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種名稱】燈籠果
【又名】 秘魯苦蘵、小果酸漿
【拉丁學名】 physialis peruviana
【英文名稱】peru groundcherry
【科屬分類】 單子葉植物綱、 茄科、酸漿屬
【概述】
燈籠果是茄科酸漿屬的一種植物。原産中美洲,引進非洲非常成功。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裏面有很多小籽。成熟的果實是亮黃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
燈籠果燈籠果原産秘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麽重要得産品。當代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1807年以前,好望角居民就已經培養燈籠果。在南非有商業果園,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傢,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好望角種活之後,燈籠果很快傳到澳大利亞,是新南威爾士州居民早期食用的水果之一。現在已經有多處大型果園,也有很多野生果樹,傳遍昆士蘭州, 維多利亞州, 南澳大利亞州, 西澳大利亞州和塔斯曼尼亞州北部。
燈籠果樹體抽生基生枝的能力強, 産量高, 定植後第2年開始結果。5月中、下旬開花, 果實南方5月底,北方6月下旬至7月開始采收,較其他果類早上市,而且耐貯運。 |
|
灯笼果
燈籠果
(《吉林中草藥》)
【異名】狗葡萄、醋慄(《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山麻子,又名:東北茶藨、山櫻桃。
落葉灌木,高1~2米.樹皮灰色,稍光滑;小枝褐色,光亮,剝裂;芽卵圓形,密被灰白色短毛。葉互生,掌狀3裂,稀5裂,長5~10釐米,寬4~10釐米,中央裂片比側裂長,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尖刺,下面密生白絨毛;葉柄長2~8釐米。總狀花序長2.5~9釐米,有討可達16釐米,下垂,花密生,可達40朵,花軸粗,有密毛;萼片5,反捲,帶緑色或黃色,倒卵形;花瓣5,緑色,楔形或截形;雄蕊5,伸出;花柱2裂,基部圓錐狀,比萼片長。漿果球形,徑7~9毫米,紅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於雜木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分佈我國東北、華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採集】7~8月采取成熟果實,曬幹。
【化學成分】含酒石酸、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
【功用主治】《吉林中草藥》:"解表。治感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
|
灯笼果 基本资料
【物種名稱】燈籠果
【又 名】秘魯苦蘵、小果酸漿
【拉丁學名】Physialis peruviana
【英文名稱】Peru Groundcherry
【科學分類】 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茄目(Solanales) 、茄科(Solanaceae)、酸漿屬(Physalis) |
|
燈籠果屬於醋慄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裏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黃緑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 |
|
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産秘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麽重要得産品。當代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1807年以前,好望角居民就已經培養燈籠果。在南非有商業果園,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傢,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好望角種活之後,燈籠果很快傳到澳大利亞,是新南威爾士州居民早期食用的水果之一。現在已經有多處大型果園,也有很多野生果樹,傳遍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和塔斯曼尼亞州北部。 |
|
灯笼果 生长繁殖 灯笼果 生长繁殖
燈籠果樹體抽生基生枝的能力強, 産量高,定植後第2年開始結果。5月中、下旬開花,果實南方5月底,北方6月下旬至7月開始采收,較其他果類早上市,而且耐貯運。 |
|
灯笼果 医学功效
可敗火,一般用紅色的味極苦,泡水喝,消炎,利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