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健康 > 牛子宮內膜炎病
  牛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是在母牛分娩時或産後由於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是奶牛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上以慢性較為多見,常由急性未及時或未徹底治療轉化而來。發病原因多見於産道損傷、難産、流産、子宮脫出、陰道脫出、陰道炎、子宮頸炎、惡露停滯、胎衣不下以及人工授精或陰道檢查時消毒不嚴,致使致病毒侵入子宮而引起。
  引起子宮內膜炎的致病菌較多,主要有鏈球菌、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等。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在濟南第一、二奶牛場對45頭患子宮內膜炎的母牛進行了細菌學檢驗,結果分離到上述三種菌的占75.56%。某中鏈球菌牛的檢出率為48.89%,大腸桿菌檢出率為26.7%,葡萄球菌檢出於為13.3%,其次是變形桿菌、棒狀桿菌和其他菌。
  1.診斷技術
  本病根據臨床癥狀即可確診。患病牛一般無全身癥狀,或體溫略有升高,食欲和産奶量下降。有的病牛表現拱背、努責,常作排尿姿勢。從陰門中排出粘液性或粘液膿性分泌物,臥下時排出的數量較多,常附着於陰門下角及尾根上,乾燥後形成痂皮。
  直腸檢查,可觸及到一個或兩個於宮角變大,子宮壁變厚,收縮反應微弱。有時觸摸子宮有痛感,,着有分泌物積聚,可感到有明顯波動。
  401 .慢性膿性子宮內膜炎,經常由陰門瓣出膿性分泌物、特別是在發情時排出較多,陰道和子宮頸粘膜充血,性周期紊亂或不發情 。
  隱性子宮內膜炎,無明顯癥狀,性周期、發情和排卵均正常,但屢配不孕,或配種受孕後發生流産,發情時從陰道中流出較多的混濁粘液。
  2.治療方法 :
  (1)藥物療法:當子宮炎無全身癥狀時,一般采用子宮局部用藥。通常用下列藥物中的一種:土黴素粉2剋;四環素粉2剋;金黴素1剋,青黴素80~100萬單位;青黴素100萬單位和鏈黴素0.5~1剋,溶於蒸餾水100~200毫升,一次註入子宮。每日或隔日一次,直至排出的分泌物量變少而潔淨清亮為止。
  對慢性及其含有膿性分泌物的病牛,可用盧格氏液,或0.1%高錳酸鉀液,或0.05%呋喃西林液,或3~5%氯化鈉液,衝洗子宮。盧格氏液配製方法:碘25剋、碘化鉀25剋,加蒸餾水50毫升溶解後,再加蒸餾水到500毫升,,配成5%碘溶液備用。用時取5%碘溶液20毫升,加蒸餾水500毫升,一次灌人子宮。碘溶液具有很強的殺菌力,,用時由於碘的刺激性,可促腦子宮的慢性炎癥轉為急性過程,因而可使子宮粘膜充血,炎癥滲出增加,加速子宮的淨化過程,促使子宮早日康復。
  對於子宮蓄膿癥的治療,可用前列腺素及其類似物,一次嚮子宮腔內註射2~6毫剋,能獲得良好效果。
  對纖維蛋白性子宮內膜炎,禁止衝洗之宮、以防炎癥擴散。為了消除子宮內滲出物,、可用藥物促使子宮收縮,並嚮子宮腔內投入土黴素膠囊。
  (2)生物療法:近年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從健康母牛陰道中分離出一株産酸能力極強的陰道正常菌--乳桿菌,它能利用陰道粘膜上皮糖原分解為乳酸,以此來抑製病原菌,現在已經將這種乳桿菌製成生物製劑,定名為"乳孕生"。給病牛每天子宮內投入1次。每次1~2瓶,連投3~5次,經在濟南、北京、青島乳牛場400多例的實驗,對母牛子宮內膜炎的治愈率為80.9%。這種製劑無副作用,剋服了使用抗菌藥所産生的細菌抗藥性和藥物的刺激作用。
  3.預防措施:
  人工授精時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母畜子宮感染。在分娩接産及難産助産時,必須註意消毒,患有生殖器官炎癥的病畜在治愈前不宜配種,此外,這種治療産後"胎農不下,可 以大大減少子宮內膜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