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 文 名:熊猴
物種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獼猴科→獼猴屬
拉 丁 名:macaca assamensis
英 文 名:assam macaque
國內分佈: 雲南、西藏、廣西、貴州等地。
國外分佈: 本種在國外見於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緬甸北部、泰國北部、老撾和越南。
保護級別:國傢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紅皮書:v
別名:蓉猴、山地獼猴、喜馬拉雅猴、阿薩姆猴,屬於猴科(macaca assamensis)。英文名assamese macagu ] |
|
熱帶、亞熱帶山區森林。它們的棲居生境和習性與短尾猴等有些相似之處,但熊猴棲居生境相對較高,在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北部,棲居生境的海拔多在2500m左右,更具耐寒性,而且分佈的緯度偏北。熊猴在林中比短尾猴更喜樹上活動。每日在樹上的活動時間明顯多於地上活動時間。熊猴種群相對較小,每群約10衹。為晝行性動物,雜食,多以20-30衹結群。 啼聲有如犬吠且略帶啞聲,性情不似獼猴活躍,但遇險逃遁的速度十分迅捷。 |
|
用手指在樹幹和樹枝間捕捉獵物或摘取果實。 |
|
熊猴個體略大於獼猴,雄性體重8-15千克,體長55-65釐米;雌性較小,體重5~9千克,體長42-62釐米,尾長17~23釐米。體長500-66o毫米;尾長170-230毫米,不及體長的m分之一。通體棕褐色,頭頂上有一“旋毛”,頂毛從這一中心嚮四周輻射;肩部的毛較背部的毛長;尾毛蓬鬆。面部較長,吻部突出,顔面呈肉色。其憨態可擱,體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與一般靈長類不同,熊猴的皮下脂肪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類要強。體毛蓬鬆棕黃色,面部呈肉紅色。與獼猴相比,其頭大、面長、吻部突出。頭頂具“發旋”,從中間嚮四周發散,頭、頸毛發為淡黃色,體毛稍具光澤,臀部周圍多毛。尾下垂,其長近體長的一半,毛稀呈褐色。 |
|
熊猴的整個分佈區的總數量不超過30萬衹,其中有2萬餘衹在保護區中,該數值可能過於樂觀。熊猴在我國的分佈區相對較小,數量遠不及獼猴和短尾猴多,估計數量約8000衹。 |
|
在我國,熊猴數量減少的因素主要是棲息生境的森林被砍伐和破壞以及被偷獵。 |
|
在國內熊猴有少量飼養和繁殖,雌性性成熟年齡約在4.5歲,雄性約3歲,妊娠168天左右,分娩期為每年的3-7月,每年1胎,每胎1仔,飼養壽命最長的記錄為16年。熊猴已被列為我國國傢級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部分種群棲息於西藏和雲南的自然保護區內並受到了較好的保護。在熊猴分佈區內,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法製宣傳教育,製止對熊猴的偷獵。 |
|
主要以野果及植物的鮮枝嫩葉為食物,也食部分昆蟲、兩棲動物和小型鳥類。生活於原始闊葉林中,喜成群在高大喬木上活動。雜食性,主要吃植物,也吃昆蟲。 |
|
迄今為止,有關熊猴繁殖習性的野外研究幾乎無報道。 |
|
- n.: Assamese macaqu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