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珠(1867~1940)
phan boi chau
越南近代愛國志士。原名潘文珊,別名潘是漢,號巢南。生於義安省南壇縣一個鄉學教師家庭,卒於1940年10月29日。自幼跟隨其父習經書,精通漢文,曾中解元。
1882年,當獲悉法國侵占北圻時,連夜寫出《平西收北檄文》。1885年,聚集100多名同學組成學生軍響應“勤王運動”。1904年5月成立越南維新會,其宗旨是恢復越南,建立君主立憲國。1905年初赴日本,先後結識梁啓超、孫中山、章太炎等人,受梁啓超、孫中山影響頗深;也與大隈重信、犬養毅、宮崎滔天等人有聯繫。同時,撰寫了《越南亡國史》、《海外血書》、《哀越吊滇》等反法文章。以後多次來往於日本、中國之間,並秘密聯繫國內反法分子,組織青年學生赴日留學,掀起著名的東遊運動。1908年11月間,日本政府下令解散越南留學生組織。潘佩珠和旅日的中國、朝鮮、印度、菲律賓等國革命者成立東亞同盟會。又與中國雲南、廣西留日學生組織桂滇越聯盟會,以相互支援、共同反對帝國主義。1909年被日本政府驅逐出境,離開日本到廣州。
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1912年2月成立越南光復會並任總理。8月同蘇少樓、鄧警亞等中國人士在廣州成立振華興亞會。同時,派遣光復會會員攜帶武器回國活動。1913年,在廣州被捕入獄,寫下《獄中書》,記述其反法活動。1916年獲釋。1924年潘佩珠在廣州解散光復會,成立越南國民黨。1925年6月在上海被法國特務綁架,押解回國,軟禁在順化禦津,著有《潘佩珠年表》等書。
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近代啓蒙思想的先驅者。原名潘文珊,號巢南子,又號是漢。1867年12月生於越南義安(今義靜省)南壇縣東烈鄉。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1900年鄉試考中解元。1904年創立以反法復國為宗旨的維新會,並倡導東遊運動,組織愛國青年赴日留學。1905年到日本,後又在暹羅(今泰國)與中國開展抗法活動。與和有交往。1912年在廣州組織越南光復會,任總理。1924年籌建越南國民黨。1925年在上海被法國密探逮捕,解回國內,長期軟禁於順化。1940年10月29日逝世。
潘佩珠是越南近代史上有名的思想傢和文學家。他在反法鬥爭過程中,由君主立憲主義者逐步轉變為民主共和主義者,晚年對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表示嚮往。在哲學思想方面,他深受孔孟思想和老莊思想的影響,同時接受了和等西方進化論者的思想,他的宇宙觀帶有樸素的和的因素。他認為天地由兩氣凝結而成,氣乃宇宙之源,但認為氣為一種奇妙的精神;他認為“天道五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千年為一周期”,周而復始,悲極泰來。他反對迷信,批判,指出佛教和耶穌教本質相同,兩者皆以報應之說為主,為使百姓虔信,編造天堂地獄的說教。他認為鬼神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說“神哉!神哉!不過在我們心中!”但又不否認有鬼神,說“所謂鬼神乃空間之靈氣”。他推崇儒傢,認為儒傢學說高於各種宗教,說“大哉孔道”,佛教、耶穌教焉能相比”。不過,他主張信仰自由,提出應團结教徒,抗法救國。他認為人非上帝和上天創造的,是由陰陽二氣和天地精華融合而成的;人類的頭腦所以高於其他動物在於“包含有一種神聖的靈魂”。他竭力提高意識的地位,強調開拓“民智”,認為民智提高,民權纔會受到尊重,民智决定國傢興亡。他根據精神文化的發展程度來劃分社會發展階段,將越南社會分為動物、野蠻、開化和文明等階段。他既強調時勢造英雄,英雄的事業需要千百萬無名英雄的擁護;又認為非凡出衆的英雄人物是天生的,越南民族解放的領導使命應由士大夫階層肩負。
潘佩珠的著述很多,他的哲學思想可見於《越南亡國史》、《越南國史考》、《重光心史》和《雜記》等著作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