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唐山 > 灤南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位置面積】灤南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東經118°8′-118°53′、北緯39°-39°38′。南臨渤海,背靠京津,東南距京唐港40千米,東北距秦皇島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兩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面積1270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57萬(2002年)。
  【地形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6℃,常年降水量658mm,年均日照2853小時,無霜期186天。
  【駐地郵編】縣人民政府駐倴城鎮。郵編:063500。行政區劃代碼:130224。區號:0315。拼音:luannanxian。
  
  灤南縣國土面積127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10.5萬畝,全縣轄23個鎮區,594個行政村,總人口56.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8萬人,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縣。
  灤南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地處京津經濟開發區和秦唐滄渤海灣對外開放經濟區,北依京山鐵路,南臨渤海,境內曹妃殿30萬噸級深水大港已列入唐山市“九五”重點建設項目。近年來,該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唐港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坨港鐵路貫穿南北,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750公裏;擁有各類變電站14座,主變電容27.3萬千伏安,同美國熊貓能源有限公司合資興建的熱電廠將於九九年底投産;開通了10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實現了國際國內直撥,村村通程控電話;縣內還建有高檔賓館6座,服務設施完備。
  灤南縣自然資源豐富。南部有90公裏海岸綫和64萬畝灘塗,適合魚蝦蟹貝繁育生長。漁船總動力3.42萬馬力,年捕撈量6.2萬噸;養殖品種主要是對蝦、貝類,年産分別達到4000噸、1.5萬噸。該縣是國傢商品糧生産基地縣,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等,所産“柏各莊大米”暢銷京津市場。果蔬資源豐富,年産各類瓜菜77萬噸、果品4.18萬噸,是京津唐等地的果菜供應地。畜産品養殖發達,是全國稭桿養牛示範縣和瘦肉型豬生産基地縣。主要品種有肉雞、肉牛、奶牛、鵝鴨、瘦肉型豬、奶山羊和水貂等,年肉雞飼養量1525萬衹、肉牛13.68萬頭、生豬82.2萬頭。該縣“三草”資源豐富,年産15萬噸稻草、葦草和蒲草20萬噸,為造紙業和草製品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灤南縣內有三個????場,發展原????深加工和????化工業潛力巨大。該縣通過推進科技進步,調整産業結構,已徹底襬脫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産格局,高效農田占全部農田的35%以上,農業産業化經營已具雛形,形成了肉製品、奶製品、水産品、羽絨加工係列化生産,培植了一批種植、養殖大戶。以鋼鍬、再生棉、草製品、木材加工為主體的專業村經濟近年來發展迅猛,形成了一批年産值5000萬元以上的骨幹産業,成為了該縣農村經濟的一新“亮點”。
  灤南縣工業蓬勃發展,已形成熊貓熱電、莊頭北陶瓷、冀騰造紙、中紅肉雞、鴻銳手套、奔豐電子、大洋????業、灤化集團等八大工業支柱企業,全縣工業産品達100多種,箱板紙、雞肉、汽車彈簧、水泥、漁網、石英諧振器等産品暢銷國內外。灤燕黃板紙、冀騰箱板紙為輕工部優質産品,水泥、傢具、麥芽、農用挂車均為省優産品。高強度人造金剛石獲第七屆全國發明博覽會金奬,銀鷹牌機製鋼鍬獲第二屆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博覽會優秀奬,貝力啤酒獲第二屆科技之星國際博覽會金奬。
  灤南縣外嚮型經濟發展迅速,從1989年全縣第一傢三資企業--中美合資唐山三豐飼料有限公司成立,到2000年底,全縣簽約三資項目65個,其中建成投産及在建項目21個,並早在1990年全縣外貿出口商品收購值就在全省各縣中率先突破億元大關。
  灤南,這塊豐饒的、歷史悠久的土地,正在嚮着農業産業化、工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經濟外嚮化方向發展。
行政區劃 Luannan Xian County
  郵編:063500 代碼:130224 區號:0315
  拼音:Luán Nán Xiàn,Luannan Xian
  
    灤南縣位於河北省東部,灤河以西。東經118°8′-118°53′、北緯39°-39°38′。南臨渤海,背靠京津,東南距京唐港40千米,東北距秦皇島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兩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距省會石傢莊市396千米。面積1270平方千米。人口58萬(2006年)。全縣轄17個鎮:倴城鎮、宋道口鎮、長凝鎮、鬍各莊鎮、坨裏鎮、姚王莊鎮、司各莊鎮、安各莊鎮、扒齒港鎮、程莊鎮、青坨營鎮、柏各莊鎮、柳贊鎮、南堡鎮、方各莊鎮、東黃坨鎮、馬城鎮。縣政府駐倴城鎮。
  
    地處渤海灣北岸,海岸綫長75千米。地勢平坦,北高南低,為衝積平原。境內河渠衆多,主要有灤河、灤樂幹渠、潮河、柏各莊輸水總幹渠、小青河等。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6℃,常年降水量658毫米,年均日照2853小時,無霜期186天。礦藏有石油、鐵。坨(子頭)(京唐)港鐵路和唐汀(流河)、唐柏(各莊)、古(冶)扒(齒港)、平(泉)大(清河)公路、205國道交會過境。國傢商品糧生産基地縣。為評劇發祥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是本地文藝“三枝花”。紀念地有潘傢戴莊“千人坑”慘案遺址。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置馬城縣。1946年析灤縣南部地區置縣,因位於灤縣南部,故名灤南縣。1954年至1962年撤銷灤南縣建置,轄區先後分屬灤縣、樂亭、豐南、柏各莊等縣區管轄。1963年復置灤南縣
  
    1997年,面積1270平方千米,人口53.3萬,轄15個鎮:倴城鎮、宋道口鎮、長凝鎮、扒齒港鎮、程莊鎮、青坨營鎮、鬍各莊鎮、姚王莊鎮、安各莊鎮、柳贊鎮、南堡鎮、楊嶺鎮、坨裏鎮、司各莊鎮、柏各莊鎮。縣政府駐倴城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70535人,其中:倴城鎮106926人,宋道口鎮51051人,長凝鎮50767人,鬍各莊鎮50556人,坨裏鎮18710人,姚王莊鎮16935人,司各莊鎮43059人,安各莊鎮25564人,扒齒港鎮37996人,程莊鎮50124人,青坨營鎮28097人,柏各莊鎮62659人,楊嶺鎮13137人,柳贊鎮11963人,南堡鎮2991人。
    2002年底,灤南縣面積1270平方千米,人口54.04萬。轄17個鎮,14個社區、594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倴城鎮。
  
  (以下摘自灤南縣政府網站)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231年),縣地屬燕國。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縣地屬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縣地屬遼西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盧綰為燕王,縣地入燕,屬遼西郡海陽縣。東魏武定八年、北齊高洋天保元年(550年),新昌更名為盧竜,縣地屬盧竜。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析盧竜置馬城縣,屬平州。治所在今灤南縣東北部的馬城村。這是灤南縣境內最早設置的縣級建製。遼天贊二年(923年),置灤州永安軍,屬平州。灤州之名始此,馬城屬之。金天會元年(1123年)夏六月,張珏以平州降宋,改馬城為安城。天會二年(1124年)夏六月,金陷平州,安城復名為馬城。元至元五年(1268年),省馬城入灤州及樂亭,縣地屬永平路灤州。明代,灤州屬京師省永平府,縣地屬灤州。清代,縣地屬直隸省永平府灤州。1912年後,縣地屬直隸省津海道灤縣。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津海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
    1935年,殷汝耕在通縣建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22縣,縣地屬灤榆區。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基本上是兩種政權並存。河北淪陷後,建立了偽政權,縣地屬冀東道尹公署灤縣所轄。隨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逐漸建立,縣境為晉察冀邊區冀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
    抗日戰爭結束後,灤縣改稱灤南縣佐公署,駐地倴城,屬冀東區行署第十三專署(冀東行政公署)。1947年4月21日,灤南縣佐公署改稱灤南縣政府。1947年2月,國民黨在倴城建立灤寧縣,12月中旬,灤寧縣政府逃到董各莊(今屬宋道口鎮)。1948年5月,又逃到灤縣,被改編為河北省保安第五團。至此,灤寧縣自然消亡。
    1948年5月16日,十三軍分區部隊攻剋國民黨晏各莊據點,灤南縣全境解放。1949年1月底,河北省全境解放。3月7日,冀東區行政公署劃屬華北人民政府領導。11日,冀東區行政公署恢復冀東行政公署名稱。灤南縣屬第十二專屬。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全面調整行政區劃,撤銷行政公署,恢復河北省,建立唐山專署,灤南縣為其所轄。1954年7月,撤銷灤南縣建置,並入灤縣。1958年11月29日,撤銷灤縣建製,建立唐山市灤州區。原灤南縣境內分別劃歸灤州區、樂亭縣和唐山市柏各莊區。1961年,部分公社劃歸豐南縣。1963年1月,恢復灤南縣建置,隸屬於唐山地區專員公署。1968年,唐山地區專署改稱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稱唐山地區行政公署,灤南縣為其所轄。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實行市管縣體製,灤南縣歸唐山市領導。
區 位
  灤南縣隸屬河北省唐山市,總人口 58萬人。地處東經118°8′-118°53′、北緯39°-39°38′之間,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6℃,常年降水量658mm,年均日照2853小時,無霜期186天。
  灤南縣南臨渤海,背靠京津,東南距京唐港40公裏,東北距秦皇島120公裏,西距唐山 44公裏,西南距天津182公裏,西北距北京250公裏,位於環渤海和環京津交融地帶。境內唐港高速公路橫穿東西,蛇港鐵路縱貫南北,沿海公路、平青樂公路與102、105國道相連,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境內曹妃甸深水大港正加緊建設,水陸交通便捷暢通。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灤南正在與京津唐秦等大中城市融為一體,成為“大北京”城市圈和沿海經濟開發帶前沿。
  灤南縣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地處灤河衝積平原的最南端。國土面積1270平方公裏,耕地110.5萬畝,全縣轄594個行政村,總人口數56.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萬人。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和河北省首批小康縣。 灤南縣轄17個鎮:倴城鎮、宋道口鎮、長凝鎮、鬍各莊鎮、坨裏鎮、姚王莊鎮、司各莊鎮、安各莊鎮、扒齒港鎮、程莊鎮、青坨營鎮、柏各莊鎮、柳贊鎮、南堡鎮、方各莊鎮、東黃坨鎮、馬城鎮。
  灤南縣得山海之利,資源廣博,物産豐富,素有冀東“三米之鄉”(海米、大米、花生米)的美稱。東部壤區為灤河衝積平原的肥沃土壤,西北部沙區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南部沿海漁業生産發達,中部為“柏各莊大米”的生産地,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農業生産格局。在農業發展的同時,灤南縣農村非農産業異軍突起,以鋼鍬、再生棉、草製品加工、木材加工等為主體的特色經濟鎮、特色經濟村迅速崛起,並形成了一批年産值5000萬元以上的骨幹産業,成為農村經濟的新“亮點”。
建置沿革
  灤南縣1946年建置,因位於灤縣南部,故名灤南縣。建縣時間雖短,但境地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商湯王十八世紀,封墨胎氏於孤竹。
  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縣地屬燕,仍為孤竹國。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231年),縣地屬燕國。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破燕,縣地屬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縣地屬遼西郡。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盧綰為燕王,縣地入燕,屬遼西郡海陽縣。
  東漢,縣地仍為遼西郡海陽縣。
  三國時期,縣地入魏,屬遼西郡海陽縣。
  晉置平州,縣地屬遼西郡海陽縣。
  南北朝時期,東魏武定八年、北齊高洋天保元年(550年),新昌更名為盧竜,縣地屬盧竜。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析盧竜置馬城縣,屬平州。治所在今灤南縣東北部的馬城村,遺址尚存。這是灤南縣境內最早設置的縣級建製。
  遼天贊二年(923年),置灤州永安軍,屬平州。灤州之名始此,馬城屬之。
  金天會元年(1123年)夏六月,張珏以平州降宋,改馬城為安城。天會二年(1124年)夏六月,金陷平州,安城復名為馬城。
  元至元五年(1268年),省馬城入灤州及樂亭,縣地屬永平路灤州。
  明代(1368—1644年),灤州屬京師省永平府。縣地屬灤州。
  清代(1644—1911年),基本上沿襲了明代建置,將原京師省改為直隸省。縣地屬直隸省永平府灤州。
  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後,縣地屬直隸省津海道灤縣。民國17年(1928年)撤銷津海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
  1933年5月,國民黨政府與侵華日軍簽定《塘沽協定》,劃冀東為非武裝區。1935年,殷汝耕在通縣建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22縣,縣地屬灤榆區。
  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基本上是兩種政權並存。
  1937年蘆溝橋事變,全國抗日戰爭開始。河北淪陷後,建立了偽政權,縣地屬冀東道尹公署灤縣所轄。
  隨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逐漸建立,縣境為晉察冀邊區冀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
  抗日戰爭結束後,灤縣改稱灤南縣佐公署,駐地倴城,屬冀東區行署第十三專署(冀東行政公署)。
  1947年4月21日,灤南縣佐公署改稱灤南縣政府。
  1947年2月,國民黨在倴城建立灤寧縣,12月中旬,灤寧縣政府逃到董各莊(今屬宋道口鎮)。1948年5月,又逃到灤縣,被改編為河北省保安第五團。至此,灤寧縣自然消亡。
  1948年5月16日,十三軍分區部隊攻剋國民黨晏各莊據點,灤南縣全境解放。
  1949年1月底,河北省全境解放。3月7日,冀東區行政公署劃屬華北人民政府領導。11日,冀東區行政公署恢復冀東行政公署名稱。灤南縣屬第十二專屬。
  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全面調整行政區劃,撤銷行政公署,恢復河北省,建立唐山專署,灤南縣為其所轄。
  1954年7月,撤銷灤南縣建置,並入灤縣。
  1958年11月29日,撤銷灤縣建製,建立唐山市灤州區。原灤南縣境內分別劃歸灤州區、樂亭縣和唐山市柏各莊區。
  1961年,部分公社劃歸豐南縣。
  1963年1月,恢復灤南縣建置,隸屬於唐山地區專員公署。
  1968年,唐山地區專署改稱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稱唐山地區行政公署,灤南縣為其所轄。
  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實行市管縣體製,灤南縣歸唐山市領導。
  氣侯特徵
  一、春 季
  春季開始,冷暖氣流交綏頻繁,氣溫變幅大,早春偶有倒春寒天氣發生。本季的氣候特徵是:氣溫回升快,乾燥,風大,蒸發大,降水逐月漸增。季平均氣溫11.1℃,降水量7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1.8%。歷年春季降水量最大125.0毫米(1971年),最小35.5毫米(1986年)。4月份極端最低氣溫-3.2℃,(1976年4月11日),5月份極端最高氣溫35.5℃(1980年5月27日),變幅38℃左右。由於氣溫回升較快,大風日數增多,氣候較乾燥,土壤失墒嚴重,因此,本縣“十年九旱”的氣候特點相當顯著,即使是降水量較多的年份,也由於雨量分佈不均,而有不同程度的春旱發生。本季為全年大風最多的季節,1967年至1986年資料統計,大風日數占全年總大風日數的55.2%,冰雹出現日占全年總降雹日的30.8%。
  二、夏 季
  為農歷的芒種至處暑節氣時段。氣溫較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對農作物的生長關係極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87.6毫米,占全年的74.7%。季降水量最大783.0毫米(1977年),最小132.2毫米(1968年)。多年平均全季降水日數35天,平均3天就有一次降水。歷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36.9毫米(1975年7月3日),最長連續降水日數為7天(1978年7月23日至29日),纍计降水量263.9毫米。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降水集中期,多出現暴雨天氣,占全年暴雨次數66.7%,低窪地區易發生洪澇災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三伏”期,常受副熱帶高壓控製,天氣悶熱,隨着對流的增強,局部常産生雷陣雨,並伴有冰雹天氣。季平均氣溫24.0℃,極端最高氣溫38.6℃(1968年6月5日)。
  三、 季
  秋分前後,受冷空氣的影響,冷暖氣流再次交綏,氣候特徵是:晝夜溫差大,氣溫緩慢波狀下降,雨水逐漸減少,可謂“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季降水量平均為72.1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1%。大霧日占全年大霧日數70%,日照時數690.5小時,占全年日照時數的25%。平均氣溫12.0℃。初霜日平均出現在10月14日,最早9月28日(1968年),最晚10月29日(1975年)。
  四、鼕 季
  小雪之後,即進入鼕季,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急劇下降,盛行西北、偏北風,平均風速3.0米/秒。氣候乾燥寒冷,時有寒潮侵襲,季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21.7℃(1973年1月26日),平均最低氣溫在-6~-13℃之間。降水15.7毫米,最大積雪深度23釐米(1973年1月25日)。
地 貌
  灤南縣地處燕山山脈南麓,灤河下遊,渤海灣北岸,華北平原東部邊緣。境內無山,地勢平坦,北高南低,地貌類型簡單,全部屬於平原地貌。下面按陸地地貌和潮間帶地貌分別加以記述。
  陸 地 地 貌
  灤南縣陸地雖然全部屬於平原地貌,但形成的過程仍有差異。陸地地貌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洪積衝積平原
  主要分佈在本縣北部與灤縣、西北部與豐南、唐山市郊區接壤處。為北部洪積衝積扇的扇緣部分。地勢較高,一般海拔25~30米,最高可達38.1米。地面坡度為0.5~1.5‰。主要為灤河衝積物,以粉砂和細、中砂組成。
  二、衝積平原
  本縣絶大部分陸地為衝積平原,一部分是5000年前冰後期最大海侵界以西的衝積平原;一部分是由灤河在歷史時期形成的河道帶。海拔在5~25米,地面坡度一般為0.5~2‰,本縣境內河流較多,但基本上屬於灤河水係。歷史上灤河多次改道,據記載,12世紀以前灤河由遷安經雷莊出口,嚮南經柏各莊入海。這一個時期較長,堆積較厚,具有明顯的扇軸形態。14世紀以後到19世紀,灤河由灤縣東南嚮正南由柳贊入海,在此期間,亦無定規,東西往返,擺動較大。先後經柳贊、王灘、董莊、蓮花池入海,又據《灤縣志》記載:灤河水性湍急,兩岸流沙遷徙無定。每至夏秋淫霖之際,河水泛濫,攜帶泥沙在本縣境內東西擺動入海,從而導致境內衝積平原的特點是質地多沙,規律性不明顯。
  三、緩崗、沙丘、自然堤
  由於河流改道泛濫成災,受洪水衝積影響堆積作用,以及風力搬運,本縣境內形成了一部分緩崗、沙丘、自然堤,高出地平面,逐步擺脫地下水影響,從而形成新的地貌類型。一般高出地平面2~5米。
  四、海積平原
  本縣的海積平原是晚全新世海退的産物,分佈在高潮綫至衝積平原之間,南堡、司各莊一帶寬達十幾公裏。海拔標高0~3米,地面坡度0.1‰左右,極為平坦,如無海堤,高潮時漲水仍可淹及局部,由粘土質砂和砂質粘土構成。
  五、地震地貌
  主要表現為地震砂錐,唐山地震時,由液化示沿蓋層孔隙噴出而成,直徑一般1~5米,本縣衝積平原上多有分佈。
  潮 間 帶 地 貌
  本縣海岸帶的潮間帶十分廣阔,有以河流作用為主的地貌類型和以海水作用為主的地貌類型,還有以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地貌類型。
  一、河口
  本縣獨流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青河、溯河、青竜河、雙竜河等,因此常見的地貌有衝刷槽及入海通道。
  入海水道 在較大河流的河口,均具有明顯的入海水道,特別是在寬闊的潮間帶,入海水道主要分佈在青竜河、溯河等河口,通過潮灘入海。
  河口衝刷槽 由於洪水強烈的衝刷作用,形成河口衝刷槽,通常是船衹出入的通道。主要由灰黃色粉砂組成。
  二、潮灘
  本縣沿海潮灘十分發育,寬度一般為3~5公裏。是我國典型的粉砂淤泥質海岸。從陸地嚮海潮灘可分為貝殼堤、高潮灘、中潮灘、低潮灘。
  貝殼灘 在南堡一帶殘存貝殼堤分佈,是潮間帶及沿海平原上最突出的形態。貝殼堤發育的起始及終止時間大約為距今2260~1030年。
  高潮灘 分佈在高潮綫變動的範圍內。灘面地形十分平緩,平均坡降為0.85‰,灘面主要粉砂質粘土組成,其次為粘土質粉砂,平均寬1000米。由於灘面經常裸露,因而近岸灘面上常有龜裂。局部地段有????生的黎斜、菊科及大米草等耐????植物生長。
  中潮灘 在中潮綫變動的範圍內。灘面上有高0~10釐米,寬約20~50釐米的灘脊,並有蜂窩狀的蟹穴及魚穴分佈。平均寬度1200米,坡降0.7‰左右。組成物以粉砂質粘土及粘土質粉砂為主。
  低潮灘 從中潮灘外緣起,嚮海達到最大低潮時可能出露的地帶,約在0米綫內側。寬3公裏左右,地勢平坦,平均坡度0.45‰,灘面由粘質粉砂及粉砂組成,多數地區表層有10釐米左右的灰黃色的浮泥覆蓋。灘面上沉積物從陸嚮海有逐漸變粗的趨勢。
  三、海灘
  在曹妃殿地區有砂灘發育。海灘平均坡度5°。沉積物由灰黃色中細砂、中粗砂組成,其中常含粗砂及小礫石。
  離岸砂壩 從灤河口—曹妃殿,斷續分佈着一係列幾乎平行岸 綫的砂壩。形成在水深1米左右的中潮灘上。除特大潮外,砂壩始終裸露在海面,形成兩重岸綫。距離陸地岸綫遠近不一,最近的200米,最遠的15公裏。曹妃殿附近的砂壩長7500米, 寬50~100米,嚮海坡度較陡,多為2°~4°;嚮陸坡度平緩,常為1°~2°。砂壩沉積物為黃色中細砂或細砂,貝殼碎屑含量豐富。
  貝殼砂壩 曹妃殿附近分佈着一種由80%的貝殼及其碎屑,20%為陸源細砂組成的貝殼砂壩蛤坨、南蛤坨、北蛤坨、腰坨、草木坨。長度800~2000米,寬10~200米,高出海面0.5~1.8米,最高3米。灘坡較陡,一般8°~10°,組成貝殼砂壩的主要腹足類及瓣鰓類動物屬種有:近江牡蠣、長牡蠣、貓爪牡蠣、文蛤、毛蚶、強棘紅蠃、扁玉蠃等。
  瀉湖 曹妃殿一代分佈有海灣瀉湖,長度約30公裏,寬度12~20公裏,面積450平方公裏。水深大多在0米以下,最大水深1~2米,低潮時,瀉湖大部分出露,成為潮灘。沉積物比較粗,在低潮綫附近為粉細砂。
  潮流通道 潮流通道是瀉湖與海水相通的渠道,曹妃殿附近的潮流通道深度可達20米,寬1500米以上,走嚮為東北—西南嚮,通道一般以灰黃色、灰色中細砂為主,含較豐富的貝殼碎屑。潮流通道常因暴風浪、泥沙流及河流的改道而變化。
水 文
  灤南縣水資源條件較好,年平均降水總量8.08億立方米,縣自産徑流量1.27億立方米,但攔蓄能力差,目前僅能利用750萬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補給量1.21億立方米,可供開採利用。
  地表水
  一、河流渠道
  本縣境內有灤河、小青竜河、雙竜河、北河、小青河、溯河、嶽傢河、牤牛河等主要河流和柏各莊輸水幹渠、灤樂幹渠、第一泄洪道等主要渠道,河道總長202.4公裏。地表徑流量總匯水面積1270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深100.2毫米,産生徑流量1.27億立方米,分別匯入嶽傢河、雙竜河、小青竜河、北河、牤牛河、溯河、柏各莊輸水幹渠、灤樂幹渠、小青河、第一泄洪道、第二泄洪道等河渠。承接縣外來水的河渠有嶽傢河、雙竜河、小青河、北河、溯河、柏各莊輸水幹渠、小青河等,匯水面積396.32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入徑流量0.47億立方米。本縣流經縣外的河渠有嶽傢河、雙竜河、石馮幹渠、灤樂幹渠、灤河、樂亭新河等,匯水面積310.53平方公裏,其中縣內流出的匯水面積252.25平方公裏,縣外匯入又流出的匯水面積58.28平方公裏。多年平均總流出徑流量0.31億立方米,其中本縣內流出徑流量0.25億立方米,縣外流入又流出徑流量0.06億立方米。
  一河 流
  1、灤河 古代稱濡水。發源於承德地區豐寧縣西北巴彥吐古爾山麓,經內蒙古高原、壩上草原及燕山山區,於遷西縣潘傢口穿長城進入唐山市境內,經遷西、遷安、灤縣、昌黎、灤南進入樂亭縣,於蓮花池東南2.5公裏兜網鋪入渤海,全長888公裏,流域面積5.44萬平方公裏。灤河係行洪河道,下遊右堤在本縣段,北起與灤縣交界的莊窠村,南至與樂亭縣交界的劉城村,全長15公裏。大堤防洪標準50年一遇,行洪流量2.5億立方米/每秒。河床為沙質,冰凍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1,全硬度9.6~9.64德國度,含????量322.23~373.1毫剋/升。
  2、溯河 歷史上,溯河有小溯河、大溯河之分。小溯河在灤縣城西10公裏,發源於烽火山東港,南經拐頭山雙山,至菱角山東,經八裏橋折而東,復折而西南至蓮臺與大溯河匯。大溯河在灤縣西9公裏,發源於烽火山西北10公裏三港灣莊西,由慄園莊東,三岔院山西,繞佛位山南,達楊傢院東南,經芹菜山之西折而東南,至蓮臺與小溯河交匯,東南流經唐傢泡、王土、喑牛澱,至蠶沙口入海。
  現在的溯河,係歷史上的大溯河,位於灤河與沙河之間,為獨流入海河流,全長88.3公裏,流域面積648平方公裏。發源於京山鐵路以北灤縣慄園附近,在本縣殷莊村東與由灤縣陳營橋下流出的小溯河匯合後,嚮南流經梁營、東染各莊、霍泡、杜土、王土、喑牛澱至蠶沙口註入渤海。
  建國後,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河道有所變化。1956年修建柏各莊輸水幹渠,占用了自灤縣陳營以北與大溯河匯口以上的小溯河下遊河道,和從匯口以下至本縣北劉莊月段溯河中遊河道,縣內長51.5公裏。北劉莊以下至榮各莊段為第一泄洪道,長15.4公裏。
  溯河上遊段,即未被柏各莊輸水占用的上遊河道,從發源地至殷莊村東入柏各莊輸水幹渠,全長33.4公裏,其中縣內流長7公裏,流域面積16.4平方公裏。河底寬27~30米,小賈莊橋以上為沙土,以下為壤土,最大流量55立方米/秒,冰凍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0,全硬度5.12德國度,含????量343.4毫剋/升。
  下遊新、老溯河,上接第一泄洪道。新溯河為1965年人工開挖,與老溯河並行,長8.5公裏,河底寬44 米,壤土,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老溯河長8.5公裏,河底寬30米,壤土,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新老溯河於五裏坨交匯後,為溯河入海口段,長10.3公裏,河底寬65~95米,重壤質土,水流量194~330立方米/秒。
  溯河下遊段,冰凍期為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8~6.3,全硬度10.36~14.32德國度,含????量560.16~973.93毫剋/升。
  3、牛河 發源於扒齒港鎮孫傢莊、伍莊一帶,流經壯裏莊、李平坨、張耿莊、李寺、上坡子、尹橋,於余家嶺村南入溯河。全長16.2公裏,河底寬20米左右,沙質土。孟新幹渠以南水流量31立方米/秒,以北水流量28.8立方米/秒。於北劉莊村穿柏各莊輸水幹渠入第一泄洪道。冰凍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3~7.2,全硬度8.99~11.45德國度,含????量404.2~582.18毫剋/升。
  4、青河 亦名小青河。發源於馬城鄉湛店子,流嚮自北而南,經馬城、長凝、樂營、南套、宋道口、侯各莊、西萬坨、姚王莊、柳贊9個鄉(鎮),中間過樂亭縣陶莊鄉,於柳贊鄉大莊河村南合併第二泄洪道入渤海,全長53公裏,河床平均寬度30米,深2.5米,河底為壤土。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89.9平方公裏,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4,全硬度11.3~21.9德國度,含????量447.7~1904毫剋/升。
  5、青竜河 亦名小青竜河,源於灤縣邢各莊村南,流嚮自北嚮南,至大沙窩鄉齊傢寺村北入本縣境內,經大沙窩、扒齒港、徐莊、司各莊、東黃坨、柏各莊6個鄉(鎮),嚮南流經唐海縣,於本縣新華港南匯入渤海,境內流程49公裏。平均寬度100米,深2.5米,基底為沙土和粘土,最大流量375立方米/秒,縣內流域面積288平方公裏,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2~7.2,全硬度9.7~19.63德國度,含????量428.5~1102.3毫剋/升。
  6、雙竜河 源於灤縣茨榆坨北,由青坨營鄉鄧莊入本縣。自北嚮南流經青坨營、油盤莊、邢洪林、安各莊4鄉,再嚮南流經唐海縣,至南堡鄉嘴東入海,境內流程25公裏。河床平均寬度30米,深1.5米,基底為沙壤土。最大流量70立方米/秒,縣內流域面積127.5平方公裏,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8~7.6,全硬度3.24~12.12德國度,含????量229.8~609.8毫剋/升。
  7、北河 亦名漩河,源於灤縣大霍莊子村西,嚮南流至川林鄉後坨裏村東北入本縣境內。自扒齒港鎮壯裏莊村北折嚮東南,經川林、扒齒港、官寨、薑泡、倴城、宋道口6個鄉(鎮),在宋道口鄉王土村北經倒虹吸入第二泄洪道。境內全長19公裏,平均寬度24米,深1.3米,基底為壤土。境內流域面積118平方公裏,最大流量86立方米/秒,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1,全硬度8.52~9.63德國度,含????量365~499.7毫剋/升。
  二渠道
  1、灤樂幹渠 1956年開挖並竣工的一條灌溉用渠。渠首在灤縣,渠尾在樂亭縣。北起灤縣老孟營,由柏各莊輸水幹渠引水,於馬城鄉馬城村西南入本縣境內,流經馬城、長凝、南套3個鄉(鎮),由南套鄉郭董各莊村東南出境入樂亭縣。境內流程16公裏,平均寬度30米,深2.5米。基底為壤土,最大流量35立方米/秒,灌溉面積4萬畝,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3,全硬度8.48德國度,含????量322.23毫剋/升。
  2、柏各莊輸水幹渠(引灤輸水總幹渠) 始於灤縣岩山渠首,上遊為新灤河,出渠首後嚮南流經灤縣、灤南、唐海三縣。該渠從大孟莊入本縣境內,流經樂營、大馬莊、薑泡、宋道口、倴城、方各莊、上坡子、周各莊、喑牛澱、柏各莊10個鄉(鎮),縣內流程54.5公裏。流域面積221.8平方公裏,灌溉面積35萬畝。渠道平均寬度85米,深1.5米,基底為沙土和粘土。最大流量162立方米/秒,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6.0~7.1,全硬度9.60~9.64德國度,含????量373~413毫剋/升。
  3、第一泄洪道 1956年開挖,同年竣工,為人工控製,排灌兩用,以排為主的渠道。北起周各莊鄉北劉莊村南,南至柏各莊鎮榮各莊防潮蓄水閘,納入新、老溯河至西河入海。流經周各莊、高莊子、喑牛澱、坨裏、柏各莊、楊嶺、柳贊7個鄉(鎮)。境內全長29公裏,平均寬度50米,深2米,基底為壤土和粘土。最大泄洪量143立方米/秒,灌溉面積3萬畝,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8~6.8,全硬度12.36~11.9德國度,含????量514~560.2毫剋/升。
  4、第二泄洪道 北起宋道口鄉的王土泄洪閘,流經宋道口、侯各莊、方各莊、西萬坨、鬍各莊、坨裏、柳贊7個鄉(鎮)和唐海縣第九農場,由本縣柳贊鄉大莊河村南並入青河入海。全長37.1公裏,河床寬35米,深2米,常年有水,流域面積156平方公裏,汛期最大泄洪量80立方米/秒,灌溉面積3萬畝,結冰期70~80天。河水水質:PH值5.4~6.2,全硬度9.8~20.67德國度,含????量343~362毫剋/升。
  二、近岸海域
  根據全國海洋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規程的要求和河北開發海洋的需要,確定河北省淺海水域調查範圍為0~20米等水深綫。1986年,河北省測繪局利用河北省1:20萬海岸帶地形圖,采用日本TAMAYAPLanix5000型數字式面積儀,量算出本縣淺海面積為784平方公裏,117.6萬畝。其中,0~5米水深面積304平方公裏,45.6萬畝;5~10米水深面積168.8平方公裏,25.32萬畝;10~20米水深面積為311.2平方公裏,46.68萬畝。
  本縣淺海海域地形平緩,因受潮型和風嚮的影響,每年5~7月份潮水漲落時,自然含砂量較高。據雙竜河口的觀察,每年5~7月份漲落時,自然含砂量每立方米4.6公斤左右。同時容重較大(多數為1.6~1.7噸/立方米),每一潮將有20%左右的泥砂淤積下來,逐漸退海而成陸。據水利部門多年的觀測,平均每年淤積退海55米左右。另據南堡????場觀測,每年淤積退海60米左右。這一海域的海水表面溫度隨着季節而變化,每年3月至8月,溫度逐漸上升,表層水溫由1~3℃,上升到26~27℃,等溫綫與海岸綫平行,近岸高,遠岸低,層化現象明顯。9月至翌年2月,海水溫度逐漸下降,表層溫度則是近岸低於遠岸,且無層化現象。海水含????量每年平均為32.357‰。春季最高為35‰,夏季最低為10‰。但接近河口潮水的含????量與河口防潮閘關係極大,若開閘泄水,漲潮水流中平均含????為3~4‰,若在較長時間閉閘後,漲潮水流中的含????量最高可達26‰。海流自東北嚮西南流嚮,流速每小時約5~7公裏。由於河流入海攜帶大量營養????類,因此屬於富營養海域。底質粘重,比較肥沃。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978年至1979年調查分析,含無機氮0.032~0.185毫剋/升,無機磷0.054~0.318毫剋/升。另據近年海水污染檢測資料,油的檢出值為5PPM,硫化物118PPM,汞1.8PPM,都直接間接造成水産品的污染。
  本縣沿海為半日潮型,潮汐規律為每天兩漲兩落,漲落明顯,有大小潮之分。漲潮2.5~3小時即達到高潮位。平均高潮位3.025米,平均低潮位0.903米,最高潮位5.032米,最低潮位0.24米,平均潮差2.12米。大小潮平潮時間分別1小時和0.5小時,落潮一般8~9小時。在漁民中有“漲五落六”之說。多年平均潮汐規律如下(日期為農歷,時間為小時):
  初一 十六 0∶48 12∶48
  初二 十七 1∶36 13∶36
  初三 十八 2∶24 14∶24
  初四 十九 3∶12 15∶12
  初五 二十 4∶00 16∶00
  初六 二十一 4∶48 16∶48
  初七 二十二 5∶36 17∶36
  初八 二十三 6∶24 18∶24
  初九 二十四 7∶12 19∶12
  初十 二十五 8∶00 20∶00
  十一 二十六 8∶48 20∶48
  十二 二十七 9∶36 21∶36
  十三 二十八 10∶24 22∶24
  十四 二十九 11∶12 23∶12
  十五 三十 12∶00 24∶00
  據南堡????場1958年和1966年兩年實測,潮水位全年平均值分別為大沽高程2.47米和2.61米,最高值分別為2.97米和3.16米。
  地 下 水
  一、地下水分區
  灤南縣位於燕山山前坡水平原和濱海平原,均屬第四係鬆散性地層,厚度大,自北嚮南顆粒由粗變細,由砂卵石、礫石嚮南過渡到粉細沙,卵礫石逐漸消失。含水量由厚變薄,由單層變多層,水量由大變小,水質由好變壞(南部深層承壓水仍為好水),地下水流嚮,由北嚮南偏東。按地下水文地質條件,全縣可分為三大區:
  一大區為位於灤河衝積扇中部坡水平原區。根據淺、中、深含水層的岩性特徵和富水情況,開採情況,又分為北部中淺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和南部窪地平原中深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北部中、淺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80~250米內,可利用1~3個含水組,纍计厚度35~120米。單井出水量一般在30~45噸/小時,屬中等富水區。南部、西部窪地平原中深井結合潛水全淡水區,80~250米內,可利用1~2個含水組,纍计厚度40~90米,成井深度80~180米,適應井型內徑0.2~0.25米,利用含水層岩性為細、中、粗及少量礫石,單井出水量35~50噸/小時,屬中等富水區,本區大部為中井,亦有部分深井。
  二大區為東部窪地平原潛水全淡區,因該區靠近灤河故道,河渠縱貫,地下水含量極為豐富,15~50米深即可成井,井型適應內徑0.42~0.56米,可利用一個含水組,含水層岩性為粗、中礫卵石,單井出水量50~100噸/小時,是灤南縣淺層富水宜井區。
  三大區為濱海平原鹹水區。在鹹淡水分界綫以南,淺層為鹹水體,無淡水,鹹水層自北嚮南,由薄變厚,逐漸加深,其底板埋深:柏各莊以北10~80米;柏各莊以南80~100米。成井深度:柏各莊以北180~200米;柏各莊以南為200~250米,適應井型內徑0.2~0.25米,因上部10~100米是鹹水體,故多利用2~3個含水組,含水層岩性為粉細砂加少量中砂,利用含水層厚度60~90米,單井出水量30~50噸/小時,深部淡水的承壓水,富水性極差。
  二、地下水可利量
  灤南縣可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是全淡水區,總面積915.7平方公裏。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來自大氣降水的補給。全縣多年平均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量為1.183億立方米。鹹水區多年平均側嚮補給量300萬立方米。加之縣內因受灤河、灤樂幹渠、灤柏輸水幹渠等河渠的側嚮補給,仍是一大資源。全縣地下水的側嚮補給量為700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年份,全縣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883億立方米。頻率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823億立方米;頻率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565億立方米。
海洋資源
  灤南縣海區有得天獨厚的港址、海洋生物、????業和????化工業、能源礦産四大資源。自然條件優越,地理分佈合理,腹地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阔,對振興本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 曹妃殿港址
  曹妃殿是位於本縣海域中的一個海島(東北-西南嚮),地理坐標為北緯38°55′57″,東經118°30′33″。水路南距天津新港38海裏,北距秦皇島92海裏,距南堡12海裏。據歷史記載,公元1889年島上有廟,名曰曹妃殿,往來的人較多。廟有甜水井一口和六丈燈樓一座,廟的東西兩側有漁鋪,距今僅90年左右。曹妃殿具有優良的建港條件,2003年建港工程已經啓動,被列入唐山市“四大興市工程”和河北省重點工程。建成後,必將對本縣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二、海洋生物資源
  灤南縣海洋生物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遊泳生物和潮澗帶生物。
  一浮遊植物
  分佈在本縣沿海並具有一定數量的是浮遊硅藻類,主要有中肋骨條藻、棱麯舟藻、圓篩藻和有槽直鏈藻。
  二浮遊動物
  浮遊動物占居主導地位的種類有橈足類的中華蜇水蚤、紡千多元錘水蚤屬、真刺唇角水蚤、擬長腹劍水蚤、毛顎類的強壯箭蟲和原生動物的夜光蟲。在全年密度比例中,這些種類所占比例較大。
  三底棲動物
  本縣沿海沿岸溝叉較多、地形復雜,曹妃殿一帶沿岸陡直水深,5-10米等深淺範圍狹窄,底質為沙或泥沙底;10米等深淺外為硬沙泥加碎貝殼質底,已發現底棲生物139種,優勢種主要是日本棘刺蛇尾,其次為哈氏刻肋海膽、雲母蛤、凸鏡蛤、脈紅蠃、異足索沙蠶、長吻沙蠶、角版蟲等。
  四遊泳生物
  本縣海區共出現魚類69種,其中黃鯽(47.4%)、日本鯷魚(25.1%)、棘頭梅童魚(8.4%)、鱭魚(3.9%)、焦氏古鰨(2.2%)、聽姑魚(1.4%)、青鱗魚(1.4%)、鈍尖尾蝦虎魚(1.4%)、銀鯧(1.2%)、小黃魚(1.1%)、赤鼻棱鯷(1.0%),11種合占94.5%。
  五潮間帶生物
  本縣潮間帶生物共23種,其中多毛類5種,占21.74%;單殼類7種,占30.43%;雙殼類5種,占21.74%;甲殼類4種,占17.39%;其它類2種,占8.7%。主要種類有青蛤、四角蛤蜊、光滑藍蛤、彩虹明櫻蛤、文蛤、鯧蠃、日本大眼蟹、沙蠶等。
  六養殖品種
  三、????業及????化工業資源
  一????業資源
  曬????是本縣沿海地區的傳統産業,發展原????生産,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1、地勢平坦,淤泥質岸段,適合曬???? 本縣沿海地區處在發源於燕山前側的小戟門河、雙竜河、溯河等河流下遊,由於地勢平坦,河流搬運動能逐漸減弱,其沉積物係粘土、粘土質粉砂或粉砂質粘土等細粒物質組成,因而質地比較粘重,不滲不漏,保水性能好,有利於曬????。
  2、蒸發量大,降水量小,雨量集中,利於曬???? 本縣南堡一帶沿海,年蒸發量高達2283毫米,而年平均降水量僅有528.4毫米。和全國各主要????區相比,年蒸發量比山東????區多800毫米,比其它????區多200-300毫米,降水量比其它????區少100-350毫米。4-6月份蒸發量最大,占全年蒸發量的40%,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9.8-21.5%。因此,4-6月份是曬????的黃金季節。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且大於10毫米的降水天數僅有16-17天,比其它????區少4-11天。優越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曬????業的發展。
  3、宜????地資源較多,近海海域海水含????度較高,有利於提高原????産量 本縣海岸多屬半日潮型,漲潮來勢較快,將大量的淤泥和粉沙搬運到岸邊,退潮則很緩慢,將泥沙沉積岸邊,加之河流搬運大量泥沙堆積在近海,逐漸形成海退地,使陸地不斷延伸,平均每年嚮海內延伸50-55米,為不斷擴大????田面積提供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本縣海域由於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有效地減少了淡水入海量,處於高????度地帶。全年????度平均值表層為31.45,低層為34.23。一般鼕季――夏季為降????期,夏季――鼕季為增????期,春季????度值範圍為32.5-33.4,????度差為0.9,平均值為32.9。由於這個時期少雨,空氣乾燥,蒸發量大,各入海河流徑流量少,致使????度分佈表現為近岸高,遠岸低的特徵,等????綫基本與海岸方向相一致,為曬????的黃金季節。
  加之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展????業生産,得天獨厚。
  二????化工業資源
  從目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情況看,海????的出路主要在於????化工業和海水化學工業的發展,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現已發現海水含有77種化學元素,其中主要元素的含量(毫升/升)為:氯19000、鈉10500、鎂1350、硫885、鈣400、鉀380、溴65、碳28、鍶8、硼4.6、氯1.3。海水中的各種化學元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組成許多????類,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氯化鈉,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海????。海????除少量用於食????外,大部分用於化工生産。
  曬????過程中的副産品若鹵,可以提取氯化鉀、溴、氯化鎂(硫酸鈉)、硫酸鎂、硼砂、硼酸、碘、氯化鋇、鍶????、鋰????、銫????,以及鈦????、鈾化合物等。
礦物資源
  本縣的礦物資源主要有鐵、煤和石油。
  鐵礦 分佈在馬城、多餘屯一帶,埋藏地下,屬於灤縣司營鐵礦體的延伸。
  煤礦 頒布在青坨營、小水坡一帶,屬於開灤煤礦的延伸。
  石油 主要分佈在南堡、高尚堡、柳贊一帶沿海及渤海灣淺海,這裏在構造上屬南堡凹陷區。已發現儲油構造,油、氣集聚量達4.10億噸,其中陸上有2.05億噸,海上有2.05億噸,已開採,並伴有天然氣産生。
土地資源
  一、陸域土地資源
  全縣總面積1270平方公裏,折合190.5萬畝。其中,耕地110萬畝。
  二、潮間帶土地資源
  潮間帶又名海塗、海灘、灘塗。是潮漲淹沒,潮退露出的地方,是介於海洋與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根據潮間帶的潮位,可分為高潮帶、中潮帶、低潮帶三個潮位帶。由於受衝淤、潮汐等方面的影響,潮間帶是一個極為活躍的地帶。本縣潮間帶土地資源極其豐富,灘塗遼闊泥濘,一望無際,寬達幾公裏至十數公裏。全縣潮間帶64.55萬畝,可以開發利用的30萬畝,已開發15萬多畝,對蝦貝類養殖面積分別達到5萬畝和7萬畝。
水資源
  一、 地上水
  一降雨總量
  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652.7毫米,折合水量8.08億立方米,其中,頻率為50%降雨年份,降水量606.7毫米,折合量7.71億立方米;頻率為75%降雨年份,降雨量463.7毫米,折合水量5.89億立方米。
  二地表徑流
  通過對降雨與徑流關係計算,全縣多年平均徑流深100.2毫米,按全縣總面積1270平方公裏計算,合産水量1.27億立方米。當頻率為50%降雨年份時,年徑流深69.82毫米,合産水量0.89億立方米;當頻率為75%降雨年份時,年徑流深24.38毫米,合産水量0.31億立方米。
  三地上水可利用量
  地上水可利用量主要包括大氣降雨的利用及外來地上水兩部分。大氣降雨的利用,除有效降雨外,主要是通過小青河,北河、牤牛河、溯河、小青竜河等河道閘涵蓄水,儲蓄能力為0.075億立方米,僅相當於頻率50%時産水量的8.4%,除很小部分補充地下水外,絶大部分流入渤海。外來地上水是本縣主要可供利用的地上水資源,主要是灤柏、灤樂兩輸水幹渠引進的灤河水,用來灌溉全縣稻田。
  二、 地下水
  本縣可利用的地下水資源,主要是全淡水區,面積915.7平方公裏。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來自大氣降雨的補給。全縣多年平均大氣降雨入滲補給量為1.183億立方米。按不同水文年計算,當頻率為50%降雨年份時,入滲補給量為1.123億立方米;頻率為75%降雨年份時,入滲補給量為0.865億立方米。地下水的另一大資源是來自灤河、灤樂及灤柏輸幹渠的側嚮補給。全縣地下水側嚮補給量為0.7億立方米,鹹水區深層淡水多年平均側嚮補給量為0.03億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913億立方米,其中頻率為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853億立方米;頻率為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595億立方米。
臺灣工業園區已有8傢外資企業入駐
  改革開放以來,灤南縣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造紙製品、食品加工、采????、建材、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電子、服裝等八大行業為主的工業體係。近年來,該縣按照“以投入求發展,以改革激活力,以調整促提高,以項目增後勁”的工作思路,構築了冀騰造紙、中紅肉雞、鴻銳手套、匯通電子、大洋????業、灤化集團、熊貓熱電、莊頭北陶瓷等八大支柱企業,工業造紙、食品、化工、電子、冶金、建材、機械製造、飼料等支柱行業優勢更加突出。通過股份合作製、兼併、拍賣、租賃、抵貸返租等多種形式,加快了企業産權制度改革進程,有效地提高了工業經濟運行質量。
  灤南縣地處京津開發區和秦唐滄渤海對外開放經濟區,縣內基礎設施完備。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47.8公裏,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過改造老城區,開發西城區並完善配套,縣城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裏,人民生活環境和居住質量進一步改善。擁有各類變電站14座,輸變電能力在京津唐電網所轄各縣居第三位。郵電通信能力不斷加強,開通了10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實現了通信網絡的現代化。柏各莊、鬍各莊、司各莊等小城鎮建設發展步伐較快,被河北省確定為小城鎮建設示範點。全縣出口商品數量和品種逐步增加,創匯能力日益增強,纍计完成出口創匯7378萬美元,在省、市保持了較高水平,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灤南縣文化底藴豐厚,評劇、灤州皮影、樂亭大鼓均發軔於灤南,被稱為“冀東文藝三枝花”,樂亭大鼓《碧海丹心》、評劇《冤傢·親傢》問鼎國傢級大奬,皮影火爆京城,農村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等社會文化日趨活躍,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教育事業高考上綫率一直保持全市領先地位,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為該縣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材。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專利産品采用、技術引進創新、産學研究聯合開發等都取得積極進展。體育衛生、廣播、電視、社會保險等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製建設進一步加強。
  目前,宋道口鎮初級中學的教育水平已經遙遙領先。
英文解釋
  1. n.:  Luannan County
近義詞
灤南
相關詞
地名倴城人名灤南特産柏各莊歷史人物
名人文墨網網站畜牧獸醫網街道辦事處政府派出機構灤南社區
包含詞
灤南縣一中灤南縣電力公司
灤南縣街道辦事處灤南縣東明鋼鍬廠
灤南縣畜牧獸醫網灤南縣衛生防疫站
灤南縣倴城街道辦事處灤南縣東楠五金工具廠
灤南縣姚王莊鎮敬老院河北省灤南縣衛生防疫站
灤南縣截癱傷員療養院河北省灤南縣中醫院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針織廠灤南縣冀東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灤南縣通琛實業總公司通琛賓館灤南縣通琛實業總公司金三角大酒店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截癱療養院福利針織服裝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勞保服裝廠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二服裝廠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三服裝廠
分類詳情
張開程莊鎮張開鬍各莊鎮張開方各莊鎮張開姚王莊鎮張開柳贊鎮
張開坨裏鎮張開南堡鎮張開宋道口鎮張開司各莊鎮張開扒齒港鎮
張開柏各莊鎮張開馬城鎮張開長凝鎮張開倴城鎮張開安各莊鎮
張開東黃坨鎮張開青坨營鎮張開倴城街道張開奔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