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狹葉沙棗
  中文名: 狹葉沙棗
  拉丁名: 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科名: 鬍頽子科 elaeagnaceae
  中文藥材名: 沙棗
  形態特徵: 喬木或少數為大灌木,高5╟8米。具樹幹,樹皮褐色,受傷後有液體流出,凝固為透明的褐色膠。葉披針形、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8釐米,寬0.5╟4釐米,全緣,基部楔形,頂端鈍或漸尖,背面有一層銀白色磷片,正面暗緑色,有稀疏的鱗片(果葉具密星狀毛);葉柄短,外有銀灰色鱗片毛。花兩性,單生或偶有雙生於葉腋;花大,花冠鐘狀,長0.8╟1釐米;花被外面有白色鱗片,裏面金黃色,頂端4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有稀疏的白毛,具三個聯合的脈;雄蕊4,着生在筒內中部,花藥卵圓形;花盤塔狀,花柱超過雄蕊,頂端呈環狀彎麯或少數鈎狀彎麯。果實大,長0.5╟1.5釐米,卵圓形、球形或長圓形,變化較大,果皮暗紅色、黃色或紫紅色;果核長圓形,頂端鈍或尖麯部漸尖,有深和灰褐色兩種條紋,淺條紋比暗褐色條紋寬一倍。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境: 栽培
  藥用部位: 果實、花、樹皮
  藥用成份: 鮮花中含香油精0.2╟0.4%,樹中含有樹膠,果實中含有脂肪2.9%、蛋白質8.5%,幹葉中含蛋白質15.7%、脂肪6.5%。
  功能與主治: 果枝、葉及花,可治療燒傷,白帶,慢性支氣管炎,閉合性骨折,消化不良,神經衰弱,腸炎及心髒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