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澄江天頭山
  2005年5月14日,雲南省澄江縣一村民在海拔2400多米的天頭山發現了幾塊形狀奇異的“石頭”。這些“石頭”經專傢鑒定後確認為中生代的“雲南竜”。至此,澄江動物群中沒有恐竜的說法被徹底否定
  被稱做“生命之門”的澄江動物化石群中沒有恐竜
  十多年前,我國雲南發現距今已5.3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地球上突然出現了多門類多細胞的高等生命。生命演化史上這一突發事件,被科學家稱為“寒武紀大爆發”。澄江動物化石群提示的正是這一生命突發事件,因此被稱做“生命之門”。
  此說絶非憑突臆斷。據統計,現在的生物界約有生物400萬種,其中生物100萬種。這些物種都可以納入不足35個“門”中,而且這些動物種的祖先都來自於5.3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大爆發。因此,澄江動物化石群被國際科學界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澄江動物化石群雲集了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早期代表以及許多已經滅絶的生物,為人類認識後生動物演化提供了證據。但唯一的缺憾是,這裏沒有發現恐竜化石。是恐竜從未到過這裏,還是深藏在地下不為人知,成為車大謎團。
  農民不經意間撿起一塊“石頭”,喚醒了沉睡1.8億年的“雲南竜”
  歷史將記住這一刻,記住一個人的名字。
  2005年5月14日下午3點。這一天陽光燦爛,微風徐徐。澄江縣竜街鎮廣竜村村民魯志雄閑來無事在山上轉悠。魯志雄是個古生物化石愛好者,他看似在山上閑狂,眼睛卻不停地在走過的每一處掃描,企盼有所發現。
  突然,在一山坡的紅土裏他看到幾塊奇特的“石頭”。這是什麽?好奇心促使他走過去撿起一塊仔細觀看。魯志雄反復擺弄着這幾塊“石頭”,實在想不出這是何物。驀地,他心中産生了一個念頭:莫非這是恐竜化石?
  有化石保護意識的魯志雄沒有繼續挖掘“石頭”,而是將情況嚮有關方面進行了匯報。
  事實正如魯志雄判斷的那樣,經恐竜研究專傢判定,“石頭”就是大傢多年尋找的恐竜化石,為侏羅紀早期的食草恐竜——“雲南竜”。魯志雄找到的是恐竜的脊椎骨化石。研究人員在找到化石的地點及周圍進行了仔細的勘查,發現暴露出的恐竜肢骨比較多,但大多比較零散,未發現連續的椎體。經初步推測,這個地點應該有一個恐竜的個體。於是,决定進行挖掘。於是,1.8億年前在雲南這塊土地上為所欲為的“雲南竜”驚現於世。
  魯志雄發現恐竜化石有功,不光獲許與恐竜研究專傢一道繼續勘查挖掘,而且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奬勵。
  身長10多米,高2.5米,體重8噸,雲南竜全身再現
  考古人員經過一個月的挖掘,大塊的股骨、尾椎、肋骨等化石呈現在人們眼前。
  在澄江動物化石群管委會博物館,記者有幸見到了初步整理過的雲南竜:前腿稍短,後腿較長,脖子細長,頭顱較小,尾巴大約5米長。專傢講,這種個頭的恐竜屬中型。
  澄江動物化石群管委會博物館館長陳愛林說,如果一根肋骨算一塊的話,一條恐竜大約有300多塊骨頭。由於這衹“雲南竜”埋葬時受到外力作用,水流、地層錯動,更由於地層滑坡,加上恐竜化石發現地為泥質粉砂岩,化石受到雨水和風化的影響,部分腿骨、肋骨、尾椎衝落到山溝裏,因此地表看得見的恐竜化石是散落的,凌亂的,排列也並不規整。埋在地層裏的化石,由於溫度和濕度不同,出露地表後,容易發生斷裂、破碎。通過挖掘,可以看到恐竜的頸椎、背椎、尾椎都保持得比較完好。目前已找到的化石達到70%以上,基本上是一隻完整的恐竜。這樣完整的恐竜國內並不多見。
  專傢推斷,恐竜當時生活的地方應該是水草茂盛的沼澤地帶,歷經地質變化纔被迫出現在山坡上。”
  是否為雲南竜新品種,是否還存在食肉恐竜,謎團待揭開
  記者在挖掘現場看到,恐竜化石所處的紅土岩層呈傾斜狀。這種紅土岩層又稱為‘紫紅色泥質岩石層’。該岩層在中國西部地區分比較廣泛,但保存化石並被發現的比較少。澄江有大面積的紅土岩層,均屬於中生代岩石層,但卻一直沒有發現恐竜化石。這次發現,應該說是一個奇跡。
  陳愛林館長說,目前,經過挖掘,他們已在三個地點發現了恐竜化石,分別定為1號坑、2號坑和3號坑。除1號坑內發現的“雲南竜”化石全部取出外,2號坑內發現了零星肋骨及椎體,3號杭內發現一塊長約60釐米的腿骨。由於經費所限,澄江動物化石群管委會博物館打算先聘請專傢,對發現恐竜地的周邊再進行專傢,對發現恐竜地的周邊再進行詳細的恐竜化石資源調查。調查清楚後,再進行挖掘。
  陳愛林館長介紹說,雲南祿豐已發現的恐竜大約有30多種,澄江發現的這具“雲南竜”,與已知的“雲南竜”還有一定的差異。“雲南竜”一般長約8米左右,此次發現的可能是“雲南竜”的新品種。這一切,還有待定專傢進一步研究。此外,澄江發現食肉恐竜的可能性也存在。
  國內恐竜化石研究權威專傢、中國科學院石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教授說,恐竜在澄江首次被發現,有較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文化旅遊價值。帽天山在撫仙湖的東岸,埋藏着距今5.3億年的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此次在撫仙湖西岸發現的恐竜化石,是距今1.8億年前侏羅紀早期的食草性恐竜“雲南竜”的化石,為中生代。在東岸和西岸不到30分裏的範圍內,就有分別代表古生代和中生代生命進化歷程的兩個重要化石組合,意義非同小可。
  澄江恐竜化石已經走入人們的視野,揭開其中的奧秘,成為人們新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