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技術 : 健康 > 犬冠狀病毒病
  犬冠狀病毒病是有犬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性傳染病,以嘔吐、腹瀉、脫水及易復發為特點。
  〔病原〕 犬冠狀病毒病(ccv)屬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成員。病毒具有冠狀病毒的確一般形態特徵,呈圓形或橢圓形,長徑80~120nm,寬徑為75~8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瓣狀纖突,長約20nm,凍融極易脫落,是去感染性。核衣殼呈蠃旋狀。病毒基因型為單股rna。病毒在cscl中的浮密度為1.15~1.16/立方釐米。病毒對氯仿、乙醚、脫氧膽酸????敏感。對熱也敏感。用甲醛、紫外綫能滅活。對胰蛋白酶和酸有抵抗力。病毒在糞便中存在6~9天。
  〔流行病學〕本病可感染犬、貂和狐狸等犬科動物,不同品種、性別和年齡犬都可感染,但幼犬最易感染,發病率幾乎100%,病死率50%.病犬和帶毒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給健康犬及其他易感動物。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於鼕季。氣候突變,衛生條件差,犬群密度大,斷奶轉捨及長途運輸等可誘發本病。
  〔發病機製〕本病毒經口接觸易感犬2天後,到達十二指腸上部,主要侵害小腸絨毛2/3處的消化吸收細胞。病毒經胞飲作用進入微絨毛之間的腸細胞,在胞質空泡的平滑膜上出芽。由於細胞膜破裂,病毒隨脫落的感染細胞進入腸腔內,再感染小腸整個腸段的絨毛上皮細胞,進而絨毛短粗,消化酶和腸吸收功能喪失,導致腹瀉。以後隨着小腸結構的復原,臨床癥狀消失,排毒減少並終止,血清中産生中和抗體。
  〔癥狀〕潛伏期1~5天,臨床癥狀輕重不一。主要表現為嘔吐和腹瀉,嚴重病犬精神不振,呈嗜睡狀,食欲減少或廢絶,多數無體溫變化。口渴、鼻鏡乾燥,嘔吐,持續數天出現腹瀉。糞便呈粥樣或水樣,紅色或暗褐色,或黃緑色,惡臭,混有黏液或少量血液。白細胞數正常,病程7~10天,有些病犬尤其是幼犬發病後1~2天內死亡,成年犬很少死亡。
  〔病理變化〕剖檢病變主要是胃腸炎。腸壁菲薄、腸管內充滿白色或黃緑色、紫紅色血樣液體,胃腸粘膜充血、出血和脫落,胃內有黏液。其它如腸係膜淋巴結腫大,膽囊腫大。組織學檢查主要見小腸絨毛變短、融合、隱窩變深,絨毛長度與隱窩深度之比發生明顯變化。上皮細胞變性,胞漿出現空泡,黏膜固有層水腫,炎性細胞浸潤,上皮細胞變平,杯狀細胞的內容物排空。
  〔診斷〕1、電鏡檢查 去糞便用氯仿處理,低速離心,取上清液,低於銅網上,經磷鎢酸負染後,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是否有特殊形狀的病毒粒子。該法快速。去上清液與免疫血清作用,使病毒粒子特異性凝集,則有助於診斷。2、病毒分離鑒定 取典型病犬新鮮糞便,經常規處理後,接種於a72細胞或犬腎原代細胞上培養,用特異抗體染色檢測是否存在病毒,或待細胞出現cpe後,用已知陽性血清作中和試驗鑒定病毒。為提高病毒分離率,糞便要新鮮,避免反復凍結,最好先將病料先感染健康病犬,取典型發病犬腹瀉糞便作為樣品分離病毒。此外,中和試驗、乳膠凝集試驗、elisa等方法也可診斷本病檢測血清抗體。
  〔防治〕目前本病尚無有效疫苗預防和特效療法。發現病犬為減少死亡率應隔離病犬並用0.2%~1%甲醛或1:30漂白粉,徹底消毒場地。
  〔註意〕發現犬由此不良癥狀後應及時到有寵物醫師資格證書的正規寵物醫院救治。此病在治療時,應與犬細小病毒癥狀相分離鑒別,應用正規試紙板(ccv檢測試紙)進行測試確診並配合相應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