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目 : 犀鳥目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犀鳥科
目錄
No. 1
  犀鳥科(bucerotidae)佛法僧目的1科,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共有12屬45種。廣泛分佈於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島、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島,為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中國僅見于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和廣西西南部,有4屬4種:冠斑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及雙角犀鳥。
  犀鳥每年入春後約5~6月由群居轉為成對,選擇高大樹幹距地約在16~33米處的樹洞為巢,自己並不啄木,均利用天然腐朽或白蟻侵咬的洞穴。犀鳥的繁殖習性很特殊,雌鳥選好巢址後,在洞底鋪一層碎木屑,就在洞內産1~4枚純白色的卵。産卵後蹲在巢內不再外出,將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種子、朽木等堆在洞口。雄鳥則從巢外頻頻送來濕泥、果實殘渣,幫助雌鳥將樹洞封住。封樹洞的物質滲有雌鳥粘性的胃液,因而非常牢固。最後在洞口留下一個垂直的裂隙,供雌鳥伸出嘴尖接近雄鳥的喂食。雌鳥幽囚洞中達數月之久,直到雛鳥快出飛時纔破洞而出。在此期間,全靠雄鳥喂食。雄鳥能將胃壁的最內層脫落吐出,呈一薄膜狀,用以貯存果實,以供雌鳥和雛鳥食用。雌鳥出洞時已全身換上新羽,立即負責喂雛。雌鳥在封閉的洞穴內,還不時地清掃糞便等污物,它直接用嘴拋出洞外,它自己排便時,將肛門對着洞口直接噴射出,這種奇特的生活方式,也許是防衛天敵的傷害,及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所形成的適應。
  本科鳥類為善於攀援的並趾型鳥,其外趾和中趾基部有三分之二互相並合,中趾與內趾基部也有些並合。冠斑犀鳥是中國最常見種,體大型,體重700~960(雄)和600~850剋(雌);嘴巨大而下彎,象牙色,長130~140毫米;整個體長700~800毫米;嘴上具一個側扁的盔突,盔突隨年齡而增長;眼周有裸露部,呈紫藍色(雄)或肉色(雌);體羽純黑具緑色光澤,尤其是翅和尾更鮮亮,翅端和尾尖各具一道白斑。犀鳥為珍禽,可供觀賞。在東南亞一帶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而它的盔特形似象牙,可供作工藝品。
英文解釋
  1. n.:  hornbill
  2. lat.:  Bucerotidae
相關詞
鳥類犀鳥目角犀鳥屬佛法僧目皺盔犀鳥屬動物珍稀瀕危小盔犀鳥屬
無盔犀鳥屬
包含詞
地犀鳥科
分類詳情
張開樹棲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