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滿洲裏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亞歐大陸橋的樞紐,承擔着中俄兩國貿易60%以上貨物運輸量,國際商貿經濟地位極其重要。
滿洲裏市中俄互市貿易區於1992年5月建立,含部分市區、中俄滿洲裏--後貝加爾斯剋互市貿易區(簡稱商貿旅遊區)、物流園區(含加工區)。東起電視路、西至國門;南起鐵道綫、北至中俄邊防綫,面積157.06平方公裏,人口4萬。
市區段:占地面積140平方公裏,轄新華、北區兩個辦事處,是滿洲裏市經濟、文化中心,具有百年發展史,城市建設具有俄羅斯風格。淨、美、緑、亮、洋的城市特點在本區域內可突出顯現,正面嚮“國際貿易旅遊城”發展。
中俄滿洲裏--後貝加爾斯剋互市貿易區(簡稱商貿旅遊區):是中俄兩國政府共同協商建立的邊境跨國商貿區,是首傢國傢級互市貿易區,面積為0.2平方公裏,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裏與俄羅斯赤塔州後貝加爾斯剋交界處,整體封閉, 以通道相連接,騎跨在中俄國境綫上。於1992年5月10日開工建設,主要功能有: 國際貿易、民間貿易、金融保險、信息服務、休閑娛樂、旅遊觀光等。1996年11月18日單方啓動運營。2001年1月被國傢旅遊局評定為國傢4a級旅遊景區。截止2003年底接待中外遊客360萬人次,其中外商70萬人次,交易額20億元。與俄方貿工綜合體對接後將形成“跨國經貿旅遊特區”格局。
物流園區(含加工區): 占地面積17.09平方公裏,按區域功能分為商貿旅遊區、力口工物流區、倉儲物流區及發展物流區並興建與之相配套的公共設施區、綜合服務區、別墅區、賓館度假區等。
滿洲裏中俄互市貿易區是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産物,將按照符合國際慣例的模式運作,不斷完善商貿、旅遊、進出口加工、物流、服務等功能,最終嚮“自由貿易區”方向發展。 |
|
滿洲裏中俄互市貿易區是1992年國務院以國函[1992]32號文《國務院關於同意建立中俄滿洲裏—後貝加爾邊民互市貿易區的批復》批準設立的唯一跨國界的國傢級開發區,批準轄區總面積0.2平方公裏。互市貿易區是滿洲裏市提升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區域,主要功能有國際貿易、邊民貿易、出口加工、倉儲物流、金融服務、旅遊休閑等。已初步形成集國際鐵路口岸、國際公路口岸和國際航空口岸於一體的空間佈局和出口加工(出口加工區為主)、商貿旅遊(封閉旅遊區為主)、倉儲物流(綜合産業園區為主)三大産業集群。自1996年中方一側單方試運營以來,至今已接待中外遊客610萬人次,出口商品貿易額達35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中俄邊境地區經貿合作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滿洲裏市中俄互市貿易區本着“讓利在先”的理念,歡迎中外客商莅臨,我們將提供優質的服務,對入區項目實行跟蹤服務,對重大項目實行特事特辦、一事一議、一項一策,使你的事業在這裏得到健康發展。 |
|
該區域規劃面積2.54平方公裏,東臨新公路口岸,南靠301國道,北至中俄邊境綫。主要以擴大出口和出口導嚮行業為主的高科技産業及應用性新技術、高附加值、市場需求較穩定緑色環保型産品為主。出口加工區內規劃有機電電子工業園,該園區有良好的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各項功能,重點以通信終端、數字産品、計算機及外部設備、消費類電器、網絡係統應用等電子信息係列産品和機電産品等為主。 |
|
該區域規劃面積28平方公裏,位於機場路以東,濱洲鐵路綫以南,滿洲裏重點外環路和俄羅斯至滿洲裏輸油管綫從該區通過。園區由新國際貨場、精細化工園區、綜合建材區、輕紡園區、汽車及機電園區、多功能綜合産品展區、綜合倉儲區、行政辦公區、查幹湖綜合公園等相配套園區組成。新國際貨場(規劃面積16平方公裏),規劃包括貨場內鐵路車場(準軌、寬軌)及國際貨場市政配套設施,鐵路軌距係統車場及換裝場。主要是完善和放大滿洲裏口岸的物流功能,成為國際物流鏈中的重要結點。目前鐵道部與中鐵集裝箱總公司已確定在滿洲裏市綜合産業園區新國際貨場內,投資興建中鐵集裝箱專辦站(規劃面積4平方公裏),屬於功能最強、配套設施完善的綜合性鐵路倉儲、換裝物流基地。依托鐵路運輸,為汽車、木材、化工、化肥、礦石、石油及其製品、汽車、廢鋼、集裝箱等大宗貨類提供存儲、換裝、交易等功能。 |
|
該區域規劃面積3.47平方公裏,主要建設集中、俄、蒙三國風情的觀光、旅遊設施,商貿購物設施、高檔別墅度假設施和文化體育寫字辦公會展服務係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