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啓纔,男,1947年11月出生。1966年畢業於安徽黃梅戲學校,現任中國戲劇傢協會會員,安徽省戲劇傢協會會員,安徽省戲麯音樂學會會員,安徽黃梅戲學校講師,表演專業主任。
任演員期間,曾塑造過衆多古裝戲、歷史劇和現代劇中的主要角色。1985年在首屆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奬賽中獲優秀演員奬。榮獲“全國黃梅戲十佳演員”稱號,錄製過大量黃梅戲的唱片盒帶,參加過多部黃梅戲電視劇的拍攝、配唱工作和廣播劇競賽活動。分別獲全國電視劇“攀枚花”一等奬、“飛天奬”提名、大衆電視金鷹奬、優秀電視戲麯片奬。
1985年任安徽黃梅戲學校教師以來,主排和指導學生多次在全國、安徽省內外的演出,演唱比賽中獲一、二等奬和全國少兒戲麯“小梅花”銀奬,在安徽省首屆黃梅戲“嚴鳳英奬”大賽中獲園丁奬。撰寫的論文《試談黃梅戲的語言與演唱》及《戲麯唱念教學的認識與思考》分別獲安徽省文化廳頒發的教學論文一、二等奬。
任演員期間,曾塑造過《陳氏下書》、《金玉奴》、《花魁女與賣油郎》衆多古裝戲、歷史劇和現代劇中的主要角色。1985年在首屆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奬賽中獲優秀演員奬。榮獲“全國黃梅戲十佳演員”稱號,錄製過大量黃梅戲的唱片盒帶,參加過多部黃梅戲電視劇的拍攝、配唱工作和廣播劇競賽活動。分別獲全國電視劇“攀枚花”一等奬、“飛天奬”提名、大衆電視金鷹奬、優秀電視戲麯片奬。
在安慶乃至安徽,潘啓纔老師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中青年的頭腦裏,更是深深地印在戲校學生的心目中。因為自他從事教學以來,時時刻刻以“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宗旨,潘老師現已是中國戲劇傢協會會員,中國戲麯音樂學會會員,安徽省戲劇傢協會會員,安徽省音樂學會會員,以及安慶市政協委員、民進安慶市委委員,文化委員會主任等。梨園耕耘四十載,迎來乙酉花甲年。
為人師表梨園春。潘啓纔老師於1962年8月考入安徽省黃梅戲校,學戲麯表演專業,1966年5月畢業,分配在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工作,1974年12月調進安慶市黃梅戲一團,1985年9月調至安徽省黃梅戲學校任戲麯表演教師至今。
自從他走上教學崗位的那一天開始,他就立下宏願:一定要做到當時提倡的“又紅又專”,幹一行愛一行,把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無私奉獻給黃梅戲的教育事業。在教學上,從不放過“唱做念打、一招一勢、一板一眼”的每一個臺步,每一個細節,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用身演示、用心教學,全身心投入到造就黃梅戲藝術上。
潘老師除每周25節課外,還擔任表演科主任兼班主任工作。他一年四季、朝進暮歸,絶大部分時間都和學生在一塊兒度過。幾乎沒有請過病、事假,一心撲在教學上。為了表演專業進一步升華,必須通過“唱、念比賽”,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為此,從比賽準備到結束,從精心策劃大賽的組織、評分等每一個細節,他都和老師們一起切磋交流、商討程序。從而才能細緻地指導學生的動作和聲腔,才能將學生的“比賽”推嚮高潮,達到既轟轟烈烈又紮紮實實。
為了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教學,他堅持清貧,業餘時間决不帶一個學生,始終把“職業道德”放在第一位,這在如今的“藝校、戲校”已是屈指可數、鳳毛 角了,然而他做到了 ,做幾月幾年可以,但幾十年如一日,誰又能守住這片純潔的藝術“淨土”呢?可潘老師“守”住了。因此,他的名字在學生中,學生傢長中和社會上,纔獲得一片贊譽。
1985年任安徽黃梅戲學校教師以來,主排和指導學生多次在全國、安徽省內外的演出,演唱比賽中獲一、二等奬和全國少兒戲麯“小梅花”銀奬,在安徽省首屆黃梅戲“嚴鳳英奬”大賽中獲園丁奬。撰寫的論文《試談黃梅戲的語言與演唱》及《戲麯唱念教學的認識與思考》分別獲安徽省文化廳頒發的教學論文一、二等奬。
潘啓纔,黃梅戲磁帶“王子”。他原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一團的演員,後調入安徽黃梅戲學校任教師。1985年獲得全國首屆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奬賽“十佳演員”稱號。字正腔圓,以字行腔,十足的安慶韻味,則是他唱腔的特色。他的嗓音高亢,是十分適合唱黃梅戲的好嗓子。
潘啓纔老師貼吧:http://tieba.baidu.com/f?kw=%C5%CB%C6%F4%B2%C5
潘啓纔老師經典唱段《江水滔滔》:http://you.video.sina.com.cn/b/12861700-1223194521.html
潘啓纔老師唱腔精選在綫收聽 下載:http://www.aqhao.com/article/article_26.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