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牛街清真寺(禮拜寺)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牛街清真寺(禮拜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牛街禮拜寺是北京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宏麗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牛街禮拜寺,始建於遼代統和十四年,即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奉敕賜名“禮拜寺”。牛街禮拜寺初為遼代入仕的阿拉伯學者納蘇魯丁所創建,歷經元、明、清各代擴建與重修,使其整體佈局集中、嚴謹、對稱。其主要建築有禮拜殿、梆歌樓、望月樓和碑亭等。禮拜殿為全寺主要建築。有三層屋頂,殿頂銜接處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影壁,成為殿頂的一個特殊裝飾。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攢尖亭式建築,俗稱窯殿。窯殿正面壁龕上,滿雕精巧的阿拉伯文和花朵。殿內普相仿和天花板上,施以“博古”、“花齊”等彩繪。“博古”和“花卉”都是禮拜寺壁畫常用的題材。禮拜殿內懸挂着用玻璃串珠、彩色玻璃燈罩組成的各式大吊燈。梆歌樓在禮拜殿的正前方,是一座歇山重檐方亭建築。梆歌樓是作禮拜前登樓嚮教民報告時間的,所以又叫宣禮樓或喚醒樓。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間修建的尊經閣。碑亭在禮拜殿前的月臺兩旁,左右對稱,亭重檐歇山頂,碑是明弘治九年(1496)重修禮拜寺後所建。碑文原用漢阿兩文刻成,現已剝落不清。除寺內建築物外,重要文物還有:一座高2.70米,上鑄阿拉伯文和“大清嘉慶三年秋月吉日建造”的鐵香爐;一口高0.50米,上鑄“道光丁末年有恆堂造重150斤”的銅香爐,重達1800多斤,清乾隆四年(1039)造的大銅鍋,以及一塊明萬歷年間記載明宣德正統年間重修禮拜寺經過的石碑。禮拜寺的建築,采用了中國木結構的傳統形式,但在主要建築物的細部裝飾上,帶有伊斯蘭教建築的阿拉伯裝飾風格。牛街禮拜寺是我國伊斯蘭文物寶庫之一。寺內兩座篩海墳,是元朝初年徒阿拉伯國傢前來講學的伊斯蘭長老之墓。墓碑鎸刻阿拉伯文字,蒼勁有力,年代久遠,為國內少有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