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河南 >鶴壁 > 靈山寺旅遊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靈山寺旅遊區聯繫方式地址: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北8公裏處靈山寺旅遊區投訴電話鶴壁旅遊投訴電話:0392-3327708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靈山寺旅遊區玩法拜佛、觀光
  靈山寺旅遊區位於淇縣西北8公裏處,面積約10公裏,包括靈山寺、朝陽寺、清涼寺。靈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寺西北為靈山,海拔337米;東南為饃頭山,海拔465米;東為竜山,海拔400米;西南為虎山,海拔385米,耬鏵山為靈山之門戶。靈山寺創建於南北朝年間,修於唐開元,寺以靈山為主,取心誠則靈。靈山寺四周十景文明遐邇。一曰威嚴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經蓮壺,五曰半岩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叫,八曰雙劍橫秋,九曰東海竜吟,十曰西山虎嘯。靈山寺景觀有女媧峰、古佛宮、女媧宮、玉帶河等主要景點40多個。自靈山寺嚮南有朝陽山,半山腰有朝陽寺,始建於東魏武定七年,依山建造,遙望如空中樓閣,故稱懸空寺。朝陽寺,四季嚮陽,鼕陽光普照,暖意融融。有詩贊曰:千峰浮晴藹,飄飄蔽雲空,登高時寓目,身人碧雲中。清涼庵在朝陽寺西山坡,碾溝頂端,壁立千仞之下,緑樹成蔭,靖淨涼爽。廟對面壁下有6個石洞,洞內塑像、摩崖題記衆多,妙趣橫生。
  靈山寺
  
  靈山雖美,但靈山寺的名氣更大。位於靈山麓的靈山寺始建於唐朝,由唐明皇之女受命在此營建,建成後在此修行。皇姑故後,被封為國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貧睏時在此受到寺僧的施捨,登上皇帝寶座後,朱元璋親往降香,敕封金碧峰禪師為主持僧,並親筆題定了“聖壽禪寺”4個大字。靈山寺與東南亞佛教往來甚密,在東南亞,尤其是在印度享有盛譽,印度總理赫魯訪華時提出拜謁靈山寺,因交通不便而未能成行。寺院分為三進,中院有一水井,其味甘美無比,為靈山泉之一竅,名為“聖井”。傳說這股山泉是從後殿佛祖座下噴出,經中殿流入院內而得名,列靈山入景之冠,名為“聖寺聖景”。寺內西廂院有一株上粗下細的“倒栽柏”傳說為宋時寺內主持和尚昊英所栽。昊英和尚是否得道無人知曉,但倒栽柏至今枝茂葉碧,元限生機。靈山寺僧源於北京西山,主持“鵝頭禪師”終日靜坐修行,頭髮長久不剃,以後代代相傳,都不剃頭,許多佛門人稱他們為“恨頭僧”,靈山寺還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僧尼合一寺廟。農歷三月一日是靈山寺的傳統廟會,逢會的數天之中,彎彎的山道上車水馬竜,遊客絡繹不絶,高峰時期日逾數萬人。
  靈山寺位於太行山東麓,距朝歌城北10公裏,遊覽面積10公裏,遊覽時間大約需1個小時。這裏交通平坦,位置優越,山青水秀,廟宇堂煌。四面環山,東有玉竜峰,西有靈鷲峰,南有靈龜山,北有伏牛嶺,群山環抱,晝似蓮花吐放,夜如衆星捧月,不但景色優美迷人,而且歷史源遠流長,女媧在此煉石,捏土造人,殷紂王在這兒降香,姜太公在此釣魚,唐太宗在此加封,究竟景色如何?還請您遊覽之後,自己作一番評價!
  景區山門仰頭擡望觀看到靈山二字,是由2000年8月臺灣混無禪留下的墨寶。
  女媧神像
  走入山門,首先看到的是女媧神像,它是由花崗岩材料做成的。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史記>><<尚書>><<列子>><<淮南子>>。等史記記載,婦媧是一位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歷史人物,她煉石補天,捏土造人,並首創婚姻制度,是東方世界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大締造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的偉大女性先祖。在遠古時期極端睏難的條件下,面對巨大的災難,她挺身而出,無私奉獻,造福人類,澤被萬物,推進文明,是歷史天地的偉大創世先祖。她的行為和事業是鼓舞激勵世世代代中華兒女永遠奮發嚮上的力量源泉。
  大像取女媧補天之資,雙手高摯,面色剛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底座下有三層平臺,第一層平臺擺放着十二生屑雕塑,表示着天下億萬有情兒女偎依在女媧娘娘身邊與她共享天倫之樂,第二層是植物造型主與鴿子,預示着世界充滿了愛心與和平,第三層擺布着玄妙無比的八卦圖,象徵着女媧娘娘神秘莫測的高超本領。
  大像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面女媧托石補天的雄姿,我們已經領略過了,下面看後面女媧認真地捏土造人。相傳當年女媧捏土造人,後讓男人和女人結合繁衍後代,女媧是人類的始祖,是人類共同的母親,靈山以女媧為主,故靈山也叫母親山。
  女媧宮
  靈山是以封神演義出了名的,商朝曾經有四位帝王為靈山的女媧降香,他們是-武丁、武乙、帝乙、帝辛,面帝辛是殷商第三十君王,帝乙之子,紂王。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是女媧娘娘的誕辰,紂王就率領滿朝文武,八百禦林來為女媧降香,看到女媧的美顔。頓起淫心,題風流詩一首,留在行宮粉壁上,風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麯麯遠山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花姻騁娟裝,但得妖嬈能舉動,娶回長樂待君王,那麽女媧娘娘貴為神女,而紂王竟想娶她,簡真是癡心妄想,所以纔招至後來成湯百年積業毀於一旦的結局。旁邊有五色石,傳說當年女媧煉石補天遺留在人間兩塊奇石,一塊是<<紅樓夢>>裏面賈寶玉身上的寶玉,另一塊就是面前的五彩石。有一首詩對五彩石描繪的淋漓盡至是:未遇補天滯人間,盛土談妝立庭前,靈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鼕對雲煙。
  千古佛洞
  千古佛洞又名驅病洞位於靈峰壯側的半山腰處,因洞的入口處有一自然形成的石佛而得名,石佛高兩半多餘,體態肥大,兩耳垂肩,面目慈善,形象逼真,鑽佛洞者都要有因洞口狹窄,貼佛心而過所謂佛山有我,我心有佛,人心佛心,心心相印,朋友,你心中有難解之事嗎?如果有,走入千古佛洞穴訴說心事,
  千古佛洞泊洞口有一則對聯: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對仗工整,耐人尋味,看右邊的題靈山景區,朝歌腹地綉靈山,雙劍直插九重天,南聳紫光女媧峰,北臥碧波景竜潭,千古佛洞鑄勝景,萬年古剎聚群仙,昔日曆經桑滄,今朝又迎明圓,這首詩把靈山景區的景點,歷史以韻律詩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給了遊客,給人一種如詩如畫般的仙境情懷,再看右邊的題詞:每逢到靈山,都鑽古佛洞,若問為何故,健身又去病,壁石多元素,若將造化成,妙說不盡,陶醉自然中,這首詩把鑽千佛洞穴的益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了,鑽古佛洞有病可以去病,無病可以健身,其妙無窮,身入佛洞,自得其樂。
  靈梯
  靈梯取名原因有三,一是走時腳底下發出叮咚鋼琴一般的聲音,二是地理位置優越,上面是靈峰,下面是玉帶河,它是連接靈山的山和水的紐帶,三是臺階數吉祥,一邊是84個臺階,民間所說,73、84、一個人活了73、84就是長壽了。
  朝陽寺
  朝陽寺,始建於東魏定武七年,依山建造,絶壁而生飛檐凌空,邀望如空中樓閣,故稱懸空寺。
  朝陽寺,四季嚮陽,終日惠光普照,暖意融融。山峰挺拔險要,山泉甘冽爽口,青鬆翠柏、奇花異草在陽光照射下如彩鳳當陽,翠盤捧日。據明《淇縣志》載:朝陽山原為殷故宮。傳說,此處原為紂王設行宮采暖的地方,與朝陽山西側避暑勝地清涼庵,陰陽相對,奇妙和諧。朝陽寺有飲馬池,是商紂飲馬之處。有詩贊曰:千峰浮晴靄,瓢瓢蔽雲空,登高時寓目,身入碧雲中。80年代中期重修朝陽寺,現已初具規模,廟宇飛檐挑角,氣勢宏大,金碧輝煌。
  現有飛來臥佛、奇柏、淚石、飲馬泉、滴水洞、一綫天等主要景點30多個,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絶。
  朝陽寺是座道觀,為啥不叫它道觀而叫佛寺呢?
  有一年,乾隆東巡上首山觀景,老遠就見觀中無量殿黃琉璃瓦頂閃閃發光,山門內外肅穆森嚴。如此美景令乾隆止不住說:“好一座朝陽寺!”
  隨從中大多數人不知道佛寺還是道觀,而知道它叫無量觀的人也不敢反駁,衹好跟着喊:“好一座朝陽寺廣隨即乾隆到近前一看,纔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可覺得自己是皇上,金口玉言,不能更改,就將錯就錯寫了“朝陽寺”匾贈給道士。聖命難違,道士接過匾,硬着頭皮把道觀改名為佛寺。
  清涼庵
  清涼庵在朝陽寺西北坡,碾溝頂端,壁立萬仞之下,緑樹成蔭,消夏避暑,清淨涼爽。庵後懸崖下面有清澈見底山泉,久旱不竭,甘冽爽心。山溝亂石下涓涓細流,叮咚作響,美妙動聽,鳥囀蟲鳴,鳳舞蝶飛,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天然風貌,清涼世界。
  庵對面山壁下繞山頭有六個石洞,是避暑、休閑的絶好之處,洞內雕像、摩崖題記衆多,妙趣橫生。聖儒峰、王莽洞、天下第一石門、天書崖、盤古大殿等景點遍布景區。這裏峰峰形奇,景景多姿,鐘乳石姿態萬千,或人物、活動物,形象逼真,天造地設,鬼斧神工。詩曰:晝觀奇石異景,夜聽山泉鬆濤。
No. 2
  靈山寺旅遊區位於河南淇縣西北8公裏處,面積約10公裏,包括靈山寺、朝陽寺、清涼寺。靈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寺西北為靈山,海拔337米;東南為饃頭山,海拔465米;東為竜山,海拔400米;西南為虎山,海拔385米,耬鏵山為靈山之門戶。靈山寺創建於南北朝年間,修於唐朝開元,寺以靈山為主,取心誠則靈。靈山寺四周十景聞名遐邇。一曰威嚴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經蓮壺,五曰半岩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叫,八曰雙劍橫秋,九曰東海竜吟,十曰西山虎嘯。靈山寺景觀有女媧峰、古佛宮、女媧宮、玉帶河等主要景點40多個。自靈山寺嚮南有朝陽山,半山腰有朝陽寺,始建於東魏武定七年,依山建造,遙望如空中樓閣,故稱懸空寺。朝陽寺,四季嚮陽,鼕陽光普照,暖意融融。有詩贊曰:千峰浮晴藹,飄飄蔽雲空,登高時寓目,身人碧雲中。清涼庵在朝陽寺西山坡,碾溝頂端,壁立千仞之下,緑樹成蔭,靖淨涼爽。廟對面壁下有6個石洞,洞內塑像、摩崖題記衆多,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