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異體: (番 ) 繁異體: (䆺 ???? ) 拼音: pān, pàn, bō, pán, fān 部首: 氵水 總筆畫: 15 部外筆畫: 12 UTF-8: E6 BD 98 UTF-16: 6F58 UTF-32: 00006F58 GB 2312: 3743 GB 12345: 3743 Big 5: BCEF 倉頡: EHDW 四角碼: 3216.9 一字全碼: pan1shuifan 一字雙碼: pasufa 一字單碼: psf 漢字結構: 左(中)右 漢字層次: 7 筆畫: 丶丶一丿丶丿一丨丿㇏丨????一丨一 筆順編號: 441343123425121 筆順讀寫: 捺捺橫撇捺撇橫竪撇捺竪折橫竪橫 他人筆順: 441343123425121 部件組構: 氵(丶冫(丶一))番(釆(丿米(丷(丶丿)木(十(一丨)八(丿㇏))))田(冂(丨????)土(十(一丨)一)))
潘
pān
淘米汁。
姓。
筆畫數:15;
部首:氵;
筆順編號:441343123425121
Pan pān wash rice juice. Name. Stroke: 15; radicals: Rui; stroke order number: 441343123425121 潘
pān
【名】
淘米水〖waterofwashingrice〗。如:潘 水(淘米水);潘 沐(洗頭用的淘米水);潘 泔(淘米水);潘 瀾(淘米水)
古水名〖PanRiver〗
在河南省滎陽縣境
在浙江省紹興市境,後堙。或以為是今運河經紹興的一段河道
約在山東省淄博市一帶,或以為是淄水
山名。在廣東省茂名市〖Panmount.〗
古州名〖Panprefecture〗
治所在今廣東省茂名市
在今四川省鬆潘 縣
姓
Pan pān 【Name】 〗 〖Waterofwashingrice Taomi Shui. Such as: Pan water (Taomi Shui); Pan Mu (shampoo used Taomi Shui); Pan Gan (Taomi Shui); Pan Lan (Taomi Shui) Name〗 〖PanRiver ancient water Ying Yang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Shao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erritory, after the mound. Or thought it was this section of the canal by the river in Shaoxing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bout the area, or water that is Zi Mountain name. Maom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Panmount.〗 〗 〖Panprefecture ancient state name Where this rule Maom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ongp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n this Name 潘 〈名〉
淘米水
古水名
在河南省滎陽縣境
在浙江省紹興市境,後堙。或以為是今運河經紹興的一段河道
約在山東省淄博市一帶,或以為是淄水
山名。在廣東省茂名市
古州名
治所在今廣東省茂名市
在今四川省鬆潘 縣
姓
潘 pān淘米汁。
潘 fān 1.水溢出。參見"潘 溢"。
潘 pán 1.漩渦。
Pan <name> Taomi Shui Ying Yang in Henan Province, the ancient name of water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County border, after the mound. Or thought it was this section of the canal by the river Shaoxing about the area in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or water that is Zi Shan name. Maom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ere this ancient rule state name in Maom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ongp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this name is Pan pān wash rice juice. Pan fān 1. The water overflow. See "Pan Yi." Pan pán 1. Whirlpool. 潘 pan
部首 氵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15
潘
pān
〈名〉
(1)
淘米水 [water of washing rice]。如潘 水(淘米水);潘 沐(洗頭用的淘米水);潘 泔(淘米水);潘 瀾(淘米水)
(2)
古水名 [pan river]
(3)
在河南省滎陽縣境
(4)
在浙江省紹興市境,後堙。或以為是今運河經紹興的一段河道
(5)
約在山東省淄博市一帶,或以為是淄水
(6)
山名。在廣東省茂名市 [pan mount.]
(7)
古州名 [pan prefecture]
(8)
治所在今廣東省茂名市
(9)
在今四川省鬆潘 縣
(10)
姓
潘
pān ㄆㄢˉ
(1)
淘米汁。
(2)
姓。
鄭碼vpki,u6f58,gbkc5cb
筆畫數15,部首氵,筆順編號441343123425121
Pan pan Radical Radical Rui total strokes 15 strokes 03 Pan pān <Name> (1) Taomi Shui [water of washing rice]. Such as Pan water (Taomi Shui); Pan Mu (shampoo used Taomi Shui); Pan Gan (Taomi Shui); Pan Lan (Taomi Shui) (2) Ancient Water Name [pan river] (3) Ying Yang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4) Shao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erritory, after the mound. Or thought it was this section of the canal by the river in Shaoxing (5)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bout the area, or water that is Zi (6) Mountain name. Maom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pan mount.] (7) Old state name [pan prefecture] (8) Where this rule Maom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9) Songp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n this (10) Name Pan pān ㄆ ㄢ ˉ (1) Wash rice and juice. (2) Name. Zheng code vpki, u6f58, gbkc5cb 15 number of strokes, radical Rui, stroke number 441343123425121 巳集上 Pat Set 【唐韻】普官切【集韻】【韻會】【正韻】鋪官切,????音拌。【說文】淅米汁也。【禮·內則】面垢燂潘 請靧。 又水名。【說文】在河南滎陽。 又古邑名。【禮·檀弓】與縣潘 氏。 又泉名。【水經註】濕水,又東逕潘 縣故城,左會潘 泉故瀆。 又【正韻】蒲官切,音盤。【列子·黃帝篇】鯢旋之潘 爲淵。 又【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米爛也。或作????。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潘 旍,縣名,在臨淮。 又普半切,音判。縣名,在上𠔌。或省作番。
Tang Yun】 【【Ji Yun & P cut the official rhyme will】 【】 【】 Shop the official cut Rhymes, ???? sound mix. Hsi-Wen】 【said rice juice also. 【】 Surface dirt Li Qian in the Pan Please Hui. And water names. Wen】 【said Xing Yang in Henan. Also koup name. Li Tan Gong】 【Pan with the county. And Quan name. Waterways】 【wet water, and East Drive, Pan County, Old City, PAN Quan it will ditch the left. Also Rhymes】 【Po official cut, audio disk. Posts】 【Liezi salamander rota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Pan Yuan. Also 【】 【Ji Yun Yun Fu Yuan will】 ???? cut, audio translation. Rotten rice also. Or for ????. Also】 【Ji Yun Wo Bu cut, and acoustic. Pan Jing, county name, Linhuaiguan. And general half-cut, sound contracting. County, in the Valley. Or province as a fan. 編號:7337 ID: 7337 淅米汁也。一曰水名,在河南滎陽。從水番聲。 普官切
Hsi-meter juice also. One said the water name, Ying Yang in Henan. Fan noise from the water. S & P cut the official 百傢姓中,潘 姓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姓氏。史傳商朝時,舜的後代在潘 地建立潘 子國,子孫以國為氏,因舜姓姚,故稱姚姓潘 國。至商朝末期,周武王滅商,將潘 地封與其弟畢公高之幼子季孫,他們也以潘 地為姓,是為姬姓潘 國。兩姓潘 國由於勢弱國小,均不見於經傳。據史料記載,年齡時楚國占領潘 國,封為邑,子孫以潘 為姓,即芈姓潘 氏。楚國公子商臣之師潘 崇為芈姓潘 氏之始祖,今潘 氏人群主要由芈姓潘 氏組成。除此之外,賜姓為潘 、外姓改潘 以及少數民族被漢族同化改為潘 姓,也是潘 姓由來的重要途徑。 具體如下:
1、出自姚姓,先祖為生於姚墟(今河南濮城南)的舜,建潘 都(今北京延慶縣東北),後遷陝西興平北。商時,舜之後裔在潘 地建潘 國(今河北懷來、北京一帶)。周文王滅潘 國,亡國後的潘 國人用國名作為姓氏。
2、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畢,建立畢國。畢公高封其子季孫於潘 ,附庸於畢國。其地在今陝西省北部,後遷河南固始,子孫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時,姬姓潘 國被楚國吞併,亡國後的潘 國人就有用國名作為姓氏的,從此改姓潘 。
3、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見於傢傳者始祖為潘 崇。潘 崇官拜楚穆王太師。《通志·氏族略三》 :“潘 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 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於潘 ,謬矣。潘 嶽傢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 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 瑾,後漢有潘 勉。”
4、出自北方鮮卑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拔略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潘 」氏。
5、清康熙年間,臺灣高山族相繼歸順,被賜姓潘 。
分別發源於南方和北方的兩支潘 氏,姓源雖然看起來有所不同,但認真推溯起來,根本都是黃帝軒轅氏的後代。因為,周文王固然是黃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國所出的芈姓則是傳自黃帝之孫顓頊。在血統方面實際上同出一源,沒有太大的分別。 始祖季孫公 Male ancestor Ji Sun 潘 氏受姓始祖季孫公,
周畢公高之四子也,
畢公高歷相文武成康封於畢,
世子襲爵,
季孫公食采潘 地,
從而得姓,
是為潘 氏始祖。 遷徙分佈 Species distribution 春秋戰國時,潘 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嚮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 姓人。漢時,有潘 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的,至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一大望族,以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 勖為始祖。東漢靈帝有潘 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 乾為始祖。吳國有右將軍潘 璋由發幹(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 濬,為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孫權妻潘 夫人為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 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 姓最為興旺,晉時,潘 勖之裔孫潘 纔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 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 姓人播遷廣東。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 ,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 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為潘 威。此期潘 纔的八世孫潘 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刺史落籍當地。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 節隨其入閩。此期潘 紹業的曾孫潘 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陝西的潘 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書監潘 肅仁自稱是漢壽潘 濬的後裔,由此可見,自東漢末至唐朝,潘 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 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陝甘等地。豫章潘 姓興盛於唐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為當地名門望族。宋時有潘 節後人遷廣東、雲南。元明清時,潘 姓已分佈於全國各地。如今,潘 姓人分佈廣泛,尤以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上述八省潘 姓約占全國漢族潘 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郡望、堂號 Prefecture, Church Road 1、堂號:黃門堂:西晉潘 嶽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又因其為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也稱為滎陽堂。
2、郡望: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年)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廣諱,改名宗城。十六國後趙為建興郡治;北魏為廣宗郡治。此支潘 氏,出自潘 勖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 纔。河南郡:漢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 氏,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潘 威。 滎陽郡: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 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 勖之族所在。豫章郡:楚漢之際始置郡。此支潘 氏為潘 崇之後。 潘姓歷史名人 Panxing historical figures 潘 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 璋:(?-234)字文珪,東郡發幹(今河南濮陽)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
潘 嶽:(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 陸”,並有成語“潘 江陸海”可證。其《閑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 黃門集》。亦稱為潘 河陽、潘 安。“貌比潘 安”,是大傢都懂得應用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這位潘 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 嶽。
潘 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與叔父潘 嶽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 ”。明人輯有《潘 太常集》。
潘 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緻名將楊業被俘絶食而死。旋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後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謚武惠。真宗鹹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潘 騫:潘 騫為震公次子,即潘 美之弟,字國英。其從兄徵伐,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宋鹹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其立兄潘 美之幼子惟文為嗣。(騫公40世孫潘 朝法敬書)
潘 大臨: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遊,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潘 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潘 翼: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傢,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遊,每嘆不能竟其學。
潘 誠:元末北方紅巾軍將領。
潘 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傢,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裏甲法。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 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傢,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真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 檉章:(1626-1663)明清之際學者,字聖木,號力田,吳江(今江蘇)人。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 耒:(1646-1708)清初學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 奕雋:清初書畫傢,平生著述甚多。所著《叢三鬆堂集》,遍誦藝林。
潘 恭壽:清初畫傢,其族第多人都是當時知名畫傢。
潘 韜:清代將領,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臺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
潘 仕成:清廣東番禺人,字德畲。好藏書。道光間輯刊《海山仙館叢書》,首開於古籍之外,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鴉片戰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傢仿造西洋戰船,嚮清廷報告,未被采納。
潘 世恩:清代進士,曾主軍機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鹹豐帝詔舉人才,他力薦林則徐與姚瑩等人。
潘 齡臯:清末進士。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
潘 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江蘇省寶山羅店鎮人。主要從事社會學、優生學、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1913-1922年在北京清華留學預備班學習。1922-1926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生物學、遺傳學,獲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吳淞政治大學教務長、光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淞中國公學大學部社會科學院院長等職,並講授優生學、遺傳學、家庭問題、心理學和進化論課程。1934年任清華大學教授、教務長、社會學係係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發現傢譜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學者。他為了研究傢譜,在住宅闢一室收藏傢譜,靜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說他喜歡讀他姓傢譜,而不修自己傢譜,潘 聽了笑而不語,好事者送上檻聯“尋自身快樂,光他姓門媚”。
潘 世忠:(1889-1930)江蘇青浦趙巷鄉(今屬上海市)人。中學畢業後,以勤工儉學赴法國深造,在飛行學校學習。以技術優秀獲得法蘭西國際航空聯合會證書。回國後,任航空學校教官,兼任學校工廠廠長。潛心研製各種類型飛機。以自製飛機作飛行表演,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係我國第一個駕駛自製飛機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設計的航空炸彈獲得成功。1917年張勳復闢時,駕機討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為航空廠廠長。後以腦傷緻疾卒。
潘 德明:1908年生於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時寄居上海。是我國第一個以自行車和徒步形式進行環球旅行的旅行傢,1930年在上海參加中國青年亞細亞旅行團,行至越南時衹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堅持不懈,乃以7年的時間,歷經40餘國,1937年7月返回上海。於1976年逝世,終年68歲。他有6位子女,多為畫傢,大兒子潘 薇生為大連人。
潘 序倫:(1893-1985)中國會計學家。江蘇宜興人。20年代,在上海創辦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學校和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建國後,任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名譽校長。著譯有《會計學》、《審計學》、《勞氏成本會計》等。
潘 梓年:(1893-1972)中國哲學家。江蘇宜興人。抗戰時期,在南京創辦“新華日報”,任社長近十年。建國後,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全國人大代表。
潘 菽:(1897-1988)中國心理學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蘇宜興人。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九三學社主要創始人之一。建國後,曾任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等職,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潘 漢年:(1906.1.12-1977.4.14)江蘇宜興陸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是左翼文化運動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長期領導敵區隱蔽鬥爭和統戰工作,功勳卓著。上海解放後任常務副市長等職,協助陳毅市長為改造舊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關押達二十餘載。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關於潘 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確認“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産階級革命戰士,久經考驗的優秀共産黨員。政治上對黨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潘 天壽:(1897-1971)中國畫傢、美術教育傢。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自署阿壽、雷婆頭峰壽者、壽者,浙江寧海人。長期從事繪畫活動和美術教學。建國後,曾任中國美術傢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擅寫意花鳥和山水畫,遠師徐渭、朱耷、原濟等,近受吳昌碩、黃賓虹影響,佈局善於"造險""破險",筆墨有金石氣,樸厚勁挺,氣勢雄闊,題識跌宕疏斜,有黃道周風。能融詩、書、畫、印於一爐,形成獨自風格。又長於指頭畫。於畫史、畫論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治印談叢》、《潘 天壽書畫集》等。 潘姓當代名人 Panxing contemporary celebrities 潘 基文:聯合國第八任(現任)秘書長
潘 瑋柏:歌壇小天王
潘 美辰:娛樂明星
潘 軍:主持人
潘 安邦: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
潘 越雲:歌星
潘 國靜:武術傢,少林十八羅漢,中國少林武術八段。
潘 長江:小品演員
潘 裕文:歌手,2007臺灣中視《超級星光大道》季軍
潘 高峰:自由音樂愛好者,現從事SOHO職業。(互動百科收錄) 中國人民解放軍潘 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The founding of the PLA General Biography Panxing 潘 峰少將
潘 峰(1915-1994),安徽省六安市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産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3師政治部幹事,紅4軍10師29團連指導員,紅30軍267團營政治委員,第267團總支書記。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隨營學校政治處主任,第12支隊政治處副主任,第4團政治委員,挺進軍政治部副主任,晉察冀軍區第11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3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第18軍分區司令員。1948年任冀東軍區司令員,接到上級指示,保障四野進入冀東地區。11月和冀東區委書記兼冀東軍區政委吳德到遵化晉見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嚮四野首長匯報說:冀東軍區有兩個獨立師,一個參加錦州戰役,一個參加平北戰役,衹剩下八九個團,集中在鐵路沿綫阻敵,軍區本身衹掌握一個團。羅榮桓要求冀東軍區機關隨東總行動,負責後勤支援保障工作,林彪要求冀東軍區接受平、津的俘虜。潘 峰和吳德按照林彪和羅榮桓的指示,籌集了1.3億公斤軍糧,40萬公斤食油,出動了70萬車工,70萬驢工,保障軍糧供應;動員200萬民工拓寬、碾平、新修公路5000公裏,翻修、加固橋梁500餘座;組建了6個補訓師和4個野戰醫院;動員了30萬人,組成了270個擔架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幹部部副部長,防空軍幹部部部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4年1月19日因病逝世,終年79歲。
潘 焱少將
潘 焱(1916-1999),河南省新縣卡房鄉老葉灣村潘 傢下灣人。1929年參加紅軍遊擊隊編入光山縣獨立營。1930年12月編入紅4軍10師29團,在該團特務連當傳令兵。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10師28團排長、副連長、連長、營長,第35團營政治委員,四川獨立團政治委員,紅4軍12師司令部作戰股長。參加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蘇區的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4年在肅反中被誤認為是“改組派”,受到撤職處分。長徵途中,率領一個營在救濟寺戰鬥中攻剋敵碉堡數個,全殲堵截之敵一個營。
抗日戰爭時期,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2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隊長兼教員,高級幹部營營長,步兵科副科長兼軍事主任教員,因教學好被授予榮譽。後分配到冀魯豫軍區,歷任陸軍中學教育,第2分區參謀長,軍區隨營學校副校長。參加指揮1943年朝南戰役、八公橋戰役、1944年昆張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作為中共談判小組成員,同國民黨方面在新鄉進行談判。任冀魯豫軍區參謀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7縱隊參謀長,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貴州軍區參謀長,1950年任貴州軍區副司令員,1954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基本係,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6軍軍長。1958年回國後,軍委調他到第二野戰軍戰史編輯委員會工作,任編輯室副主任,編寫第二野戰軍的戰史,後又調到海軍,任北海艦隊參謀長,1961年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1968年任海軍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1975年8月任解放軍海軍顧問。1979年1月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8月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衛戍區司令員。是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潘 世徵少將
潘 世徵(1916-1961),湖南省寧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産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軍醫處衛生隊隊長,紅6軍團衛生部醫生,第17師野戰醫院醫務科科長,軍團後方醫院院長,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衛生隊隊長,旅後勤部衛生部政治委員,旅衛生部部長,南下支隊衛生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衛生部部長,第一野戰軍第2軍衛生部部長,第1兵團衛生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新疆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兼衛生部部長。1951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央醫師進修學院學習,獲醫學博士學位,後入蘇聯基洛夫軍事醫學科學院特別係學習,1956年回國,後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8月19日逝世,終年僅45歲。著有中篇回憶錄《憶陳東堯》,用質樸、流暢、簡潔的語言,記述了自己的老戰友——在抗日中犧牲的英雄團長陳鼕堯的生平。《憶陳鼕堯》在他去世三年後由作傢出版社出版。著名文學家周立波作序,給予這本遺著很高的評價。
潘 壽纔少將
潘 壽纔(1906-1974),河南省新縣人。1928年參加光山縣遊擊隊。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10師29團參謀、政治處組織股股長,紅31軍93師組織科科長第277團政治處主任,278團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徵。1935年在四川阿壩地區率領團直和一個營掩護紅四方面軍轉移,受到紅31軍政治部通令嘉奬。1936年在四川灌縣率一個團掩護紅四方面軍北上,被敵軍包圍,經叁晝夜激戰,突出重圍,穿過100餘裏無人區,找到主力部隊。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營政治教導員,津浦支隊政治委員,山東縱隊第2支隊政治委員。1937年10月,參加了769團夜襲陽明堡日軍飛機場的戰鬥,燒毀敵機24架。同年底,參加了129師在晉中地區粉碎日軍的“六路圍攻”戰役。1938年1月,參加了平定以東的柏水井伏擊戰。3月,參加涉縣、黎城間響堂鋪伏擊戰。1941年起,先後入延安軍政學院、軍事學院和中央黨校學習。後到延安中央黨校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任4縱12師政治委員,參加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後升任41軍政治部副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23步兵學校政委。1952年,以第23步兵學校和華東軍區第3防空學校訓練處,第4軍軍直一部組建防空學校,任政治委員。防空學校校長王智濤少將對潘 壽纔評價很高,說他“對黨忠誠,老實正派,是一名優秀的政工幹部。”後升任湖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4年2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68歲。
潘 振武少將
潘 振武(1907-1988),湖南省常德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參加常德縣秋收暴動。1927年馬日事變後,常德縣第5區的5名共青團員决定發起暴動,潘 振武是這5人之一,成為暴動的組織者。暴動開始時有數百人參加,很快發展到1000餘人,戴修文擔任總司令,潘 振武擔任總指揮。暴動隊伍搗毀了區團防局,處决了團防大隊長、印花局長和當地有名的土豪劣紳。這次暴動歷時3天,由於孤軍作戰,沒有外援,未能堅持下去,也沒有按照上級的答復拉上山去。曾到國民黨18師張輝瓚部去活動。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司令部副官處副官,第11師政治部俱樂部主任,紅1軍團直屬隊俱樂部主任,第1師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參加了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敵工部部長、民運部部長,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政治部敵工部部長、政治部秘書長,嫩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西滿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西綫後勤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後勤部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廣州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駐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使館武官,國防部辦公廳副主任兼外事局局長,武漢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1970年8月擔任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1年3月擔任湖北省委書記,1977年底退出省革命委員會班子,1983年退出省委班子。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9月22日因病逝世,享年81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潘 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Biography of General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anxing Contemporary 潘 瑞吉中將
潘 瑞吉(1945.10-),浙江省永嘉縣渠口鄉泰石村人。1963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70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陸軍某師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後入解放軍政治學院深造,畢業後,歷任陸軍第12軍某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南昌陸軍學院政治委員,南京軍區陸軍第12集團軍政治委員,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2000年12月調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2005年8月調任瀋陽軍區副政治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2年晉升為中將軍銜。著有《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衝出人口睏境》、《軍隊政治工作研究與實踐》等。 : Pang, Pan n.: (surname) v.: surname, water in which rice has been rinsed, a river that flows into the Han 潘納 潘村 潘達 潘糖 潘季 潘夙 潘檉 潘緯 潘眉 潘諮 潘喜 潘斌 潘穎 潘府 潘乾 潘剋 潘翰 潘晶 潘嫄 羅潘 潘秀 潘康 潘旺 潘存 潘本 潘頓 潘定 潘梅 潘璇 潘塤 潘朝 潘民 葉潘 潘莎 潘威 潘然 潘勃 潘及 潘淵 潘福 潘力 潘燈 潘晟 潘真 潘纓 潘靜 潘戎 潘攀 潘樺 潘欣 潘震 潘見 潘冶 潘綜 潘馨 潘碚 潘武 潘劍 潘玲 潘國 潘波 潘塔 潘鏞 潘新 潘瓊 潘升 潘潤 潘峻 潘曦 潘鑒 潘奕 潘湯 潘珏 潘店 潘樓 潘雲 潘墀 潘櫻 潘瑾 潘志 潘蕃 潘朗 潘霖 潘仝 潘衛 潘瑂 潘丹 潘龢 潘嵐 潘宜 潘泰 潘蕾 潘博 博潘 潘予 潘煒 潘翟 潘璐 潘安 潘田 潘西 潘洋 潘湖 潘莊 潘井 潘陽 張潘 潘集 鬆潘 潘嶽 潘閬 潘尼 潘佑 潘淳 潘誠 潘敏 潘牥 潘虹 潘菽 潘魚 潘峰 潘非 科潘 潘鳳 潘璋 潘美 潘興 潘鬆 潘巍 斯潘 潘多 潘軍 潘剛 潘章 潘寧 潘琪 潘遙 潘鶴 潘蓉 潘飛 潘宇 潘成 潘復 李潘 潘焱 鬍潘 潘垣 潘姓 潘琰 潘素 潘宏 潘光 潘通 潘婷 潘加 潘緑 潘毅 潘岩 潘怡 潘隱 潘楫 米潘 潘鬢 潘車 潘子 潘陸 潘翁 潘文 潘清 潘潔 潘強 潘德 潘琳 潘婕 潘泉 潘和 潘鐸 潘錦 潘耒 潘諾 潘勇 潘神 潘妮 多潘 潘瀎 潘霞 潘耀 潘賓 潘崇 潘騫 潘翼 江潘 潘林 潘史 潘銅 潘蛟 潘堅 潘漪 潘徵 潘登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