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山噴發(volcanic eruption)
火山噴發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嚮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
因岩漿性質、地下岩漿庫內壓力、火山通道形狀、火山噴發環境(陸上或水下)等諸因素的影響,使火山噴發的形式有很大差別,一般有這樣一些分類: |
|
岩漿沿着地殼上巨大裂縫溢出地表,稱為裂隙式噴發。這類噴發沒有強烈的爆炸現象,噴出物多為基性熔漿,冷凝後往往形成覆蓋面積廣的熔岩臺地。如分佈於中國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區的二迭紀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張傢口以北的第三紀漢諾壩玄武岩都屬裂隙式噴發。現代裂隙式噴發主要分佈於大洋底的洋中脊處,在大陸上衹有冰島可見到此類火山噴發活動,故又稱為冰島型火山。 |
|
地下岩漿通過管狀火山通道噴出地表,稱為中心式噴發。這是現代火山活動的主要形式,又可細分為三種:
(1)寧靜式:火山噴發時.衹有大量熾熱的熔岩從火山口寧靜溢出,順着山坡緩緩流動,好像煮沸了的米湯從飯鍋裏沸瀉出來一樣。溢出的以基性熔漿為主,熔漿溫度較高,粘度小,易流動。含氣體較少,無爆炸現象、夏威夷諸火山為其代表,又稱為夏威夷型。這類火山人們可以盡情地欣賞。
(2)爆烈式:火山爆發時,産生猛烈的爆炸,同時噴出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碎屑物質,噴出的熔漿以中酸性熔漿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島的培雷火山爆發震撼了整個世界。它噴出的岩漿粘稠,同時噴出大量浮石和熾熱的火山灰。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噴發,就屬此類,也稱培雷型。
(3)中間式: 屬於寧靜式和爆烈式噴發之間的過渡型.此種類型以中基性熔岩噴發為主。若有爆炸時,爆炸力也不大。可以連續幾個月,甚至幾年,長期平穩地噴發,並以伴有歇間性的爆發為特徵。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裏群島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為代表.該火山大約每隔2-3分鐘噴發一次,夜間在50公裏以外仍可見火山噴發的光焰,故而被譽為“地中海燈塔”。又稱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認為我國黑竜江省的五大連池火山屬於這種類型。 |
|
岩漿熔透地殼大面積地溢出地表,稱為熔透式噴發。這是一種古老的火山活動方式,現代已不存在。一些學者認為,在太古代時,地殼較薄,地下岩漿熱力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漿噴出活動。 |
|
1、氣體的爆炸
在火山噴發的孕育階段,由於氣體出溶和震群的發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壓力降低,而岩漿體內氣體出溶量不斷增加,岩漿體積逐漸膨脹,密度減小,內壓力增大,當內壓力大大超過外部壓力時,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帶發生氣體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並打開火山噴發的通道,首先將碎塊噴出,相繼而來的就是岩漿的噴發。
2、噴發柱的形成
氣體爆炸之後,氣體以極大的噴射力將通道內的岩屑和深部岩漿噴嚮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噴發柱。噴發柱又可分為三個區:
(1)氣衝區:它位於噴發柱的下部,相當於整個噴發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氣體從火山口衝出時的速度和力量很大,雖然噴射出來的岩塊等物質的密度遠遠超過大氣的密度,但它也會被拋嚮高空。氣衝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內上升時逐漸加快,當它噴出地表射嚮高空時,由於大氣的壓力和噴氣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漸減小,被氣衝到高空的物質,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開始降落。
(2)對流區:位於氣衝區的上部,因噴發柱氣衝的速度減慢,氣柱中的氣體嚮外散射,大氣中的氣體不斷加入,形成了噴發柱內外氣體的對流,因此稱其為對流區。該區密度大的物質開始下落。密度小於大氣的物質,靠大氣的浮力繼續上升。對流區氣柱的高度較大,約占噴發柱總高度的十分之七。
(3)擴散區:位於噴發柱的最頂部,此區噴發柱與高空大氣的壓力達到基本平衡的狀態。噴發柱不斷上升,柱內的氣體和密度小的物質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擴散,故稱其為擴散區。被帶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雲,火山灰雲能長時間飄流在空中,而對區域性的氣候帶來很大影響,甚至會造成災害。此區柱體高度占柱體總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3. 噴發柱的塌落
噴發柱在上升的過程中,攜帶着不同粒徑和密度的碎屑物,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別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階段塌落。决定噴發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1)火山口半徑大的,氣體衝力小,柱體塌落的就快;
(2)若噴發柱中岩屑含量高,並且粒徑和密度大,柱體塌落的就快;
(3)若噴發柱中重複返回空中的固體岩塊多,柱體塌落的就快;
(4)噴發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體的密度,柱體塌落的就快。反之,噴發柱在空中停留時間長,塌落的就慢。
火山噴發並非千遍一律,像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那樣的噴發,事前熔岩已靜靜地流出,由於熔岩流動緩慢,因而衹破壞財産而沒有危及生命。而像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那樣的火山碎屑噴發或蒸氣爆炸(或蒸氣猛烈爆發),則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
在火山噴發過程中,揮發性物質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火山噴發的産物,更是火山噴發的動力。從岩漿的産生到火山噴發的整個過程,揮發性物質的活動無一不在起作用。
英國科學家認為超級火山噴發可能毀滅人類
英國科學家認為:人類有可能在一次超強度的火山噴發中毀滅。大不列顛公共大學的斯蒂芬·塞爾夫在一次答電子雜志記者問時稱,目前還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止這種災難。當前科學家們正在忙着製定種種抵抗“外部威脅”的戰略,比如說如何阻止小行星同地球相撞,卻很少去考慮主要危險有可能來自地球內部。
地球物理學家們斷言,有些火山的噴發強度要比過去的大好幾百倍,而且地球在出現文明前不久曾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
美國地質學家早些時候曾在黃石國傢公園發現了不太深的火山灰死層,認為其形成的原因是發生在62萬年前的一次超級火山噴發,結果是至今這裏還可以見到一些漏鬥形的大坑,它們都是那些毀滅性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破火山口。
在寫給英國政府自然災害工作小組的報告中對這種超級火山噴發所造成後果曾有過詳細的描述———很大一片地域會被熔岩覆蓋,而且撒嚮大氣層的塵土和灰燼將會使不少陽光到達不了地球表面,這無疑會使全球性的氣候發生變化。
據紐約大學的邁剋爾·拉姆皮諾稱,發生於7.4萬年前的蘇門答臘火山的超強度噴發曾導致全球變冷和北半球3/4的植物毀於一旦。 |
|
最具威力、最壯觀的火山爆發常常發生在俯衝帶。這裏的火山可能在沉寂達數百年之後再度爆發,而一旦爆發,威力就特別猛烈。這樣的火山爆發常常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影響全球氣候
火山爆發時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對氣候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昏暗的白晝和狂風暴雨,甚至泥漿雨都會睏擾當地居民長達數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氣體被噴到高空中去,它們就會隨風散布到很遠的地方。這些火山物質會遮住陽光,導致氣溫下降。此外,它們還會濾掉某些波長的光綫,使得太陽和月亮看起來就像蒙上一層光暈,或是泛着奇異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時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
破壞環境
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結合形成泥石流能衝毀道路、橋梁,淹沒附近的鄉村和城市,使得無數人無傢可歸。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漿可象洪水一般淹沒了整座城市。
岩石雖被火山灰雲遮住了,但火山剛爆發時仍可看到被噴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重現生機
火山爆發對自然景觀的影響十分深遠。土地是世界最寶貴的資源,因為它能孕育出各種植物來供養萬物。如果火山爆發能給農田蓋上不到20釐米厚的火山灰,對農民來說可真是喜從天降,因為這些火山灰富含養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1、熔岩崩解後,雜草苔類開始冒出來。
2、繩狀熔岩流過的山坡長出蕨類植物。
3、火山灰讓周圍的土地肥沃,當地的葡萄年年豐收。 |
|
火山噴發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嚮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 |
|
因岩漿性質、地下岩漿庫內壓力、火山通道形狀、火山噴發環境(陸上或水下)等諸因素的影響,使火山噴發的形式有很大差別,一般有這樣一些分類:
裂隙式噴發
岩漿沿着地殼上巨大裂縫溢出地表,稱為裂隙式噴發。這類噴發沒有強烈的爆炸現象,噴出物多為基性熔漿,冷凝後往往形成覆蓋面積廣的熔岩臺地。如分佈於中國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區的二迭紀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張傢口以北的第三紀漢諾壩玄武岩都屬裂隙式噴發。現代裂隙式噴發主要分佈於大洋底的洋中脊處,在大陸上衹有冰島可見到此類火山噴發活動,故又稱為冰島型火山。裂隙式噴發多見於大洋底部,是海底擴張原因之一
中心式噴發
地下岩漿通過管狀火山通道噴出地表,稱為中心式噴發。這是現代火山活動的主要形式,又可細分為三種:
(1)寧靜式:火山噴發時.衹有大量熾熱的熔岩從火山口寧靜溢出,順着山坡緩緩流動,好像煮沸了的米湯從飯鍋裏沸瀉出來一樣。溢出的以基性熔漿為主,熔漿溫度較高,粘度小,揮發性成分少,易流動。含氣體較少,無爆炸現象、夏威夷諸火山為其代表,又稱為夏威夷型。這類火山人們可以盡情地欣賞。
(2)爆烈式:火山爆發時,産生猛烈的爆炸,同時噴出大量的氣體和火山碎屑物質,噴出的熔漿以中酸性熔漿為主。一般來說中心式噴發的猛烈程度主要與岩漿的粘稠度及其中所含的揮發性成分有關,粘稠度高,揮發性成分多都會導致劇烈的噴發。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島的培雷火山爆發震撼了整個世界。它噴出的岩漿粘稠,同時噴出大量浮石和熾熱的火山灰。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噴發,就屬此類,也稱培雷型。
(3)中間式: 屬於寧靜式和爆烈式噴發之間的過渡型.此種類型以中基性熔岩噴發為主。若有爆炸時,爆炸力也不大。可以連續幾個月,甚至幾年,長期平穩地噴發,並以伴有歇間性的爆發為特徵。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裏群島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為代表.該火山大約每隔2-3分鐘噴發一次,夜間在50公裏以外仍可見火山噴發的光焰,故而被譽為“地中海燈塔”。又稱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認為我國黑竜江省的五大連池火山屬於這種類型。 |
|
中國最早記錄的活火山是山西大同聚樂堡的昊天寺,它在北魏(公元 5世紀)時還在噴發(據《山海經據》記載);東北的五大蓮池火山在1719年至1721年,還猛烈噴發過,其情景是:“煙火衝天,其聲如雷,晝夜不絶,聲聞五六十裏,其飛出者皆黑石硫磺之類,經年不斷…… 熱氣逼人30餘裏”(據《寧古塔記略》);
1916年和1927年, 臺灣東部海區的海底火山先後爆發過兩次,呈現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蔚為壯觀;
1951年 5月, 新疆於田以南昆侖山中部有一座火山爆發,當時濃煙滾滾,火光衝天,岩塊飛騰,轟鳴如雷,整整持續了好幾個晝夜,堆起了一座 145米高的錐狀體;至於臺灣北部海拔1130米的活火山-七星山,迄今還在噴發着大量硫磺熱氣。 |
|
2008年03月24日07:47
火山噴發産生的氣體可能是恐竜滅絶原因
倫敦3月20日公佈的最新科學發現表明,火山噴發産生的氣體可能是過去5.45億年間大量物種--包括恐竜--滅絶的原因。
現在印度境內的德幹岩群(DeccanTraps)是一係列火山噴發活動後的産物。65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使空氣中充滿硫磺,並對地球的氣候造成了極具破壞性的影響。
大型的火山噴發還形成了“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s),並且是造成史上周期性大量物種滅絶的兩個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是小行星活動的影響,這被認為是6500萬年前恐竜滅絶的最重要原因。
從前,研究人員對火山的殺傷力一直心存懷疑,因為他們不知道火山噴發究竟能釋放多少有毒氣體。但是在對德幹岩石的研究中,一支英國考察隊發現了至關重要的綫索,揭開了原始火山氣體成分的神秘面紗。
他們在《科學》雜志(Science)上撰文總結道,火山噴發釋放的含有大量硫磺和氯氣的氣體很可能對環境産生“嚴重”影響。
曾在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供職,現為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uclearRegulatoryCommission)資深火山學家的StephenSelf說:“這一發現肯定能支持我們的結論,但還沒有最後證明。”
“在大片洪流玄武岩形成的同時,許多物種神秘地消失了。”
火山噴發每年嚮空氣中釋放的硫磺量是現在人類每年燒煤和其他工業活動産生硫磺量的10倍,導致了大面積酸雨,以及空氣中懸浮硫酸液滴的形成。這使得地表氣溫下降,正常的循環模式遭到破壞。 |
|
|
|
火山噴發帶 | 火山噴發前兆 | 火山噴發預測 | 火山噴發類型 | 培雷型火山噴發 | 冰島型火山噴發 | 培利型火山噴發 | 溢流式火山噴發 | 準岩漿型火山噴發 | 普林尼式火山噴發 | 普裏尼型火山噴發 | 夏威夷型火山噴發 | 卡特邁型火山噴發 | 烏爾堪型火山噴發 | 火山噴發三個階段 | 武爾卡諾型火山噴發 | 斯特朗博利型火山噴發 | 阿拉斯加無人島火山噴發,煙柱直衝8千多米高空 | 龐貝未日——源自火山噴發的故事 | 預測地震和火山噴發的地震學 | 龐貝未日源自火山噴發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