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與自動武器 : 武警 : 武器裝備 : 炮兵 : 海軍 > 火炮
目錄
No. 1
  火炮自問世以來,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多種具有不同特點和不同用途的火炮體係,成為戰爭中火力作戰的重要手段,大量地裝備了世界各國陸、海、空三軍。
  在現代立體化戰爭中,火力仍然是戰鬥力的核心。火炮——戰場上的活力骨幹,以其火力強、靈活可靠、經濟性和通用性好等優點,已成為戰鬥行動的主要內容和左右戰場形勢的重要因素。火炮既可摧毀地面各種目標,也可以擊毀空中的飛機和海上的艦艇。因此,作為提供進攻和防禦活力的基本手段,火炮在常規兵器中占有鞏固的地位。
  火炮的發展受到社會經濟能力和科學技水平的製約,同時也受到軍事戰略和戰術思想的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的飛快進步,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光電子和新材料等技術的發展,是火炮在設計、製造和使用方面有了一係列變化,大大加快了火炮更新換代的步伐。現代火炮早已不是單純的機械裝置,而是與先進的偵察、指揮、通信、運載手段以及高性能彈藥結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武器係統。因此,從不斷發展的戰略、威力、反應速度和機動能力在內的綜合性能,是火炮係統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高新科學技術在兵器領域的應用,引起火炮技術的總大變革。液體發射藥火炮、機器人火炮、電磁炮、電熱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新理論火炮的出現,將揭開火炮發展世上的新篇章。
  火炮是利用火藥燃氣壓力等能源拋射彈丸,口徑等於和大於20毫米(0.78英寸)(美國為16.7毫米)的身管射擊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早在1332年,中國的元朝就在部隊中裝備了最早的金屬身管火炮:青銅火銃(口徑105毫米,滑膛前裝式火炮)。
  火炮
  cannon
  以發射藥為能源發射彈丸,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擊武器。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藥,可對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殲滅、壓製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其他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其他特種射擊任務。
  火炮按用途分為地面壓製火炮、高射炮、反坦剋火炮、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壓製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傢還包括火箭炮。反坦剋火炮包括反坦剋炮和無坐力炮。按彈道特性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和迫擊炮。加農炮彈道低伸,身管長,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藥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高射炮、反坦剋炮、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榴彈炮彈道較彎麯,炮身較短,初速較小,射角可達75°,用分裝式炮彈,變裝藥號數較多,彈道機動性大,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迫擊炮彈道彎麯,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藥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按運動方式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輓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按炮膛構造分為綫膛炮和滑膛炮。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適應性,現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彈、破甲彈、穿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外,還配有各種遠程榴彈、反坦剋布雷彈、反坦剋子母彈、末段製導炮彈以及化學炮彈、核彈(見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壓製和摧毀從幾百米到幾萬米距離內的多種目標。
  在火藥武器真正派上用場之前,曾經過數個世紀的實驗。發展火藥的最大難題,就是燃點快、質量均勻和威力強大,此外,設計出合適的火炮也非易事,倘若設計不當即無法開火。由於受到早期的製造技術所睏,施放火炮者所面臨的危險程度,其實與炮擊目標物所差無幾。例如在1460年時,蘇格蘭國王約翰二世就是在燃點火炮時,因為火炮發生爆炸死於非命。
  到了十五世紀中期,火炮與火藥的技術已經達到高峰,躍升為重要的武器。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453年時,君士坦丁堡的城墻,被攻城巨炮所發射的大石炮彈所轟毀。雖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為小城門被轟開所致,但其實可歸因於炮轟讓突擊成為可能的因素。
  中古時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時炮轟城墻以及在戰場上嚮大批的敵軍開火之用。它們可以精準地轟毀在城堡裏面建築物的垂直外墻,因此人們便發展出傾斜低矮的外墻取替高聳垂直的外墻。在這段時期裏,火炮在戰場上的作用有限,因為當時的火炮仍非常笨重,在作戰時,很難移到新的位置上開火。
  是陸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擊力量。具有強大的火力、較遠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較高的機動能力,能集中、突然、連續地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實施火力突擊。主要用於支援、掩護步兵和裝甲兵的戰鬥行動,並與其他兵種、軍種協同作戰,也可獨立進行火力戰鬥。炮兵在歷史上有“戰爭之神”的稱號。
  炮兵按隸屬關係,分為隊屬炮兵和預備炮兵;按運動方式,分為摩托化炮兵(機械化炮兵)和騾馬炮兵;按裝備戰鬥性能,分為榴彈炮兵、加農炮兵、山地炮兵、火箭炮兵、迫擊炮兵、反坦剋炮兵和地地戰役戰術導彈部隊。隊屬炮兵指集團軍以下各級合成軍隊建製內的炮兵,英、美、法等國傢稱“野戰炮兵”。預備炮兵是隸屬於統帥部或軍區(方面軍)建製的炮兵,有的國傢稱“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炮兵”。摩托化炮兵是指火炮及其配套裝備用自身的動力,或用汽車、履帶車輛牽引和裝載而進行運動的炮兵。騾馬炮兵是指火炮、儀器等裝備由騾馬輓曳或馱載進行運動的炮兵。山地炮兵是以輕型加農炮、榴彈炮和迫擊炮為主要裝備,用於在山地和難以通行的大起伏地作戰的炮兵。反坦剋炮兵是以反坦剋武器為基本裝備,以擊毀敵坦剋和裝甲車輛為基本任務的炮兵,亦稱反坦剋殲擊炮兵、防坦剋炮兵等。地地戰役戰術導彈部隊是以地地戰術導彈、反坦剋導彈和地空導彈為基本裝備,在戰術範圍內以火力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和掩護地面部隊對空安全的部隊。
  火炮英雄譜:
  俄羅斯203毫米2C7自行加農炮。
  1975年開始裝備蘇聯方面軍重炮旅,每團24門。該炮是俄軍射程最遠的火炮,炮管長達12米(59倍口徑),炮車沒有炮塔,衹載4發炮彈,其他炮彈裝在彈藥車上。發射時要藉助炮尾大型駐鋤(駐鋤是火炮大架尾部像推土機前鏟似的一種裝置,火炮射擊前埋到土裏,防止巨大的後坐力使火炮後移或下陷)才能射擊。配用彈包括核彈、子母彈、化學彈和榴彈。改進型2C7M可載8發炮彈。最大初速960米/秒,彈丸重110千克(榴彈),最大射速2/分,最大射程37500米(榴彈)、47500米(火箭增程彈),戰鬥全重(包括炮、炮架或車輛底盤的總重)46.5噸,最大行駛速度5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650千米,炮班人數7人。
  --------------------------------------------------------------------------------------------------------------------------------------------------------
  二戰中口徑最大的火炮---“小戴維”迫擊炮
  “小戴維”是二戰時期製造的最大口徑火炮。它是盟軍為了突破德軍齊格非防綫而設計和製造的。該炮口徑914mm,僅身管就重達65噸,底座重72.56噸,所配用的彈種有混凝土穿透彈和爆破彈兩種。炮彈重達1.7噸,包括700公斤炸藥和970公斤的發射藥。炮口裝填。射程10,000米,戰時僅建成1門,沒來得及投入實戰二戰就結束了,現在保存在美國馬裏蘭州阿伯丁陸軍武器博物館。
百科辭典
  huopao
  火炮
  cannon
    以發射藥為能源發射彈丸,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擊武器。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藥,可對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殲滅、壓製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其他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其他特種射擊任務。
    一般構造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製退器組成。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並使彈丸旋轉(滑膛炮的彈丸一般不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後的藥筒。現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動炮閂,有的采用自動炮閂。炮口製退器用來減少炮身後坐能量。發射時,裝在炮閂內的擊針撞擊炮彈底火,點燃發射藥。發射藥燃燒産生大量的燃氣(壓強一般約為3×10□千帕),推動彈丸以極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嚮前運動。彈丸離開炮口瞬間獲得最大速度,爾後沿着一定的彈道飛嚮目標。燃氣推動彈丸嚮前運動的同時推動炮身後坐。
     火炮一般構造
    炮架部由反後坐裝置、搖架、上架、高低機、方向機、平衡機、瞄準裝置、 下架、 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包括駐退機和復進機。駐退機用來消耗炮身後坐能量,使炮身後坐至一定距離而停止。復進機用來在炮身後坐時貯蓄能量,後坐終止時使炮身復進到原來的位置。在後坐運動中,由於反後坐裝置的緩衝作用,炮身傳到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少,約為燃氣作用於炮身軸嚮力(炮膛合力)的1/30至1/5。搖架是炮身後坐、 復進的導軌,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身、反後坐裝置和搖架)的主體。搖架以其耳軸裝在上架上,藉高低機作垂直轉動。上架是回轉部分的主體,以基軸裝在下架上,藉方向機作水平轉動。高低機和方向機使炮身在高低和方向上轉動。高低機裝在搖架和上架之間,方向機裝在上架和下架之間。平衡機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搖架耳軸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機操作輕便。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來根據火炮射擊諸元實施火炮瞄準。下架、大架和運動體,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分類 火炮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用途分為地面壓製火炮、高射炮、反坦剋火炮、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 其中地面壓製火炮包括加農炮、 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傢還包括火箭炮。反坦剋火炮包括反坦剋炮和無坐力炮。按彈道特性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和迫擊炮。加農炮彈道低伸,身管長,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藥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高射炮、反坦剋炮、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榴彈炮彈道較彎麯,炮身較短,初速較小,射角可達75°,用分裝式炮彈,變裝藥號數較多,彈道機動性大,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迫擊炮彈道彎麯,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藥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按運動方式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輓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按炮膛構造分為綫膛炮和滑膛炮。
    簡史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在12世紀30年代,宋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火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這種身管射擊火器的出現,對近代火炮的産生具有重要意義。
    滑膛火炮的産生和發展 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製造的青銅鑄炮,重6.94千克,長35.3釐米,炮口直徑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順
英文解釋
  1. :  ordnance
  2. n.:  artillery,  salvo,  gun,  cannon
相關詞
物理武器軍事無後坐力炮槍械百科大全百科辭典隱風之竜
紅警軍事工業遠距離武器工業陸戰武器中國炮兵熱兵器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