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狸奴 猫的别名
貓的別名。 宋 陸遊 《贈貓》詩:“裹????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清 杜岕 《警鼠》詩:“花下蹲狸奴,可以慎忖度。” |
|
狸奴 狸奴
貍奴:貓的別稱。 宋 黃庭堅 《乞貓》詩:“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貍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禦蟬。” 宋 陸遊 《贈貓》詩:“裹????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清 鈕琇 《觚賸·沉香瘞貍》:“ 合肥 宗伯所寵 顧夫人 ,名 媚 ,性愛貍奴。” |
|
指貓。
自古人們深愛貓咪,詩人更是親昵地稱貓為“小狸奴”。宋代陸遊的《贈貓》詩云:“裹????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傢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這雖是一首懷才不遇的自嘲詩,但詩中飽含對貓的深愛。宋代的又一大詩人黃庭堅在《乞貓》詩中寫道:“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從詩中看出山𠔌老人傢裏的老鼠鬧得很兇,當他得知別人傢的貓即將産子時,就趕緊準備,打算抱一隻來養。金代劉仲尹《不出》詩曰:“天氣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與狸奴。”僅兩句詩便勾勒出一幅愜意溫馨的人貓相親圖。
常見報上“竜年話竜”、“馬年話馬”、“羊年話羊”……而貓不在十二生肖之列,故少有人“話”之。其實,在動物界中,貓與人類的關係尤為密切,人與貓結緣歷史悠久。
傢貓的馴養源於埃及。公元前1500年,處於原始農業社會的古埃及人,眼見收貯的糧食引來了老鼠,但同時發現野貓有捕鼠的本領,於是長期馴養野貓,將其馴化成了傢貓。在古埃及的宗教崇拜中,主管司月、生育和果實豐收的神巴斯特的化身就是貓,這個神常被描繪成貓頭人身形。當時打死一隻貓,即使是無意打死的,也要處以絞刑。考古學家在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古老的布巴斯梯剋城,發掘出經過香料防腐的貓屍體的墓葬,還出土許多神態各異的貓的雕像。
在意大利的帕多瓦博物館裏,至今保存着一具貓的木乃伊。原來,13世紀遠征的十字軍騎士們,把跟隨他們的旅伴---老鼠帶回了歐洲,使得鼠疫和霍亂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人們束手無策,憂心如焚。幸虧貓咪們奮起出擊,製服了老鼠。一隻名叫佩特拉基的領頭貓功勳卓著,它的屍體在1370年被製成了木乃伊。
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關於良貓的記載,其中一處寫道:“大倉巨鼠為患”,後“從民傢購得巨貓,大如狸,縱之入,遂聞咆哮聲,三日夜始息。開視,則鼠貓俱亡,而鼠大於貓有半焉!”貓的這種勇敢與自我犧牲精神多麽令人敬佩!
貓捉老鼠有功於世,而它對科學的貢獻更是不可磨滅。人們用紫外綫治病這一療法的發現,是一隻貓曬太陽給了科學家的啓迪。一天,丹麥科學家芬森看到一隻身上帶有流膿傷口的貓,靜靜地躺在露天位置曬太陽,他發現貓是在利用陽光進行治療。芬森經過研究證明,光中紫色的部分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由於這一發現,他於1930年獲得諾貝爾奬。
貓咪之所以受人寵愛,捕鼠之功自然是主要的,但貓還有許多可人之處。貓的形體美,五官配置恰到好處,身材修短合度,體態優美輕盈。貓集沉靜、威猛、矯健於一身。貓講衛生,雖然是為了吸收維生素d而經常舔舐自己的皮毛,以補充體內維生素d的不足,但客觀上起到了“洗澡”的作用。貓還從不在人前排泄,並能及時把那不潔之物掩埋掉。
貓的可愛尤其表現在它小鳥依人般的柔媚,它的聰明伶俐,它的乖巧調皮。不久前有報道說,德國西北部某小鎮一傢養的一隻小貓,一天夜裏在廚房電爐上跳躍玩耍時將開關碰開了,電爐燒熱之後把堆放在旁邊的紙引燃。小貓似乎知道闖了禍,於是“喵、喵”大叫,並將桌上和櫥上的重東西一股腦兒扒拉到地上,終於把熟睡的主人驚醒。事後警方說,如果小貓不“報警”,將會釀成一場大火。
貓還有遠距離識途的本能。1988年11月,美國密執安州的布羅剋太太帶着傢貓湯姆到外地度假,由於湯姆對新環境不適應,獨自連夜從來路尋回傢去,1200多公裏的路湯姆足足走了7個月,歷盡艱辛,終於回到傢中。
近年,人們對貓養尊處優疏於夜間捕鼠頗有微詞。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認為,慣於夜間活動的貓體內需要一種能提高夜視能力的物質牛磺酸,而貓又不能在體內合成牛磺酸,衹有靠捕鼠吃魚補充其不足。當前城市中的貓很少或幾乎不吃鼠了,使其夜視能力降低,而夜視能力降低又使它很少再能捕捉老鼠了,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要解决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多喂貓一些魚蟹蝦貝類含有牛磺酸的食物,以幫助貓咪提高在黑暗狀態下的視物能力,防止視力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