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 : 牡蠣科 : 水産 : 中醫藥 : 中藥材 : 中藥鑒定學 > 牡蠣
目錄
牡蠣
作者: 契訶夫 Anton Chekhov
  我不必費力追憶,就能記起一件往事的全部細節。那是陰雨綿綿的秋天的一個傍晚,我和父親站在莫斯科的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感到一種奇怪的病漸漸控製了我。沒有一點疼痛,但兩條腿不由得彎下去,要說的話嘎在喉嚨口,頭無力地歪到一邊……顯然,我很快會倒下去,失去知覺。
    這時如果把我送進醫院,醫生們一定會在我的病歷卡上寫上“饑餓”①字樣--這種病在任何醫學教科書裏是找不到記載的。
    --------
    ①原文為拉丁文。
    我的親爹挨着我站在人行道上。他穿着很舊的夏季大衣,一頂花條呢帽裏露出一團棉花。他的腳上穿一雙又大又重的膠皮雨鞋。這個世俗的人生怕別人看出他光腳穿着雨鞋,便在小腿上再套一副舊皮靴筒。
    這個可憐而又有點糊塗的怪人,隨着他那件做工考究的夏季大衣變得越來越破舊和骯髒,我對他的愛卻越來越深厚。他在五個月前來到京城,想謀求一個文書職位。這五個月來他一直在城裏東奔西跑,到處找事做,直到今天才下决心跑到大街上來乞討……
    在我們對面是幢高大的三層樓房,挂着藍色招牌:“旅店”。我的頭軟弱無力地往後仰,朝兩邊歪,我不由自主地朝上方看,望着旅店那燈火通明的窗子。窗內閃動着人影。可以看到一架輕便管風琴的右半邊、兩幅粗劣的彩畫和挂着的電燈……我盯住一扇窗子,看到一塊發白的東西。那東西動不動,輪廓方正,在四周深褐色的背景上十分醒目。我瞪着眼睛細看,認出那是挂在墻上的一塊白色牌子。那上面有字,但究竟是什麽寧,我就看不清了……
    足足有半個鐘頭,我不讓眼睛離開這塊牌子。那片白色吸引住我的視綫,似乎對我的腦子在施催眠術。我竭力想讀出牌子上的字,但我的努力卻是白費。
    最後,那奇怪的病汗始顯示威力。
    馬車的惋輛聲在我聽來像是隆隆的響雷,在大街上的臭氣中我能分辨出上千種氣味,在我的眼裏,那旅店的燈光和街燈成了令人目眩的閃電。我的五種感官都高度緊張,極度靈敏。我開始看到從未看到的東西。
    “牡蠣①……”我終於看清了牌子上的字。
    --------
    ①牡蠣,也稱蛛,海蠣子,海洋軟體動物,肉供食用,是餐館中一道價錢很貴的海鮮。
    好古怪的字!我在這世上活了整整八年零三個月,怎麽一次也沒聽到過這個詞呢?這是什麽意思?不會是旅店老闆的姓吧,可是姓氏招牌通常挂在大門口,而不是挂在墻上!
    “爸爸,牡蠣是什麽?”我費力地把臉轉嚮父親,啞着嗓子問道。
    父親沒有聽見。他正專心地註視着人群的流動,目送着每一個經過他身邊的人……憑他的眼神我看出,他想對行人說點什麽,但那句重如秤砣的要命的話,卻始終挂在他顫抖的嘴唇上,怎麽也吐不出來。他甚至朝一個行人邁出一大步,碰碰他的衣袖,但等那人回過頭來時,他連忙說聲“對不起”,一臉尷尬地倒退回來。
    “爸爸,牡蠣是什麽?”我又問一遍。
    “一種動物……生活在海洋裏……”
    我立即想象出這種從未見過的海洋動物是什麽模樣。它應當是介於魚蝦之間的一種東西。既然它生活在海洋裏,那麽用它再加上鬍椒和月桂葉肯定能做出一盆十分鮮美的熱湯,或是做一盆帶脆骨的酸辣湯,或是做成蝦醬似的澆汁,或是加上洋薑做成冷凍……我生動地想象着,人們怎樣從市場上帶回這種動物,趕快把它收拾幹淨,趕快下鍋……快,快,因為大傢都餓了……餓極了!從廚房裏飄出煎魚和蝦湯的香味。
    我感到這股香味惹得我的上顎和鼻孔發癢,而且這種感覺漸漸地遍及全身……旅店,父親,白牌子,我的袖子,全都冒出這種香味。香味濃極了,惹得我開始咀嚼起來。我又嚼又咽,好像我的嘴裏當真含着一塊牡蠣肉似的。
    我感到極大的滿足,腿卻不由得彎下去,我怕摔倒,便抓住父親的袖子,身子緊緊貼着他那濕淮液的夏季大衣。父親緊縮着身子,直打哆嗦。他發冷……
    “爸爸,牡蠣是素燒,還是葷燒?”我問道。
    “這東西要生吃……”父親說,“它有殼,像烏龜一樣,不過……它有兩片殼。”
    剎那間,鮮美的香味不再惹得我渾身發癢,幻想破滅了……現在我全明白了!
    “真惡心,”我小聲說,“真惡心!”
    牡蠣原來是這樣!我一直把它想象成青蛙那樣的動物,現在這衹青蛙藏在殼裏,睜着亮閃閃的眼睛朝外看,不斷擺動它那極難看的下頜。我想象着,人們怎樣從市場上帶口這種有殼、有螫、眼睛閃亮、皮膚粘乎乎的動物……所有的孩子見了都躲起來,衹有廚娘厭惡地皺起眉頭,抓住一隻大螫,把它放在盤子裏,再送到飯桌上。大人們拿起來就吃……吃生的,連同它的眼睛、牙齒、爪子都吃進去!可它吱吱直叫,極力咬人的嘴唇……
    我皺起眉頭,可是……可是為什麽我的牙齒卻開始咀嚼起來?這牡蠣樣子可怕,令人討厭,令人作嘔,可我還是吃它,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嘗出它的味道,聞出它的氣味。吃完一隻,我已經看到第二衹、第三衹的亮閃閃的眼睛……我把它們都吃了……最後我吃餐巾,吃盤子,吃父親的膠皮雨鞋,吃那塊白牌子……凡是我的眼睛看到的東西,我統統吃下去,因為我感到,衹有吃下東西,我的病纔會好起來。那些牡蠣可怕地睜着眼睛,其醜無比,我一想到它們就渾身打顫,但我還是要吃!吃!
    “給我牡蠣!給我牡蠣!”這呼喊從我的胸中迸發,我朝前伸出雙手。
    “行行好,先生們!”這時我聽到父親那低沉而壓抑的聲音,“真不好意思求人,可是,我的上帝,這孩子頂不住了!”
    “給我牡蠣!”我呼喊着,揪住父親的大衣後襟。
    “小小年紀,難道你會吃牡蠣?”我聽見身邊有人發笑。
    在我們面前站着兩個戴圓筒禮帽的先生,他們哈哈笑着瞧着我的臉。
    “你這個小傢夥想吃牡蠣?當真?有意思!你知道怎麽吃嗎?”
    我記得,這時有一隻有力的手把我拖進了燈火通明的旅店。很快身邊就圍上了一堆人,他們哄笑着好奇地瞅着我。我在一張桌旁坐下,開始吃一樣滑溜溜的東西,那東西很鹹,有一股潮氣和黴味。我狼吞虎咽般吃起來,不嚼,不看,也不想弄清我吃的是什麽。我覺得,如果我睜開眼睛,那我一定會看到一對亮閃閃的眼睛,螯和尖利的牙齒。
    我忽然嚼到一樣硬東西。嘎巴一聲咬碎了。
    “哈哈哈!他連殼也吃了!”人們大笑,“小傻瓜,難道這也能吃嗎?”
    我記得後來我渴得厲害。我躺在自己床上,卻睡不着,因為我全身的痛,發燙的嘴有一股怪味。我的父親從一個屋角走到另一個屋角,不停地揮着手比劃着。
    “我好像着涼了,”他嘟噥道,“我感到腦袋裏……好像裏面有個人……恐怕是因為我今天沒有……那個……沒有吃過東西……我這人,真的,是有點古怪,糊塗……我明明看到那些先生為牡蚜付了十盧布,我怎麽不走過去,嚮他們討幾個……藉幾個錢呢?他們多半會給的。”
    到第二天清晨我纔睡着,我夢見了一隻有螫、有殼、眼珠子老轉動的青蛙。中午我渴得醒過來,睜開眼睛找父親:他依舊走來走去,不停地揮着手比劃着……
                      一八八四年十二月一日
mǔ lì mǔ lì
  海産雙殼類軟體動物(牡蠣科),有粗糙不規則貝殼,足小或無,無水管,生活在海底或沿海淺水岩石或其他物體上,或在河口的鹹淡水中,取食水流帶來的小植物和動物
No. 3
  亦稱“ 牡蛤 ”。
  軟體動物,肉鮮美,殼可入藥。又名蠔。《能改齋漫錄·方物》引《番禺記》:“蠔之殼,即藥中之牡蠣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牡蠣》﹝釋名﹞:“牡蛤、蠣蛤、古賁、蠔。”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牡蠣》﹝集解﹞引《別錄》:“牡蠣生 東海 池澤,採無時。” 清 趙翼 《題嶺南物産圖六十二韻》:“牡蠣堅築墻,蛤蜊賤供蔌。”
No. 4
  又稱“蚝”、“海蠣子”。軟體動物,雙殼綱,牡蠣科。殼形不規則,一個大而隆起,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體上;一個小而平,蓋在上面。肉味鮮美,可供食用或加工成蚝油。殼可藥用或燒石灰。中國南北沿海都有分佈。
分類
  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ostrea rivularis gould 的貝殼。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淨,曬幹。
性狀
  長牡蠣 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小,鮮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着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鹹。
  大連灣牡蠣 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鬆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助數個,明顯,內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 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後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
性味與歸經
  鹹,微寒。歸肝、膽、腎經。
功能與主治
  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癧痰核,徵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貯藏
  置乾燥處。
養殖方法
  1.筏式養成: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着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着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釐米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着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釐米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釐米左右夾1殼,垂挂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米。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2)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着基的蠣苗或固着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 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平方米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穫,每667平方米産量可達5000千克以上。
  2.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産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幹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幹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幹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佈,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平方米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3.蠣、蝦混養
  (1)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米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製在40~50釐米,中後期控製在50~60釐米.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平方米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釐米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4.投石養殖: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米,排間距為0.6~1.5米。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穫。
  5.插竹養殖: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采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1)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米;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釐米,頂寬33~36釐米,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釐米。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米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6.橋式養殖: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釐米,列與列之間距離1~2米。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7.立石養殖: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衹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穫。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8.柵式養殖: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米、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 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米,串間距0.5~1米。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養成期間的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並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須註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將牡蠣移嚮高????的深水海區進行暫養。 3.越鼕:在北方養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過2~3個鼕季結冰期。在結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受到威脅的牡蠣嚮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鼕。
  4.肥育:在收穫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産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衹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後灘面應盡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蠃、荔枝蠃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裏,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臺風對養殖設施破壞性很大,還傳捲起泥砂埋沒固着器及牡蠣。因此,臺風過後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着器。
常見疾病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此病。浮遊的幼蟲被感染後即下沉固着,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清潔:2)發現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喂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綫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復合鏈黴素50~100剋或氯黴素10剋全池潑灑,連續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病:病原為海水派金蟲(perkinsus 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佈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後隨着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度(30×10?3)有關。????度在15×10?3以下或水溫低於20℃或高於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着變態前將固着徹底清刷幹淨,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着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盡早提前收穫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4)牡蠣養在低????度(?15×10?3)的海區可抑製疾病發展。
No. 13
  【中藥名稱】牡蠣(《本經》)
  【異名】蠣蛤(《本經》),古賁(楊孚《異物志》),左顧牡蠣(《補缺肘後方》),牡蛤(《別錄》),蠣房、蠔莆(《本草圖經》),蠔殼(《浙江中藥手册》),海蠣子殼、海蠣子皮(《山東中藥》),左殼(《中藥志》)。
  【來源】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或大連灣牡蠣等的貝殼。
  【動物形態】①近江牡蠣
  貝殼2片,堅厚,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左殼附着,較大而厚。右殼(即上殼)略扁平,較左殼(即下殼)小,表面環生極薄而平直的黃褐色或紫褐色鱗片;1~2年的個體,鱗片平、薄、脆,有時呈遊離狀;2至數年的個體,鱗片平坦,有時在後緣起伏成弱小的水波狀;生長多年的個體,鱗片層層相迭,堅厚如石。殼面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內面白色,邊緣為灰紫色。韌帶紫黑色,閉殼肌痕甚大,淡黃色,大多為卵圓形或腎髒形,位於中部背側。足退化,無足絲。
  生活於江河流人海處。雜食性,以細小的浮遊生物為食。我國沿海均有分佈;廣東、福建、山東沿海,並有養殖。
  ②長牡蠣
  貝殼大型,堅厚,呈長條形,背腹幾乎平行,一般殼長比殼高大3倍。左殼附着。右殼較平如蓋,鱗片環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層次甚少.殼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瓷白色。閉殼肌痕馬蹄形,棕黃色,位於殼的後部背側。左殼凹下,鱗片較右殼粗大。肉質部軟,鰓成直條狀,不彎至背後角。
  我國沿海都分佈。為河口及內灣養殖的良種。
  ③大連灣牡蠣
  貝殼大型,中等厚,前後延長,殼頂至後部漸擴張近似三角形。左殼附着。右殼殼表鱗片起伏成水波狀,不如近江牡蠣平伏,放射肋不明顯。殼面淡黃色;殼內面白色。閉殼肌痕白色或紫色,位於背後方。肉質部延長形,鰓自前方延伸至後方中央,彎麯度小。
  分佈北方沿海。
  各種牡蠣的肉(牡蠣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全年可採集。取得後,去肉、取殼,洗淨、曬幹。
  【藥材】為不規則的卵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貝殼,大小不等,通常長10~30釐米,寬5~10釐米,厚1~3釐米;外表灰色、淺灰棕色或灰藍色,呈層狀,並有彎麯的粗糙層紋。殼內面多為乳白色,平滑而有光澤,基部有橫紋,無光澤,邊緣有波狀層紋。左殼較右殼厚而大,不平坦,殼外面常有海蠃、苔蘚等附着,表面並常有洞,洞內有小貝殼;右殼薄而小,較平坦。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白色,層狀。氣無,味微鹹。以個大、整齊、裏面光潔者為佳。
  主産江蘇、福建、廣東、浙江、河北、遼寧及山東等沿海一帶。
  【化學成分】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並含鎂、鋁、硅及氧化鐵等。另謂大連灣牡蠣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約1.72%;尚含少量鎂、鐵、硅酸????、硫酸????、磷酸????和氯化物。煅燒後碳酸????分解,産生氧化鈣等,有機質則被破壞。
  【炮製】生牡蠣:洗淨、曬幹,碾碎用。煅牡蠣:將洗淨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性味】鹹濕,涼。
  ①《本經》:"味鹹,平。"
  ②《別錄》:"微寒,無毒。"
  ③《本草正》:"味微鹹微澀,氣平。"
  【歸經】入肝、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少陰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少陰、厥陰、少陽經。"
  【功用主治】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癧,癭瘤。
  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1) 益陰潛陽:生用治陰虛陽亢之潮熱盜汗、頭痛眩暈、煩躁失眠等癥。
  (2)軟堅散結:生用治瘰癧、腫塊。
  (3)固澀:煅用治多汗、遺精、帶下、崩漏、泄瀉等,常與竜骨配伍。
  (4)也可用於胃酸過多,常配烏賊骨。
  ①《本經》:"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瘻,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
  ②《別錄》:"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③《藥性論》:"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熱,止痛。治溫瘧。又和杜仲服止盜汗。病人虛而多熱,加用地黃、小草。"
  ④《本草拾遺》:"搗為粉,粉身,主大人小兒盜汗,和麻黃根、蛇床子、幹薑為粉,去陰汗。"
  ⑤《海藥本草》:"主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補腎正氣,止盜汗,去煩熱,治傷寒熱痰,能補養安神,治孩子驚癇。"
  ⑥《珍珠囊》:"軟痞積。又治帶下,溫瘧,瘡腫,為軟堅收澀之劑。"
  ⑦《綱目》:"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核。"
  ⑧《醫學衷中參西錄》:"止呃逆。"
  ⑨《現代實用中藥》:"為製酸劑,有和胃鎮痛作用,治胃酸過多,身體虛弱,盜汗及心悸動惕、肉瞤等。對於懷孕婦及小兒鈣質缺乏與肺結核等有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幹撒、調敷或作撲粉。
  【宜忌】①《本草經集註》:"貝母為之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良。惡麻黃、茱萸、辛夷。"
  ②《本草經疏》:"凡病虛而多熱者宜用,虛而有寒者忌之,腎虛無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選方】①治眩暈:牡蠣六錢,竜骨六錢,菊花三錢,枸杞子四錢,何首烏四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册》)
  ②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蔞根、牡蠣(熬),等分。為細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栝蔞牡蠣散)
  ③治一切渴:大牡蠣不計多少,黃泥裹煅通赤,放冷為末,用活鯽魚煎湯調下一錢匕,小兒服半錢匕。(《經驗方》)
  ④治小便數多:牡蠣五兩(燒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⑤治小便淋閟,服血藥不效者:牡蠣、黃柏(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茴香湯下取效。(傅滋《醫學集成》)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牡蠣、鱉甲各三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麻黃根(洗)、黃芪、牡蠣(米泔浸,燒赤)各一兩。共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不拘時候。(《局方》)
  ⑧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牡蠣、白术、防風各三兩。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蠣散)
  ⑨治盜汗及陰汗:牡蠣研細粉,有汗處撲之。(《經驗方》)
  ⑩治溫病下後,大便溏甚,周十二時三、四行,脈仍數者:生牡蠣二兩。研細,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溫三服。(《溫病條辨》一甲煎)
  ⑾治一切瘰癧:㈠牡蠣(煅)四兩,玄參三兩。搗羅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後、臨臥各服三十丸,酒下。(《經驗方》)㈡牡蠣粉五錢,和雞膽汁為膏貼之。(《脈因證治》)
  ⑿治胃酸過多:牡蠣、海螵蛸各五錢,浙貝母四錢。共研細粉,每服三錢,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册》)
  ⒀治大病瘥後,小勞便鼻衄:左牡蠣十分,石膏五分。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補缺肘後方》)
  ⒁治金瘡出血:牡蠣粉敷之。(《肘後方》)
  ⒂心脾氣痛,有痰。用牡蠣煅成粉,酒送服二錢。
  ⒃瘧疾寒熱。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⒄氣虛盜汗。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⒅産後盜汗。用牡蠣粉、麥麩(炒黃)等分。每服一錢,豬肉湯調下。
  ⒆消渴飲水。用黃泥封固牡蠣,煅赤,研為末。每服一錢,活鯽魚煎湯調下。
  ⒇百合變渴(由傷寒轉成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欲臥不臥,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藥則有吐瀉,變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蠣(熬)二兩、栝樓根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米湯調下。一天服三次。
  (21)病後常流鼻血。用牡蠣十分、石膏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關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22)小便淋閉(服治血藥無效者)。用牡蠣粉、黃蘖(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茄香湯送下。
  (23)小便數多。用牡蠣五兩,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極效。
  (24)夢遺便溏。用牡蠣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25)陰囊水腫用牡蠣煅粉二兩、幹薑(炮)一兩,共研為末,冷水調糊敷上。不久,囊熱如火。藥幹即換,至小便通暢末,冷水調糊敷上。不久,囊熱如火。藥幹即換,至小便通暢為愈。又方:改冷水調糊為蔥汁,白麵同調。不兒不用幹薑。
  (26)月經不止。用牡蠣煅過研細。加米醋揉成團,再煅再研,加米醋調艾葉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湯送下。
  (27)刀傷出血。用牡蠣粉敷塗。
  (28)癰腫初起。用牡蠣粉末調水塗搽。藥幹即換。
  (29)瘰癧。用牡蠣煅過,研為末。取四兩,加玄參末三兩,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盡除根。又方:瘰頭癧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一錢,飯後服,茶湯調下。其效極驗。
  【臨床應用】治療肺結核盜汗
  取牡蠣5錢,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為1天量,早晚分服(可加糖調味),連服數天;汗止後再服2~3天,以鞏固療效。如服數劑後療效不明顯,可根據辨證施治原則,隨癥加減。共治10例,一般服藥2~3劑後盜汗消失;3例初期療效不顯,其中兩例經加竜骨、酸棗仁服數劑後亦收到較好效果。治程中未見不良副作用。
  【貯藏】置乾燥處。
分類
  牡蠣(mǔlì)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ostrea rivularis gould 的貝殼。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淨,曬幹。
  類別:平肝息風藥
  拉丁:Concha Ostreae
  別名:蠣蛤、左顧牡蠣、牡蛤、海蠣子殼、海蠣子皮、左殼、海蠣子、蠣黃、生蚝、鮮蚵
  藥用部位:貝殼
綜述
  牡蠣科(Ostreidae,真牡蠣)或燕蛤科(Aviculidae,珍珠牡蠣)雙殼類軟體動物,分佈於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海菊蛤屬(Spondylus)與不等蛤屬(Anomia)動物有時亦分別稱為棘牡蠣和鞍牡蠣牡蠣於西元前即已養殖以供食用;珍珠(pearl)可在珍珠牡蠣的外套膜中産生。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的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鳥類、海星、蠃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食牡蠣。鑽蠔蠃(Urosalpinx cinenea, 即灰色尾號蠃)分佈廣,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dulis, 即歐洲平牡蠣)能按季節或隨水溫的變化而改變性別(節律性雌雄同體)。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孵出的幼體球形,有纖毛,遊泳數天後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經3~5年後收穫。
  真牡蠣(牡蠣科)包括牡蠣屬(Ostrea)、厚牡蠣屬(Crassostrea)和細齒蠣屬(Pycnodonte)3屬的種類。食用牡蠣分佈在挪威到摩洛哥,經地中海到黑海一帶;雌雄同體;長達8公分(約3吋)。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奧林匹亞牡蠣(O. lurida, 即淺黃牡蠣)長7.5公分(3吋)。O. frons亦常見。北美牡蠣(C. virginica, 即維吉尼亞牡蠣或維吉尼亞厚牡蠣)原産聖羅倫斯灣到西印度洋群島,已引進北美西海岸;長15公分(6吋);雌體一次排卵可達5,000萬枚;在北美的食用貝中商業價值最大。西歐沿岸有葡萄牙牡蠣(C. angulata, 即角厚牡蠣)。日本的長厚牡蠣(C. gigas)是最大的牡蠣,長達30公分(1呎)。牡蠣可剝殼生食、熟食、製罐頭或熏製,少量冷凍處理。受歡迎的維吉尼亞厚牡蠣品種包括︰藍點厚牡蠣和林黑文厚牡蠣(因分別歐洲平牡蠣(Ostrea edulis)采自維吉尼亞州長島的藍點地區和林黑文灣地區而得名)。受歡迎的食用牡蠣品種包括英國的科爾切斯特牡蠣和法國的馬雷納牡蠣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牡蠣即分泌真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蠣産生的珍珠不光澤,價值不高。衹有少數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的珠母貝(Meleagrina vulgaris)所産的珍珠質量最高。珠母貝主要分佈於8~20噚(48~120呎)的海水深處。珍珠多采自5歲以上的牡蠣。用手工方法將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貝內,便在其周圍形成養殖的珍珠。大多珍珠養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亞沿岸水域進行。
性狀
  長牡蠣 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小,鮮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着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鹹。
  大連灣牡蠣 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鬆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助數個,明顯,內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 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後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
  生蚝:這種品種是牡蠣品種中個頭比較大的品種之一,個頭大的一個帶殼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長或者是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在半鹹半淡的內灣淺海上。由於適合生長條件的限製,它的數量上比其它品種的少,因此它的經濟價位一般比較高。
功能與主治
  1.心神不安,驚悸失眠。本品質重能鎮,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驚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癥,常與竜骨相須為用,如桂枝甘草竜骨牡蠣湯(《傷寒論》)。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棗仁等安神之品。
  2.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本品鹹寒質重,入肝經,有平肝潛陽,益陰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陰虛陽亢,頭目眩暈,煩躁不安,耳鳴者,常與竜骨、龜甲、白芍等同用,如鎮肝息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亦治熱病日久,灼爍真陰,虛風內動,四肢抽搐之癥,常與生地黃、龜甲、鱉甲等養陰、息風止痙藥配伍,如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3.痰核,瘰癧,癭瘤,癥瘕積聚。本品味鹹,軟堅散結。用治痰火鬱結之痰核,瘰癧,癭瘤等,常與浙貝母、玄參等配伍,如消瘰丸(《醫學心悟》);用治氣滯血瘀的癥瘕積聚,常與鱉甲、丹參、莪術等同用。
  4.滑脫諸證。本品煅後有與煅竜骨相似的收斂固澀作用,通過不同配伍可治療自汗,盜汗,遺精,滑精,尿頻,遺尿,崩漏,帶下等滑脫之證。用治自汗,盜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等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亦可用牡蠣粉撲撒汗處,有止汗作用;治腎虛遺精,滑精,常與沙苑子、竜骨、芡實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治尿頻,遺尿可與桑螵蛸、金櫻子、益智仁、竜骨等同用;治療崩漏,帶下證,又常與海螵蛸、山茱萸、山藥、竜骨等配伍。
  此外,煅牡蠣有製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與烏賊骨、浙貝母共為細末,內服取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幹撒或調敷。
  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宜:體質虛弱兒童,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瘰癧者宜食;陰虛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後宜食,因牡蠣是一種不可多得額度抗癌海産品;宜作為美容食品食用;糖尿病人,乾燥綜合癥患者宜食;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癥患者宜食;婦女更年期綜合癥和懷孕期間宜食。
  忌:急慢性皮膚病患者忌食;脾胃虛寒,慢性腹瀉便池者不宜多吃。
牡蠣藥理作用
  將牡蠣醋酸提取液給不同濃度乙醇分級沉澱後, 所得製品於小鼠感染大腦病毒前5 小時, 以2 .5 mg/ kg劑量腹腔註射, 治療的30 衹小鼠與對照組的30 衹小鼠比較,死亡率由53% 減少至26%。從牡蠣中分離出餾分物“C”能抑製釀膿鏈球菌的生成。牡蠣對脊髓灰質炎病毒抑製效果達90%~99 .9% , 對流感病毒A 也有抑製作用。
  總之, 牡蠣含有鈣、鋅等多種微量元素, 老年人鈣磷代謝失衡者多見, 更年期後, 常有骨質脫鈣現象, 使用牡蠣補充鈣質, 對調整老年人內環境的平衡, 有一定幫助。
牡蠣烹飪相關
  原料介紹
  牡蠣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及大連灣牡蠣等的貝殼。近江牡蠣、長牡蠣我國沿海均有分佈,大連灣牡蠣分佈於我國北方沿海。在每年的5至6月,當牡蠣生殖腺高度發達而又未進行繁殖,軟體部最肥時進行採集,采收時將牡蠣撈起,開殼去肉,取殼洗淨,曬幹。
  1. 近江牡蠣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左殼凹陷,大而厚,右殼平坦,稍小。右殼外表面稍不平,有灰色、紫色、棕色、黃色等顔色。環生同心鱗片。內表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質硬,斷面層明顯,厚2至10毫米,無臭,味微鹹。
  2. 長牡蠣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淡紫色或黃褐色,內表面瓷白色,殼頂兩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
  3. 大連灣牡蠣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同心鱗片,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同央凹下呈盒狀。
  相關人群
  1. 病虛而多熱者宜用。
  2. 虛而有寒者忌之。
  食物相剋
  牡蠣惡麻黃、吳茱萸、辛夷。
  製作指導
  1. 收斂固澀宜煅用,餘均生用。
  2. 肝陰不足,肝陽上亢,頭暈脹痛,目眩耳鳴,煩熱面赤,或漸覺肢體不利者,可與代赭石、生龜甲、白芍、懷牛膝等配伍,以平肝滋陰。
  3. 陰虛火旺者,可與玄參、麥鼕、黃連等同用。
  4. 肝腎陰虧,肝火灼津為痰,痰火凝聚而成瘰癧癭瘤者,可與玄參、貝母相合。
  5. 自汗、盜汗者,可與黃芪、麻黃根、浮小麥配伍。
  食療作用
  牡蠣味鹹、澀,性微寒;歸肝、心、腎經;質重鎮降,可散可收;
  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的功效;
  主治眩暈耳鳴,手足振顫,心悸失眠,煩躁不安,驚癇癲狂,瘰癧癭瘤,乳房結塊,自汗盜汗,遺精尿頻,崩漏帶下,吞酸胃痛,濕疹瘡瘍。
  其他相關
  《綱目》雲:“蛤蚌之屬,皆有胎生、卵生,獨此化生,純雌無雄,故得牡名。曰蠣曰?,言其粗大也。”此乃古人臆斷耳。
特性
  雌雄同體,存在兩種生殖功能,會因時間不同改變自己的性別。
中藥材
  【藥名】牡蠣
  【別名】蠣蛤、古賁、左顧牡蠣、牡蛤、蠣房、蠔山、蠔莆、左殼、蠔殼、海蠣子殼、海蠣子皮
  【漢語拼音】mu li
  【英文名】Oyster Shell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 .Ostrea riuularis Gould
  2.Ostrea gigas Thunberg
  3.Ostrea talienwhanensis Grosse
  4.Osttrea denselamellosa Lischke
  【歸經】肝;腎經
  【功效】平肝潛陽;重鎮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
  【科屬分類】牡蠣
  【拉丁文名】Concha Ostreae
  【主治】眩暈耳鳴;驚悸失眠;瘰癧癭瘤;癥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漏;帶下
  【生態環境】
  1.生活於低潮綫附近至水深7m左右的江河入海近處,適????度為10%-25%。雜食性,以細小浮遊生物為食。繁殖季節5-9月。
  2.棲息於從潮間帶至低潮綫以下10多米深的泥灘及泥沙質海底,通常在正常海水中生活的個體小;在????度較低海水中生活的個體大。我國沿海均有分佈,為河口及內灣養殖的優良品種。
  3.棲息於潮間帶的蓄水入及低潮綫以下20m左右的岩礁上,適????度高,繁殖期6-8月。
  4.棲息於低潮綫以下水深15-30m左右的岩礁上,或泥沙質海底,有時在低潮綫下數米處也能見到。適????度27%-34%,繁殖季節5-9月,當水溫在17-19℃時即開始産卵。
  【采收和儲藏】牡礪收穫期是在每年的5-6月,即牡礪生殖腺高度發達而又未進行繁殖,軟體部最肥時進行。采收時,將牡蠣撈起,開殼去肉,取殼洗淨,曬幹。
  【資源分佈】
  1.我國沿海均有分佈,山東、福建、廣東沿海已人工養殖。
  2.我國沿海均有分佈,為河口及內灣養殖的優良品種。
  3.我國分佈於北方沿海。
  4.我國分佈於沿海,但以北方沿海為多。
  【動植物形態】
  1.近江牡蠣,貝殼呈圓形、卵圓形、三角形或略長,殼堅厚,較大者殼長100-242mm,高70-150mm,左殼較大而厚,背部為附着面,形狀不規則。右殼略扁平,表面環生薄而平直的鱗片,黃褐色或暗紫色,1-2年生的個體,鱗片平薄而脆,有時邊緣呈遊離狀;2年至數年的個體,鱗片平坦,有時後緣起伏略呈水波狀;多年生者鱗片層層相疊,甚為堅厚。殼內面白色或灰白色,邊緣常呈灰紫色,凹凸不平,鉸合部不具齒,韌帶槽長而寬,如牛角形,韌帶紫黑色。閉殼肌痕甚大,位於中部背側,淡黃色,形狀不規,常隨殼形變化而異大多為卵圓形或腎髒形。
  2.長牡蠣,貝殼呈長條形,堅厚,一般殼長140-330mm,高57-115mm,長比高約大3倍,已知最大的長達722mm。左殼稍凹,殼頂附着面小,右殼較平如蓋,背腹緣幾乎平行,殼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自殼頂嚮後緣環生排列稀 疏的鱗片,略呈波狀,層次甚少,沒有明顯放射肋。殼內面瓷白色,韌帶槽長而寬大,閉殼肌痕大,位於殼的後部背側,呈棕黃色馬蹄形。
  3.大連灣牡蠣,貝殼略呈三角形,殼堅厚,一般殼長55-63mm,寬95-130mm,殼頂尖,至後緣漸加寬。右殼較扁平,如蓋狀,殼頂部鱗片趨嚮愈合,較厚;漸後腹緣鱗片漸疏鬆,且起伏呈波狀,無顯著放射肋。殼表面淡黃色,雜以紫褐色斑紋,左殼突起,自頂部開始有數條粗壯放射肋,邊緣肋上的鱗片堅厚翹起。殼內而凹陷如合狀,白色,鉸合部小,韌帶槽長而深呈長三角形。閉殼肌痕白色或帶紫色,位於背後方。
  4.密鱗牡蠣,貝殼呈圓形或卵圓形,殼堅厚,一般長46-122mm,高58-138mm。左殼較大而凹氏陷,殼頂為附着面,形狀常不規則。右殼頂部鱗片愈合,較光滑,漸嚮腹緣鱗片環生漸密,薄、脆呈片狀,以覆瓦狀緊密排列,有放射肋多條,使腹緣略呈波狀,殼表面灰青色混雜紫褐色。殼內面白色,稍帶珍珠樣光澤。鉸合部兩側常有小齒1列,約5-8個。韌帶槽較短,呈三角形。閉殼肌痕較大。
  【功效分類】平肝息風藥;養陰藥
  【性味】味鹹;性微寒
  【藥材基源】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及大連灣牡蠣、密鱗牡蠣等的貝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幹撒或調敷。
  【出處】《中華本草》
食療價值
  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大連灣牡蠣等的肉。牡蠣又稱蠣蛤、牡蛤、蠣黃、海蠣子、蚝子等。分佈於我國沿海。近江牡蠣、長牡蠣並有養殖。獲得後,去殼取肉,洗淨備用。
  [性能]味甘、鹹,性平。能滋陰益血,養心安神。
  [參考]含糖元、牛磺酸、多種人本必須氨基酸,維生素A、B1、B2、D、E,銅、鋅、錳、鋇、磷、鈣等成分。
  [用途]用於虛損勞疾,陰虛血虧;失眠心悸。
  [用法]煎湯,燒菜,油炸等。
  [註意]牡蠣肉可生吃,脾虛者則應忌用。
  [附方]
  1,蠣黃湯:鮮牡蠣250g,豬瘦肉100g,切薄片。拌少許澱粉,放沸水中煮熟即成。略加食????調味,吃肉、飲湯。
  源於《本草拾遺》。本方取牡蠣肉滋陰補血,以豬瘦肉增強其補益營養作用。用於久病陰血虛虧,婦女崩漏失血,體虛少食,營養不良等。
  2,蠣肉帶絲湯:蠣肉250g,海帶50g。將海帶用水發脹,洗淨,切細絲,放水中煮至熟軟後,再放入牡蠣肉同煮沸,以食????、豬脂調味即成。
  本方以牡蠣肉滋養補虛,海帶軟堅散結。用於小兒體虛,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或有陰虛潮熱盜汗,心煩不眠等。
牡蠣的藥用價值
  男子常食牡蠣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質量。對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腎虛陽痿等有較好的效果。 體質虛弱兒童,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瘰癧者宜食;陰虛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後宜食。《海藥本草》註:“主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補腎正氣,止盜汗,去煩熱,治傷寒熱痰,能補養安神,治孩子驚癇。”
外形特徵
  牡蠣於西元前即已養殖以供食用;珍珠(pearl)可在珍珠牡蠣的外套膜中産生。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的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鳥類、海星、蠃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食牡蠣。鑽蠔蠃(Urosalpinx cinenea, 即灰色尾號蠃)分佈廣,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dulis, 即歐洲平牡蠣)能按季節或隨水溫的變化而改變性別(節律性雌雄同體)。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孵出的幼體球形,有纖毛,遊泳數天後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經3~5年後收穫。
  真牡蠣(牡蠣科)包括牡蠣屬(Ostrea)、厚牡蠣屬(Crassostrea)和細齒蠣屬(Pycnodonte)3屬的種類。食用牡蠣分佈在挪威到摩洛哥,經地中海到黑海一帶;雌雄同體;長達8公分(約3吋)。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奧林匹亞牡蠣(O. lurida, 即淺黃牡蠣)長7.5公分(3吋)。O. frons亦常見。北美牡蠣(C. virginica, 即維吉尼亞牡蠣或維吉尼亞厚牡蠣)原産聖羅倫斯灣到西印度洋群島,已引進北美西海岸;長15公分(6吋);雌體一次排卵可達5,000萬枚;在北美的食用貝中商業價值最大。西歐沿岸有葡萄牙牡蠣(C. angulata, 即角厚牡蠣)。日本的長厚牡蠣(C. gigas)是最大的牡蠣,長達30公分(1呎)。牡蠣可剝殼生食、熟食、製罐頭或熏製,少量冷凍處理。受歡迎的維吉尼亞厚牡蠣品種包括︰藍點厚牡蠣和林黑文厚牡蠣(因分別歐洲平牡蠣(Ostrea edulis)采自維吉尼亞州長島的藍點地區和林黑文灣地區而得名)。受歡迎的食用牡蠣品種包括英國的科爾切斯特牡蠣和法國的馬雷納牡蠣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牡蠣即分泌真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蠣産生的珍珠不光澤,價值不高。衹有少數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的珠母貝(Meleagrina vulgaris)所産的珍珠質量最高。珠母貝主要分佈於8~20噚(48~120呎)的海水深處。珍珠多采自5歲以上的牡蠣。用手工方法將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貝內,便在其周圍形成養殖的珍珠。大多珍珠養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亞沿岸水域進行。
人工養殖
  1.筏式養成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着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着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釐米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着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釐米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釐米左右夾1殼,垂挂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米。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2)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着基的蠣苗或固着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 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平方米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穫,每667平方米産量可達5000千克以上。
  2.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産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幹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幹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幹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佈,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平方米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3.蠣、蝦混養
  (1)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米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製在40~50釐米,中後期控製在50~60釐米.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平方米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釐米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4.投石養殖
  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米,排間距為0.6~1.5米。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穫。
  5.插竹養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采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1)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米;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釐米,頂寬33~36釐米,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釐米。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米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6.橋式養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釐米,列與列之間距離1~2米。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7.立石養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衹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穫。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8.柵式養殖
  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米、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 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米,串間距0.5~1米。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養成期間的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並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須註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將牡蠣移嚮高????的深水海區進行暫養。 3.越鼕:在北方養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過2~3個鼕季結冰期。在結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受到威脅的牡蠣嚮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鼕。
  4.肥育:在收穫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産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衹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後灘面應盡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蠃、荔枝蠃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裏,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臺風對養殖設施破壞性很大,還傳捲起泥砂埋沒固着器及牡蠣。因此,臺風過後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着器。
  養殖中常見疾病的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此病。浮遊的幼蟲被感染後即下沉固着,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清潔:2)發現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喂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綫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復合鏈黴素50~100剋或氯黴素10剋全池潑灑,連續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病:病原為海水派金蟲(Perkinsus 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佈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後隨着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度(30×10?3)有關。????度在15×10?3以下或水溫低於20℃或高於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着變態前將固着徹底清刷幹淨,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着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盡早提前收穫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4)牡蠣養在低????度(?15×10?3)的海區可抑製疾病發展。
藥療價值
  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大連灣牡蠣等的肉。牡蠣又稱蠣蛤、牡蛤、蠣黃、海蠣子、蚝子等。分佈於我國沿海。近江牡蠣、長牡蠣並有養殖。獲得後,去殼取肉,洗淨備用。
  [性能]味甘、鹹,性平。能滋陰益血,養心安神。
  [參考]含糖元、牛磺酸、多種人本必須氨基酸,維生素A、B1、B2、D、E,銅、鋅、錳、鋇、磷、鈣等成分。
  [用途]用於虛損勞疾,陰虛血虧;失眠心悸。
  [用法]煎湯,燒菜,油炸等。
  [註意]牡蠣肉可生吃,脾虛者則應忌用。
  [附方]
  1,蠣黃湯:鮮牡蠣250g,豬瘦肉100g,切薄片。拌少許澱粉,放沸水中煮熟即成。略加食????調味,吃肉、飲湯。
  源於《本草拾遺》。本方取牡蠣肉滋陰補血,以豬瘦肉增強其補益營養作用。用於久病陰血虛虧,婦女崩漏失血,體虛少食,營養不良等。
  2,蠣肉帶絲湯:蠣肉250g,海帶50g。將海帶用水發脹,洗淨,切細絲,放水中煮至熟軟後,再放入牡蠣肉同煮沸,以食????、豬脂調味即成。
  本方以牡蠣肉滋養補虛,海帶軟堅散結。用於小兒體虛,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或有陰虛潮熱盜汗,心煩不眠等。
  男子常食牡蠣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質量。對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腎虛陽痿等有較好的效果。 體質虛弱兒童,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瘰癧者宜食;陰虛煩熱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後宜食。《海藥本草》註:“主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補腎正氣,止盜汗,去煩熱,治傷寒熱痰,能補養安神,治孩子驚癇。”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牡蠣
  漢語拼音:
  Muli
  英文名:
  CONCHA OSTREAE
  基原:
  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蠣Ostrear riv-ularis Gould的貝殼。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淨,曬幹。
  性狀:
  長牡蠣 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項二側無小齒。左殼凹陷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着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氣微,味微鹹。
  大連灣牡蠣 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鬆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肋數個,明顯,內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 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後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的淡紫色。
  炮製方法:
  牡蠣 洗淨,乾燥,碾碎。
  煅牡蠣 取淨牡蠣,照明煅法(附錄Ⅱ D)煅至酥脆。
  性味:
  鹹,微寒。
  歸經:
  歸肝、膽、腎經。
  功效:
  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收斂固澀。
  主治:
  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癧痰核,癥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用法用量:
  9-30g,先煎。
  貯藏:
  置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CONCHA OSTREAE
中國藥典2000版
  牡蠣
  拼音名:Muli
  英文名:CONCHAOSTRE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38
  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gigas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talie
  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蠣OstrearivularisGould的貝殼。全年均可采收,
  去肉,洗淨,曬幹。
  【性狀】長牡蠣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高4~15cm。右殼較
  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
  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陷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着面小。質
  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鹹。
  大連灣牡蠣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鬆的同心鱗片,
  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肋數個,明顯,內面
  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
  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後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
  的淡紫色。
  【炮製】牡蠣洗淨,乾燥,碾碎。
  煅牡蠣取淨牡蠣,照明煅法(附錄ⅡD)煅至酥脆。
  【性味與歸經】鹹,微寒。歸肝、膽、腎經。
  【功能與主治】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
  癧痰核,癥瘕痞塊。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用法與用量】9~30g,先煎。
  【貯藏】置乾燥處。
百科辭典
  muli
  牡蠣
  oyster
    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Ostrea,rivularis,Gould、長牡蠣Ostrea,gigas,Thunb或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uhanensis,Crosse等的貝殼。性味:鹹、澀、涼。功效:澀精軟堅,潛陽斂陰,止汗。主治:腎虛失扃所致男子囊下濕癢,莖腫,遺精,早泄,女子崩漏,帶下,陰腫等疾。用量用法:15~50g,隨方配製。
    
英文解釋
  1. :  Oyster Shell,  Concha Ostreae
  2. n.:  oyster
法文解釋
  1. n.  huître
近義詞
牡蛤, 鮮蚵, 生蚝, 蠣黃, 海蠣子, , 左殼, 海蠣子皮, 海蠣子殼, 蠔殼, 蠔莆, 古賁, 蠣蛤, , 左顧牡蠣, 蠣房
相關詞
海洋地理風景名山生物貝殼食品
海味幹製食品
包含詞
牡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