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湖南 >株洲 > 炎陵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Yanling County
  郵編:412500 代碼:430225 區號:0731 拼音:Yán Líng Xiàn,Yanling Xian
  
    炎陵縣位於湖南省東部,與江西省相鄰。總面積2031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2003年)。
    炎陵縣轄6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炎陵縣、霞陽鎮、沔渡鎮、十都鎮、水口鎮、三河鎮、鹿原鎮、壟溪鄉、石洲鄉、策源鄉、下村鄉、中村鄉、竜渣瑤族鄉、平樂鄉、船形鄉、東風鄉。縣人民政府駐霞陽鎮。
基本概況
炎陵县 基本概况
  炎陵縣原名酃縣。因華夏始人炎帝葬於此,1994年更名為炎陵縣炎陵縣地處湖南省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西麓。東與江西(寧岡、井岡山、遂川)交界。全縣總面積2030.24平方公裏,人口196652人,其中農業人口147964人,非農業人員48688人。縣轄15個鄉鎮。2001年完成國內生産總值8.91億元。炎陵縣建縣於嘉定4年(公元1211年),原名酃縣。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坐落在縣城之西17公裏處的鹿原陂。為紀念這位華夏文明的偉大先祖,1994年4月5日,酃縣更名為炎陵縣炎陵縣公路交通發達,106國道貫穿全境,距鐵路醴茶綫茶陵站61公裏,距京廣綫株洲站224公裏,距郴州站172公裏,距廣州站620公裏,距京九綫井岡山168公裏,茶陵火車站在縣城設有辦事處,可辦理通往全國各地的客貨運輸。
  炎陵縣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各鄉鎮均開通了程控電話、電傳,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移動電話能在全國漫遊。2001年小水電開發創歷史新水平。落實20處40臺,總投資1.5億元,總裝機30995千瓦,開工新建電站9座,改造增容2處,建成後年增發電量1.56萬千瓦時,相當於前50多年來開發總量的76%。小城鎮建設力度加大。完成了井岡路高標準改造,湘山路一期工程建設,中心廣場硬化、亮化、緑化建設,霞陽北路建設。鄉鎮工業小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01年新入區企業6傢,實現工業總産值2100萬元。
  炎陵縣物産資源豐富。境內竹木資源豐富。活立木蓄積量700萬立方米,楠竹蓄積量4000萬根。2001年,筍竹産業發展邁入新階段。圍繞“擴面、提質、增效”,新造和擴面筍竹林486.67公頃,發展各類筍竹加工企業45個,采伐楠竹200萬根,加工楠竹120萬根,加工鮮筍1.5萬噸。筍竹産值達1.025億元。縣內盛産香菇、木耳、茶葉、玉蘭片、竹筍、魔芋、絞股蘭、杜仲、厚樸等山産品以及玉環柚、柰李、高山雪晶梨等優質水果,還盛産各類名貴中藥材。 炎陵是全國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神州第一陵——炎帝陵,以超時空的力量,牽引着海內外炎黃子孫跨洋過海,前來謁陵祭祖尋根探源;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桃源洞國傢森林公園,以其原始、秀麗野趣吸引四方來客考察探險、避暑療養、觀光旅遊;神話第一山——湘山公園,集神話傳說、名勝古跡、旅遊健身於一體,使遊人流連忘返。
  珍聞傳奇,英雄業績,光榮傳統,炎帝精神,激勵後輩,催人奮進。歷史和今天的交融,獨特的資源優勢,獨有的文物名勝,自然天成造就着炎陵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這塊土地展示出前所未 有的勃勃生機,已成為湘東南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炎陵縣工業已初步形成依托電力發展的冶金、建材、陶瓷業;以竹筍、水果、魔芋、山野菜為原料的緑色食品工業;以竹木資源為優勢的高檔傢具、裝飾材料等竹木産品加工業。
建置沿革
炎陵县 建置沿革
  炎陵縣,原名酃縣。緣因境內有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始祖炎帝的陵寢――炎帝陵,故此改名。
  宋朝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湖南安撫使曹彥約平定黑風洞(今桂東境內)農民起義後,為加強對邊遠山區的管理,順應本埠尹、歐、李、陳、鬍氏的合奏,上奏朝廷,析茶陵軍康樂、霞陽、常平三鄉置酃縣,以漢酃縣(境域在今衡南縣境和衡陽市東區一帶)之名名之,仍隸屬茶陵軍,縣治設在霞陽鎮。
  元朝元至十一年(公元1274年),廢茶陵軍,酃縣改屬衡州路。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廢路置府,酃縣隸屬衡州府。
  清代,隸屬無變化。
  民國2 年,廢置道,酃縣隸屬湖南省衡陽道。
  民國9 年,廢道,酃縣直屬省管。民國26年12月湖南設立9 個行政督察區,酃縣隸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衡陽)。
  民國29年4 月,全省劃為10 個行政督察區,酃縣隸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耒陽)。
  1949年10月29日,成立酃縣人民政府,隸屬衡陽專區。
  1952年11月改隸湘南行署。
  1954年7 月,撤銷湘南行署,酃縣改隸郴縣專署。
  1958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撤銷酃縣建製,並入茶陵縣,隨茶陵隸屬湘潭專署(1959年3 月,國務院第八十六次全體會議予以通過)。
  1961年6 月,按原境恢復酃縣建製,仍隸屬湘潭專署。
  1983年7 月,改屬株洲市。
  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復正式改名為炎陵縣
  1996年,炎陵縣轄4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王傢渡鎮、沔渡鎮、水口鎮、十都鄉、下村鄉、三河鄉、中村鄉、東風鄉、平樂鄉、石洲鄉、竜渣瑤族鄉、壠溪鄉、城東鄉、船形鄉、塘田鄉、策源鄉。
    ……(此處缺部分資料)
    十都鄉 轄上井、瓜僚、小江、竜口、深壠、梅衝、麻萊、南流、皮坑、蜜花、青石岡、桃源洞等21個村委會。
    下村鄉 面積174平方千米,人口0.8萬。鄉政府駐同樂。轄間樂、雲裏、鷲峰、泥湖、坪坑、田公、長遠、長溪、大橫溪、橫崗、東坑、坳頭、青鬆、溪源14個村委會。
    三河鄉 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2萬。鄉政府駐天平。轄深坑、石鼓、石潮、星光、竜伏、坪形、太和、團溪、西臺、梘田洲、河光、天平、竜坑、霍傢、廟前、源頭、大坑17個村委會。
    中村鄉 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0.8萬。鄉政府駐中村墟。轄九潭、竜坪、梅崗、心田、聯西、中村、道任、羅浮江、深渡、竜潭10個村委會。
    東風鄉 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0.9萬。鄉政府駐木新。轄高山、高峰、金山、東星、木新、太平嶺、西草坪、新壠、上村、紅星、三口、紅光、沿汾13個村委會。
    平樂鄉 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O.3萬。鄉政府駐茅坪。轄茅坪、車坪、棉土盈、樂富、新山、井山、青山、洞子8個村委會。
    石洲鄉 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0.4萬。鄉政府駐石洲裏。轄青石、石壩、安坑、雙江、太源、高車、馬坳7個村委會。
    竜渣瑤族鄉 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0.2萬。鄉政府駐紅星橋。轄竜渣、竜鳳、雙奎、新開4個村委會。
    壠溪鄉 面積141平方千米,人口0.8萬。鄉政府駐太平嶺。轄漕溪、江洲、三口、西坑、土壘、茶背、南岸、古塘、牛塘、仙坪、茶壠、秋田、板溪、菜坪14個村委會。
    城東鄉 面積101.9平方千米,人口1.2萬。鄉政府駐高水橋。轄中團、顔傢、石子壩、山竜、吉利、春塘、塘竜、禾倉源、黃沙竜、坎坪、草坪、石玉、旱田13個村委會。
    船形鄉 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0.8萬。鄉政府駐新生。轄東河、黃洞、桐睦、新生、高路、船形、長旺、沿潭、南坪、水壠10個村委會。
    塘田鄉 面積71平方千米,人口1.1萬。鄉政府駐塘田墟。轄水東、炎陵、南衝、柳山、新坪、下塘、星火、澎溪、江口、天堂、田壠11個村委會。
    策源鄉 面積198平方千米,人口0.6萬。鄉政府駐瓷器窯。轄上洞、良橋、下坪、榮塘、平湖、竹園、長興、倒坑、東嶺、青草、梨樹洲11個村委會。
    **以上區劃名錄、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國政區大典》,資料截止1997年。註:部分資料待整理。(東南濤聲整理)**
  
    1996年,三河鄉、十都鄉撤鄉建鎮。1996年12月,城關鎮與城東鄉合併組建霞陽鎮。1996年12月4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王傢渡鎮、塘田鄉及三河鎮之河光村合併組建鹿原鎮。
    2000年,炎陵縣轄6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64807人,其中:霞陽鎮 32279人、沔渡鎮 13483人、十都鎮 11687人、水口鎮 14948人、三河鎮 17300人、鹿原鎮 22514人、壟溪鄉 7792人、石洲鄉 5244人、策源鄉 5744人、下村鄉 7201人、中村鄉 7100人、竜渣瑤族鄉 2026人、平樂鄉 2465人、船形鄉 7106人、東風鄉 7918人。
  
    2004年,炎陵縣轄6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 (根據《湖南省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2004年》整理)
   100 霞陽鎮 轄:西門工礦、開發區、南街、北環路、東街、北門壠、西街7個居委會;山壠、石子壩、顔傢、中團、春塘、塘壠、吉利、禾倉源、黃沙壠、坎坪、草坪、旱田、石玉、馬道、蔬菜、沿城16個村委會。
   101 沔渡鎮 轄:沔渡墟居委會;小裏、上關、花園、泮坑、下關、蒼背、瑞口、上老、曉陽、長江、獅頭、竜巷、蘇洲、洞裏、石橋、大江16個村委會。
   102 十都鎮 轄:西正街居委會;良田、車溪、曉東、洋歧、紅南、南流、青石崗、皮坑、密花、深壠、小江、竜口、麻萊、梅衝、黃豐寨、低壠、黃上、大坪、上井、瓜寮村20個委會。
   103 水口鎮 轄:水口鎮居委會;桃嶺、木灣、官倉下、水口、水西、水南、聯坑、楂村、板橋、棗樹、大塘、西壠、????池、雙山、桃源、小灣、自源、白源、漿村、下壠20個村委會。
   104 三河鎮 轄:霍傢圩居委會;深坑、石鼓、石潮、星光、竜伏、坪形、太和、團溪、西臺、梘田洲、天平、竜坑、霍傢、廟前村、源頭、大坑16個村委會。
   105 鹿原鎮 轄:鹿原鎮居委會;瀧湖、天星、鰲頭、湖田、米西、荊山、金花、翠群、玉江、西塘、河光、水東、炎陵、南衝、柳山、新坪、霞塘、星火、澎溪、江口、天堂、田壠22個村委會。
   200 壟溪鄉 轄:漕溪、江洲、三口壟、西坑、土壘、茶背、南岸、古塘、牛塘、仙坪、茶竜、秋田、坂溪、菜坪14個村委會。
   201 石洲鄉 轄:石壩、青石、安坑、雙江、大源、馬坳、高車7個村委會。
   202 策源鄉 轄:上洞、梁橋、下坪、平湖、榮塘、長興、到坑、竹園、東嶺、黃草、梨樹洲11個村委會。
   203 下村鄉 轄:同樂、泥湖、長遠、田心、坳頭、東坑、溪源、雲裏、鷲峰、坪坑、長溪、大橫溪、橫崗、青鬆14個村委會。
   204 中村鄉 轄:中村、竜潭、深渡、羅浮江、道任、聯西、竜坪、心田、梅崗、九潭10個村委會。
   205 竜渣瑤族鄉 轄:竜渣、新開、竜鳳、雙奎4個村委會。
   206 平樂鄉 轄:茅坪、樂富、棉盈、東坪、洞子、青山、井山、新山8個村委會。
   207 船形鄉 轄:東河、黃洞、同睦、新生村、高路、船形、沿潭、南坪、水壠、長旺10個村委會。
   208 東風鄉 轄:高山、高峰、金山、木新、太平嶺、東星、西草坪、新壠、上村、三口、紅星、紅光、沿汾13個村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炎陵縣轄6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
風土人情
  二十三過小年。各地都有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過小年的習俗,唯獨茶陵大部分地區是二十三過小年。據史載,二十四過小年是為祭祀竈神。那麽,茶陵為什麽要在二十三日過小年呢?這也不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具有特色的習俗嗎?
  舉辦炎陵篝火晚會,是近年來隨着來炎陵旅遊的遊客增多而新開發的一項娛樂項目。晚會主要在風景宜人的桃源洞國傢森林公園、湘山度假村、炎帝陵等風景區舉行。晚會的節目形式有炎陵山歌對唱;木葉、竹笛、葫蘆絲吹奏;跳圍獵舞、竹梆舞;敬飲炎陵米酒;參與跳竹杠舞;遊客自娛自唱;狂舞炎陵三人布竜、火星竜。這些節目形式主要展現了具有炎陵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
  在炎陵濃厚的民俗文化中,農傢宴是最純樸的一種了。炎陵樸實厚道的農傢人常用這獨特的方式宴請遠道來而的客人,客人們品山泉茶,飲自釀米酒,燒竹筒飯,喝南瓜湯,挖山野菜,狩取獵物,自做農傢宴。席間,主人還會唱起美妙的山歌嚮客人們敬酒以表示歡迎。宴畢,主人又點起熊熊篝火,邀請遠方的客人們圍坐在一起,唱起山歌,跳起各種民間舞蹈,盡情歡唱,展示出這裏獨有的農傢文化。山歌中有《歡迎您到炎陵來》、《瑤山樂》、《神農五穀瑤》、《圍獵手》、《客傢敬酒歌》、《炎陵情思》等,舞蹈中有竹桿舞、兔子舞、擡花轎舞、火星竜、三節竜表演等。
  炎陵客傢語言有東南片之分,東片客傢話保留全濁聲母V和半元音J,有捲舌音,無撮口呼,南片客傢話以上四個特點剛好與東片相反。東片讀“缺”如[Kiε?³]西南片作[tiε?³]南片讀“六”如[lu?³],東南片作[liou?3]西片讀“雞”如[kai],東南片作[kai35]。有些地方的客傢話聲韻似客傢,調值象本地,人稱“半山謠”。客傢話與本地話經數百年交融,除語音仍維持各自的係統外,詞彙和語法已大致趨同。炎陵客傢人在謀求生存的“入鄉隨俗”的環境中,某些方面已適應當地習俗,但仍保留着自己的一些習俗,主要有女不纏足、重教育、不畏強暴、重情厚義、崇敬先人、多神信仰等。炎陵客傢人經過歷代長期艱苦奮鬥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驗和磨練,使客傢人自始至終帶有一種浩然正氣的民族節操,他們崇尚忠義,反抗壓迫,義不帝秦,,同仇敵愾,愛國愛鄉,註重武術的澶然自傲之氣,使他們成為“民族心理發展中的一群勇者”。團结與革新,開拓與進取,是炎陵客傢精神的核心。
  從炎陵縣城出發,沿106國道南行60公裏,便到了株洲市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鄉——竜渣瑤族鄉。這裏旖旎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了為人稱道的“竜渣五絶”。第一絶是竜渣瀑布,又稱“白米下鍋”,位於竜渣鄉政府所在地,斜瀨水上遊,山崖高懸百丈,巨流直下,宛如一柄利劍直刺潭中,珠飛浪濺,彩虹高挂,令人嘆為觀止。第二絶是湖南省第一座大跨經拱橋——紅星大橋,仰視如雄鷹展翅,長虹飛渡,宏偉壯觀,大橋飛跨洣水上遊斜瀨水65米的深𠔌,單孔淨跨107.36米,橋身全長155.8米,高67米,扼炎資公路之咽喉。1968年元旦竣工通車。大橋上下河道兩岸鬆濤陣陣,山𠔌流水潺潺,舉目遠望,酪似藍天彩虹;橋上汽車奔馳,如空中飛舟。第三絶是瑤族石刻壁畫,在瑤鄉大屋裏,後廳天井壁內嵌置有清代碑刻畫37方,最大的1.46×0.53米,青石質陽刻畫,有竜、牛頭、銅錢、孫大聖摘仙桃以及人物事故等圖案。第四絶是“女兒國”,竜渣鄉的竜鳳村,由於女多男少,姑娘們漂亮純情,能歌善舞,又與外界聯繫較少,如與世隔絶的世外桃源,因而被譽為“湖南女兒國”。這裏民風純樸,人們與世無爭,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保留至今。第五絶是瑤族歌舞,瑤族同胞雖無自己的文字,卻有獨特的語言和服飾,竜其是別具一格的歌舞和傳統節日。“長鼓舞”、“紅旗舞”、“搖鈴舞”、“打滔舞”、“鈎鐮舞”別具風味,“起鳥節”、“耕牛節”、“青年節”、“盤王節”各具特色。“盤王節”是瑤胞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殺豬宰羊,隆重祭奠瑤族始祖----盤王,唱歌跳舞,盡情歡樂,持續三天三夜。
  傳說炎帝駕崩後,其靈柩由竹排裝載逆洣水而上,行至鹿原陂,忽然烏雲密佈,狂風暴雨撲面而來,一條金竜騰空而出,將炎帝靈柩捲入水底,炎帝便葬在了炎陵縣鹿原陂。如今炎帝陵洣水河畔的竜腦石,據說就是這金竜頭的化身。因為這個傳說,炎陵自古竜多獅子也多,舞竜耍獅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逢年過節,婚喪作壽,亦或祭祀慶典,人們都需舞上幾回,露上幾手。
  竜的品種有十多種,布竜、草竜、火竜、竹竜、竹葉竜、板凳竜、五節竜、七節竜、九節竜等。據說,明清年間,曾製作過一條百多節長達二百餘米的巨竜。竜的製作或雕或畫或紮,做工精細的,得花上好幾個月時間,自然天成的,就地取材,隨手紮製。不論哪種竜,舞起來都虎虎生威,活靈活現。
  舞竜舞獅的基本動作雖然不外乎閃、展、騰、挪,但舞起來卻頗有講究,各有千秋。既有雙竜(獅)對舞,又有群舞,還有短竜串舞,更奇的是炎陵竜獅還能上桌玩起高空舞,四張八仙桌疊起來數米高,看了都扣人心弦,他們卻如履平地,揮灑自如。一種夜間起舞的“火星竜”,竜身用布紮製,且懸挂有裝了火石炭屑的小鐵盒,起舞之前,先點燃炭屑,然後四條竜同時舞動,夜間看起來,真個金竜騰飛,繁星點點,煞是壯觀。1995年11月,炎陵表演的三人布竜,在昆明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獲得一等奬。
經濟概況
炎陵县 经济概况
  近年來,炎陵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園區建設,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着力營造良好的工業發展環境,全縣工業經濟繼續呈現速度與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2005年1-8月,全縣完成工業總産值53463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1378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4.6%、66.9% 。
  該縣以小水電開發為突破口,堅持走資源開發型與市場主導型相結合的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特色工業經濟。目前,該縣培育和形成了紡織、鉑金玻纖、硬質材料等年産值過億元的優勢産業集群,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財源。該縣積極主動上門招商,相繼引進了銀太紡織、東信棉紡等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今年前8個月,引進了天健磁材、鎢鉬材料、河北硬質材料等投資 1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合同引資2.89億元。九竜工業小區共引進企業28傢,其中年産值超1000萬元的企業12傢。如今的正在積極建設九竜工業區,九竜工業區一旦全部完工將標志着炎陵縣經濟迅猛發展!
  全力為企業的建設和發展保駕護航,為企業解决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實際睏難和問題。該縣對在九竜工業小區落戶的企業,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和縣級“無費區”政策,優化園區環境。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製訂工業産業發展規劃,積極培育和優先發展效益高、環境污染少的工業門類,適度發展高耗能産業,促進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初步核算,2008年,全縣GDP為203876萬元,首次突破二十億大關,比上年增長14%。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48640萬元,增長5.6%;第二産業增加值80578萬元,增長19%;第三産業增加值74658萬元,增長13.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1396元,比上年增加1384元。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28.1∶35.1∶36.8調整為23.9∶39.5∶36.6,第一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與上年相比下降4.2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提高4.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提高3.7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提高到62.9%。全縣非公有製經濟增加值121898萬元,占全縣GDP的比重達59.79%,增長17.2%。全縣單位從業人員9610人,比上年末減少43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與上年持平。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26612元,比上年增長37.2%。
行政區劃
  炎陵縣行政區劃一覽 (根據《湖南省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2004年》整理)
  100 霞陽鎮 轄:西門工礦、開發區、南街、北環路、東街、北門壠、西街7個居委會;山壠、石子壩、顔傢、中團、春塘、塘壠、吉利、禾倉源、黃沙壠、坎坪、草坪、旱田、石玉、馬道、蔬菜、沿城16個村委會。
  101 沔渡鎮 轄:沔渡墟居委會;小裏、上關、花園、泮坑、下關、蒼背、瑞口、上老、曉陽、長江、獅頭、竜巷、蘇洲、洞裏、石橋、大江16個村委會。
  102 十都鎮 轄:西正街居委會;良田、車溪、曉東、洋歧、紅南、南流、青石崗、皮坑、密花、深壠、小江、竜口、麻萊、梅衝、黃豐寨、低壠、黃上、大坪、上井、瓜寮村20個委會。
  103 水口鎮 轄:水口鎮居委會;桃嶺、木灣、官倉下、水口、水西、水南、聯坑、楂村、板橋、棗樹、大塘、西壠、????池、雙山、桃源、小灣、自源、白源、漿村、下壠20個村委會。
  104 三河鎮 轄:霍傢圩居委會;深坑、石鼓、石潮、星光、竜伏、坪形、太和、團溪、西臺、梘田洲、天平、竜坑、霍傢、廟前村、源頭、大坑16個村委會。
  105 鹿原鎮 轄:鹿原鎮居委會;瀧湖、天星、坳頭、湖田、米西、荊山、金花、翠群、玉江、西塘、河光、水東、炎陵、南衝、柳山、新坪、霞塘、星火、澎溪、江口、天堂、田壠22個村委會。
  200 壟溪鄉 轄:漕溪、江洲、三口壟、西坑、土壘、茶背、南岸、古塘、牛塘、仙坪、茶竜、秋田、坂溪、菜坪14個村委會。
  201 石洲鄉 轄:石壩、青石、安坑、雙江、大源、馬坳、高車7個村委會。
  202 策源鄉 轄:上洞、梁橋、下坪、平湖、榮塘、長興、到坑、竹園、東嶺、黃草、梨樹洲11個村委會。
  203 下村鄉 轄:同樂、泥湖、長遠、田心、坳頭、東坑、溪源、雲裏、鷲峰、坪坑、長溪、大橫溪、橫崗、青鬆14個村委會。
  204 中村鄉 轄:中村、竜潭、深渡、羅浮江、道任、聯西、竜坪、心田、梅崗、九潭10個村委會。
  205 竜渣瑤族鄉 轄:竜渣、新開、竜鳳、雙奎4個村委會。
  206 平樂鄉 轄:茅坪、樂富、棉盈、東坪、洞子、青山、井山、新山8個村委會。
  207 船形鄉 轄:東河、黃洞、同睦、新生村、高路、船形、沿潭、南坪、水壠、長旺10個村委會。
  208 東風鄉 轄:高山、高峰、金山、木新、太平嶺、東星、西草坪、新壠、上村、三口、紅星、紅光、沿汾13個村委會。
自然地理
  五百裏錦銹山水
  炎陵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4´54"至114°07´15",北緯26°03´至26°39´30"。南北相距59公裏,東西相距51公裏,環周二百余公裏,俗稱五百裏山水。地形大勢為東南高亢,西北平緩。最高處,湖南第一峰----酃峰,海拔2115米;最低處,洣水出境口,海拔116米,高差達1949米,平均每公裏坡降44米。
  地貌以山地為主,達全境的86.9%(其中低山 7.15%,中低山 24.8%,中山 58.1%,中山山原 9.85%)。此外,丘陵占7.71%,崗地1.55%,溪𠔌、平地僅4.3%。
  炎陵縣全境為八面山,萬洋山及青臺山環抱,境內河溪縱橫,峰巒疊翠,名山秀峰,異彩紛呈。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49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197座。恢宏磅礴者如團蒼山、陽鹿山;挺拔峻逸者有金紫峰、鷲峰。此外還有罕見的高山平原、草甸和奇特的峭壁、溶洞。在湘贛和湘東南邊界的古道上,由險要和隘口構成的關塞達20餘處,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著名的有天星寨、青草寨 、黃煙堡、煙竹堡、八面山哨口等。
  好山藴好水,名山出名泉。在地勢高差及山脈走嚮控製之下,形成蜿蜒麯折,急驟跌宕的水流態勢。全縣長度在5公裏以上或集雨面積1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49條,總長782公裏,為洣水之源。由八面山及其支脈控製的斜瀨水,長92公裏,流域面積778平方公裏;由萬洋山和八面山支脈控製的河漠水,長86.6公裏,流域面積912平方公裏,兩水在三河匯合為洣水,長6公裏,往北流入茶陵。發源於萬洋山的沔水,長56公裏,流域面積508平方公裏,經十都、沔渡流入茶陵匯於洣水。此外還有東風河,長12.6公裏,往西流入安仁縣永樂河。
  河水流經陡峭的山崖,從半空跌落,形成形態各異的瀑布,飛珠濺玉,蔚為壯觀。境內有大小瀑布千餘處。其中珠簾瀑布(高48米)、東坑瀑布(高215米),已闢為旅遊景點。
  山泉和地下水是居民傳統生活及灌溉用水。境內有兩個嚮斜和三個斷裂地下儲水,年儲量達2.95至3.4億立方米。山泉則星羅棋布,不勝枚舉。名泉有千年古井“竜王井”(酃泉)、目連井、晏公井,此外還有洣泉、鳴玉泉、鏡泉、螃蟹山溫泉等。泉水清洌甘醇,經年不枯,歷代文人留下許多名篇佳句。
  炎陵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低溫寒冷期短,春早回暖快。不同海拔和不同區域,氣溫差異明顯,既具立體氣候特徵,又有小區氣候差別。年平均氣溫在12.1至17.2°C之間,隨海拔高度遞減,故海拔1300餘米的大院農場,有“小廬山”之稱。年日照1500小時,平均太陽輻射86.6至105.1千卡/CM²,平均降雨量1761.5毫米,無霜期288天。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鼕無嚴寒,夏無酷暑。
  溫暖的氣候,豐沛的雨水,沃腴的土壤,為動植物生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有各類種子植物1500餘種,蕨類植物200餘種,其中屬國傢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40餘種;有各類野生動物12綱(不含昆蟲)、40目、92科、244種,其中脊椎動物5綱、3目、78科、211種,屬國傢重點保護的29種。
  五大優勢資源
  特有的地形、地貌,優越的生態環境,衆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造就了炎陵縣得天獨厚的山地、水電、礦産、藥材和旅遊資源。
  山地資源
  全縣山地面積25萬公頌,其中林地17萬公頃,人均近1公頃,是湖南省的重點林區之一。以鬆杉為主的活立木蓄積量640萬立方米;楠竹1.2萬公頃,蓄積量3100萬根。實行限額采伐後,每年可供商品木材8萬立方米,楠竹200萬根。主要林副産品有竹筍、鬆脂、山蒼籽、桐油、茶油等。以優質竹、木為原料,已開發傢具、竹地板等産品。此外,尚有細木工板、活性炭、鐵炭、根雕、盆景等綜合利用産品。其中竹、筍已形成産業。
  水電資源
  境內河流總長782公裏,年平均徑流深1049.2毫米。較大的落差和充足的水源,形成豐富的水能資源。三大水係水能儲量達32萬KW,可開發儲量24萬KW,現已開發裝機10萬KW,年發電量歷地5億Kwh以上。
  水電的開發,帶動了高電耗工業的發展。主要工業産品有鐵合金、玻璃纖維、電石、溶解乙炔氣、稀土金屬冶煉、電窯瓷、紡織、硬質合金。
  礦産資源
  主要金屬礦産有鎢、金、銻、稀土,非金屬礦産有螢石、鉀長石、高嶺土、石灰石、花崗石、石英、輝緑岩等。其中離子吸附型稀土儲量(金屬)400萬噸,並具有含量高、配分好、易采、易冶等特點;輝緑岩儲量20萬立方米以上。現已開採的有鎢、金、稀土、螢石、花崗石、輝緑岩等。
  藥材資源
  炎陵縣藥材資源豐富,久負盛名。縣內有植、動物中草藥1310種,藴藏量8000噸。其中,野生中草藥植物隸屬264科、665屬、1199種,占全省藥用植物種類的46.12%,屬全國重點藥物品種166種,藥用新中草藥30餘種。除野生資源外,尚有人工種養藥材7類、44種,常年栽培面積2萬畝。最高年份收購量達114種、390噸。
  旅遊資源
  炎陵縣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不乏奇、絶、古、名。斑斕的文化,英雄的業績,壯麗的河山,在這裏交相輝映,
  主體資源炎帝陵,其歷史地位和現實影響是無可替代的。炎帝精神及其文化形象,最能體現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遊客來到炎帝陵,既可觀光遊覽,又可謁陵祭祖,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
  作為毛澤東、朱德等偉人進行過諸多首創性實踐活動的革命根據地,與這些活動相關連的歷史遺存是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現已對遊客開放的有“中國工農紅軍在炎陵縣革命活動紀念館”、“名人園”、“接竜橋戰鬥遺址”、“葉傢祠”、“周南學校”、“上洞紅軍醫院”以及“江傢試館(紅軍標語)”等。“朱毛紅軍會師紀念碑”和“紅軍標語博物館”正在籌建之中。
  國傢森林公園桃源洞面積80平方公裏,是以原始自然生態和多種生物資源為主體形成的自然旅遊資源,具有觀光、休閑、療養、科考等功能。環境質量之好,舒適度之高,實屬罕見。園內已開發甲水、楠木溪、桃花溪、鏡花溪、平坑、田心裏等景區,修建遊道20公裏,建有賓館、山莊3處,床位200餘個。地處縣城的湘山公園,面積6平方公裏,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點密集,是建設多功能旅遊活動中心和服務中心的理想之地。
  由以上景區(點)組成的炎陵旅遊,其整體形象具有歷史剖面多、文化品位高、自然韻味足、綜合功能全等特點,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組合。以旅遊為竜頭的第三産業正悄然崛起,其增加值已超過一、二産業,成為經濟支柱。
歷史人文
  五千年燦爛文化
  炎陵縣是一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不僅有大自然的格外垂青,而且有許多先進文化在這裏發祥、光大。
  民族始祖歸根之地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炎陵是他的安寢之地。史載,炎帝是我國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他“始作耒耜,教民耕播”;“遍嘗百草”,“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冶陶為器”;分時立節,度地經土;‘削桐結絲,“作五弦之琴”;“弦木為弧,剡木為矢”,製作弓箭;重八卦為六十四卦。此外,還首創蜡祭,儺舞。炎帝的諸多發明,是遠古時代各個氏族先民實踐和智慧的結晶,為中華文明的發軔準備了最初的物質、文化基礎。作為這個時代的傑出代表,炎帝成為民族始興和統一的象徵,認同感與凝聚力的共同標志,受到歷代炎黃子孫的尊崇。
  炎帝陵墓坐落在縣城之西17公裏處的鹿原坡。史傳,炎帝晚年來到南方,嘗草採藥,為民治病,曾“日遇七十毒”而不輟。後因誤嘗“斷腸草”,而“崩,葬長沙茶鄉之尾”。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們稱炎帝為赤帝(星座名)、火神、夏神、南方之神、南方火德之帝,以此銘記他的歸宿之地。到漢代,高祖劉邦以“赤帝子”、“炎劉”自謂。高祖五年(--202),在炎帝安葬之地設茶陵縣,史書銓釋:茶者,“山𠔌生茶茗也”;陵者,炎帝之陵。縣志載,漢以前陵前樹有銅牌,碑高數丈,銘炎帝功德。炎帝葬地見於文字,始於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繼有唐代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均載炎帝“葬長沙”、“長沙茶鄉之尾”。宋代羅泌著《路史》,引用唐代舊記,亦謂西漢時,鹿原陂即有炎帝之墓。
炎帝陵修建歷程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廟之後,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隨着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炎帝廟也歷盡滄桑,屢毀屢建。
  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67—983年),朝廷將事官慮炎帝陵地僻路險,舟車不便,奏請將炎帝廟遷至茶陵縣城南,宋太宗詔許,即移鹿原陂炎帝廟於茶陵縣城南五裏處。此後凡二百餘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農氏的活動,均在茶陵縣城南炎帝祠廟進行,鹿原陂炎帝廟幾近湮沒。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劉清之鑒於炎帝陵沒有炎帝廟,反而保留唐代的佛寺,有點不倫不類,於是奏請朝廷,廢陵前唐興寺而重建炎帝廟。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軍之康樂、霞陽、常平三鄉置酃縣。此後,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屬酃縣境地,隸屬衡州府管轄。至淳八年(公元1248年),湖南安撫使知潭州陳奏請朝廷為炎帝陵禁樵牧,設守陵戶,並對炎帝祠廟進行了一次大的修葺。
  宋代以後,元代近百年間,朝廷衹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動,而未有詔修炎帝陵廟的記載。
  明代有關炎帝陵廟的修葺史書記載頗詳。較大規模的修葺有三次:第一次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詔命遍修歷代帝王陵寢由此炎帝陵廟也得到了一次全面修葺。第二次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由酃縣知縣易宗周主持。這次重修是在原廟舊址上拓寬興建,基本上改變了舊廟原貌。第三次是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酃縣縣令派人於路旁募款,發起重修。新廟規模雖因循舊製,但廟貌大為改觀。
  清代對炎帝陵廟的修葺有據可查的約有9次。清世祖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將領蓋遇時部進駐炎陵,屯兵廟側,炎帝陵廟慘遭破壞。是後,當地官民士紳及時進行了補葺,但由於戰爭頻仍,資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聖祖玄燁遣太僕寺少卿王紳前來炎帝陵告災致祭。王見陵廟棟宇損壞嚴重,入告於朝,奏請修葺,聖祖準奏。由酃縣知縣龔佳蔚督工,整修一新,但是未能恢復前代規模。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縣張瀎奉文動用國帑,按清王朝公佈頒行的古帝王陵殿統一格式重建,陵廟也統稱陵殿而正其名。這次修建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製,形成了“前三門——行禮亭——正殿——陵寢”的四進格局。整座陵殿為仿皇宮建築,氣勢恢宏,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的傳統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復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縣俞昌會主持、當地士紳百姓募資捐款所進行的一次重修。重修工程自孟夏開始,年底竣工,費時8個月有餘。這次重修後的炎帝陵殿,高大寬敞,金碧輝煌莊嚴肅穆,蔚為壯觀,各附屬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緻,與主殿相輝相映,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也為炎陵山增添了無限秀色。
  民國年間炎帝陵殿的修葺活動,據有關文字記載有4次:第一次是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酃縣知事瞿燮捐資百元連同炎帝陵修葺費14元交人籌措修復,土木將興,旋因湘軍駐陵側,以至無法施工而作罷。第二次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因連年兵禍,陵廟傾圯在即,酃縣政府再次呈文請修,湖南省政府撥款500元,令縣長歐陽枚鳩工修葺。第三次是1936年。酃縣縣長夏禮鑒於“炎陵殿宇年久失修,多已損壞”於年初組建了修復炎陵籌備委員會。但是半途而廢修復計劃未能實施。第四次是1940年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主持的一次大修。1940年日軍犯西南,為防患於未然,薛嶽擬將省政府遷酃縣炎陵山。是年春,撥專款於炎陵山修建省政府機關辦公用房和員工宿舍,修築了茶陵至酃縣炎陵山的簡易公路,同時對炎陵殿宇進行了全面修葺。
  新中國成立後,炎帝陵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燭,引燃殿內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禮亭被焚。“文化革命”期間,陵殿及其附屬建築又重遭破壞,除陵墓外,全部夷為平地。
  炎帝陵殿被焚以後,重新修復炎帝陵殿已成為廣大炎黃子孫的強烈願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修復條件日趨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縣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復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到1988年10月勝利竣工。重修後的炎帝陵殿,規模較前稍有擴大,整個建築占地面積3836平方米。分為五進:第一進為午門,第二進為行禮亭,第三進為主殿,第四進為墓碑亭,第五進為墓塚。殿外修復了詠豐臺、天使館、鹿原亭等附屬建築。整個建築金碧輝煌,重檐翹角,氣勢恢宏,富有民族傳統風格炎帝陵的建設得到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江澤民、鬍耀邦、陳雲等黨和國傢領導人先後為炎帝陵題詞;著名文物、建築、史學界專傢學者親臨指導炎帝陵建設;社會各界紛紛為炎帝陵建設捐款捐物。炎帝陵繼1996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中宣部、全國僑聯又分別公佈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歸國華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發行炎帝陵郵票小全張3枚。凝聚在炎帝身上的“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統一、民族昌盛而奮力拼搏。
中國革命的發祥之地
  20世紀初葉,在炎帝安息之地,他的後裔又一次光大了中華民族精神。1918年,何孟雄、郭春濤、孟湘鑒、段楠、賈紆青、李卻非等十幾名炎陵青年,走出大山,到北大求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大部分人接受了馬剋思主義,或參加“五四”運動,或赴法勤工儉學,或從事工人運動。其中何孟雄夫婦加入北京共産主義小組,是中共最早的黨員和創始人之一;孟湘鑒後來成為“八一”南昌起義的組織者之一。北伐戰爭前後,在衡陽三師和長沙甲級工業學校求學的劉寅生、黎育教、戴奇、周裏、張平化以及張經武、廖海光、廖綱紹等一大批熱血青年又先後投身革命,有的參加了北伐戰爭,有的回鄉組織農運、建立中共地下組織,為後來井岡山革命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蓄積了力量,準備了條件。
  1927年10月12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沿湘贛邊界經永新、寧岡來到炎陵縣。從這時起,到1937年10月,炎陵縣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革命根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後有50餘支紅軍部隊在這裏活動過。毛澤東和朱德、陳毅、彭德懷、羅榮桓、林彪等共和國元帥及任弼時、王震、黃剋誠、何長工、張雲逸、蕭剋、滕代遠等無産階級革命傢走遍了這裏的山山水水,進行了建黨、建軍以及土地革命、政權建設等一係列首創性革命實踐,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實踐基礎。
  水口戰略决策 1927年10月14日,毛澤東來到水口,住橋頭江傢。在這裏,一面對部隊進行政治與軍事訓練,一面進行調查研究。與此同時,派陳伯鈞、徐彥剛去茨坪改造王佐部隊;派何長工去湘南聯繫朱德部隊;派周裏去茶陵瞭解敵情。當得知南昌起義失敗的消息後,果斷决定進行戰略分兵,即命宛希先率部分兵力攻打茶陵縣城,阻止湘軍東進;毛澤東親率部隊主力於22日從水口出發,經炎陵縣下村、遂川縣黃坳、荊竹山,27日到達茨坪。為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現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工作重點轉移,走由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水口連隊建黨 秋收起義部隊在嚮湘贛邊界進軍途中,接連受挫,士氣不高,戰鬥力不強。毛澤東深感加強連隊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至關重要。在緊張的行軍途中,毛澤東找戰士談心,做思想工作,挑選優秀士兵,發展為共産黨員。1927年10月14日,在水口葉傢祠的小閣樓上,毛澤東親自主持了賴毅、鄢輝等6名士兵的入黨宣誓儀式,隨即在連隊建立了黨的支部,為實現“黨指揮槍”,建立一支黨領導下的新型軍隊進行了重要實踐。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鬥爭經驗時指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中村分田運動 1928年3月,毛澤東批準炎陵縣舉行“三月暴動”,3月13日親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經炎陵縣夏館、縣城、霍傢(三河)、王傢渡(鹿原)、炎帝陵、船形到中村集結。3月19日,在中村周南學校召開師委和地方黨組織聯席會議,批準酃縣特別區委改為縣委,成立酃縣赤衛大隊和共青團酃縣委員會,並研究開展分田運動的政策與方法。隨後,對部隊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政治訓練。毛澤東親自上政治課,分析中國革命的性質與特點,明確提出武裝割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並在中村墟頭召開了三千人參加的軍民訴苦大會,動員群衆參加分田運動。會後,分派部隊和地方幹部在道任、聯西、中坪、田心等8個村實行插牌分田。這次分田運動,是隨後製訂《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的重要依據。
  朱毛第一次會面 為建立井岡山根據地,毛澤東一直在尋找南昌起義後的朱德部隊。當得知朱德部隊和陳毅的湘南起義農軍嚮井岡山轉移的消息後,3月下旬,毛澤東率部隊由中村出發前往湘南迎接。而此時朱德已離開湘南,嚮炎陵方向進軍。4月中旬,毛澤東回師炎陵,19日到達縣城,住洣泉書院。此時,湘敵已經尾隨朱、陳部隊開嚮炎陵。毛澤東聞訊後,旋即部署在縣城西郊的接竜橋狙擊敵人。20日下午,毛澤東親自指揮狙擊戰,經過7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擊潰湘軍兩個團。此時,朱德部隊和湘南農軍八千餘人已順利來到炎陵縣沔渡墟。毛澤東隨即從茅坪走山路前來迎接。三支部隊在沔渡會合,兩位偉人在十都第一次見面,並商定整編和召開誓師大會等事項。從此,“朱、毛”二字和人民軍隊、中國革命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炎陵人民為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及湘贛革命根據地進行了10年浴血奮鬥,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在“圍剿”和反“圍剿”的鬥爭中,全縣 3 萬餘名優秀兒女英勇獻身,其中中共早期黨員、高級幹部、紅軍和遊擊隊指揮員以及地方政權、群團組織負責人600餘人。全縣人口由12萬減至8萬。
英文解釋
  1. n.:  Yanling County
近義詞
炎陵
相關詞
地理公園景點????業公司????務管理局義務教育通知實施辦法
績效工資
包含詞
炎陵縣中醫院炎陵縣人民醫院
炎陵縣大院農場炎陵縣神農賓館
炎陵縣????務管理局炎陵縣金葉旅行社
炎陵縣炎帝旅行社炎陵縣精神病專科
炎陵縣衛生防疫站炎陵縣桃源洞管理局
炎陵縣竹木旅遊工藝製品廠湖南省炎陵縣衛生防疫站
炎陵縣義務教育學校工作人員績效工資實施辦法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炎陵縣工作站
分類詳情
張開下村鄉張開平樂鄉張開霞陽鎮張開沔渡鎮張開鹿原鎮
張開策源鄉張開三河鎮張開水口鎮張開中村鄉張開東風鄉
張開十都鎮張開壟溪鄉張開石洲鄉張開竜渣瑤族鄉張開船形鄉
張開大院農場張開桃源洞管理局
炎帝陵炎陵湘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