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煩悶苦惱自尋~ㄧ不必為區區小事而~。 自尋煩惱 煩擾 那夥鳥男女來煩惱 南旺營。——《蕩寇志》 佛教語。謂迷惑不覺。包括貪、嗔、癡等根本煩惱 以及隨煩惱 。能擾亂身心,引生諸苦,為輪回之因。見《唯識論》捲六。《百喻經·五人買婢共使作喻》:“五陰亦爾,煩惱 因緣合成此身。而此五陰,恆以生老病死無量苦惱搒笞衆生。”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抱惑而生,與之偕老;隨逐無明,莫非煩惱 。”《壇經·般若品》:“凡夫即佛,煩惱 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 ,後念離境即菩提。”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道無明晦》:“實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住煩惱 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性相如如,名之為道。” 憂愁苦悶。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觀》詩:“願言解纓紱,從此去煩惱 。”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之一:“酒入橫波,睏不禁煩惱 。”《三國演義》第五四回:“ 玄德 自沒了 甘夫人 ,晝夜煩惱 。” 聞一多 《紅燭·時間底教訓》:“昨日的煩惱 去了,今日底還沒來呢。” 擔心;挂慮。《警世通言·三現身包竜圖斷冤》:“衹因這箇人身上,我衹替押司娘和 小孫押司 煩惱 !”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老地主還是在煩惱 着怎樣來祭塔的那一回事。” 猶打擾。《警世通言·三現身包竜圖斷冤》:“媒婆道:‘押司娘煩惱 !外日不知,不曾送得香紙來,莫怪則箇!’” 簡單的說是煩躁、鬱悶、不愉快。
[拼音] [fan nao]
vexation ; worry ; trouble ; care ; bother
to fret one ' s heart ; to bedevil ; to go spare ; to trouble ; to bother about ; to fuss over
根據親身體驗,我們都知道,煩惱 是什麽。但是,要說明白煩惱 究竟是怎麽回事,卻非常睏難。查爾曼的調查研究發現,即使是語言修養很高的煩惱 者也都說不清楚。美國韋氏大詞典對煩惱 的解釋是一種旁觀者的說法,不符合精神現象學的要求,對心理衛生也沒有幫助。由此可見,理性對煩惱 是無能為力的。
從精神病理學上講,煩惱 是一開始並不太睏難就忍受下來卻一直拖延着的挫折感和輕微心理衝突的産物。
就任何一個短的時間而言,煩惱 並不構成什麽精神疾苦。正因為如此,煩惱 在下述任何一種情況下就隱退了:
1、體育活動相當劇烈時,如體育鍛煉,體育勞動;
2、強烈情感體驗時,不論是喜是悲,也不論是怒是懼,衹要足夠強烈,煩惱 就煙消雲散;
3、身體急性疼痛時,如沸油燙疼了手,或者患急性病身體不舒服時,例如一天跑20次厠所,一個勁地拉稀;
4、生理睏乏時,比如饑餓,寒冷,睏倦等;
5、聚精會神時;
6、實際事物忙得叫人不可開交時。
顯然,煩惱 的內容並非人生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甚至是些擺不到桌面上去的“雞毛蒜皮”。儘管事情不大,但是數量極多,每天沒完沒了,跺不開,推不掉,叫人總是不順心、不如意,憋在心裏難受,發泄出來又不知從何說起,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煩惱 有以下幾個特點:
1、煩惱 的內容是實在的,現實的;
2、煩惱 總是包含着不少想象;想象中的事情不是真實的,但是煩惱 中的想象卻是世界上最真實的事情之一;
3、煩惱 還總是包含着理性的推斷,叫人不能不信;智力就是煩惱 的能力,因為白癡沒有煩惱 ;
4、煩惱 使人的註意力專註於一點,一旦被煩惱 纏上了,就很難脫身,明知道進了死鬍同,還得一個勁往前走,碰壁了也不回頭。
叔本華說:“把人引嚮藝術和科學最強烈的原因之一,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絶望的苦悶。”這點,愛因斯坦和羅素也同樣說過。
在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這兒有一個關於煩惱 的公式:
W=D/B
這裏,W表示煩惱 ,D表示欲望,B表示實現欲望的有效行為。道傢要減少欲望,佛傢要消滅欲望,這些對塵世上的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世俗生活中,,與其徒勞地跟欲望作對,不如盡力滿足欲望。不妨觀察一下周圍的人,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都在樂此不疲地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不懂世俗的人才會自尋煩惱 。
人為什麽煩惱
一、煩惱 起於執著:人生的順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睏境,例如失業、失戀、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煩惱 ;處在順境時,如果執著、害怕失去,也會被順境所睏。這就如同鐵鏈子能鎖住人,金鏈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要懂得轉境,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於一個“轉”字,要“轉法華”而不要“被法華轉”,也就是不要執著。能夠不怕煩惱 ,不執著煩惱 ,自可安然自在。
二、煩惱 緣於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理,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就是貪嗔癡慢疑;有了無明,就有貪欲、嗔恚、驕傲、疑惑等煩惱 ,所以煩惱 起於貪嗔癡慢疑等無明。有句話說∶“寧與聰明人打架,不與無明人講話。”一個人若不講理時,好話、善言、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就會有煩惱 ;反之,如能通情達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煩惱 。
三、煩惱 由於看不開:世間上有很多煩惱 都是自找的,所謂“杞人憂天”,乃至擔心“世界末日”等,煩惱 了半天,卻什麽事也沒發生。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鑽牛角尖,自然“煩惱 綿綿無絶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夠看得開、看得透,能對一切吉兇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就不會自尋煩惱 。
四、煩惱 出於太自私:人之所以會有煩惱 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煩惱 的根源,“我愛”、“我要”、“我歡喜”,凡事衹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與人對立、衝突,因此我多則苦多,我少則苦少。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於人,就會活得輕鬆踏實。
其實,人間的是非煩惱 很多,追根究柢大都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不當嚮外追逐“六塵”招來的。例如,不當看的亂看,因此“睚眥必報”,惹來殺身之禍;不該聽的亂聽,聽出許多紛爭煩惱 ;不應吃的亂吃,於是“病從口入”……等等。儒傢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也是佛教所謂的“都攝六根”。一個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處理煩惱 、化解煩惱 ,所以“欲除煩惱 病,當取佛經讀”。 【煩惱 】 (術語)梵語吉隸捨Kles/a,貪欲嗔恚愚癡等諸惑,煩心惱身,謂為煩惱 。智度論七曰:“煩惱 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 。”同二十七曰:“煩惱 名,略說則三毒,廣說則三界九十八使,是名煩惱 。”註維摩經二曰:“肇曰:七使九結惱亂衆生,故名為煩惱 。”止觀八曰:“煩惱 是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又與心作煩,令心得惱,即是見思利鈍。”大乘義章五曰:“勞亂之義,名曰煩惱 。”唯識述記一本曰:“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故名煩惱 。”梵語雜名曰:“煩惱 ,吉隸捨。” 【煩惱 】 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即無明貪愛之惑也。謂諸衆生,隨順煩惱 ,流轉生死,故違涅槃之道也。 【煩惱 】 梵語Klesa的意譯。據《大智度論》捲七解釋:“煩惱 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 。”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捲一解釋:“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衆生),故名煩惱 。”經上關於“煩惱 ”的分類、解說很多,如根本煩惱 、隨煩惱 、分別煩惱 、俱生煩惱 等。最主要的煩惱 ,即貪、嗔、癡“三毒”。南朝梁·寶志《大乘贊》認為:“但無一切希求,煩惱 自然消落。”後因以泛指憂愁苦悶,心緒不寧。如《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我恁地一個人,許多房奩,卻嫁一個白須老兒,好不生煩惱 !”又如聞一多《紅燭·時間底教訓》詩:“昨日的煩惱 去了,今日底還沒來呢!”(李明權) 【煩惱 】 1、煩是擾義,惱是亂義,凡能擾亂衆生身心,使之心煩意亂的情事,都叫做“煩惱 ”。
2、心所名,有六種。(參見:六根本煩惱 ) n.: be worried, have been and, have been and gone and, has been and, has been and gone and, shake one's head, stick pins into, stick pins into sb., draw [pull] sb.'s teeth, be vexed, worry (oneself) about [over], put sb. to annoyance, be annoyed, be irritated, disturb, being annoyed, humiliating, state of being annoyed or worried, agonize, agony, upset, worries, worrying, worry, worriment, care, vexation, annoyance, trouble, stew, irritation, botheration v. sennuyer;
se faire du souci 耽心 , 擔心 , 焦慮 , 憂慮 , 心焦 , 煩亂 , 操心 , 緊張 , 恐懼 , 不安 , 劇烈 , 強烈 , 激動 , 氣憤 , 煩擾 , 嚴厲 , 苛刻 , 樸素 , 嚴格 , 關心 , 牽挂 , 震顫 , 興奮 , 顫抖的動作或聲音 , 內心的戰慄 , 麻煩 , 不便 , 搖動 , 擺動 羞辱 發炎 , 炎癥 , 急躁 , 刺激 , 疼痛 , 憤怒 難過 手舞足蹈 , 歡欣鼓舞 , 興高采烈 , 翩翩起舞 , 載歌載舞 , 歡忻鼓舞 , 得意洋洋 , 感情 , 衝力 , 推動力 , 推動 , 鼓勵 , 誘因 , 引誘 , 吸引 , 勢頭 , 動力 , 辛辣 , 激發 , 促進 , 激勵 , 戳 , 捅 , 刺 , 敦促 , 驅使 , 激怒 , 挑釁 , 受 , 毅力 , 驅策 , 逼迫 , 魅力 , 使 , 徹底打敗 , 擾亂 , 在 , 與別人共有或合用 , 弄髒 , 變模糊 , 減弱 , 紮 , 戳擊 , 交錯安排 , 感到窒息 , 使某人 , 暫不實行 , 毀壞某物 , 殺死某人 , 逐漸變窄 , 教 , 結束 , 結局 , 終止 , 終點 , 插 , 擠 , 推 , 觸動 , 感動 , 發抖 , 上下顛倒著放 , 翻倒 , 最後結果 , 強迫 , 迫使 , 决心 , 強烈的願望 , 嚮某人報 , 對待 鸞歌鳳舞 , 輕歌曼舞 方法 心理 生活 心理學 和諧 百科辭典 疾病 治療 醫學 人際關係 醫療 就業 工業企業 健康 社會 電影 名人 科學和教育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