處“造謠”:出版局查封了《上海寶貝》!這果然促使《上海寶貝》由滯轉暢,沒想到後來中宣部真的查下來了。本來喊狼來是為了引起大傢註意,沒想真把狼招來了。安波舜後悔不已,丟了社長官職,狼狽逃躥。
  後來,毛竹曾就此事問了安波舜。安波舜說自己因為衛慧的《上海寶貝》而辭職是真的。安波舜說:《上海寶貝》不是我出版的。我當時不在傢,這書出不出我還在思考中,可是傢裏幾個年輕編輯耐不住寂寞,我回來他們已經出版了。上面要撤的是當時在傢的副社長,而我是主動辭職,似乎並不是因為要承擔連帶責任。我是主動提出辭職的。
  後毛竹聽文友說業界對安波舜的爭議很大,說安波舜離開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社的人一查賬纔知道財務一塌糊塗。
  有一天安波舜電話告訴毛竹他調到北京,有一天他電話告訴毛竹要出國,有一天他們失去了聯繫。
  有一天毛竹在網上找到了安波舜的信息,心裏好高興,原來他和原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女社長金麗紅在一起給長江文藝出版社幹。金麗紅出過倪萍的《日子》趙忠祥的《歲月隨想》崔永元的《不過如此》。金麗紅策劃過吳小莉、白岩鬆、餘秋雨等人的自傳,並使其旺銷全國圖書市場。她被行裏人稱為書市裏的“大腕”。金麗紅在出版界相當出名。而這兩個一通俗一嚴肅的兩個出版人組成的新搭擋也算是一種巧妙組合。
  安波舜和金麗紅組合給長江文藝出版幹。那是一種全新體製下的全新合作模式。
  毛竹和他通了電話。他很高興,他們又一次約見。
  安波舜說他這段時間出國幹到董事長總經理一類的高位,卻忽然發現這樣幹下去沒意思,精神上很空虛,覺得這不是自己想幹的事。安波舜毅然在朋友的輓息、嘆息聲中辭職,放棄了讓人羨慕的高薪和讓人眼熱的股份,拾起自己心愛的出版事業。
  安波舜送給毛竹一本他策劃的《狼圖騰》。並說他終於等來了一本他想要的書。他說他出書是寧缺毋濫,决不與市場苟合。他在網在搜了一下《狼圖騰》,然後用孤芳自賞的口氣說:快看!這《狼圖騰》一共有一百萬的搜索量呢!
  安波舜說這麽多年他還在等毛竹寫一本他想要的書。
  安波舜告訴毛竹《狼圖騰》現在已經印到80萬册。安波舜說自己正和海外的出版商洽談《狼圖騰》的海外版權。看來,安波舜正朝着他的目標一步一步穩步邁進。
  毛竹有一種女人的直感,就算是《狼圖騰》很精彩,但是這本黑皮大書的暢銷絶對有人為運作在裏面,甚至有不為人知的經濟運作在裏面。後來的實事證明了這一點。
  毛竹說,每當她想起安波舜,就想起他身上那股拗勁,那股犟勁。
  毛竹離去的時候,忽然有一種更加真切地感受:那就是安波舜生命中潛藏的一種渴望.那是一種需要朋友的渴望,但不是需要一般的朋友的渴望,而是需要能和他較上勁的朋友的渴望。那渴望中甚至帶着一些絶望。安波舜本人就如一個好戰好鬥、善戰善鬥、陰險毒辣、足智多謀、精通戰術的狼。那麽安波舜運作出版《狼圖騰》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安波舜想找的朋友是能和他拗上勁、較上勁的棋友。
  安波舜的心在呼風喚雨,安波舜的血正風雨雷電。安波舜呼喚他的朋友和他底氣相當、棋力相當。
  安波舜期待他的朋友不僅是他的對手,而且是他的敵人,或是他的殺手,甚至是是世界上最冷酷、最殘暴、最無情、最狠毒、最慧智、最敏捷的鐵血殺手。
  就算是對女作傢,安波舜也絶不想降低標準心慈手軟的。這個安波舜似乎根本就不想聽作者想寫什麽,而是他想要什麽,強求作傢為他寫什麽。逼迫作傢為他寫什麽。更不屑聽作傢談寫作靈感--這樣正常的事情他會認為是別有所圖。也不在乎作傢有無時間給他寫.安波舜是狼,最願意的事情就是逼作傢拿出他想要的.他常常寫作中的溝通當成是乞求或是請求。不過他是可以要求或命令作傢寫什麽的.安波舜常常誤解女作傢心態,以為是她們衹能乞求憐憫而忽略了女人的豐富的內在。面對世界上的另一半,他反而會變得更加堅硬,更加鐵石心腸,更加狡猾狠毒,更加陰險毒辣。狼根本就沒有同情心,安波舜對人世間另一半,似乎從沒有憐香惜玉之心,而是他面對的另一個強大的敵對陣容。這個安波舜根本不在乎市場上什麽書銷售量大讓他掙多少錢,而在乎什麽書能讓自己激動起來,能讓自己有運作的激情和豪情,幹勁和勇氣,讓自己嚮龐大的市場發起進攻,讓自己與多於自己百萬倍甚至千萬倍的敵人展開决鬥。挑戰的難度越大對他越剌激越讓他興奮越讓他狂燥越讓他激動越讓他愜意。這個心裏呼風呼雨的安波舜!
  這個安波舜,可能對女作者的要求比男作者的要求更高。對女作者的要求比男作傢更嚴。安波舜甚至渴望他着手運作的女作傢是一個嗜血成性、冷酷殘忍、陰險毒辣,鬼計多端、能夠合圍運作的母狼。安波舜可能渴望他着手運作的女作傢是母狼群中的首領,或是可以遠遠和他對峙,或是可以和這衹母狼同打一場世紀大戰,或是在運疇帷幄中同共指揮感受兩個狼群互相撕打的悲壯,享受兩個狼群互相慘殺發出的長嘯。安波舜似乎渴望感受天翻地覆天崩地裂帶給自己的那種極緻的快感。安波舜甚至期待自己着手運作的女薑戎的作品在世界引起的狂風暴可殺了自己、毀了自己、葬送自己,讓自己五馬分屍,死無葬身之地。一如衛慧第二。
  但安波舜心裏清楚,就是衛慧也是別人運作自己連帶,殺傷力根本不夠,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找想要的那一種。
  可不是?不論安波舜看起來是怎樣的文質彬彬,不論安波舜看起來是怎麽樣的溫文爾雅,可是他的骨子裏卻苛求着自己將運作的女薑戎是能喝光自己的血釀製的烈酒、吃光自己的肉烹製佳餚的女鐵血殺手。
  而這種要求,也算是對當今女作傢的最高要求?
  安波舜渴望這衹母狼---女薑戎的出現的樣子是悲狀的,別看他表面是怎樣的平靜,那衹是一種表象而已。
  衹是不知道,當真正的女薑戎出現在自己身邊時,他能不能感到,有沒有靈性察覺,有沒有金眼識別。
  安波舜通過《狼圖騰》想要表達什麽?是一個近代歷經滄桑、飽受侮辱、文明退化的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磷光?在安波舜的眼裏文明也是一種退化?安波舜是想以狼的智慧狼的團隊意識狼的協作理念狼自信自堅狼的陰險惡辣,喚醒一個骨子裏從來就沒有被真正徵服過的民族的民族精神?安波舜是想以狼道讓中國人重溫《孫子兵法》,提醒中國人好戰不忘,好強不衰,好鬥不竭力?安波舜是想以狼經提醒中國人近代中國史中的恥侮以狼血刺激以免中國人性的退化?這安波舜是想用狼血展開一本《厚黑學》好讓一個民族對待世界上狡猾的虎蛇狗豹,以免八國聯軍的惡夢重演?
  而今天,看到安波舜的德性,總覺得他所做的一切,似乎和一個正在崛起的民族的前路有關?
封底上幾位現身說法者
  讀了《狼圖騰》,覺得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藉鑒。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是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瑞敏
  “蒼狼樂隊”感謝《狼圖騰》。它讓我讀出:深沉、豪放、憂鬱而綿長的蒙古長調與草原蒼狼幽怨、孤獨、固執於親情呼喚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壯的勇士面對長生天如歌的表達;是獻給《天堂》裏偉大母親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腸、最動人的怨麯……
  ——蒙古族歌唱傢 騰格爾
  這當然是一部奇書,一部因狼而起的關於遊牧民族生存哲學重新認識的大書。它直逼儒傢文化民族性格深處的弱性。煌煌五十萬言,五十萬衹狼群匯合,顯示了作傢閱歷、智慧和勇氣,更顯示了我們正視自身弱點的偉大精神。
  ——作傢、評論傢 周濤
  《狼圖騰》在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是一個燦爛而奇異的存在:如果將它作為小說來讀,它充滿了歷史和傳說;如果將它當作一部文化人類學著來讀,它又充滿了虛構與想象。作者將他的學識和文學能力奇妙的結合在一起具體描述和人類學相互衹是相互滲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議。顯然,這是一部情理交織、力透紙背的大書。
  ——文學評論傢 孟繁華
電影《狼圖騰》
  讓·雅剋·阿諾先找馴獸師後挑演員。薑戎的《狼圖騰》是很多中國讀者相當熟悉的暢銷小說,而在法國,有一位著名導演也是這部小說的粉絲。昨日,在北讓·雅剋·阿諾喜愛《狼圖騰》京舉行的《狼圖騰》同名電影啓動儀式上,曾經執導過《情人》、《兵臨城下》、《虎兄虎弟》等影片的法國導演讓·雅剋·阿諾以《狼圖騰》導演的身份現身,讓內地媒體吃驚不小。據讓·雅剋·阿諾說,他在今年看到了法文版的《狼圖騰》,“看完之後我就想把它搬上大銀幕,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為《狼圖騰》推好萊塢片約
  據瞭解,此次電影《狼圖騰》的出品方北京紫禁城影業,早在6年前就購買了小說的電影版權。然而,片中大量的動物拍攝,讓他們為導演人選很是犯愁。至於讓·雅剋·阿諾則是在讀完《狼圖騰》後,第一時間就萌發了要拍攝電影的念頭:“書裏講述了一個城市的青年,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通過對人與動物以及自然環境的認識,從而重新認識了他自身。這跟我早年的個人經歷很相似。”
  經過一些周折,讓·雅剋·阿諾終於與北京紫禁城影業取得了聯繫,主動請纓擔任同名電影的導演。據悉,為此,讓·雅剋·阿諾還放棄了幾部好萊塢的片約。
  對於會把《狼圖騰》改編成一部怎樣的電影,讓·雅剋·阿諾目前還沒有定論,“我衹籌備了10天,目前劇本還沒完全完成。”據悉該片的籌備工作時間在一年半左右,拍攝時間需要半年到10個月左右,後期製作也要一年,因此想要看到《狼圖騰》真正走上大銀幕,中國觀衆還要等大約4年的時間。
  馴獸師比演員更重要
  昨日的采訪中,記者們都很關心《狼圖騰》的男主角是否會找一個知名的演員來詮釋?“演員是不是知名不是重點,”讓·雅剋·阿諾說,“《情人》中的小女孩我就找了個從來沒有演過戲的小演員,最終她成為了國際明星,而《玫瑰的名字》選擇肖恩·康納利,也是因為電影中的角色需要他那樣的明星。”
  根據計劃,讓·雅剋·阿諾打算先看完上百部的中國影視劇,再從中慢慢選擇適合的演員,“基本上要選兩類演員,一類是漢族角色,是小說中到草原插隊的知青,需要在中國漢族演員中選擇;另一類是蒙古族角色,將主要在蒙古族演員中選擇。”
  演員並不着急尋找,讓·雅剋·阿諾說,現階段自己首先要着手做的是尋找合適的馴獸師,因為根據他的經驗,要跟動物拍戲纔是《狼圖騰》最艱難的部分。“當年拍《虎兄虎弟》的時候,我待在籠子裏拍了8個月(為了給動物自由活動的空間,導演衹能待在籠子裏拍外面的動物)。而狼是比老虎還要難拍的一種動物,想訓練一隻狼簡直跟訓練一隻竜蝦的難度差不多。這次的挑戰更大一些。”記者瞭解到,《狼圖騰》拍攝使用的狼主要從各地的動物園挑選,全片需要用到50至100衹狼。“根據我的經驗,這些狼裏面會有一隻是天生的演員。”讓·雅剋·阿諾很有信心地說。
同名專輯
  專輯中文名: 狼圖騰
  歌手: HAYA哈雅
  音樂風格: 流行
  發行時間: 2007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蒙古語
  專輯介紹:
  哈雅樂團 Haya樂團哈雅樂團
  HAYA在蒙語中譯為“邊緣”的意思,其含義本身已超然物外:亞文化、泛主流、屏棄傳統抑製,跳脫規則束縛……
  在翻開《狼圖騰》這張專輯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HAYA樂團的來歷。
  2004年6月,幾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開始在音樂的道路上重新尋求心靈的方向。最終,他們在“世界音樂”(World Music)的風格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HAYA的中文解釋是“邊緣、邊境”的意思。音如其名,HAYA的音樂特點,從一開始就决定了它的非主流氣質,但它又不能簡單地被歸同於一般的非主流音樂。與當代時尚元素的完美交融,全方位呈現的立體視覺衝擊,纔是他們對於音樂本身的最佳詮釋。
  HAYA樂團分別由全勝(專輯製作、馬頭琴、演唱)、希博(馬頭琴、吉他、演唱)、巴音(呼麥、吉他)、寶音(打擊樂)、劉曉光(鍵盤)所組成。單從他們五個人的名字來看,也許多少會感到有些陌生。但如果提起騰格爾與他著名的“蒼狼樂隊”,相信大傢一定再熟悉不過,HAYA現任團員大都來自這支樂隊當中。五個鐵錚錚的粗曠蒙古漢子,用他們手中的樂器,演繹出一派幽婉細膩的蒼茫琴韻。
  樂團最具份量的一位,當屬HAYA創始人、專輯製作人——全勝。這位曾經登臺獻技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年輕馬頭琴演奏傢,很早便將這件象徵着遊牧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草原樂器帶進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故鄉。此外,他還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千裏走單騎》中擔任馬頭琴配樂演奏,故事情節裏邊穿插的馬頭琴音樂全部由全勝一人獨立完成。凄美的琴音與這部公路電影的絶妙搭配渾然天成,使整部影片充滿着強烈的人文氣息和濃厚的地域色彩。 Haya蒙古語“遼遠、包容”之意,被譽為:中國newage新力量,國際音樂大師譚盾力推的內蒙古新世紀音樂組合,曾多次和華語樂壇多位音樂傢合作,
  幾位志趣相同的朋友於2004年6月走到了一起,開始在音樂的道路上尋求心靈的方向。蒙古民族和她厚重深沉的蒙古文化,成為他們創作音樂的根基,正如那片遼闊的草原一樣。他們包融和吸取着這個時代多元的音樂元素,把傳統的蒙古文化回歸與自然的本來面目,結合現代音樂審美實現和諧統一。他們用自己的想法和概念,以及對音樂的真誠和熱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追尋着來自靈魂的聲音。
  在這條路上,他們對古老蒙古民族特有的馬頭琴、呼麥、長調與現代音樂的獨到詮釋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註。在這張專輯中HAYA表達的不僅是對現代蒙古音樂的理解,更是對自然的熱愛,對心靈的呼喚。
  在這個越來越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能聽到有一支來自原始心靈的聲音,仿佛置身於天籟之中!
  樂隊成員 Haya哈雅樂團
  張全勝:蒙古族馬頭琴演奏傢
  HAYA 樂團創始人
  北京八音藝術學校董事長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USA)國際沙漠緑洲基金會常務理事
  1990年在北京舉辦個人馬頭琴獨奏音樂會。
  1991年從中央民族大學音樂係畢業後留校任教
  1993年參加澳門國際音樂節並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
  1994年在日本舉辦個人音樂會。
  2004年參加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新春音樂會演出。
  2005年成立 HAYA 樂團。
  曾多次赴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奧地利、 韓國、泰國、新加坡以及澳門和香港臺灣地區舉辦音樂會或訪問演出。
  巴音——吉他手兼任呼嘜演唱
  1990年 開始學習吉他
  1993年 開始做電聲樂隊
  1998年 創建內蒙古KUUH KHEER搖滾樂隊
  1999年 開始從事音樂製作
  2004年 學習呼嘜演唱
  2005年 加入HAYA樂團,擔任吉他手及呼嘜演唱
  2005年 擔任國際呼嘜協會內蒙古分會常務理事
  陳希博:
  樂團擔任:馬頭琴、吉他、演唱
  1996年 參加色拉西馬頭琴大賽榮獲二等奬
  1998年 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馬頭琴專業。在校期間,曾多次應邀赴香港臺灣等地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2002年 隨同朱鎔基總理赴歐洲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同年參加國際馬頭琴交流大會並參與了演出
  2004年 與中國唱片公司合作推出首張個人專輯(該專輯於日本發行)
  2006年 加入HAYA樂團,擔任馬頭琴、吉他演奏及歌手 樂團擔任:鍵盤
  劉曉光: 2001年 參加騰格爾“蒼狼樂對”,擔任鍵盤手。
  2002年 參加夏佳爵士樂隊:《城市 JAZZ BIG BAND》
  2004年 組建阿Q JAZZ樂隊;“摩登泡泡”樂隊
  2005年 參加“迷笛爵士音樂節”(MIDI JAZZ MUSIC )
  2005年 參加法國鋼琴傢“剋裏斯托弗”的專輯錄製。
  2006年 阿Q爵士樂隊錄製專輯
  2006年 加入HAYA樂團,擔任鍵盤手
  寶 音:
  樂團擔任:打擊樂
  自幼學習民族打擊樂,16歲考入部隊文工團,任打擊樂演奏員
  1998年加入Khuh kheer樂隊
  2001年赴日本東京同朋音樂大學留學深造,主修打擊樂專業
  2006年回國,加入HAYA樂團,擔任打擊樂手 內容提要 蒼勁悠遠的蒙古音樂+頗具個性的現代音樂元素+高品質的發燒錄音,打造高品住的 “蒙古族世界音樂”。從時而寬廣溫暖、時而悠揚悲戚的馬頭琴勾勒出的草原詠調《雪山》;到運用有“蒙古族音樂活化石”之稱的呼麥技巧的《Lonely》;源自心靈呼喊的流行樂聲《蒙古人》《行者無疆》;與情緻令人動容的《母親》等樂麯,無不在精心巧構下,不落俗套地掀起一股嶄新的國際化生態音樂潮流,草原藝術傢的風韻與本色,特色樂器的聲音質感,全方位呈現古老馬背民族人文歷史的感官衝擊。
  專輯麯目:
  01. 狼圖騰
  02. 吉祥鳥
  03. 蒙古人
  04. Lonely
  05. 雪山
  06. 行者無疆
  07. 草原深深
  08. 駝羔
  09. 母親
  10. 遠方
狼圖騰的意義和傳統
  狼圖騰代表的是天----'騰格裏',草原人在死後會把屍體運到特定的地方,供狼吃掉.他們認為衹有這樣做,死後才能到騰格裏享福,才能回到騰格裏的懷抱,在文化大革命以前,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就是用這種方式下葬的,這是他們對騰格裏·對天的崇拜。現在這種傳統在蒙古已很少見了.
圖書《狼圖騰》
  作 者: 薑戎 著
  出 版 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4-1
  字 數: 511000
  頁 數: 408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5427304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情感 >> 其他
  市場價:精裝收藏版¥32
  簡裝普及版¥18
  作者簡介
  呂嘉民作者簡介 ●薑戎(筆名) ,本名呂嘉民,1946年生。
  北京人。曾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師。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圖騰》之前以呂嘉民之名著寫《落荒》、《羊油燈》。也有人說,《狼圖騰》是他出版的唯一一本著作。
  作品簡介
  《狼圖騰》,紀實體長篇小說,薑戎著。
  狄戎各族以狼為圖騰,高車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頭人,蒙古族以蒼狼白鹿為圖騰
  成吉思汗為什麽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國人性格裏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風景會帶給你怎樣的震撼與衝擊?這是一部關於狼的著作,一部對中國歷史進行解讀的小說,一部可以給包括商界、文化界、學術界帶來震撼的作品。
  本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中攫取閱讀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一個個疑問:當年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麽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為漢民族輸血纔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麽中國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狼圖騰文化?於是,我們發出叩問:我們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竜圖騰”極有可能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華夏民族的“竜圖騰崇拜”,是否將從此揭秘?我們究竟是竜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頽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實在是當代讀者的幸運。千百年來,占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更遑論為狼寫一部書,與狼為伍探微求真了。
  狼圖騰·序
  安波舜
  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駡的文字符號。如果不是因為此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的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裏,漠視着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感謝本書的作者薑戎先生。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遊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謎團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薑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傢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遊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有關狼的種種細節,均使作者沉迷於其中,寫出了這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如今,正值中國社會轉型,而農耕文明衍生的國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羈絆之時,薑戎終於為他這一部傾其半生心血的鴻篇巨製畫上句號,最終完成了他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為“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
  策劃人安波舜簡介
  遼寧丹東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係。1975年赴鄉村插隊務農,1982年後歷任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春風小說雙月刊編輯、編輯部主任,《中外文學》雜志編委、副主任,《布老虎叢書》編輯部主任,遼海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布老虎文化有限公司的總經理。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長篇小說《上帝不在天堂》,電影文學劇本《玫瑰的夢》,電視劇劇本《我傢的故事》,另外發表中短篇小說《爬煙囪的基督》等60餘篇,評論200餘篇,編輯、策劃長篇小說《布老虎叢書》等28種。
包含詞
狼圖騰𠔌狼圖騰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