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重慶 > 潼南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Tongnan County
  郵編:402660 代碼:500223 區號:023
  拼音:Tóng Nán Xiàn 英譯:Tongnan Xian。
  
    潼南縣為重慶市轄縣。位於重慶市西北。東鄰合川區,南連銅梁縣,西靠四川省安嶽縣,西北與四川省遂寧市接壤。總面積1594平方千米。總人口91萬人(2006年末)。
    全縣轄2個街道、17個鎮、3個鄉:梓潼街道、桂林街道、上和鎮、竜形鎮、古溪鎮、寶竜鎮、玉溪鎮、米心鎮、群力鎮、雙江鎮、花岩鎮、柏梓鎮、崇龕鎮、塘壩鎮、新勝鎮、太安鎮、小渡鎮、臥佛鎮、五桂鎮、田家乡、別口鄉、壽橋鄉,共有20個社區、2個居委會、28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桂林街道。
  
    地勢東北南部較高,中部低,屬盆地淺丘地區,海拔一般在300-450米之間。主要河流涪江、瓊江自西北嚮東南平行流經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降水量990毫米,年均溫17.9℃。是重慶市糧食生産重點縣、筍竹産業化工程基地縣、農業機械化示範縣、優質糧油重點項目縣。
    渝遂快速鐵路、渝遂高速公路,涪江、瓊江過境。境內有始建於唐代的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大佛寺,還有佛閣、八角亭、黃羅帳、七步彈琴等勝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闇公烈士陵園由鄧小平題寫園名。
基本概況
  潼南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重慶市西北。東鄰合川、西靠安嶽、南連銅梁、北接遂寧,是川渝兩地的結合部、重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幅員面積1594平方公裏,轄9鄉22鎮283個行政村19個居委會,總人口92萬。境內以淺丘陵為主,海拔高度為300-450米。相對高度多數在50-100米之間,平壩較多。總面積1585平方千米。總人口90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地郵編:402660。代碼:500223。區號:023。拼音:Tongnan Xian。
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梓潼鎮。現轄梓潼、雙江、花岩、桂林、柏梓、崇龕(原叫"光輝")、古溪、寶竜、飛躍、新華、玉溪、群力、米心、上和、竜形、塘壩、太安、永勝、新勝、小渡、臥佛、五桂22個鎮;田傢、永安、文明、紅花、安興、竜項、檬子、別口、壽橋9個鄉;19個居委會,567個村委會。
縣委領導
  縣委書記:於鬆柏
  縣委副書記:羅建極,孟德華
  縣委常委:譚新生.張彬.蔡聘.張輝.周會錫.鄒雲生.賈如興.瀋蓉.陳代軍.萬軍
歷史沿革
  潼南歷史悠久,建縣較早。公元373年,東晉孝武帝在潼南設晉興縣(今玉溪青石壩),乃潼南設縣之始。1912年,於縣屬梓潼鎮設置東安縣。1914年,改東安縣為潼南縣(因地處潼川府之南而得名)。1949年12月5日,潼南解放後,隸屬關係變更四次;1950年隸川北行署遂寧專區,1958年,遂寧專區取消,隸綿陽專區。1976年劃入江津地區(1981年改名永川地區),1982年隨永川地區劃入重慶市。1997年重慶直轄後,潼南隸屬關係未變。
  1999年7月9日,潼南縣縣委、人大、政府、政協機關駐地由梓潼鎮正興街27號、23號、34號、59號遷至梓潼鎮蓮花村擬新建的行政中心內(渝府123號)。 
  2000年,潼南縣轄22個鎮、9個鄉:梓潼、雙江、花岩、桂林、柏梓、崇龕、古溪、寶竜、飛躍、新華、玉溪、群力、米心、上和、竜形、塘壩、太安、永勝、新勝、小渡、臥佛、五桂22個鎮;田傢、永安、文明、紅花、安興、竜項、檬子、別口、壽橋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860016人,其中:梓潼鎮 118646人、上和鎮 30323人、竜形鎮 24883人、古溪鎮 35298人、寶竜鎮 27341人、飛躍鎮 15999人、新華鎮 12947人、玉溪鎮 23928人、米心鎮 15849人、群力鎮 20781人、雙江鎮 47814人、桂林鎮 31149人、花岩鎮 12782人、柏梓鎮 46867人、崇龕鎮 43348人、塘壩鎮 62765人、新勝鎮 27034人、太安鎮 35755人、永勝鎮 8086人、小渡鎮 47035人、臥佛鎮 39944人、五桂鎮 13688人、田家乡 14323人、竜項鄉 11576人、檬子鄉 13071人、別口鄉 11959人、紅花鄉 15707人、安興鄉 11313人、文明鄉 13623人、永安鄉 15137人、壽橋鄉 11045人。
  2002年,潼南縣轄22個鎮、9個鄉,21個居委會、283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90.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46萬人。
  2006年6月1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潼南縣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復》(渝府126):同意潼南縣將現有的31個鄉鎮調整為22個鄉鎮和街道。具體調整如下:
  (一)撤銷5個鎮、6個鄉:梓潼鎮、桂林鎮、新華鎮、飛躍鎮、永勝鎮、文明鄉、竜項鄉、檬子鄉、紅花鄉、安興鄉、永安鄉。
  (二)設立2個街道辦事處
  1.梓潼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梓潼鎮的東升、哨樓、四方、大佛4個辦事處和李傢祠、豆芽灣、紀念碑、碉樓坡、接竜橋、岩灣、大橋7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127.873平方公裏。街道辦事處駐涼風埡(原梓潼鎮政府駐地)。
  2.桂林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桂林鎮、原梓潼鎮的東風辦事處及井田、蓮花2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80.387平方公裏。街道辦事處駐原梓潼鎮東風片區。
  (三)調整6個鎮、2個鄉行政區域範圍
  1.雙江鎮管轄原雙江鎮、原安興鄉九道村和白雲村所屬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19.306平方公裏。鎮政府駐金竜街(原址)。
  2.柏梓鎮管轄原柏梓鎮、原文明鄉、原永安鄉所屬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34.75平方公裏。鎮政府駐柏梓鎮正街(原址)。
  3.竜形鎮管轄原竜形鎮、原檬子鄉所屬行政地域,幅員面積80.63平方公裏。鎮政府駐茶店子(原址)。
  4.古溪鎮管轄原古溪鎮、原飛躍鎮、原紅花鄉所屬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16.06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古溪鎮正街(原址)。
  5.玉溪鎮管轄原玉溪鎮、原安興鄉大竜村和曹傢村所屬行政區域,幅員面積54.414平方公裏。鎮政府駐迎竜街(原址)。
  6.米心鎮管轄原米心鎮、原新華鎮所屬行政地域,幅員面積51.9平方公裏。鎮政府駐米心場(原址)。
  7.田家乡管轄原田家乡、原永勝鎮、原竜項鄉小石村、桂圓村、老廟村所屬行政區域,幅員面積63.13平方公裏。鄉政府駐羅漢村。
  8.別口鄉管轄原別口鄉及原竜項鄉花院村、老君村所屬行政區域,幅員面積41.34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別口沱(原址)。
  (四)保留11個鎮、1個鄉行政區域政府和駐地不變:小渡鎮、塘壩鎮、崇龕鎮、臥佛鎮、太安鎮、上和鎮、寶竜鎮、新勝鎮、群力鎮、花岩鎮、五桂鎮、壽橋鄉。
歷史背景
  潼南縣域在周秦之際屬巴國和蜀國。周代,今四川地區分割為巴、蜀兩國,潼南涪江一帶屬蜀國,瓊江一帶屬巴國。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製,潼南分隸巴、蜀二郡。
  潼南建縣設治始於東晉,孝武帝(373~396年在位)時分德陽縣設晉興縣,治所在今玉溪鄉青石壩,為潼南縣內治縣之始。潼南建縣較晚,民國元年(1912年),由蓬溪縣劃出下東鄉11個場鎮,遂寧縣劃出上安裏、中安裏、下安裏17個場鎮,取東鄉及上中下安裏聯合設縣之義,成立東安縣,治所梓潼鎮。民國3年(1914年),東安縣與廣東、湖南縣名重複,因定名未久,其地處潼川府(四川省三臺縣)之南,設置於梓潼鎮,遂更名為潼南。
教育資源
  潼南縣重點高中:潼南中學
  聯招學校:潼南一中(潼南縣梓潼中學) 塘壩中學. 柏梓中學.
  普通高中:古溪中學
人口民族
  1998年,總人口89.9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6萬人。民族有漢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等29個,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0.1%。
  1914年,潼南縣進行了首次人口統計,全縣計432260人,至1949年,全縣總人口一直在40萬上下波動,解放後進行過3次人口普查,1953年全縣有478927人,1964年,全縣有563609人,1981年,全縣有778710人,2002年,全縣有904348人。
  2002年,該縣各級黨委政府,繼續堅持從嚴控製人口的原則,繼續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責任製,認真開展專項執法和專項治理,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製,人口質量不斷提高。據統計:2002年全縣計劃生育率達到92.1%。其中:一孩出生率87.0%。育齡婦女總合生育率2.7%。據公安戶籍人口年報統計: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904348人,其中:農業人口809796人,比上年下降0.7%;非農業人口94552人,比上年增長6.7%。全縣總戶數250283戶。在總人口中,人口性別比為52.97:47.03。全年人口出生率10.0‰,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3.8‰。
農業經濟
  潼南是農業縣。衝積壩子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適合水稻、小麥、油菜的生長,坡地適合紅苕、玉米的生長,是富饒的魚米之鄉。是全國"糧食、瘦肉型豬、黃桃"生産基地縣。現已初步形成優質稻、優質瘦肉型豬、山羊、蠶桑、優質水果、蔬菜、稻田養魚、食用菌、幹果、速生豐産用材林等十大商品生産基地。1998年,糧食産量425878噸,油料産量15083噸,糖料産量4078噸,煙葉産量47噸,茶葉産量18噸,水果産量7495噸。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到166260萬元。 潼南縣被國傢定為長江中上遊防護林工程基地。經過近10年的栽樹護林,在山地、坡地、四傍地栽植了大量的柏樹、楊樹、槐樹、桉樹,初步形成大片的速生豐産林。全縣緑化覆蓋率達28.2%。漁業生産發展了網箱養魚、稻田養魚,主要以草魚、鰱魚、鯉魚、鯽魚為主。1998年,全縣水産品産量為8051噸。畜牧業主要以養豬、羊、牛、雞、鴨、鵝、兔為主。1998年,豬肉産量43840噸。
工業發展
  近年來,潼南工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農副産品加工、電力、化工、紙業、機械加工五大重點産業,工業産品主要以化肥、電熔磚、鈦白粉、機製紙及紙板、鮮冷藏凍肉、絲絹、白酒、茶葉、農機配件為主。工業生産穩步增長,經濟效益持續攀升,産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到2006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達到63.55億元,其中:第一産業16.16億元、第二産業19.58億元、第三産業27.81億元,三次産業結構比重為25.4:30.8:43.8。2006年纍计完成工業現價總産值43.02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3.72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1.57%。實現銷售收入40.71億元,實現利稅總額2.7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工業從業人員數達26171人。全縣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戶,其中:中型企業5戶,小型企業25戶,企業總資産達12.97億元,負債合計6.19億元,資産負債率為47.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48.4%,工業從業人員數達到5555人,全員勞動生産率為80345元/人。工業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貢獻率不斷增大,對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3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達到l 3.4億元,同比增長4%。糧食總産量達到3 7.5萬噸,同比增長4.1%;油料總産量達到2.8 5萬噸,增長9.1%;水産品産量達到1.1 6萬噸,增長2.9%。糧經結構比例達到6.9 5:3.05。實現了全縣農民增收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48元,同比增長7.2%。
  2004年,潼南農業將重點打好三張牌:一是打好"全國無規定動物疫病安全區"這一品牌,力爭把潼南建設成為全市優質商品瘦肉豬生産大縣;二是打好"全國無公害農産品(蔬菜)生産示範縣"這張牌,大力實施"雙十工程"(農業産業化七個"十萬工程"、十個經濟強鎮工程),重點建設一批規模大、效益高、有特色的農産品生産基地,努力把潼南建設成為重慶近郊的現代化農業展示區和緑色産品基地縣;三是打好農副産品牌,堅持按照"圍繞農業辦公業,辦好工業促農業"的發展思路,把2004年確定為"農副産品加工年",以農業推動工業,以工業反哺農業,建設緑色生態農業百花園和蔬菜加工特色園區,加速渝西緑色産品大縣的建設進程。 推進渝西發展!
旅遊資源
  潼南名勝遍布全境,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在這裏可以盡情欣賞大自然精心構思的迷人風光。這裏發掘出亞洲最大的恐竜化石,世界第八大佛、全國最大的流金摩岩大佛“八丈金仙”和最大的臥佛“馬竜山臥佛”、全國最大的石刻頂天“佛”字,我國最早使用全琉璃頂的古建築“大像閣”、全國四大回音建築之一的“石瞪琴聲”堪稱神工;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築群,恰如一幅完好的建築藝術圖;有奇妙的天然回音岩“海潮音”,傳說神奇的“黃羅帳”、“翠屏秋月”、“仙女洞”,景緻奇妙的天然水簾洞“瞞天過海”,風光旖旎的“青雲湖”,勝景薈萃的巴蜀名山“竜多山”、“明月山”;還有我國第四任國傢主席楊尚昆和其胞兄楊闇公的出身地、舊居及陵園,我國西南第一運河,高道“陳摶老祖”遺跡等國際、國內知名度頗高的景區景點可供遊玩,雙江名鎮情韻悠深,大佛勝景韻緻天成。這裏人間似仙境,仙境卻是多姿多彩的人間。楊闇公陵園、楊尚昆陵園述說着偉人的豐功偉績,風光旖旎的人工運河,記載着潼南人民艱苦奮鬥的足跡。
英文解釋
  1. n.:  Tongnan County
近義詞
潼南
相關詞
公安個人貪污局長????業公司????務管理局重慶潼南大佛寺
柏梓鎮柏梓中學遂渝鐵路潼南縣大佛寺油菜花菜花節
包含詞
潼南縣總工會潼南縣大佛寺
潼南縣中醫院潼南縣氣象局
潼南縣圖書館潼南縣規劃局
潼南縣旅遊局潼南縣招商局
潼南縣委黨校潼南縣安監局
潼南縣臥佛中學潼南縣老幹部局
潼南縣大佛中學潼南縣永康小學
潼南縣人民醫院潼南縣精神病院
潼南縣絲綢總廠潼南縣芙蓉飯店
潼南縣????務管理局潼南縣實驗小學校
潼南縣實驗幼兒園潼南縣桂林街道辦
潼南縣婦女聯合會潼南縣社會保險局
潼南縣國傢稅務局潼南縣畜牧獸醫局
潼南縣衛生防疫站潼南縣梓潼初級中學校
重慶市潼南縣人民醫院潼南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潼南縣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潼南縣工商業聯合會
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石琴潼南縣第二實驗小學校
潼南縣合作經濟聯合社重慶市潼南縣緑野生態養殖農場
重慶市潼南縣盈裕絲綢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潼南縣三鑫公司林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重慶市潼南縣結核病控製項目領導小組
分類詳情
張開永安鄉張開新華鎮張開桂林街道張開田家乡張開桂林鎮
張開雙江鎮張開新勝鎮張開梓潼街道張開上和鎮張開竜形鎮
張開古溪鎮張開寶竜鎮張開玉溪鎮張開米心鎮張開群力鎮
張開花岩鎮張開柏梓鎮張開崇龕鎮張開塘壩鎮張開太安鎮
張開小渡鎮張開臥佛鎮張開五桂鎮張開別口鄉張開壽橋鄉
張開梓潼鎮張開飛躍鎮張開永勝鎮張開檬子鄉張開紅花鄉
張開文明鄉張開竜項鄉張開九道村村張開梅傢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