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靈臺遺址投訴電話洛陽旅遊投訴電話: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靈臺遺址,在洛陽漢魏故城南郊,東漢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觀測臺--靈臺,現僅存遺址。
靈臺遺址,面積達44000平方米。其中心為一方形夯土高臺,其基址南北長約41米,東西寬約31米,高約8米。夯土臺四周各有上下兩層平臺。下層平臺築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層平臺。上層平臺四方,原各有五間建築,每間面闊5.5米。遺留下來的西面建築的墻壁塗以白粉,東面塗以青粉;南面建築的鋪地磚上有朱紅色粉的痕跡。這種依方位的施粉方法,與崇拜四靈(東青竜、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習俗有關。
靈臺是當時最大的天文臺,是太史令的下屬機構。東漢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曾經二次任職太史令,親自參與主持領導過靈臺的天象觀測和天文研究。
靈臺連續使用達二百五十餘年,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
靈臺遺址,在洛陽漢魏故城南郊,東漢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觀測臺——靈臺,現僅存遺址。
靈臺遺址,面積達44000平方米。其中心為一方形夯土高臺,其基址南北長約41米,東西寬約31米,高約8米。夯土臺四周各有上下兩層平臺。下層平臺築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層平臺。上層平臺四方,原各有五間建築,每間面闊5.5米。遺留下來的西面建築的墻壁塗以白粉,東面塗以青粉;南面建築的鋪地磚上有朱紅色粉的痕跡。這種依方位的施粉方法,與崇拜四靈(東青竜、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習俗有關。
靈臺是當時最大的天文臺,是太史令的下屬機構。東漢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曾經二次任職太史令,親自參與主持領導過靈臺的天象觀測和天文研究。
靈臺連續使用達二百五十餘年,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
靈臺遺址,在河南省洛陽市漢魏故城南郊,東漢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觀測臺——靈臺,現僅存遺址。
靈臺遺址,面積達44000平方米。其中心為一方形夯土高臺,其基址南北長約41米,東西寬約31米,高約8米。夯土臺四周各有上下兩層平臺。下層平臺築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層平臺。上層平臺四方,原各有五間建築,每間面闊5.5米。遺留下來的西面建築的墻壁塗以白粉,東面塗以青粉;南面建築的鋪地磚上有朱紅色粉的痕跡。這種依方位的施粉方法,與崇拜四靈(東青竜、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習俗有關。
靈臺是當時最大的天文臺,是太史令的下屬機構。東漢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曾經二次任職太史令,親自參與主持領導過當時洛陽靈臺的天象觀測和天文研究。 靈臺連續使用達二百五十餘年,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安西周豐鎬靈臺遺址
公元前11世紀,活動於今寶雞岐山縣周原遺址附近(古稱岐下)的周部落日益強大,其首領姬昌“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者,日中不暇時以待士”(《史記·周本紀》),奠定了西周建國的基礎。在伐邘(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二十裏)的第二年,文王平定崇侯虎後,開始建造豐邑,並正式由岐下遷都於豐。在豐邑,除了修造城垣宮殿外,還建造了靈臺、靈囿、靈沼等一係列集祭祀、狩獵、遊賞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禮製建築群。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的《大雅》中,有一首題為《靈臺》的篇章,最始幾句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表明周文王建造靈臺是得到全體百姓擁護的偉業,百姓支持建臺,於是齊心協力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建設。而關於靈臺等處的得名,《說文解子》釋“靈”字為“巫以玉事神”,言其與祭祀活動的緊密聯繫。五百年後的孟子則以不無贊嘆的口吻追憶道:“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仁德治國,建造靈臺“觀祲象,察氛祥”即觀測天文現象,預示禍福吉兇。因此,靈臺可視為中國最早的英雄紀念碑和天文觀象臺。
西周一代,靈臺都是天子祭祀、朝聘諸侯之所,平王東遷後,秦盡據原西周故地。魯僖公十五年,秦獲晉侯,也將其關押在靈臺,這說明至春秋時,秦國又增設了靈臺的附屬建築,或是對其原有館捨進行了擴建。其後文獻中,對於有關靈臺活動的記載越來越少,僅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記敘其道裏方位。至唐宋時,西周建築已湮沒無聞,“辟雍靈沼今無復處,惟靈臺孤立,高二丈,周圍一百二十步也”(宋敏求《長安志》引李泰《括地志》),至此,除了埋藏在地下的墓葬及房屋基址外,西周遺存僅存靈臺殘跡,其餘的地表建築景觀完全毀滅。再加上隨着西安城市中心在三千年中的數次轉移,西周豐鎬遺址已經偏處於西北一角,其上也已經成為阡陌縱橫的農田,往昔面貌不存。因此,即使有人費力尋找,也難覓其蹤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