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 : 互聯網 : 汽車修理 : 能源 : 電工電氣 : 冶金 : 建築 > 燃料電池
目錄
概述
  簡單地說,燃料電池(Fuel Cell)是一種將存在於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燃料和空氣分別送進燃料電池,電就被奇妙地生産出來。它從外表上看有正負極和電解質等,像一個蓄電池,但實質上它不能“儲電”而是一個“發電廠”。燃料電池的概念是1839年G.R.Grove提出的,至今已有大約160年的歷史。
燃料電池的特點
  燃料電池十分復雜,涉及化學熱力學、電化學、電催化、材料科學、電力係統及自動控製等學科的有關理論,具有發電效率高、環境污染少等優點。總的來說,燃料電池具有以下特點:
  (1)能量轉化效率高 他直接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中間不經過燃燒過程,因而不受卡諾循環的限製。目前燃料電池係統的燃料—電能轉換效率在45%~60%,而火力發電和核電的效率大約在30%~40%。
  (2)有害氣體SOx、NOx及噪音排放都很低 CO2排放因能量轉換效率高而大幅度降低,無機械振動。
  (3)燃料適用範圍廣
  (4)積木化強 規模及安裝地點靈活,燃料電池電站占地面積小,建設周期短,電站功率可根據需要由電池堆組裝,十分方便。燃料電池無論作為集中電站還是分佈式電,或是作為小區、工廠、大型建築的獨立電站都非常合適
  (5)負荷響應快,運行質量高 燃料電池在數秒鐘內就可以從最低功率變換到額定功率,而且電廠離負荷可以很近,從而改善了地區頻燃料電池原理率偏移和電壓波動,降低了現有變電設備和電流載波容量,減少了輸變綫路投資和綫路損失。
“燃料”和“電池”
  為瞭瞭解它的價值,讓我們分別研究一下“燃料”和“電池”這兩個詞。
  為了利用煤或者石油這樣的燃料來發電,必須先燃燒煤或者石油。它們燃燒時産生的能量可以對水加熱而使之變成蒸汽,蒸汽則可以用來使渦輪發電機在磁場中旋轉。這樣就産生了電流。換句話說,我們是把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熱能,然後把熱能轉換為電能。在這種雙轉換的過程中,許多原來的化學能浪費掉了。然而,燃料非常便宜,雖有這種浪費,也不妨礙我們生産大量的電力,而無需昂貴的費用。還有可能把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而無需先轉換為熱能。為此,我們必須使用電池。這種電池由一種或多種化學溶液組成,其中插入兩根稱為電極的金屬棒。每一電極上都進行特殊的化學反應,電子不是被釋出就是被吸收。一個電極上的電勢比另一個電極上的大,因此,如果這兩個電極用一根導綫連接起來,電子就會通過導綫從一個電極流嚮另一個電極。這樣的電子流就是電流,衹要電池中進行化學反應,這種電流就會繼續下去。手電筒的電池是這種電池的一個例子。在某些情況下,當一個電池用完了以後,人們迫使電流返回流入這個電池,電池內會反過來發生化學反應,因此,電池能夠貯存化學能,並用於再次産生電流。汽車裏的蓄電池就是這種可逆電池的一個例子。在一個電池裏,浪費的化學能要少得多,因為其中衹通過一個步驟就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然而,電池中的化學物質都是非常昂貴的。鋅用來製造手電筒的電池。如果你試圖使用足夠的鋅或類似的金屬來為整個城市準備電力,那麽,一天就要花成本費數十億美元。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和電池兩種概念結合在一起的裝置。它是一種電池,但不需用昂貴的金屬而衹用便宜的燃料來進行化學反應。這些燃料的化學能也通過一個步驟就變為電能,比通常通過兩步方式的能量損失少得多。於是,可以為人類提供的電量就大大地增加了。
  目前,燃料電池按電解質劃分已有6個種類得到了發展,即鹼性燃料電池(Alkaline Fuel Cell,AFC)、磷酸????型燃料電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熔融碳酸????型燃料電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固體聚合物燃料電池(Solid Polymer Fuel Cell,SPFC,又稱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及生物燃料電池(BEFC)。按工作溫度它們又分為高、中、低溫型燃料電池。工作溫度從室溫到373K(100℃)的為常溫燃料電池,如SPFC;工作溫度在373K(100℃)~573K(300℃)之間的為中溫燃料電池,如PAFC;工作溫度在873K(600℃)以上的為高溫燃料電池,如MCFC和SOFC。
  電池與
  代號
  氫氧鹼電池
  AFC
  氫氧磷酸
  電池
  PAFC
  質子交換膜
  氫氧電池
  PEMFC
  熔融
  碳酸????電池
  MCFC
  固體電解質電池
  SOFC
  工作溫度
  60~120
  180~210
  80~100
  600~700
  900~1000
  燃料
  高純H2
  H2
  H2
  H2-CO CH4
  H2-CO CH4
  氧化劑
  高純O2
  空氣
  空氣
  空氣+CO2
  空氣
  電解質
  KOH
  H3PO4
  質子交換膜
  (K,Li)2CO3
  Y2O3,ZrO2
  陽極催化劑
  Pt
  Pt
  Pt
  Ni
  Ni, ZrO2
  陰極催化劑
  Pt
  Pt
  Pt
  NiO
  La-Sr-MnO2
  燃料電池實質上是以控製氫彈爆炸的觀念設計,太空船上的燃料電池是用來聚集星際旅行之間的氫氣所産生的能量之用。太空船的太陽能板所聚集的電磁和太陽能將會轉換成電能,而電能會用來慢慢地將存放在燃料電池內的氫置換成燃料。燃料電池也內含了一小部份受控製量的可進行核分裂的物質,這些物質依序用來與氫核進行核反應。核反應在燃料電池內進行,在太空旅程中提供高能量並加速離子引擎來推進太空船。在最後的旅程階段,燃料電池提供了燃料火箭動力所需的氫。這整個過程受控在強大的電磁下,它能提供能量並且避免過量的能量外泄導致反應爐核心融毀。核反應的一項副産物——熱能,則被燃料電池的外壁吸收並轉換成供給電腦、維生係統和其他必要功用的電能。
  經過多年的探索,最有望用於汽車的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將氫氣送到負極,經過催化劑(鉑)的作用,氫原子中兩個電子被分離出來,這兩個電子在正極的吸引下,經外部電路産生電流,失去電子的氫離子(質子)可穿過質子交換膜(即固體電解質),在正極與氧原子和電子重新結合為水。由於氧可以從空氣中獲得,衹要不斷給負極供應氫,並及時把水(蒸汽)帶走,燃料電池就可以不斷地提供電能。
  世界上最小的燃料電池——直徑衹有3毫米
  美國科學家最近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燃料電池,這種電池的直徑衹有3毫米,可以産生0.7伏的電壓並能持續供電30個小時,這種燃料電池可以在不消耗電的情況下發電,它由四個部分組成。上一層是儲水池,下層是一個裝有金屬氫化物的燃料堂,中間以一層薄膜隔開,在金屬氫化物的燃料堂下放,還有一組電極。薄膜上還有許多小孔,使得儲水池中的水分子可以以水蒸氣的形式進入燃料堂,水分子進入燃料堂後,與金屬氫化物發生生化學反應幷産生氫氣。氫氣隨之會充滿整個燃料堂,幷嚮上衝擊薄膜。阻止水流繼續流入,然後氫氣會在燃料堂下層的電極處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電流。
  新電池體積非常的小,規模為 3x3x1毫米。而且沒有重力。其表現張力可以控製水流,這意味着即使處於移動的旋轉狀態下,也能夠很好的工作。因此它最適用於一些小電器。現在,這種電池可以産生0.7伏電壓和一毫安電流,電燃料可以持續30小時左右。
燃料電池的發明
  雖然燃料電池這個名詞出現在人們 眼前的時間並不長,但它的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了。在1889年,Ludwig Mond和Charles Langer兩位化學家想用空氣和工業煤氣製造一個實用的能提供電能的裝置,“燃料電池”一詞也就隨着他們的發明而誕生了。現代燃料電池技術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為了給航天飛機尋找高效能的電能裝置, 美國宇航局跟GE公司合作開發了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這也是燃料電池商用化的開始。此後,歷經40多年的發展,燃料電池的傢族越發的人丁興旺,而應用領域也遍及各處。
燃料電池-國際發展狀況
  發達國傢都將大型燃料電池的開發作為重點研究項目,企業界也紛紛斥以巨資,從事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現在已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使得燃料電池即將取代傳統發電機及內燃機而廣泛應用於發電及汽車上。值得註意的是這種重要的新型發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空氣污染及解决電力供應、電網調峰問題,2MW、4.5MW、11MW成套燃料電池發電設備已進入商業化生産,各等級的燃料電池發電廠相繼在一些發達國傢建成。燃料電池的發展創新將如百年前內燃機技術突破取代人力造成工業革命,也像電腦的發明普及取代人力的運算繪圖及文書處理的電腦革命,又如網絡通訊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習慣的信息革命。燃料電池的高效率、無污染、建設周期短、易維護以及低成本的潛能將引爆21世紀新能源與環保的緑色革命。如今,在北美、日本和歐洲,燃料電池發電正以急起直追的勢頭快步進入工業化規模應用的階段,將成為21世紀繼火電、水電、核電後的第四代發電方式。燃料電池技術在國外的迅猛發展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現在它已是能源、電力行業不得不正視的課題。
  磷酸型燃料電池(PAFC)
  受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機以及美國PAFC研發的影響,日本决定開發各種類型的燃料電池,PAFC作為大型節能發電技術由新能源産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進行開發。自1981年起,進行了1000kW現場型PAFC發電裝置的研究和開發。1986年又開展了200kW現場性發電裝置的開發,以適用於邊遠地區或商業用的PAFC發電裝置。
  富士電機公司是目前日本最大的PAFC電池堆供應商。截至1992年,該公司已嚮國內外供應了17套PAFC示範裝置,富士電機在1997年3月完成了分散型5MW設備的運行研究。作為現場用設備已有50kW、100kW及500kW總計88種設備投入使用。下表所示為富士電機公司已交貨的發電裝置運行情況,到1998年止有的已超過了目標壽命4萬小時。
  東芝公司從70年代後半期開始,以分散型燃料電池為中心進行開發以後,將分散電源用11MW機以及200kW機形成了係列化。11MW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電池發電設備,從1989年開始在東京電力公司五井火電站內建造,1991年3月初發電成功後,直到1996年5月進行了5年多現場試驗,纍计運行時間超過2萬小時,在額定運行情況下實現發電效率43.6%。在小型現場燃料電池領域,1990年東芝和美國IFC公司為使現場用燃料電池商業化,成立了ONSI公司,以後開始嚮全世界銷售現場型200kW設備"PC25"係列。PC25係列燃料電池從1991年末運行,到1998年4月,共嚮世界銷售了174臺。其中安裝在美國某公司的一臺機和安裝在日本大阪梅田中心的大阪煤氣公司2號機,纍计運行時間相繼突破了4萬小時。從燃料電池的壽命和可靠性方面來看,纍计運行時間4萬h是燃料電池的長遠目標。東芝ONSI已完成了正式商用機PC25C型的開發,早已投放市場。PC25C型作為21世紀新能源先鋒獲得日本通商産業大奬。從燃料電池商業化出發,該設備被評價為具有高先進性、可靠性以及優越的環境性設備。它的製造成本是$3000/kW,近期將推出的商業化PC25D型設備成本會降至$1500/kW,體積比PC25C型減少1/4,質量僅為14t。明年即2001年,在中國就將迎來第一座PC25C型燃料電池電站,它主要由日本的MITI(NEDO)資助的,這將是我國第一座燃料電池發電站。
  PAFC作為一種中低溫型(工作溫度180-210℃)燃料電池,不但具有發電效率高、清潔、無噪音等特點,而且還可以熱水形式回收大部分熱量。下表給出先進的ONSI公司PC25C型200kWPAFC的主要技術指標。最初開發PAFC是為了控製發電廠的峰𠔌用電平衡,近來則側重於作為嚮公寓、購物中心、醫院、賓館等地方提供電和熱的現場集中電力係統。
  PAFC用於發電廠包括兩種情形:分散型發電廠,容量在10-20MW之間,安裝在配電站;中心電站型發電廠,容量在100MW以上,可以作為中等規模熱電廠。PAFC電廠比起一般電廠具有如下優點:即使在發電負荷比較低時,依然保持高的發電效率;由於采用模塊結構,現場安裝簡單,省時,並且電廠擴容容易。
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現狀
  中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展燃料電池方面的研究。中國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關鍵技術的創新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中國政府十分註重燃料電池的研究開發,陸續開發出百瓦級-30kW級氫氧燃料電極、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燃料電池技術特別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開發出60kW、75kW等多種規格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組,開發出電動轎車用淨輸出40kW、城市客車用淨輸出100kW燃料電池發動機,使中國的燃料電池技術跨入世界先進國傢行列。
  在當今全球能源緊張、油價高漲的時代,尋找新能源作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是當務之急。因為氫能的優勢明顯,清潔、高效,因此得到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各種能源動力企業對燃料電池的發展信心十足,所以燃料電池未來市場將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儘管現在燃料電池的市場需求相當小,預計在隨後的十年間,隨着技術進步與規模經濟效益,燃料電池的生産成本與使用成本將下降,競爭力提高,燃料電池潛在的市場將會逐步發展起來。現在對於便攜式燃料電池的需求相當少,但便攜式燃料電池市場將是從現在到2011年甚至更長時間增長最快的市場。應用於消費電子産品的燃料電池係統在最近幾年中就會商業化。
  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傢工程研究中心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創新能力建設項目”於2004年2月獲得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立項。2005年,項目方案通過專傢評審及風險評估。2006年10月,項目獲國傢發改委正式授牌。項目以新源動力公司作為承建單位,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為依托單位。項目選址於大連高新園區中科院科技創新園研發孵化園,規劃用地約2.7公頃,建築面積1.9萬m,2008年6月已投入使用。
  燃料電池國傢工程研究中心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和新源動力公司在燃料電池及氫能利用技術方面四十多年的科研開發成果和六年多的産業化積纍,根據國傢和産業戰略發展的需要和市場需求,針對燃料電池産業發展的壽命、成本、性能等核心共性問題,集中在汽車、小型電站、移動電源等應用目標領域,致力於實現核心産業技術突破,增強我國在燃料電池産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傢工程研究中心的建成將加強創新能力平臺建設,完善我國燃料電池技術及氫源技術的創新體係建設,成為我國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的源發地、技術轉化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及國際燃料電池技術交流中心,從而加快我國燃料電池技術産業化進程,促進燃料電池及相關産業的跨越式發展,為緩解我國能源壓力和環境保護壓力,實現我國十一·五規劃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燃料電池技術分類
  燃料電池的種類按不同的方法可大致分類如下:
  1. 按燃料電池的運行機理分。
  分為酸性燃料電池和鹼性燃料電池
  2. 按電解質的種類不同,有酸性、鹼性、熔融????類或固體電解質。
  因此,燃料電池可分為鹼性燃料電池(AFC)、磷酸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燃料電池(MC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等。在燃料電池中,磷酸燃料電池(PAFC)、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可以冷起動和快起動,可以用作為移動電源,適應FCEV使用的要求,更加具有競爭力。
  3. 按燃料類型分。
  有氫氣、甲醇、甲烷、乙烷、甲苯、丁烯、丁烷等有機燃料,汽油、柴油和天然氣等氣體燃料,有機燃料和氣體燃料必須經過重整器“重整”為氫氣後,才能成為燃料電池的燃料。
  4. 按燃料電池工作溫度分。
  有低溫型,溫度低於200℃;中溫型,溫度為200~750℃;高溫型,溫度高於750℃。
  在常溫下工作的燃料電池,例如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這類燃料電池需要采用貴金屬作為催化劑。燃料的化學能絶大部分都能轉化為電能,衹産生少量的廢熱和水,不産生污染大氣環境的氮氧化物。不需要廢熱能量回收裝置,體積較小,質量較輕。但催化劑鉑(Pt)會與工作介質中的一氧化碳(CO)發生作用後産生"中毒"現象而失效,使燃料電池效率降低或完全損壞。而且鉑(Pt)的價格很高,增加了燃料電池的成本。
  另一類是在高溫(600~1000℃)下工作的燃料電池,例如熔融碳酸????燃料電池(MCFC)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這類的燃料電池不需要采用貴金屬作為催化劑。但由於工作溫度高,需要采用復合廢熱回收裝置來利用廢熱,體積大,質量重,衹適合用於大功率的發電廠中。
  最實用的燃料電池是以氫或含富氫的氣體燃料,但是在自然界是不能直接獲得氫的,燃料電池氫的;來源通常是以石油燃料、甲醇、乙醇、沼氣、天然氣、石腦油和煤氣中,經過重整、裂解等化學處理後來製取含富氫的氣體燃料。氧化劑則采用氧氣或空氣,最常見的是用空氣作為氧化劑。
燃料電池-發電係統
  1:利用天然氣的發電係統
  MCFC需要供給的燃料氣體是H2,它可由天然氣中的CH4改質生成,其反應在改質器中進行。改質器出口的溫度為600℃,符合MCFC的工作溫度,可以原樣直接輸送到燃料極側。
  另一方面,空氣極側需要的O2通過空氣壓縮機供給。另一個反應因素CO2,空氣極側反應等量地再利用發電時燃料極産生的CO2。除了有CO2外,燃料極排出氣體還含有未反應的可燃成份,一起輸送到改質器的燃燒器側,天然氣改質所必需的熱量就由該燃燒熱供給。這種情況下,排出的燃料氣體會含有過多的H2O,將影響發熱量,為此通常是先將排出燃料氣體冷卻,將水份濾去後再輸送到改質器的燃燒側。從改質器燃燒側出來的氣體與來自壓縮機的空氣相混合後供給空氣極側。
  實際的電池因內部存在電阻會發熱,故通過在空氣極側中流過的大量氧化氣體(陰極氣體,即含有O2、CO2的氣體)來除去其發生的熱。通常是按600℃供給的氣體在700℃下排出,這一指標可通過在空氣極側進行流量調整來控製,為此采用陰極氣體的再循環,即,空氣極側供給的氣體為以改質器燃燒排氣與部分空氣極側排出氣體的混合體,為了保持電池入口和出口的溫度為最佳溫度,可將再循環流量與外部供給的空氣流量一起調整。
  來自空氣極側的排氣為高溫,送入最終的膨脹式透平,進行動力回收,作為空氣壓縮動力而應用。剩餘的動力,由發電機發電回收,從而可以提高整套係統的效率。另外,天然氣改質所必需的H2O(水蒸汽)可從排出的燃料氣體中回收的H2O來供給。
  這種係統的效率可達55~60%。在整套出力中MCFC發電量份額占90%。絶大部分的發電量是由MCFC生産的。如果考慮到排氣形成的動力回收和若幹的附加發電,廣義上也可以稱為聯合發電。
  在使用PAFC的情況下,若以煤炭為燃料發電時就不容易了,采用天然氣時,其構成類似於MCFC機組,基本上是由電池本體發電。原因是PAFC排出氣體溫度較低,與其進行附加發電不如作為熱電聯産電源。
  SOFC能和較高溫度的排氣體構成附加發電係統,由於SOFC不需要CO2的再循環等,結構簡單,其發電效率可以達到50-60%。
最新燃料電池成果
  Mobion燃料電池使用了MTIMicro公司的Mobion專利芯片來簡化燃料電池內部的復雜結構,這樣也可以有效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這種芯片集成了一個流質的能源模塊,可以讓燃料電池在0℃到40℃之間的溫度條件下和任何濕度條件下使用。Mobion芯片采用了100%甲醇設計,並使用了被動直接甲醇燃料電池技術。整個芯片的體積衹有9立方釐米,可以輕鬆地被嵌入到各種便攜式電子産品中。MTIMicro表示,Mobion燃料電池可以提供50mW/cm2和1.4whr/cm3的能量,並且整個芯片的重量不足29剋。
  MTIMicro公司介紹,一般采用AA電池(5號電池)的GPS設備的續航時間衹有數天,但是使用了Mobion燃料電池的GPS設備的續航時間則可以達到數個星期。據介紹,這種Mobion燃料電池的GPS設備可以提供連續60個小時的使用時間,並且衹要你手頭上有甲醇就可以給GPS設備充電。另外,這種GPS設備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機身提供了1個USB接口,通過這個接口可以與其他設備相連,或者進行充電。不過MTIMicro公司暫時還未透露這種GPS設備合適會上市,並且也未透露這種設備的定價。
數碼百科
  燃料電池:是一種將氫和氧的化學能通過電極反應直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具體地說,燃料電池是利用水的電解的逆反應的“發電機”。電池工作時需要連續地供給活物質(起反應的物質)——燃料和氧化劑,這又和其它普通化學電池不大一樣。燃料電池的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高、可靠性高、工作時無噪聲、無塵埃、無輻射,是一種清潔的能源。這種小型設備可以為手機、筆記本電腦、PDA 和其他一些便攜設備提供能量,和目前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相比,重量衹相當於原有鋰離子電池一半的燃料電池就可以提供約4倍的電池能量。不過這樣的設備目前還處於試驗當中,估計要到2004年才能大規模投産後才能進入市場。
百科大全
  ranliao dianchi
  燃料電池
  fuel cell
    將氫、煤氣、天然氣、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化學電源。與熱-電能量轉換的方式相比較,燃料電池不需經過中間燃燒,熱能轉換的效率可以提高。燃料電池可以有效地將氫能轉換為電能,以長遠滿足人類社會對能源的需求,同時還具有噪聲低、不污染環境、結構簡單、工期短、可以靠近用戶分散建設、燃料來源廣、使用條件靈活等優點。20世紀60年代燃料電池即已成功地應用於航天技術,如阿波羅航天飛船和雙子星座航天飛船等。70年代以來,許多國傢都致力於開發新能源和節能技術的研究,大型燃料電池成為重點研究項目之一。
    燃料電池的結構與普通電池基本相同,有陽極和陰極,通過電解質將這兩個電極分開。與普通電池的區別是,燃料電池是開式係統。它要求連續供應化學反應物,以保證連續供電。反應物的種類很多,應用比較普遍的是氫氧反應燃料電池
    氫氧燃料電池的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原理。將氫和氧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對於負載分別是負極和正極),氫通過陽極擴散,與電解液發生反應,放出電子,這些電子即可流經外部負載到達陰極,失去電子的氫離子經過電解液到達陰極,在陰極處與氧離子結合而産生水,作為副産品排出。電極由多孔性材料製成,為氣體和電解質提供較大的接觸面積。選擇電極材料還應考慮對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例如,氫氧燃料電池中就采用鉑電極來加速化學反應。
    燃料電池産生直接電流,需經過直流-交流變換器轉變成交流電流,供給用戶使用。
    根據電解質的種類,燃料電池大致分類如表不同類型的燃料電池
    磷酸型屬於第一代燃料電池,研製開發比較成熟,因而發展最多,40千瓦容量的燃料電池已在試運行,並在繼續開發 200千瓦和1000千瓦級的産品。熔融碳酸????型屬於第二代燃料電池,千瓦級的電池已在試運行,正在開發10千瓦級的産品。固體電解質型屬於第三代燃料電池,輸出功率更大,轉換效率更高,正處於基礎研究階段。
    燃料電池還有待於降低成本、延長壽命,才能實現大規模工業應用。日本、美國、意大利、荷蘭等許多國傢都認為燃料電池是繼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之後的第四種發電方式,是既能滿足電力需求又能保護環境的一種比較理想的發電方式。中國也在大力研製開發各類燃料電池
     (張芳榴)
    
英文解釋
  1. n.:  Fuel Cell
相關詞
質子交換膜便攜式電源電化學電氣工程武漢理工大學膜電極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傢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
環保化工氫能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燃料電池膜電極生物學電池能源
化學汽車新型十萬個為什麽更多結果...
包含詞
燃料電池人氫燃料電池生物燃料電池
酵母燃料電池燃料電池係統燃料電池基礎
燃料電池芯片鹼性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
微型燃料電池磷酸燃料電池氫氧燃料電池
再生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機器人氫燃料電池飛機
什麽是燃料電池質子膜燃料電池再生型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膜電極半導體燃料電池氨空氣燃料電池
肼空氣燃料電池新能源燃料電池直接甲醇燃料電池
貧鈾活化燃料電池氫動力燃料電池車再生氫氧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測試係統燃料電池電動汽車ElectroChem燃料電池測試係統
燃料電池國傢工程研究中心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可再生氫-氧燃料電池湖北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
半導體燃料電池及發電機電池標準匯編太陽電池、燃料電池電池標準匯編太陽電池燃料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