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750404 代碼:640181 區號:0951
拼音:Líng Wǔ Shì,Lingwu Shi
靈武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以東。總面積4539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2006年)。全市轄6個鎮、2個鄉:東塔鎮、郝傢橋鎮、崇興鎮、寧東鎮、馬傢灘鎮、臨河鎮、梧桐樹鄉、白土崗鄉。市政府駐東塔鎮。
黃河由南嚮北自市境西邊流過。????環定揚黃灌溉工程從南部山區穿過。屬亞溫帶氣候,幹旱少雨,年降水量212.6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氣溫8.8℃。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大古鐵路由東嚮西穿過市境中部,307、211國道,銀古一級公路呈“川”字型縱貫東西。銀川河東飛機場位於境內。境內有水洞溝、漢代古墓群、明長城等文化遺址。建於元代的鎮河塔(俗稱東塔)高43.6米,呈八角型,磚木結構,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影視城和金水旅遊區為自治區新開發的旅遊景點和度假區。 |
|
靈武,古稱靈州。地處寧夏引黃灌區的精華地帶,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全市總面積4639平方公裏,總人口23.7萬,其中回族人口11.1萬人。全市非農業人口11.5萬人,占總人口的48.5%。1996年5月靈武撤縣設市,1997年12月被自治區納入寧夏經濟核心區範圍,2001年2月被規劃為全區的能源重化工基地,2002年10月被銀川市代管,融入了“建設大銀川”的戰略框架,從此,為靈武市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靈武市靈州大道黨政大樓,郵政編碼:750400代碼:640181 電話區號:0951 |
|
靈武歷史悠久,文化古老。聞名遐邇的水洞溝古文化遺址,證明早在三萬多年前就是黃河文化發祥地之一。西漢惠帝四年置縣。靈武倚黃河之利,農業、水利資源十分豐富。黃河自南而北,流經境內47公裏。可利用水資源10億立方米。靈武礦産資源極其豐富:尤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最為可觀:煤炭儲量為273億噸,“西氣東送”管綫穿境而走,最新探明天然氣儲量8000億立方米,即將建成寧夏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靈武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衆多,具有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獨特風格。水洞溝古文化遺址、三道溝文化、橫城堡、漢墓群、馬鞍山甘露寺、陣河塔、鴛鴦湖及衆多的清真寺等旅遊景點遍布山川,是寧夏重點建設的六大景區之一。靈武交通發達,河東機場與縱橫交錯的高等級公路構成了立體交通網絡,市區距首府銀川市38公裏、吳忠市17公裏,交通極為便捷。“十五”及“十一五”期間,國傢和自治區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如煤基二甲醚、煤炭間接液化、黃河水廠、靈武電廠、羊腸灣煤礦、鴛鴦湖煤礦、棗泉煤礦、靈????地區天然氣開發等將落戶靈武,靈武已成為寧夏實施大開發的主戰場。
2005年,市委、政府突出抓好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12件大事和與群衆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60件實事。這12件大事新辦8件,分別是:1、啓動建設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七裏溝高載能項目區。2、建設寶塔項目區4×135MW熱電廠項目和60萬噸甲醇項目。3、新建羊絨工業園新疆天意1300噸無毛絨、120萬件羊絨衫、英國道森公司400噸梳絨項目以及宏達、雪源和特米爾3傢公司800噸紡紗項目。4、引進寧波宜科集團紡織公司購買絨綫廠建設襯布生産項目。5、打通體育路、新園路,新建農民住宅新村。6、新建職業教育中心和第四小學。7、完成10萬畝水稻規範化旱育稀植和1萬畝長紅棗産業基地建設。8、實施節水型社會建設工程,完成3萬畝土地整理項目。續辦大事4件,即:1、完成天馬冶化10萬噸高純鉛建設項目。2、完成下白公路二期建設。3、完成市醫院門診樓、住院樓遷建年度計劃。4、繼續抓好山川過渡帶百公裏草畜産業基地建設,建設下橋、老鼠嘴兩個養殖業平臺,退牧還草100萬畝。同時,切實抓好免徵農業稅、啓動住房公積金、城市低保戶供暖直補、農民大病救助等60件實事。 |
|
東塔鎮 地處靈武市郊,轄9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一所中學,三所小學,全鎮總人口65135人。行政區劃後轄區有植被豐富的草原8.4萬畝,有耕地15108畝,地理條件優越排灌設施配套,土地肥沃産出率高,主要盛産優質大米、小麥、特色瓜果、蔬菜,以長紅棗、玉皇李子、口外杏子等名特優水果而名揚區內外,俗吸塞上“花果之鄉”的美稱。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藉助地處城郊、有山有川的區位優勢,緊緊抓住“融入大銀川,建設新靈武”的契機,新上靈武長棗6800畝,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馬場湖靈武長棗園區;以設施溫棚為主的瓜果蔬菜種植擴大到3100畝;建成以馬場湖高科技養殖園區為竜頭的小群體大規模養殖場12個。形成了一、二、三産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占地1700畝地羊絨工業園區建設正地進行;占地2000畝靈武電廠落戶東塔鎮定位於馬場湖,到2003年全鎮興辦年産值過1000萬元的私營骨幹企業19傢,年末實現工農業總産值5.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7元。在狠抓經濟工作的同時,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長足發展。
梧桐樹鄉 位於靈武市區西北部,鄉政府距市區15公裏,全境158平方公裏。轄8個行政村,總人口25531人,其中:回族6621人,占總人口的26%;全鄉耕地面積52125畝,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産值達到191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1元;
近年來,在黨委、政府一班人的正確帶領下,經濟優勢明顯,特色産業突出;一是水稻旱育稀植面積達到2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0%;二是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全鄉羊衹存欄63429衹,豬存欄36500頭,牛存欄5526頭,種植飼草23269畝;三是近年來全鄉共栽植各類樹木457萬株33471畝,環村林帶82條,農田林網建設9600.8畝,形成南北長35公裏的緑色風景綫;四是經濟作物面積達到12468畝,其中瓜菜8251畝;五是河忠三叉路口糧食加工企業達到30多傢,年購銷糧食20萬噸,産值3億元,實現利潤1000萬元,是全市最大的糧食加工及販運集散地;六是2004年上半年全鄉共引進5個項目,總投資2077萬元。
梧桐樹鄉今後的發展方向是:糧食穩農、畜牧富農、精品活農、竜頭強農、勞務促農、招商帶農、科教興農、組織保農。
寧東鎮 寧東鎮被稱為寧夏第一鎮,原名磁窯堡鎮,位於靈武市東部。307國道、銀青高速公路、磁馬公路、大古鐵路橫穿而過,成為寧夏與東部地區溝通的重要經濟通道。寧東鎮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探明煤炭儲量273億噸,是全國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寧東鎮作為“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戰場,是寧夏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窗口。自2003年寧東基地掀起開發建設熱潮以來,馬蓮臺電廠、靈武電廠等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還有靈武市佳能煤炭公司等大中小型企業近百傢。鎮轄區共有5個行政村,20個自然村,總人口24038人,其中:城鎮人口26000人,農村人口5455人。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陶土、硝、石膏等,其中煤炭是優勢資源,具有分佈廣、儲量豐富、煤質優良等特點,探明儲量為一千億噸以上,屬於優質的動力和化工原料,現已建成磁窯堡煤礦、靈新煤礦、羊腸灣煤礦等企業200余家。截止2004年6月底,實現鄉鎮企業總産值11300萬元,營業收入9865萬元,工業産值7581萬元,利潤767萬元,企業增加值2303萬元。
在未來的十五年內,將有馬蓮臺電廠、靈州電廠、基地供水工程、東灣電廠、梅花井煤礦等20個新建重點項目在該鎮轄區內開工建設,號稱寧夏“一號工程”的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也將落戶該鎮,建設總規模為年産原煤8030萬噸,火電裝機容量1920MW,年産煤炭間接液化産品1000萬噸,年産煤基二甲醚200萬噸和甲醇170萬噸,預計總投資1780.7億元。屆時,磁窯堡鎮將成為西部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白土崗鄉 位於靈武市南30公裏處,東靠????池縣、南鄰同心縣,西接利通區。全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16698人,回族占全鄉總人口的74%。耕地總面積17561.85畝,草原面積170萬畝。土地資源豐富,農業開發潛力巨大,山區草原生長着甘草、麻黃等多種中藥材,礦産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岩、湖????、芒硝、石膏、陶土、粘土、沙板石、砂礫石等,尤以煤炭、石沒最為可觀。轄區內中央企業一傢(長慶油氣處),區屬企業四傢(區勞教所、高閘煤礦、石溝驛煤礦、設計院煤礦)工礦、個體私營企業274傢。工農業總産值逐年增加,2003年達到8808萬元,其中:農業總産值達到4020萬元,工業總産值達到47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18元。基本建設步伐加快,郵電、通訊、交通、水利、供電事業有了快速發展,211國道等交通幹道從全鄉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5個村的農電網改造已基本完成;全鄉完成高標硬化道路34.4公裏;程控電話遍布全鄉各村,電話安裝率達35%;農田水利設施面貌大有改觀。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2003年達到2412萬元,占農民收入的60%以上。
馬傢灘鎮 位於毛烏素沙漠邊緣,東與????池縣王樂井鄉,西、南與本市白土崗鄉,北與磁窯堡鎮交界。,全鎮下轄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農業人口2881人,其中回族人口1495人,占總人口的56%,非農人口15.7萬人。馬傢灘鎮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山區鄉鎮,可利用草原面積88萬畝。甘草資源豐富,是本鎮的主要特點,2001年,北京美康中藥材進出口公司、上海明陽公司分別在本鎮投資圍建甘草基地7.5萬畝和6.5萬畝。
畜牧業是本鎮的“竜頭”産業,2003年畜牧業收入454萬元,占總收入的53.8%,畜牧業比重占農業的78%,全鎮現存欄羊衹2.6萬衹,百戶百衹基礎母羊養殖戶達到147戶。
臨河鎮 位於靈武市北端,北依長城與陶樂相鄰,西與首府銀川隔河相望,東接磁窯堡鎮,黃河流經全鎮21公裏。耕地面積1.35萬畝,草原面積72萬畝,轄7個行政村、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0.8萬人。
工業實力逐步增強。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68傢,磚廠27傢及其他工廠36傢,2003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06億元。
2003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産值2486.3萬元,糧食總産量達到43萬公斤,蔬菜種植面積2860畝,長棗種植面積2600畝,羊衹飼養量達到7.02萬衹,存欄4.8萬衹。退耕還林7.3萬畝,種植優質飼草15萬畝。同時,結合實際,強化勞務輸出工作,全鎮勞務輸出3.1萬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20元。全鎮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引進項目13個,投資總額達6億元。
郝傢橋鎮 位於靈武西南,距靈武市區9公裏,靈吳青一級公路穿鎮而過,全鎮耕地面積38105.7畝,總人口32249人,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6%以上,轄19個行政村。
近年來,特別是撤鄉建鎮以來,以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統攬工作全局,緊抓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2003年,全鎮社會生産總值達6.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鎮上先後被評為“全國法製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结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鄉鎮”、“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集體”、“全區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集體”、“文明鄉鎮”、“全區雙文明工作先進集體”等
崇興鎮 位於靈武市南5公裏處,轄區1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耕地4.6萬畝,人口44046人,其中回族人口3.6萬人,占人口總數83%。
2004年上半年,全鎮社會總産值2.65億元,工農業産值1.9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260元。鎮黨委如期實現了“五好黨委”目標。該鎮工作的主要特點是:一是畜牧業繼續保持了高位發展勢態。投資340萬元完成了海子東山坡、老鼠咀羊産業平臺建設,羊衹入欄3200衹;投資450萬元完成了韓氏平臺前期建設,達到了水、電、路的“三通”。擴建了1個占地30畝的奶牛示範園區,完善了金昊達奶牛養殖園區,奶牛入園達480頭。全鎮羊衹飼養量達8.1萬衹,基礎母羊4.3萬衹;奶牛6740頭,新增740頭。二是種植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高質量的完成了3644畝長紅棗基地建設,種植水稻2.3萬畝,擴大旱育稀植1.8萬畝,飼草種植2600畝;華一、竜三兩村建設移動溫棚2.8萬間。三是二、三産業收入增加。完成忠興絨業、榮恆紙業的前期擴建,産值分別達600萬元和450萬元,加緊發展以竜三村、華一村為主的糧食加工業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四坊”經濟的發展規模擴大增效明顯,二、三産業從業人員6618人,産值達2.8億元。到2004年末,全鎮社會總産值達4.1億元,農業總産值1.2億元,畜牧業産值6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 |
|
戰國時期為秦北地郡轄地,秦統一全國後,置富平縣(今吳忠市利通區),靈武屬其管轄。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靈洲(因其地處河之洲,“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名),此乃該地最早的政區設置。北魏太延三年(437年)在今市境置薄骨律鎮。孝昌二年(526年)又改薄骨律鎮為靈州,北周時改置回樂縣。隋大業三年(607)為靈武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再為靈州治,唐太宗李世民為修民族和好曾親臨此地,天寶末年安史之亂,肅宗李亨於756年即位於此,遂升為大都督府。宋鹹平五年(1002年),地入党項,縣廢,改稱西平府。1038年西夏建國,一度為西夏國臨時國都。元仍為靈州治,屬甘肅省寧夏府路管轄。設置靈州守禦千戶所,屬陝西布政使司所轄。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置靈州,屬甘肅省寧夏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置靈武縣,屬甘肅省朔方道(即寧夏道)。1929年朔方道改建為寧夏省。1945年寧夏省建行政督察專員區,靈武縣屬第一督察專員區,不久,此區撤銷,仍屬寧夏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寧夏省於1954年建立河東回族自治區,靈武即屬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秋,寧夏省撤銷,並入甘肅省,寧夏省河東回族自治區改為甘肅省河東回族自治區。1955年河東回族自治區改稱吳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吳忠回族自治區隨即撤銷,靈武縣直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建立,靈武縣歸其管轄。
199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靈武市(縣級),仍屬銀南地區。1996年9月16日,靈武市正式挂牌辦公。1998年,靈武市由地級吳忠市代管。
2002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寧政發92號)批準:將靈武市由吳忠市代管變更為由銀川市代管。
1929年寧夏建省後靈武分為區、鄉、閭三級,1935年改為區、鄉、保、甲製,後來撤銷區,實行鄉、保、甲製。到1949年解放前,縣轄1鎮(吳忠鎮)15鄉。
1949年解放後,全縣組建為8個區49個鄉,並改吳忠鎮為縣轄吳忠市。
1950年1月,析縣境西部1市3區組建省轄吳忠市後,縣轄5個區23個鄉。即:第一區駐城鎮,轄4鄉;第二區駐崇興寨,轄5鄉;第三區駐郭傢橋,轄5鄉;第四區(原為第七區)駐紅山堡,轄5個鄉;第五區(原為第八區)駐磁窯堡,轄4鄉。
1952年,第五區的各個鄉均分成兩個鄉,以原第五區第三、四鄉的地域組建為第六區。1953年以國營靈武農場及第四區第五鄉合併成立農場鄉,由縣直管。1955年鼕,撤銷第一、二、三、四區,將所屬19個鄉合併組建為10個鄉;第五、六區保持不變。此時全縣共轄2區及城鎮、崇興、臺子、鬍傢堡、郝傢橋、清水營、杜木橋、新華橋、新竜灘、農場、磁窯堡、清水營、沙溝、橫山、石溝驛、海子井、馬傢灘、楊傢窯等18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全縣組建為3個人民公社,下轄11個管理區。即躍進公社,駐崇興寨,轄5個管理區;星火公社,駐城關,轄3個管理區;燎原公社,駐磁窯堡,轄3個管理區。不久,3個公社按駐地分別更名為崇興、城關、磁窯堡公社。1961年,3個公社調整為11個公社。原崇興公社分為崇興、郝傢橋(先稱鬍傢堡)、郭傢橋、杜木橋等4個公社;原城關公社分為城關、新華橋、梧桐樹3個公社;原磁窯堡公社分為磁窯堡、橫山、石溝驛、馬傢灘等4個公社。
1964年6月,由城關公社析城鎮部分,置城鎮。1075年5月,城關公社更名為東塔公社。1980年5月,橫山公社更名為臨河公社;石溝驛公社更名為白土崗公社。
1981年4月,在新開發的五星坡增置五裏坡公社。1983年6月,各公社改稱為鄉。9月,在大泉新灌區置大泉鄉。1985年12月,將崇興、新華橋、磁窯堡、馬傢灘4個鄉改建為鎮。
2000年,靈武市轄5個鎮、9個鄉。總人口249890人,各鄉鎮人口: 城鎮 30986 新華橋鎮 23753 崇興鎮 17325 磁窯堡鎮 30079 馬傢灘鎮 11199 東塔鄉 18271 梧桐樹鄉 20464 杜木橋鄉 16257 郝傢橋鄉 19651 郭傢橋鄉 17230 大泉鄉 7545 臨河鄉 7366 五裏坡鄉 4755 白土崗鄉 9275 羊泉墩虛擬鄉 4251 靈武農場虛擬鄉 10064 長慶局油氣處虛擬鄉 141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4年9月,原靈武市臨河鎮橫城村已正式劃歸興慶區掌政鎮管轄。橫城村東靠水洞溝,西靠黃河,南靠臨河鎮石壩村,北靠明長城,南北寬3.5千米,東西長15千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千米,人口547人。
2006年,靈武市面積4639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6個鎮、2個鄉。
2009年11月21日下午15時51分02秒,寧夏靈武(北緯38.2度,東經106.6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9公裏。目前,兩起地震暫無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的報告 |
|
- n.: Lingwu City
|
|
靈武 |
|
????業公司 | ????業 | ????業管理局 | 寧夏 | 地理 | 行政村 | |
|
|
靈武市中醫院 | 靈武市委黨校 | 靈武市中醫醫院 | 靈武市????業公司 | 靈武市回民中學 | 靈武市人民醫院 | 靈武市????業管理局 | 靈武市婦幼保健所 | 靈武市衛生防疫站 | 靈武市教委教研室 | 靈武市毛紡織總廠 | 寧夏靈武市皮革廠 | 寧夏靈武市教師進修學校 | 靈武市郭傢橋鄉皮革製品廠 | 靈武市興業民族福利皮革製品廠 | |
|
|
城區街道 | 狼皮子梁林場 | 磁窯堡鎮 | 寧東鎮 | 馬傢灘鎮 | 臨河鎮 | 梧桐樹鄉 | 白土崗鄉 | 崇興鎮 | 郝傢橋鎮 | 靈武農場 | 東塔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