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崗
牛郎崗 地理位置牛郎崗海濱旅遊度假區,位於福鼎市秦嶼鎮東南方,距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太姥山23公裏,度假區依山面海,與崳山島隔海相望。這裏氣候鼕暖夏涼,素以“碧海金沙好消夏”而吸引各地遊客慕名而至。牛郎崗海濱沙灘平坦、明淨,環山緑樹成蔭,周圍礁石造型各異,有鴛鴦礁、織女洞、海上一綫天等自然景觀。 景區將海濱浴場自然景觀與農業高科技園區、園林觀光景區融為一體,分為海濱浴場區、高科技農業園區、垂釣區、鳥島保護區等18處遊覽觀賞項目,是一處集休閑、旅遊、海濱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新景區。
牛郎崗 潮起潮落沙灘是海與岸的過渡,從這裏,人們得以親近大海,走進大海。 每年春末至初鼕,牛郎崗沙灘遊客火爆,來的多數是弄潮的年輕人。這裏無論是漲潮還是退潮,浪都不大,沙質水底沒有隱礁,好水性的,盡可往洋面遊去,體味閑庭信步的自由;不會遊泳的,可在近灘處泡一泡身子,盡情消受柔波的撫摩,那一份溫馨,是海的女兒發自內心的愛;不想下水的,可脫下鞋襪,站在灘的邊緣,接受潮水白色的吻腳禮:弄潮者上來了,一群美人魚,一群白鰭豚,戴上墨鏡,遮陽傘下,靜靜躺在沙床上,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綫。他們或者聆聽潮的笑語,默視雲的變幻;或者關閉耳目,憶想自己所思的物事;或者連心也關閉,衹讓身子整個兒放鬆,進入無我的境界。倘若實在太疲勞了,就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覺,用不着擔心潮水會將你捲走。 沙灘的北端正面有一座臥牛般的礁嶼,其左下方有一個織女洞,再往左,是一片嶙峋參差的礁石區。織女洞口直徑約五六米,厚度一二米,成不規則圓型,像一架巨大的望遠鏡,從中眺望很遠很遠的海面,氣象萬千。礁石區讓人聯想到古代一種恐怖的刑具——釘板,衹不過礁石沒那麽鋒利。站或坐在沙灘背後山麓的岩上,欣賞織女洞中和礁石區間的潮涌潮落,實在叫人嘆為觀止。漲潮了,潮頭掀起,遠遠地涌來,愈涌愈高,猛地撲進織女洞,如一隻發怒的獅子,咆哮着,同時化作一束白色的鮮花,衝着觀潮者噴放。一霎那,鮮花散落為幾註流水,回歸大海。緊接着是第二次的洶涌、衝擊,氣勢更加激烈,結果如前,然後又是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比一次驚心動魄,直至退潮。退潮的情景與漲潮相反,潮頭的衝擊力逐漸減弱,最後衹能戀戀地攀着洞沿,就像一個小孩子想窺視窗內,踮着雙腳,小手兒剛夠窗口,呲地又溜了下去,其無可奈何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
牛郎崗 特色風景嶼上的岩石,無一塊光滑的,或頁狀,或錐狀,或棱狀,或柱狀,顔色最多是焦褐,間之血紅、鐵黑、烏青、土黃、乳白,乃風雨與海浪之傑作。嶼的靠海一面,底部已被浪咬進去許多,好像整個嶼要傾倒了,人不敢俯身往下看,為保證遊人安全,新近已在嶼沿設起石欄。嶼頂的潮音亭,炒米石(花崗岩)結構、小巧玲瓏,翼然而立,是觀海的最佳點。亭子的一幅楹聯曰:“竜穿海眼濤聲壯,日起波心蜃氣雄”,頗切眼前磅礴的景觀。所謂海眼,指的是嶼北段的織女洞。關於洞有一個悲壯的故事。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太姥山下有個啞巴的放牛郎,因為造反不成,被官兵追殺:他憑着對地形的熟悉,越過一道道水,跨過一座座山,直到大海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牛郎拍拍牛角,仰天長嘯一聲,催牛躍人大海。老牛馱着主人,撞穿前面的礁岩,消逝在萬重波濤之中。鄉親們為紀念牛郎,把他跳崖處叫牛郎崗,把崗下的沙灘叫牛郎崗沙灘,把老牛撞穿的礁洞叫織女洞,這是從牛郎織女的故事附會來的。楹聯作者稱之為海眼,很貼切,也很詩化,這海眼其實是牛穿的,但說竜穿,要雅得多,也威得多。此時潮已退盡,織女洞恰似桂林明月峰的明月洞,不同的是,明月洞裏飄白雲,織女洞裏涌波濤。與織女洞相距不遠的潮音洞,簡直就是維也納的金色大廳,站在洞裏聆聽大海演奏的交響樂,着實令人沉醉、亢奮,“此麯衹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潮音洞以北的礁石區,密佈的礁石因露出海面的時間少,棱角盡被海水撫平了,但一個個造型不俗,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衹要你是一個稍有想象力的人,都會有欣喜的發現——一隻海獅,一隻海豹,一隻海豚,一隻海龜,一隻海蚌,一隻海蠃……一路尋去,一路收穫。再往外一點,還有一個比潮音嶼小點的礁嶼,到達上面,視野之開闊遠勝潮音嶼。可惜沒有天橋,上不去,我們嚮管理部門提了建橋的建議,被欣然采納。 回過頭來,往南端走去,穿過沙灘主體,便是一叢礁石,一色土黃,裏面盤着一條青竜,其頭昂然,勢欲騰空而去。無端地聯想到哪咤鬧海的故事,該不是那條被抽了筋的竜子吧?是真竜,總會有一天要上天呼風喚雨的。再往南,有一個—卜分壯觀的岩洞,就像一隻張開大口的海蚌,走到洞底,居然有煙從洞中一小孔冒出來,我們斷定洞與山那邊相通。我們假想,倘若在忘情中潮水漲進洞來,應如何攀岩自救,自覺很刺激、很壯烈。可是我們還真擔心潮水一漲,回不了岸,趕緊出洞,不敢繼續前行。 上岸,俯視沙灘,遊人如鯽,各玩各的,興致正濃。忽然感悟,牛郎崗沙灘不就是一部思想多元、內容多面、筆墨多樣的大書麽?它適合各類不同讀者的口味,至於讀者讀出什麽,那就看他們自己的慧眼和悟性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