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澳門國父紀念館門票價格免費澳門國父紀念館開放時間10:00-17:00,逢周二休館澳門國父紀念館交通公交2、4、9、9a、12、18、19、22、25綫
澳門國父紀念館位於文第士街1號環球酒店旁,是一幢回教色彩的建築物。孫中山先生在1918年出資興建這裏的寓所,作為其傢人的住所。到1932年,國父之子哲生奉養母親慕貞女士於此。之後慕貞女士仙逝,故居纔於1958年易名為“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落成於1972年,采中國宮殿式建築,巍峨宏偉,不見雕琢之氣。館高30.4公尺,四周各100公尺長,內部包括大會堂、孫逸仙博士圖書館,以及中山畫廊、四個展覽室、勵學室、演講室及聯合服務中心等,是島內重要藝文活動及大型演講、展覽的場所。
大會堂面積853.4坪,可容納觀衆3000人,很多全島性的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都在這裏舉行,包括一年一度的金馬影展也擇此為臺北頒奬典禮的場地。藏書30萬册的孫逸仙博士圖書館,為一專業性的圖書館,以收藏孫中山先生的相關研究、著述叢書為主;中山畫廊固定舉辦各式美術展覽,而每周六、日的文化講座,則根據時事民情,邀請各方專傢學者演講。
中山公園內花木扶疏,翠湖四周楊柳低垂、水波不興,頗具庭園之美;國父紀念館及其公園腹地提供臺北市民一處休閑遊憩的好去處。
孫中山先生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曾來到澳門的鏡湖醫院行醫,並創立了中西藥局,利用行醫開展革命活動。同盟會也曾在澳門設立支部,後來幾經艱苦終於在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滿清政府,締造近代中國。紀念館位於文第士街,環球酒店側,是一幢揉合了回教色彩的建築物。孫先生於1919年斥資興建此寓所,作為其傢人的住所,其後再加修建。至1932年,國父之子哲生奉養母親盧太夫人(慕貞女士)於此。後來盧太夫仙逝,遺體葬於舊西洋墳場,故居纔於1958年易名為“國父紀館”。
紀念館內的裝修保留原貌,館內陳設均為孫先生在廣州任大元帥時所用的文物傢俱,及在澳門行醫時所用的物品。一些國父的真跡和生前珍貴照片,包括國父與革命先烈們的合照,也一一珍藏。現在館內還撥出了一個展區,展出有關臺灣的簡單說明介紹和一些當地出版的雜志刊物。館側是孫先生生前喜歡坐立的花園,矗立着一尊國父的半身銅像及“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以供遊人瞻仰。 |
|
澳門專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設立的紀念館,坐落在文第士街上、環球酒店之側。
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與澳門有着密切的關係,孫中山先生的出生地翠亨村與澳門昔日同屬香山縣,距澳門僅有35公裏。1892年7月,孫中山從香港西醫學院畢業後,9月即到澳門鏡湖醫院擔任義務醫師,並創立了中西藥局,托跡行醫,開展革命活動,而同盟會也曾在澳門設立支部。 |
|
建築物早建於1918年,由孫中山先生的胞兄孫眉斥資興建,原為孫中山與其傢人之寓所。於1930年,曾因遭附近的澳門總督官邸火藥庫爆炸所波及,後來重建成現建築物樣貌。現時的3層高建築物是一座伊斯蘭教摩爾式建築。直至1932年,孫中山之子孫哲生與孫中山之元配夫人盧慕貞在此居住。及至盧慕貞在1952年9月逝世後,於1958年易名為國父紀念館,門前匾額由國民黨名人於右任題字。
紀念館是一幢3層高5開間的西式建築,1918年由孫中山胞兄孫眉斥資興建,一度是孫中山先生原配夫人盧慕貞的寓所。1930年8月13日澳門兵頭花園後方軍火貯存庫爆炸時,孫府曾被波及,後來得以重建。重建後的孫府面貌、結構與昔日截然不同,典雅莊嚴,外形優美,外繞以短墻,,左側闢一個小花園,孫先生生前喜歡在此坐立。如今裏面矗立着一尊國父的全身銅像及"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供遊人瞻仰。
故居於1958年易名為國父紀念館。館內的裝修保留原貌,陳設均為孫先生在廣州任大元帥時所用的文物傢具,及在澳門行醫時所用的物品另有一些國父的真跡和生前珍貴照片,包括與革命先烈們的合照。 |
|
國父紀念館保留原貌,大部分房間保持原有佈置。展覽品有孫中山在澳門行醫時所用的物品、在廣州起義時之傢具、孫中山的真跡和生前照片。
孫中山銅像
在紀念館側的花園竪立了一尊孫中山的全身銅像及「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銅像乃孫中山之日籍友人梅屋所獻的紀念品,銅像由日本雕塑傢牧田祥哉所設計。
鐵門
鐵門兩邊原本鑲有中國國民黨黨徽。「一二·三事件」發生後,當時的澳門市行政局在1967年1月2日發出公告,禁止在澳門懸挂和顯示敵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旗幟、徽章和標志。次日,澳門政府派員到該館拆除鐵門,並以專門訂造的,沒有中國國民黨黨徽圖樣的鐵門取代。不過,展覽館內孫中山先生半身像兩旁仍然可以展示中華民國國旗,成為澳門唯一一處可以公開展示中華民國國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