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靈嶽寺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靈嶽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靈嶽寺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北部5公裏的白鐵山上。靈嶽寺創建於唐貞觀年間。遼代時重建,此時稱“白貼山院”,到了金代改稱“靈嶽寺”,即為現名。靈嶽寺的寺院處於白鐵山主峰前的平臺上,其朝嚮為南,在中軸綫上有山門、天王殿和釋迦佛殿。寺的南部山門兩側為鐘鼓樓遺址。其中天王殿為懸山式建築,建築設計極為巧妙。在殿內供奉着四天王、韋陀及接引佛塑像。釋迦佛殿,為單檐廡殿頂調大脊式建築,面積達100餘平方米。檐下雙昂五踩鬥拱,拱眼壁為彩繪佛像。殿內原供奉的是一佛二菩薩像,係柳木雕刻,高近4米,可惜佛像在1954年被拆毀。寺內現存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靈嶽寺記》碑以及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靈嶽禪林碑記》。
No. 2
  靈嶽寺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建於唐貞觀年間。五代時遭戰亂破壞,遼代重修,稱為白鐵山院。金代改稱靈嶽寺。元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明代建下院寶峰寺。清代多次重修。
  寺坐北朝南。中軸綫上有山門、天王殿和釋迦佛殿,兩廂為寮房、配殿十八間,形成一封閉院落。山門由磚砌成,一間,面闊3.4米,進深3.42米,高約5米,門洞高2.5米。歇山頂,吻獸已殘。正脊部位有雕花,筒瓦頂,雙層椽子,磚砌券門。門內左右兩側鐘鼓樓已無存。天王殿面闊三間,懸山式建築,殿內原供有四大天王、韋陀、接引佛的塑像。釋迦佛殿為單檐交殿頂調大脊式建築,面闊與進深均為五間,平面呈正方形,面積100餘平方米。殿內原供有木雕的一佛二菩薩,高約4米,中間釋迦牟尼端坐於蓮臺之上,兩旁為阿難、迦葉的立像,1954年被拆毀。寺內存有石碑2通:《重修靈嶽寺碑》,元至元三十年立,無首無座,石灰石質,下缺一角,碑高1.25米,寬0.84米,厚0.61米;《重修靈嶽禪林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立,圭首,綫刻二竜戲珠,碑四周刻以蔓草飾紋,碑高1.54米,寬0.61米,厚0.13米。
  傳說齋堂北山上有一座當地最大的寺廟,叫靈嶽寺,最早的時候這裏香火很旺,那時山下還沒有多少人傢居住,後來有些商傢看有生意可做就在山下住下來並為人們準備齋飯,逐漸形成村落,這個化齋吃飯的村子也就被叫成齋堂了。
  去靈嶽寺從現在的東齋堂嚮北有一條土路的沙石路,開車約25分鐘一路上坡可至靈嶽寺山門門口,如果自己開的不是越野車,最好在當地包小面上去單程20元左右或更少一些。靈嶽寺旁邊有一個小村,叫什麽來着忘了,小村古色古香的,村裏有“豆村”字樣是為以前拍過電影做的,靈嶽寺前有一片大的停車場,沿路上去很好找,山路一直通到王傢山。
  靈嶽寺荒廢多年,寺院大門已沒有,用一個柵欄擋着,進出無人過問。東廂房的一間小屋打掃的幹淨,有燒香的痕跡,說明現在還有人來供奉香火,有一間房窗戶上內蓋有塑料布,沒看到人,可能是看房子人居所。寺內有一棵高大松樹估計有百年,由於年久失修,全寺基本上是漆掉窗破了無人氣的樣子。但對於探古訪幽者卻是一處好去處。
  自駕走109國道齋堂來回221公裏,路況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