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釋可湘 Shi Kexiang
雨洗風磨孤迥迥,樹凋棄落峭巍巍。 惟茲一事無兼帶,澤廣如何掩得伊。 |
南陽市獨山森林公園 Nanyang Dushan Forest Park |
獨山是距南陽市最近的省級森林公園,國傢礦山公園和旅遊風景區,山産中國四大名玉之獨玉。公園位於南陽中心城區北三公裏處,跨越面積四平方公裏,規劃面積七平方公裏,獨山森林公園劃分為三大景區:森林旅遊區,生態觀光區,休閑娛樂區。
山體渾圓,海拔367.8米。屬典型的南北過渡帶氣候,山上種有合歡、香樟景觀林,還有40多畝毛峰茶園,給人以北雄南秀之感。獨山山林總面積6063畝,森林覆蓋率95%,鬱閉度0.9,樹種以麻櫟為主的鬆,柏,女貞,欒樹,合歡竺針闊混交林,另有側柏,火炬鬆,雪鬆純林400餘畝,白河一級橡膠壩水面一萬餘畝,與獨山山水相映,寬闊的獨山大道和濱河路使獨山森林公園與白河遊覽區形成閉合的生態係統。山水相依、山城毗鄰、交通便利。
獨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山頂獨山祖師宮原屬全國四大道教叢林之一的玄妙觀下院,規模宏大,人稱南武當北獨山。山東側佛教名剎豫禪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初年,三國時期有劉備屯兵於豫山寺的記載。歷年“三月三,上獨山”,香客如雲、遊人如織。廟會集中反映地方風情的民間工藝、藝術、土特産、風味小吃等民俗文化,最高日接待量近8萬人。唐代詩人李白曾登山賦詩,他在《憶崔宗之遊南陽感舊》中寫到“昔在南陽成,唯餐獨山蕨”。 張衡在《南都賦》中描繪獨玉“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隋珠夜光”。酈道元在《水經註》中說:“獨山孤峰峭立,怪石瘦碧”。
獨山物産豐富,所産獨玉為全國四大名玉之一。獨山是獨玉的根,是玉文化的發祥地,獨玉儲備量達20萬噸以上。獨山玉開採史已有近六千年的歷史,黃山新石器遺址中發現有四件獨玉品。據說和氏璧及用它雕出的秦國傳國玉璽也出自獨山玉。據《韓非子》記載,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得一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武王,但都被認為以石充玉欺君而被砍掉左右足,楚文王繼位後,“和氏抱壁而哭於楚山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以血”。文王召見了卞和並令人理其璞,果然得到了極品寶玉,於是便命名這塊玉為“和氏璧”。而這塊玉也引發了完璧歸趙等歷史故事。不僅說明獨玉寶貴,更表現了以卞和為代表得歷代玉人勤勞智慧和寶貴的奉獻精神。西漢時山東的玉寺街已成為加工銷售玉器的集散地。獨玉有赤、橙、黃、緑、青、籃、紫等三十多種色彩類型,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澳門回歸時,贈與該特區政府的禮品九竜晷就是用獨山玉加工而成。如今山中一個個玉礦洞保留完好,采挖後的洞壁上依稀可見彩色玉脈遺址。洞內鼕暖夏涼,有些洞內還涌出富含硅、酸、鋅、鈣、鍶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天然礦泉,可謂:“玉潤泉貴,泉生玉中”。 獨山天然礦泉水1988年通過國傢鑒定,含有大量的偏硅酸,鋅,鍶等微量元素,藥用保健及功能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獨山毛峰茶醇香爽口,為茶中之精品。
獨山是南陽市的至高點,登山南眺,南陽市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信步山中,晨鐘暮鼓,給人以鬧市中的寧靜。它東臨白河,西接豫02綫,南連312國道,市內2路公交車直通獨山西邊山腳下,17路公交車直通獨山東邊山腳下。隨着城市建設的加快獨山已成為城中之山在此利用玉山玉洞開發玉文化建玉博園、玉聖園、塑卞和像等。洞中展示獨玉從開採到加工的過程,包括技術設備、工藝流程和前店後作現場操作等。建園林式玉雕、石雕産銷市場和集散地,吸引天下遊人及玉人到此參觀遊覽,體驗玉文化。獨山森林公園集臨城,路通,山青,水甜,茶香,人氣旺之優點,每年遊人不下30萬人次,是遊 人休閑,觀光,度假和療養的最佳場所。 |
貴州省獨山縣 Dush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
獨山縣地處貴州最南端,與廣西河池地區接壤,是貴州省和大西南進入兩廣的必經之道,素有“貴州南大門”、“西南門戶”之稱。縣城距廣西南丹縣城120公裏,距黔南州府都勻市 48 公裏,距省城貴陽市198公裏。全縣國土面積2442.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4.82萬畝,森林覆蓋率25.86% 。全縣 18 個鄉鎮250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34萬人,主要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69%。2006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19502萬元,其中一、二、三産業分別為53450萬元、20745 萬元和45307萬元。農業總産值完成96123萬元,其中畜牧業産值完成35119萬元。全縣糧食總産量達 12.09萬噸,工業總産值完成158349萬元,其中規模工業産值完成93453萬元,鄉鎮企業總産值完成227929萬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2287萬元;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34450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1353萬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完成343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95元。
一、歷史悠久 人文豐富
獨山建製久遠,公元 1494 年即明弘治七年設置獨山州,從古到今均是黔桂兩地交界的重鎮及商城。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獨山花燈是貴州南部花燈的發源地,被國傢授予“花燈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歷史上曾涌現過獨山籍東漢傳播中原文化的著名學者尹珍,清嘉慶時期樸學大師、“影山文化”創始人莫與儔和明清“西南巨儒”莫友芝,辛亥革命烈士、詩人楊映雲,現代“雲貴高原的‘保爾'”楊禮平,以及布依英烈莫鳳樓等先賢仁人;1944年12月初發生在獨山震驚中外的抗日戰爭中的“黔南事變”,不僅使近2萬黔南民衆及全國各地流落至獨山的難民罹難,也是抗戰中日軍侵略鐵蹄在中國大陸最終被斬斷之處,獨山境內深河橋因此在抗日戰爭史上有“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之說。
二、基礎設施 日趨完善
黔桂鐵路、公路以及貴陽至獨山新寨通嚮出海口的高等級公路等縱貫南北縣境 11 個鄉鎮,東西連接滇黔桂三省區的“册三”公路橫穿縣境,獨山縣麻尾至國傢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的旅遊公路已全綫通車。縣境內鐵路通車里程 121 公裏,黔桂鐵路擴能改造和貨場擴大工作正在進行;210國道由北嚮南縱貫全境,貴新高等級公路在縣境內設有4個匝道口,有二級和三級汽車站各1個,鄉村公路 1020公裏。
獨山電力與國傢電網相連,現有一座220千伏變電站、4座110千伏變電站,6座35千伏變電站,全縣基本實現村村通電。縣城日供水量達3萬噸,全縣實現鄉鄉通程控電話,現有14個鄉鎮開通光纜,18個鄉鎮全部通移動電話。電視覆蓋率達95% 以上。全縣建有各類賓館、度假村、招待所等20餘個,縣城內有文化廣場、大型體育場、森林公園、根雕盆景藝術園和集休閑、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緑化廣場;有三個較大的農貿市場和商業綜合批發市場,以及麻尾鎮、基長鎮等一批集貿市場,是貴州南部傳統的商品集散地。
三、資源豐富 有利開發
1、地質資源 在世界地質學上,以獨山地名命名的術語上千條,其中著名的獨山泥盆紀——石炭紀標準地層剖面,以其發育完整、出露完好、研究程度較高、各種地質現象和反映時空觀念、環境因素、生物進化的生物化石豐富等聞名全球,可以通過直觀剖面看到大海與陸地的桑柔變遷、海上風暴與冰川期、生物進化與絶滅等上億年前的奇觀。
2、氣候資源 獨山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鼕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346 mm,無霜期長,全境地處貴州高原嚮廣西丘陵過渡的箱狀背斜,形成較周邊地區高出300—500m的突出平臺地,最低海拔 500m ,最高海拔1465m,平均海拔850—1100m之間,發展立體農業和夏季“冷涼”蔬果、旅遊服務業條件優越。
3、土地資源及主要農産品 獨山縣以丘陵地貌為主,是貴州省土地比較平整的18個縣市之一。農林牧用地 16.88 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69.13% ,其中耕地面積 3.17 萬公頃(田 2.5 萬公頃,土 1.18 萬公頃),林業用地 9.05 萬公頃,牧業用地4.12 萬公頃,可開發利用的“三荒”面積 2.78 萬公頃。主要大宗農産品有:優質大米,“冷涼”型蔬菜、無公害西紅柿、“法國細刀豆”和皺皮辣椒、烤煙、油菜籽、土豆、生豬等,以及具有獨山特色的獨山????酸菜、牛奶、葛根、茶葉、油桐等優質農産品。
4、林牧業資源 全縣有林地面積 6.32 萬公頃,森林覆蓋率 45% ,其中馬尾鬆用材林 5 萬公頃,蓄積量 250 萬 m 3 ,是國傢飛播造林示範區;全縣草山草坡面積 61.43 萬畝,可開發面積 32 萬畝, 500 畝以上草場 66 片,達 35.5 萬畝。境內駐有貴州省草業科學研究所和中國與新西蘭合作的貴州省牧草種籽繁殖場,開發人工草場達 20 年,面積達 2 萬畝,被列為中國南方畜牧業重點縣,“兩牛一豬”(奶牛、肉牛、三元豬)為主的生態畜牧業取得長足進展。
5、礦産資源 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有銻、鐵、鎂、汞、煤、硫、重晶石、硅石、方解石、白雲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初步探明的鐵礦儲量 12964 萬噸、硫鐵礦儲量 60 萬噸、煤礦 1743 萬噸、硅礦儲量 132 萬噸、方解石儲量 4941 萬噸、優質石灰石 10759 萬噸、白雲石 930 萬噸。
6、工業基礎 主要工業企業有采選、冶煉、建材、化工、機械、電力、印刷、食品加工、飼料加工、油料加工、服裝等 22 個行業。獨山????酸菜及加工歷史久遠,是全國食品名牌産品,獨山東峰集團的國標 1# 、 2# 精銻冶煉及 0 級銻白,曾一度遠近聞名,州縣共建麻尾工聚集區、小河工業聚集區、麻萬輕工業聚集區、下司輕工業聚集區初具規模。
7、民族風情 獨山縣主要雜居布依、水、苗等少數民族,民族文化與民族風情濃郁淳厚。著名的傳統節日有布依族農歷 四月八日 的“牛王節”、水族農歷 六月六日 的洗澡節、水族農歷九月的端節。這些傳統節日活動,均有民歌對唱、花燈嬉鬧、鬥牛賽馬等,規模宏大,場面隆重,影響深遠,參加盛會的人數均在萬人以上。此外,還有正月十五茅草歌節,吃新節等衆多民族節日。
8、旅遊風景 獨山係喀斯特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鼕暖夏涼,自然風光優美,可開發的旅遊資源豐富。主要風景點有深溝山水風光、國傢級紫林山森林公園,有深峽幽𠔌、飛瀑流泉,有奎文閣、溫泉風光、雙虹洞、高原人工草海,非洲鴕鳥園、翠泉森林公園等。縣內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底藴豐厚,被國傢授予花燈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獨特的民族文化、人文資源,使獨山的人文景觀與國傢級荔波樟江自然風景名勝區形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成為貴州南部旅遊綫上的新亮點。 |
安徽省六安市獨山鎮 Town Lu'an independence in Anhui Province |
秀美的山鎮——獨山,像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大別山東麓,淠河水源頭。全鎮面積185.6平方公裏,7.2萬人,15.8萬畝山場,3.5萬畝耕地,轄20個行政村,一個街道辦事處,169個村民組,鎮區面積4平方公裏,3.5萬人。這裏是將軍的故鄉,共和國的搖籃,中國革命的策源地,這塊紅色的土地曾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保存完好的九處紅軍時期革命舊址,永遠見證着那段血紅的歷史。
加快發展,富民強鎮,建設小康,時代奏響了最強音。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熟諳政略:堅持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堅持以農民致富奔小康統攬工作的全局;堅持強農重工,開放活商,科教興鎮,依法興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堅持發揮優勢,民展特色,發揚傳統,發憤圖強的發展方針。緊緊抓住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集鎮建設三大重點工作,全面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了年國內生産總值4億元,人均純收入達3118餘元。
這裏貿易繁榮,商賈雲集。小集鎮,大市場,商貿覆蓋了周邊1000多平方公裏的十幾個鄉鎮30餘萬人,倘佯在鎮區,寬廣的街道,豪華的路燈,完備的設施,給人以大都市繁華、壯麗之享受。初具規模的農貿、小商品、農特産品、竹木交易四大市場已成體係,琳琅滿目,生意興隆,大大增強了貿易古鎮的集散地功能,使商品流通更為活躍與通暢。正在建設中的以綜合市場、花園小區、湖濱公園、休閑賓館、行政中心五大板塊組成的新區,將完成再造一個新獨山的壯舉。
這裏資源豐富,特色明顯。天饋珍品“六發瓜片”源産於此,香飄四海,並二次“進宮”,成為國賓禮茶;萬畝翠竹,裝訂江山,手工竹藝,行銷東南亞;優質花崗岩“獨山紅”全國獨有;佳木奇葩,不勝盡數,杉木、石料、板慄、柏楊、油茶、蕨菜、靈芝等特色山珍遠近聞名、各路商傢、有識之士紛沓而至,考察開發。
這裏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拒山口,擁淠水,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更是經濟建設的戰略要地。修飾一新的瀝青馬路似一根根飄帶把小鎮與外緊密相連;百餘輛豪華昂貴的金竜、大宇等客貨車輛為人流、物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把山鎮與國際對接;有綫程控、有綫電視和産無綫通訊,使山鎮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與發展的多彩世界同步。
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千餘年的文化積澱,造就了一批傑出的獨山人。從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劉銘傳到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紅軍將士,從辛勤耕耘故裏的樸實山民到勇立改革潮頭,建設美麗祖國、建功大江南北的群商、政要,他們都是大山的驕子和驕傲。市重點示範的獨山中學,培育的泱泱學子,學成名就,尺顯風流。九處保存完好的紅軍時期縣級革命舊址,全國絶無公有,被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國保”級文物保護單位,這給山鎮本就豐厚的文化底藴增添了更加濃重的一筆。鄧小平同志生前題寫塔名的“六霍起義紀念塔”矗立南山之巔,見證着歷史,展示着獨山的形象和精神。旅遊環境更是別具一格,淠河水蜿鎮而過,波光鱗鱗,竜、虎頭潭靜中有動,栩栩如生,更有佛教聖地九公寨,神話千年的獨山寺,穿雲破霧的黃巢尖,神秘莫測的觀音洞,湖光山色的響洪甸庫區給人以“當驚世界殊”的感嘆。
獨山經濟
2007年底,全鎮總人口7.2萬人,全鎮生産總值達到4.2億元,財政收入1500萬元,社會消費零售額2.1個億,農民人均純收入3018元。
獨山集鎮
集鎮建成區面積4平方公裏,人口3.5萬人,商業門點1千多個,日營銷額達50多萬元。燕京、天峰等四條主街大道縱橫交錯、寬闊靚麗,集鎮緑化、燈飾,環衛等配套設施完善齊全。獨山大市場氣勢恢宏,風格獨特,占地420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建有濱河公園、河濱大道、淠河護堤,是一個集購物居傢、辦公、休閑為一體的示範小區。正在規劃建設中的獨山小嶺頭工程將矗立兩個高13.819米的盤竜玉柱和40米長、3米高的歷史文化長廊及1500平方米的歷史人文大觀園,屆時將成為獨山展示對外形象、提升集鎮品味的新亮點。
獨山資源
獨山資源豐富,特色明顯。天饋珍品"六安瓜片"源産於此,香飄四海,並二次"進宮",成為國賓禮茶;萬畝翠竹,裝點江山,手工竹藝,行銷東南亞;杉木、板慄、柏楊、油茶、蕨菜、靈芝等土特産遠近聞名;水稻、玉米、蔬菜、林果等名優農作物享譽大江南北;黃砂、鐵砂、石料、花崗岩更是上等優質建築材料。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雄奇的"黃巢尖"溝壑縱橫,奇石密佈,大、小人洞、觀音洞、虎頭潭神秘莫測,冷水衝千畝生態茶園芳香四溢,橫河嶺萬畝杉木遮天蔽日。與老街上現存的九處紅軍時期革命舊址構成一條紅色旅遊風景綫。
獨山旅遊
緑水青山,風光旖旎,黃巢點將、竜井怪石、虎頭深潭、觀音迷洞、鳳凰奇鬆、雙峰漫霧、將軍遊芳、王母仙床等景點風光宜人,各具特色,讓人稱口叫絶、流連忘返;以獨山古剎、九公聳秀、望江寺塔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遊,每年吸引海內外近20萬香客來此祈福拜謁,香火綿延不斷。該鎮已初步形成以機場為中心,以獅子山、九公寨、鳳凰鬆、黃巢尖、竜井溝和集鎮紅色旅遊景點為節點的“四點一綫三日遊”。已經建成的32傢生態旅遊農傢樂休閑中心,為廣大遊人提供吃、住、玩、樂為一體的理想去處。
獨山人文
獨山是將軍的故鄉,共和國的搖籃,中國革命的策源地,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16位,授予校官軍銜的33位。絶無僅有的革命舊址群、神話傳說的獨山寺、穿雲破霧的黃巢尖、神秘莫測的觀音洞、鳳光秀麗的竜井溝、栩栩儒生的竜虎潭,盡在鎮內。
獨山交通
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已經建成使用的312國道、105國道、寧西鐵路和即將通車的賽諸戰備路、合武高速、滬漢蓉高速鐵路將拉近獨山同世界各地的時空距離,構建獨山與東西南北中的快速交通網;鎮內4條縣鄉柏油路、25條通村水泥路已成為連接千傢萬戶、架通白村千組的運輸紐帶。
獨山商貿
商品貿易輻射周邊3縣10鎮、1500平方公裏、35萬人,商業門點1千多個,日營銷額達50多萬元。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經商、務工人員在20萬人以上。獨山已成為農特産品、山林作物收購、儲存、加工、外運的商品集散中心。
社會事業
計劃生育年出生率控製在在12.5‰內;現有市級示範高中一所,初中3所,小學23所;鄉級醫院2傢。 |
|
- n.: kopje
|
|
獨山縣, 獨山村 獨山鎮 獨山鄉 獨山社區, 獨山居委會 |
|
旅遊 | 南陽 | 南陽旅遊 | 菜譜 | 烹飪 | 泡菜 | 人物 | 豐城 | 民革 |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 | 中學 | 六安 | 起義 | 暴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