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福建 >漳州 > 靈通岩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靈通岩投訴電話漳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6-2029622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平和縣大峰山,距離漳州市區116公裏。靈通岩主峰海撥1282米,其中“獅子峰”猶如雄獅盤距在峭壁之間,最為險峻。靈通岩上的靈通寺建於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盤石覆蓋,下是懸崖絶壁,唯有一條“天梯”小徑可以攀登,地勢十分險要。寺的附近有“珠簾化雨”勝景,涓涓細泉從幾十丈高的岩石飛流而下,化為珍珠般的水滴飄落。每到雨後,水流飛濺,猶如珠簾高挂,景色很美。
No. 2
  大峰山亦即靈通山,位於福建平和縣大溪鎮境內,距離漳州市區116公裏。由七個主要山峰連成,最高峰為獅子峰,海拔1282米,這裏崖壁峭立,峰巒疊翠,雄偉壯麗,是閩南名勝之一。從前,唐時的“開漳聖王”陳元光就在獅子峰上設置巡邏臺,其父陳政的墓塚也從雲霄的將軍山,遷葬在獅子峰巔;明朝大學士黃道周,大理寺正卿陳揚美、太常寺少卿陳天定等人未仕時,都曾在靈通岩中讀書過。
  靈通山上峰岩奇秀,主要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諸景觀。七峰並峙曰:獅子峰、紫雲峰、石屏峰、樓雲峰、擎天峰、大帽峰、小帽峰。十寺(即岩)曰:白花寺、朝天寺、碧樺寺、青雲寺、修輿寺、獅子寺、獅子岩、靈通岩、旭日岩、天中岩、紫雲岩。十八景是菊花引路,三蟲遊鬥、仙人聚會、三童戲獅、畫眉跳架、巨石擎天、七星排井、珠簾化雨、玉洞回風、雲梯取月、石蟬飲露、猛虎守峽、九牛拉車、和尚背妮、五鯉朝天、神碑庇航、擊鼓驚天、靈峰海。此外尚有許多巧石奇洞點綴其間,如仙盆、仙池、仙蹄、竜泉、風洞、雲洞、雨洞、猿洞、猴洞、蛇洞、蟑螂洞、蝴蝶洞、蝙蝠洞等,奇幻莫測。
  1632年黃道周先生因上《小人勿用》疏,獲罪,削籍歸漳海,舟行至留都,便作五十日遊,歷經黃山、白嶽、九華、皖臺、匡廬諸勝境,遂歸石養山。他獨愛二山蕭然屹立於人世之外,不求人知,猶如古代的君子,避楊離居而開所惆悵,有感而寫下《梁峰二山賦》,在序言中,詳細地介紹了天峰(即大峰)山,他說:
  “臨漳之西九十餘裏,有天峰之山,飛頡饞睨,亦可萬仞,洞壑綿亙,鈎梯懸絶猿鳥,四時騰空塞徑。其岩廊詭巔,或數千步,皆在山膂,如束腰帛;其垂瀑瓢註,或數百尺,皆自山鹵而下,如散鬢結。其峰有獅子、文殊、玉女、靈祠、鳶嘴、白塔、積石、天池、竜蹲、鸞舉,三十有六,一一與黃山相似,當無不及,或有過之。”接着遺憾地說:“然以僻在遐荒,舟車修阻,瓢鼓限於魚津,冠蓋回於雁翼,徒為樵夫牧竪指顧動色,雖在鄉邑之內,無復知音之者。”但是他從中悟及一條人生哲理,“故德無崇卑,通塗者貴;聲無奄達,習耳者隆。苟托處之離群,恐修名之不立;信清明之在躬,雖遁世基何悶?”三年後,黃道周邀請徐霞客同遊靈通山,成一段旅遊佳話。
  【仙女沐池】 大帽峰與小帽峰的狹𠔌溪澗中段,亭閣下,其間水流潺潺,由於上頭流水長年衝擊,把下面岩石衝成凹狀,形狀如盆,直徑二米餘,狀如天然浴池,池內水清見底,註入之水經池旋回而溢出,夏日在池中浸片刻,體味一下仙女洗浴之味,飄然亦仙。
  【幽澗尋魚】 靈通山幽𠔌坑澗中有一種稀有小魚,當地人稱之“娃娃魚”,屬兩棲綱蠑螈科動物。生長在深山清冷坑𠔌之特定環境中,捨此而居,則很難成活。觀到此魚,被視為幸運吉祥。遊人在氣候適宜時,在靈通山坑𠔌中透過清沏見底的水面,細心探尋抑或可看到約7-10釐米長的小魚在水裏遊弋,此魚背和體側都呈黑褐色,有蠟光,頭腹扁平,緊貼石壁,尾側扁,四肢細長,顯得十分可愛。有專傢稱為“山椒魚”。
  它是一種極稀有、珍貴的魚類,是冰川時期遺留下來的活化石。觀者認為,它的珍貴不但在於它的稀有,還在於它獨具清靜、幽雅的品格,能見到它乃十分有幸,從而吸引着無數遊人爭相觀賞。
  【擎峰觀日】 擎天峰是靈通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287米。從底下看懸崖絶壁,筆直尖削,無立足之地,其實峰頂坡度平緩,象個大平臺,能容立百人。登上山頂,看四周諸峰都變得矮小,天空十分遼闊,大地浸沒在雲霧裏。凌晨登頂,便可看到宏偉的景象:夜幕徐徐退去,東方漸漸發白,迎來絢麗的霞光,太陽在晨曦中冉冉升起。非親臨其境就無法領略到這裏的無限風光。
  遊者拂曉出了靈通寺賓館,沿着山麓斜坡南行,在“擎天”石刻處拐彎嚮上,順着山峰之間的小道時而穿洞,時而攀援,有時從石縫間擠身而過,饒有趣味,險陡的地方有七段鐵梯扶手,頗為安全,黎明即可到達峰頂。當你迎着拂面的晨風,觀看日出的壯麗圖景,攀登之勞累早已融入九霄雲裏了。
  【觀音布施】 此景亦是靈通山自然奇觀之一。從北面山下方向看小帽峰,主峰前數丈,有一柱巨石,象亭亭玉立的觀音,頭部、身段比例準確,身材十分勻稱,神態安靜慈祥,面朝東北,雙手合十,頭上樹木如冠,身上拂袖飄然,默然而立,口中念念有詞,形神逼真,惟妙惟肖。觀此景如沐慈悲,故謂“觀音布施”。
  【菊花引路】 此景指進出靈通山各路徑旁邊滋生的野菊,花開金黃色。喜長陽光充足的踝露山坡地上。昔日靈通山高林密、森林面積大,顯得十分深邃,相傳此乃藍采和為行人指引迷途,在東西南北沿途播種菊花,進山者由“淺”入“深”,均沿着有菊花的草帶行進,久而久之,行人便踩出了路,菊花也就成了進山者的嚮導,成為靈通山之第一景。秋日,遊人不論從石寨、新榮、東川方向進入此山,路邊菊花總是夾道歡迎你。
  【畫眉跳架】 位於擎天峰南麓之山窪,長期以來,由於峽𠔌水流衝刷,亂石集積到一起,形成了坑坑窪窪的亂石山坳。昔日從青雲村進山,此地是必經之道。相傳此乃仙人藍采和召亂石鋪築,行人過此須以跳代步,猶如此林間的畫眉跳架,跳躍前進,因而得名,進山人走走跳跳,別有趣味,不知疲倦。
  【五鯉朝天】 此景位於石寨村大路坪。舊時稱它五鯉湖是個天然湖泊。湖上五座小山丘如五條鯉魚躍出水面,欲蹦欲跳。據傳八仙智鬥東海竜王後,來到石寨。忽見從東海竜宮逃出的五條鯉魚精在此造孽、傷害百姓,也是冤傢路窄,衹見漢鐘離仙除害造“五鯉朝天”之景的傳奇故事。
  【仙人聚會】 位於石寨“三蟲遊鬥”景之右邊,一巨石平如板,覆蓋着一山澗水潭,洞口朝東,早上日出,陽光射進水面,把五彩繽紛的天景,影射在覆蓋的石板上,閃爍幌動,進入洞裏,天地人,渾然成趣。稱為石天。據傳八仙曾在此處聚會,故而得名。
  【獅峰眺海】 獅子峰高聳入雲,登峰遠眺,雲霄、東山,山海滄桑,盡收眼底。峰上觀日出,朝陽從大海冉冉而起,把山海萬物與絢麗朝霞融為一體,美不勝收。相傳此乃曹國舅見獅峰尖端直插雲裏,故吹氣撫平,造成大平臺,讓人觀瞻。
  【靈通大佛】靈通山十寺均奉祀觀音菩薩。其岩峰山體處處可見形象逼真的菩薩。古人詩云:“惆悵崖邊遺舊址、尚存古佛獨莊嚴”。從南面看小帽峰,從山上至山麓數百米高的整座山峰,酷似一尊佛祖頭像。其額、眼、鼻、嘴、下巴、面頰俱全,綫條清晰,比例準確,仰視遠方,妙相莊嚴、栩栩如生,造形完美。融天地造化之其妙、無絲毫人工斧鑿痕跡。無數遊人為這世之罕見的參天大佛贊嘆不絶。
  【石齋書屋】 黃道周青少年時期勤奮好學,刻苦讀書,尤其喜歡躲在極為僻靜的地方,專心攻讀。在他20歲時(公元1604年)就住在靈通山讀書。靈通寺南側有個洞穴,就是他藏書和讀書的地方。後來經過邑試、郡試、鄉試均名列前茅,38歲殿試中進士。48歲時被貶官後,又到靈通讀書和講學。 黃道周學問淵博,潛心天文,精通易理,工書善畫,是明末傑出的學者。他雖然做了後代所敬仰的千秋古人,但其當年讀書、藏書的地方立有黃道周、陳天寶、林鶴胎三人碑記以激勵後人。
包含詞
靈通岩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