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蘇 > 南京 >總統府 > 煦園(西花園)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煦園(西花園)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煦園(西花園)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煦園小巧玲瓏,以水為主,置石航於南,閣於北,使水景一分為7,既互相聯繫,又各自獨立,使人感到大中有小,小中見大,虛實相映,層次分明。
  煦園建於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全園面積僅20餘畝。園內花木扶疏,亭臺樓閣錯落有緻,湖山疊石點綴其間,顯得小巧玲綫、秀麗雅靜,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
  進入園內,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假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國北方皇傢園林體現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傢園林往往以假山假水來體現園林的自然神韻。這座大假山,在園林構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抑景作用,給遊人創造了一種漸入佳境的情趣。
  煦園的園林構築以水為主體。水體呈南北走嚮,在建園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還巧用畫舫、樓閣將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部分。平面如長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航北閣遙相呼應,東講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景緻自然和諧。
  煦園的亭臺樓閣也佈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橋可波,南面有石舫相對。山上這座金字亭,稱為六角亭。這座飛檐翹角的亭子為雙頂,遠看好似雙亭並立,近看卻是混然一體,亭下有山石相襯,造型別緻,形影相依,因而稱之為“鴛鴦亭”。
  右邊平臺上的那座建築,是桐音館,是煦園內最大的建築物,其建築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館是當年洪秀全與部下商議國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異口同聲的意思。在桐音館北面的一組假山群中,有一塊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筆“印心石室”4個大字。據說當年的兩江總督秦澍少時傢貧,卻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塊上專心研讀,後來終於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於他潛心鑽研的精神,賜“印心石室”4字,用來勉勵後人。
  西花園東廊上還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碑,這就是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據說是從蘇州寒山寺中移來的。俞樾,字麯園,是清末著名學者。在詩碑中俞樾告訴我們,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的“江楓”實為“江春”,是後人誤傳為“江楓”。當然,俞樾在這裏無非衹是要告訴人們這一事實,並非強調要把“江楓”改為“江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俞樾的嚴謹治學態度。
  瓶形的水池是人工開鑿的,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占全園面積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磚駁岸,顯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長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據說這座石舫是兩江總督尹繼善為了自己享樂,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係舟”匾額是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時所題。中國有句古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形似橫臥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題寫“不係舟”3個字,是希望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猶如不係舟,任憑風吹浪打永不動搖。石舫分為前後兩艙,捲棚屋頂,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製跳板可以登舟。石舫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頭鋪以青磚,船艙頂部是黃色琉璃瓦,兩側嵌有青磚雕花欄板,上面雕刻着牡丹、萬年青、捲草、猴、鹿、蝙蝠等彩色圖案,雕飾極其粗獷、優美,富有濃郁的傳統民族特色。石舫門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兩衹木雕獅子,這是太平天國時期的作品。獅子額上的字,它的形狀與“王”字非常相似。其實它是天王兩字的合寫,因為在太平天國時期,所宣傳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這一時期的工藝品中,凡獅、虎、竜的額上都刻有“天王”合寫字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農民領袖洪秀全的敬仰。
  池右畔的那座飛檐翹角、玲瓏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飛亭”。檐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着一隻神態歡悅的喜鵲,喜鵲看着自己水中美麗的倒影竟然忘了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