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 煮餅
目錄
No. 1
  猶湯面。
No. 2
  亦作“煑餅”。
  1.猶湯面。《後漢書·李固傳》:“帝尚能言曰:‘食煮餅,今腹中悶,得水尚可活。’”《資治通鑒·漢質帝本初元年》:“ 冀 ( 梁冀 )使左右置毒於煑餅而進之。” 鬍三省 註:“煮餅,今湯餅也。”
指煮面 That cooking
  指煮面。 宋 黃庭堅 《次韻答晁無咎見贈》:“煮餅臥北窗,保此已徼幸。”
No. 4
  煮餅是山西省聞喜縣生産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300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No. 5
  山西的名吃聞喜煮餅,大傢早已非常熟悉,它有着山西“餅點之王”的美譽。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煮餅在明末就已有名氣。從清朝嘉慶年間至抗日戰爭前的300年間,聞喜煮餅不僅暢銷於天津、北京、西安、濟南、開封、太原等內地城市,而且聞名於上海、廣州、海南等地。晉南的一些縣城和大集鎮,一般經營食品的店裏,都挂着“聞喜煮餅”的幌子,作為招攬顧客的名牌。魯迅先生在小說《孤獨者》中有“我提着兩包聞喜産的煮餅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見聞喜煮餅確實聲名遠播。煮餅是一種油炸的點心。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炸油條都叫作“煮油條”。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於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掰開兩半,外皮可拉出3-6釐米的一窩金絲,吃到嘴裏,酥沙鬆軟,不皮不粘,甜而不膩,食後回味,有一種鬆柏的餘香。聞喜煮餅至今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大衆食品,在雙合成等餅店都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