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王勃 Wang Bo
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 詩人: 張喬 Zhang Qiao
昔人登覽處,遺閣大江隅。疊浪有時有,閑雲無日無。 早涼先燕去,返照後帆孤。未得營歸計,菱歌滿舊湖。 | | 詩人: 艾性夫 Ai Xingfu
木老江空雁陣秋,闌幹倚盡思悠悠。 舞衫歌扇落春夢,山雨浦雲牽暮愁。 半壁夕陽千古在,幾朝王氣一時休。 獻陵無樹供寒雀,信是勞生枉白頭。 | | 詩人: 陳傑 Chen Jie
稍覺闌幹遠水漪,枉持錢貫去安之。 湖山千戶庭內,簾棟幾番鸞玉時。 記好儘堪邕輟翰,序工且放顥題詩。 西風何限憑高事,鐵笛吹愁酒一卮。 | | 請鑒賞:
| | 在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贛江邊。建於公元653-659年。因是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嬰(唐太宗弟)所建而得名。以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寫《滕王閣序》而聞名於世。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1926年被北洋軍閥鄧如琢燒毀,1985-1989年重建。占地43萬平方米,高9層,575米。飛檐翹角,氣勢雄偉。為南昌遊覽勝地。 | | 唐高祖 子 元嬰 為 洪州 刺史時所建。 元嬰 封 滕王 ,故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贛江 濱。其後 閻伯嶼 為 洪州 牧,宴群僚於閣上, 王勃 省父過此,即席作《滕王閣序》。閣歷經修建,後焚毀。亦省作“ 滕閣 ”。 唐 杜牧 《懷鍾陵舊遊》詩:“ 滕閣 仲春綺席開,柘枝蠻鼓殷晴雷。” 唐 羅隱 《鍾陵見楊秀纔》詩:“ 孺亭 滕閣 少踟躕,三度南遊一事無。” | | 滕王閣聯繫方式地址: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
郵編:330000滕王閣投訴電話南昌市旅遊投訴電話:0791-8609110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滕王閣景區榮譽國傢4a級旅遊風景區滕王閣門票價格50元滕王閣節慶活動茶館聚會
南昌人歷史上就有在茶館聚會的習慣。據傳,南昌擺茶鋪,開茶莊也有千年的歷史。江南一帶數南昌茶館最多,規模也最大。以解放前夕的南昌為例,當時人田還不過20多萬,而茶館卻開有200多傢,遍布在全市四面八方,各個角落。在以江南才子王船山命名的船山路一條街上,就開有寶華樓、聚賢樓、陳源發3座大茶樓,相隔不到300米,各自都設有400-500個座位。靠鬧市區,有德春園、春園閣大茶樓,靠東、靠北還有福裕樓、萬花樓、四海全、福興潤、杏花園等大茶樓。其中福裕春茶館,就有號稱南昌市半員外之說。每天,熙熙攘攘的人們從早上8時到12時,下午3時到晚上10時,都聚於各傢茶館,他們當中有的來商定婚喪大事,有的來調解民事糾紛,有的來洽談生意,還有的來聯繫勞工等等。為了擴大茶館的生意,茶館老闆還請來了說書、說唱藝人。有的書一說,不是一年便是半載,所以老茶客常年不斷,新茶客逐漸增多。近年來,南昌的茶館已開始逐漸恢復。目前,市區有茶館近20傢。南昌八一公園、人民公園、繩金塔、王傢巷等地段的茶館規模較大,茶客也多。現在,許多已退休的老人,各地來往的旅客,也都願意聚會在茶館,喝上一壺,敘舊、談天、下棋、聽說書、清唱。
釣魚習俗:四季得鮮
自古南昌人喜歡四季釣魚,四季下釣,叫做四季得鮮。民間普遍有春釣鯽魚,夏釣草魚,秋釣鯿魚的習慣。據傳古時的南昌,傢傢有網,戶戶有鈎,老少皆喜歡在垂柳掩映的湖中垂釣。“萬傢燈火舞,漁船釣不收”。便是當時悠悠垂釣的寫照。千百年來,南昌人們的釣魚習俗被沿襲至今。今天的南昌,江邊湖汊到處可見垂釣者的身影。他們之中不僅有年過花甲老翁,也有着迷的青年人,甚至還有婦女。“釣魚之樂不在魚,而在治心遣興也。”現在南昌市成立了不同層次的釣魚協會並且經常辦別開生面的釣魚比賽。
鄱陽湖風土人情-鄱陽湖
鄱陽湖區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商周時期,鄱陽湖區就已被勤勞的人們開發利用,至西漢,史書稱之為"飯稻羹雨"的富庶地;唐宋年間,湖區大規模興修水利,擴大農田灌溉面積,同時發展紡織、造紙、造船等手工業和交通運輸,在宋代年間,湖區人口達20多萬戶;明清期間,湖區經濟達到歷史頂峰,湖區人口達624萬,僅吳城鎮人口就達7萬多人,並日益增多;鴉片戰爭後,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加上連年戰爭,湖區經濟銳減,人口下降至200萬,吳城鎮人口由7萬減至數千人。新中國誕生後,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湖區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興建水利、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湖區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經濟實力與農業綜合生産力得到空前發展,人口增至832萬,但同時也對湖區的生態環境産生負面的影響。諸如,圍墾使湖區濕地面積萎縮,上遊水土流失加劇,使湖泊泥沙淤積加劇,水旱災害頻率加快,程度加重,水質污染呈升高趨勢,過度開發草洲導致珍稀鳥類、植物衰退,酷漁濫捕導致水産資源退化等。為了緩解上述各類影響湖區生態環境的不良因素,政府部門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加強鄱陽湖管理,實行"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政策,同時建立國傢級的候鳥自然保護區。鄱陽湖水面上,大大小小的船衹來來往往,為着各自的利益在忙忙碌碌地運作。漁傢船衹或在碼頭附近停泊,或停靠在圩堤岸邊,或在岸邊垂釣,或撒網鄱陽湖中,或依靠鸕鶿捕漁。大型駁輪載着石油、煤碳等貨物緩緩而行,與湖上快艇形成鮮明對比。滕王閣開放時間7:30——20:00滕王閣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季節去南昌旅遊是比較適宜的。滕王閣特別提醒南昌是典型的“夏炎鼕寒”型城市,夏天非常炎熱,有“火爐”之稱;鼕天又比較寒冷。
吃當地的小吃也是旅遊南昌的一項重要節目,南昌的街頭巷尾有着石頭街麻花、風味燒烤等民間小吃,孺子路的餐館很集中,你可以空着肚子去那裏逛逛,保準你吃得盡興而歸。滕王閣美食南昌以贛菜為其主流菜係,酥爛脆嫩,鮮香可口,鹹辣適中。滕王閣上王勃欣命“洪都雞”,白居易感懷“思鄉魚”,朱元璋餓吃“流浪雞”,都是贛菜與名人的佳話。
南昌的特色菜有“四星望月”、匡廬石雞腿、豫章酥雞、蟲草燉麻雀與五元竜鳳湯等,另外煌上煌烤鹵也不可不嘗。配上大麯酒、丁坊酒、李渡高梁酒等南昌本地産的名酒,你可以有滋有味地吃上一頓。不過,現在很多特色菜已經沒有了,目前南昌是新派贛菜一統天下,其中又以民間及獨一處的幾傢連鎖店為代表。
滕王閣住宿南昌的賓館酒店大多數服務水準及信譽度均較好,不少高檔賓館以一流的管理水平和先進的服務設施以及為遊客提供盡善盡美的多元化優質服務而博得遊客的贊譽,較為有名的有錦峰大酒店、凱萊大酒店等。南昌的中低檔旅館和招待所更是比比皆是,能夠滿足各種消費層次的不同需求。
滕王閣購物南昌有江西省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貨源充足,品種齊全。繁華熱鬧的市區購物街仍保留着較多的舊式風格,街道兩旁櫛比鱗次地排列着各類門市部和小店面,店內商品繁多,琳琅滿目;各大商場、購物中心、超市中則有着齊全的商品出售;一些老字號的特色購物街區,如萬壽宮街、花鳥蟲魚市場、夜市、舊貨市場等等。
南昌的主要購物街道分佈在中山路、勝利路、民德路、象山路和八一大道。主要有各類服飾、眼鏡鐘錶、瓷器、品牌衆多的電器等等。
此外,南昌還有一條著名的女人街。一提女人街人人都知道,那裏主要經營各式小商品和服裝、鞋帽等。在此經營的業主們有很多都是下崗職工,比較守法,因此來這兒購物一般不會受騙,但仍需討價還價。
南昌旅遊特色街
旅遊一條街福州路
茶藝一條街民德路
飲食一條街孺子路
服裝一條街廣場北路
滕王閣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滕王閣座落於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占地4.3公頃,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於1989年10月8日,共九層,淨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連接的兩個輔亭,建築面積13000多平方米。瀕鄰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餘米,主體建築為宋式仿木結構,碧瓦丹柱,雕梁飛檐,氣勢頗為雄偉。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傢,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裏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這次重建,采用宋朝式樣,突出背城臨江,瑰瑋奇特的氣勢,滕王閣主體建築9層,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淨高57.5米,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體建築丹柱碧瓦,畫棟飛檐,鬥拱層疊,門窗剔透,其立面似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而平面則如一隻展翅俗飛的大鯤鵬。
今之的滕王閣乃仿宋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宋大觀二年(1108年),滕王閣因年久失修而塌毀,侍郎範坦重建,比唐閣範圍更為擴大,並在主閣的南北增建“壓江”、“挹翠”二亭,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築群,華麗堂皇之形貌,宏偉壯觀之氣勢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畫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此書相當於現在的建築規範),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
滕王閣主體建築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宜興産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麯風雨橋。樓閣雲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臺。一級高臺,係鋼筋混凝土築體,踏步為花崗石打鑿而成,墻體外貼江西星子縣産金星青石。一級高臺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長廊北端為四角重檐“挹翠”亭,長廊南端為四角重檐“壓江”亭。從正面看,南北兩亭與主閣組成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而從飛機上俯瞰,滕王閣則有如一隻平展兩翅,意欲凌波西飛的巨大鯤鵬。這種絶妙的立面和平面佈局,正體現了設計人員的匠心。
一級高臺朝東的墻面上,鑲嵌石碑五塊。正中為長捲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宛如一幅裝裱精工的巨捲。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韓愈在《記》中寫道:“餘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絶特之稱。”長碑左側為花崗岩《竣工紀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閣紀名》碑,右側為花崗石《奠基紀念石》及青石《滕王閣創建紀年》碑。
由一級高臺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臺(象徵城墻的臺座)。這兩級高臺共有89級臺階,而新閣恰於1989年落成開放。二級高臺的墻體及地坪,均為江西峽江縣所産花崗石。高臺的四周,為按宋代式樣打鑿而成的花崗石欄桿,古樸厚重,與瑰麗的主閣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級高臺與石作須彌座墊托的主閣渾然一體。由高臺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製,鼎高2.5米左右、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此鼎乃仿北京大鐘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設,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 |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它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讓其在三樓中最早天下揚名,故又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回麯折,錯落有緻,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裏,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傢,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裏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時來風送滕王閣”,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後,王緒曾為滕王閣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後大文學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勃、韓愈等人開創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後來的文人學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志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有古人亦云:“求財萬壽宮,求福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敗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今天的滕王閣為宋式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1983年10月1日舉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陽節正式開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勝利落成。這不僅僅給古城南昌增色添輝,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紛至沓來的中外遊人。 | | 宋畫滕王閣
始建於唐永徽四年,為當時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據記載,李元嬰於永徽三年遷任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建此閣以為別居。由於李元嬰封號為“滕王”,故名滕王閣。20多年後,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首次重修。竣工後,閻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記事,途經於此的王勃就是於此時寫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閣序》。並由此令滕王閣名揚四海。
後來歷經宋、元、明、清,滕王閣歷次興廢,先後修葺達28次之多,建築規製也多有變化。其中宋大觀二年(1108年),滕王閣因年久失修而塌毀,侍郎範坦重建,比唐閣範圍更為擴大,並在主閣的南北增建“壓江”、“挹翠”二亭,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築群,華麗堂皇之形貌,宏偉壯觀之氣勢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最後一次建於清代同治年間,1926年毀於兵災,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僅存一塊“滕王閣”青石匾。此後50多年裏一直沒有重修。
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1983年10月1日舉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陽節正式開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勝利落成。 | | 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仿佛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滕王閣全景
滕王閣主體建築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宜興産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麯風雨橋。樓閣雲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臺。一級高臺,係鋼筋混凝土築體,踏步為花崗石打鑿而成,墻體外貼江西星子縣産金星青石。一級高臺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長廊北端為四角重檐“挹翠”亭,長廊南端為四角重檐“壓江”亭。從正面看,南北兩亭與主閣組成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 而從飛機上俯瞰,滕王閣則有如一隻平展兩翅,意欲凌波西飛的巨大鯤鵬。這種絶妙的立面和平面佈局,正體現了設計人員的匠心。
一級高臺朝東的墻面上,鑲嵌石碑五塊。正中為長捲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宛如一幅裝裱精工的巨捲。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韓愈在《記》中寫道:“餘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絶特之稱。”長碑左側為花崗岩《竣工紀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閣紀名》碑,右側為花崗石《奠基紀念石》及青石《滕王閣創建紀年》碑。
由一級高臺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臺(象徵城墻的臺座)。這兩級高臺共有89級臺階,而新閣恰於1989年落成開放。二級高臺的墻體及地坪,均為江西峽江縣所産花崗石。高臺的四周,為按宋代式樣打鑿而成的花崗石欄桿,古樸厚重,與瑰麗的主閣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級高臺與石作須彌座墊托的主閣渾然一體。由高臺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製,鼎高2.5米左右、 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此鼎乃仿北京大鐘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設,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 | 主閣側景
主閣的色彩,絢爛而華麗。其梁枋彩畫采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緑結華裝”。室內外鬥拱用“ 解緑結華裝”,突出大紅基調,拱眼壁也按此色調繪製,底色用奶黃色。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天花板每層圖案各異,支條深緑色,大紅井口綫,十字口梔子花。椽子、望板均為大紅色,柱子油朱紅色,門窗為紅木傢具色。室外平坐欄桿油古銅色。
主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絶特”九竜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內容均選自王勃的《滕王閣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為底貼金匾額。
由東抱廈的正門入閣, 門前紅柱上懸挂着一幅4. 5米長的不銹鋼拱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乃毛澤東同志生前手筆。江澤民總書記1989年和1995年兩度登閣時,曾在這裏久久駐足觀賞,並與導遊員一同吟誦王勃《滕王閣序》文。
走進大廳,撲入眼簾的是一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根據明朝馮夢竜所著《醒世恆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浮雕主體部分,王勃昂首立於船頭,周圍波翻浪涌,表現王勃藉神力日趨七百裏趕赴洪都的英姿。畫面右邊為王勃被風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邊為王勃赴滕閣勝會,揮毫作序的場景。整個構圖采用時空合成的現代觀念,將不同時間、地點、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以傳統雕塑手法,並通過朦朧燈光的處理,把觀衆帶入幽遠迷人的意境中。
一樓西廳是閣中最大廳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此廳陳放了一座滕王閣銅製模型,又叫“閣中閣”。它是按1比25的比例製作。臺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礬石打製,“閣中閣”由江西銅工藝品廠鑄造。廳內丹柱上懸挂有多副出自名傢手筆的楹聯。
第二層是一個暗層,採光和通風均靠人工解决。此層的陳設,體現的是“人傑”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傑圖》,畫高2.55米, 長20多米,畫面上生動地描繪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歷代名人,這些人雖然時代不同,服飾不同,地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素質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諧統一在同一的畫面之中。這是一幅由江西歷史上衆多名傑組成的輝煌長捲,展示了偉大華夏民族之雄風。畫面人物造型生動,格調雅逸,綫條組織富有韻味。
正廳兩側,設有貴賓接待室和小會議,進入西廳門楣上,橫挂“俊采星馳”金匾, 與《人傑圖》渾然一體。西廳陳列了自新閣落成開放以來, 黨和國傢領導人江澤民、李鵬等遊覽滕王閣的照片。
第三層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額,規格都是1.5米× 4.5米。 東為“江山入座” , 西為“水天空霽”, 南為“棟宿浦雲”,北為“朝來爽氣”,這些內容均係清順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閣時所擬匾額。東廳兩 側陳列有“鑾駕”禮器,取材於“戟”、“帷”等古儀仗,有朝天鐙、月牙戟、 判官手、竜鳳屏、金爪等, 由蘇州製作。面北耳廳陳列以“物華天寶”著稱的江西工藝展品,北耳廳為一茶座,是閣中品茗、小憩之地。
中廳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畫《臨川夢》,取材於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劇本寫成於明萬歷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湯顯祖首次在滕王閣上排演了這出戲,開創了滕王閣上演戲麯之先河。滕王閣由此而從一座歌舞樓臺逐漸演變成戲麯舞臺。畫面以灰藍色為基調,采用裝飾手法,刻畫戲劇人物,體現神靈感夢的故事情節,通過夢幻來體現湯公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對理想社會的憧憬,表現出強烈的愛憎。
西大廳為“古宴廳”,西邊梁枋挂一金匾,上書“臨江一閣獨秀”。東墻上有1.85 ×2.65米的銅浮雕《唐伎樂圖》,畫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傳說唐玄宗曾聽得月宮仙樂,玄宗默記下一半,後西涼節度使楊敬述獻上《婆羅門麯》,與玄宗記下的仙樂相符,玄宗將此麯潤色並重新填寫歌詞,改名《霓裳羽衣麯》。其音樂、舞蹈和服飾都着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三名舞伎周圍,分別雕刻有馬術、摔跤、鬥牛、橫吹等一係列民間遊藝競技場面以及星相等,兩側是操持各種樂器奏樂的藝人。整個畫面體現了唐代國富民強、盛世升平之景象。銅浮雕之下,有春秋朝代青銅器文物的復製品:虎牛祭案、牛頭鼎、四足人面鼎、人面鼎等六件。地面鋪有紅色竜紋地毯。兩邊有磨漆大花瓶,其高如人,上繪有江西省省花紅杜鵑。 黑底襯托,分外豔麗。
第四層與第二層建築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個暗層。此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觀精華。畫面從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嶺梅關、弋陽圭峰、上饒三清山、鷹潭竜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等。畫面嚴謹,功力深厚,充分表現了江西“鐘靈毓秀”的壯麗山川。進入西廳的門楣上方懸挂“雄峙”金匾,西廳為“滕王閣竹刻楹聯堂”。
滕王閣夜景
第五層與第三層相似。也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是登高覽勝、披襟抒懷、以文會友的最佳處。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正東為“東引甌越”、南為“南溟迥深”,西為“西控蠻荊”,北為“北辰高遠”。
東廳中央,陳列了滕王閣規劃全景模型。 西墻上鑲嵌了兩幅大型陶瓷壁畫,規格都是2.6米×2米。原畫為已故江西當代著名山水畫大師黃秋園先生所作。左邊這幅名為《吹簫引鳳圖》,取材於東漢劉嚮所作《神仙傳》。傳說春秋時,有個名叫蕭史失,擅長吹簫,秦穆公之女弄玉對他非常仰慕,拜其為師。秦穆公曾專門修建一座“鳳臺”,供他們學習時使用。後來,師徒二人結為伉儷,弄玉在蕭史指點之下,很快掌握吹簫技藝,她模仿鳳凰之聲、引來鳳凰圍繞她翩翩起舞。數年後,夫婦雙雙乘鳳凰飛升天界成仙。右邊這幅是黃秋園先生臨摹五代畫傢關仝的《西山待渡圖》。關仝的原畫本已模糊不清,黃先生精心研究,采用枯骨皴筆法,勾綫綫粗壯雄健,其風骨神韻盡得原作精髓,令人嘆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認為:“黃秋園先生的山水畫,含英咀華,自成傢法。蒼蒼茫茫,煙雲滿紙。望之氣象萬千,撲人眉宇。”東廳兩側,為“翰墨”、“丹青”二廳。兩廳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傢具,有供書畫傢潑墨揮毫的書畫案,是藝術傢進行創作的極佳環境。這裏也是前來遊覽參觀的名人題詞留言的所在。有黨和國傢領導人江總書記在兩度登閣乘興吟誦王勃序文之餘,揮毫書寫的其中的警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李鵬同志“高閣重臨江渚,層樓再出雲天”的題詞,有鄧力群同志“長江三樓.一樓勝過一樓”的墨跡。
中廳正中屏壁上,鑲置用黃銅板製作的王勃的《滕王閣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蘇東坡手書,經復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鎸刻而成。
西廳東壁懸挂磨漆畫《百蝶百花圖》,選此題材,乃是根據滕王李元嬰愛蝶、繪蝶之雅事。據傳李元嬰擅畫蝶,自成一派,畫界稱為“滕派蝶畫”。滕王的蝶畫當時非常珍貴,有詩云:“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這幅磨漆畫寄托了今人對“滕王閣”創始人李元嬰的懷念。其製作工藝非常精妙:以三合板為底,貼金箔紙為底色,蝴蝶乃是用細銅絲勾勒綫條,將貝殼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畫面下部盛開的白色花叢是南昌市市花金邊瑞香,花瓣用蛋殼拼成。磨漆畫有東方油畫之譽。
五樓是最高的明層。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雲,章江曉渡,山水之美,盡收眼底;高樓如林,大橋如虹,公路如織,人車如流,一派城市繁榮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遊目四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遊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着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其內,雖是一個暗層,但設計者將中廳南北角重檐間的墻體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綫極好,與明層無異。
由臺座之下的底層算起,這一層實為第九層,故大廳題匾“九重天”。大廳中央,有漢白王圍欄通井, 下可俯視第五層,其上方對一圓拱形藻井,寓含天圓地方之意。24組鬥拱由大到小, 由下至上, 共12層,按蠃旋形排列。取意1年12個月,24個節氣。鬥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間木作處理手法。彩繪采用五彩裝,瀝粉貼金,金碧輝煌。最頂端的彩繪,則是參照西安鐘樓的彩繪式樣精心繪製而成。這一蠃旋式藻井,在全國古建中是不多見的,能給人以動感,凝神仰視,仿佛在不斷旋轉,不斷變化,又給人以時空無限之感,這也正是設計者的匠心獨具之處。藻並中央,懸挂精雕細刻的“母子”宮燈,隨氣流變化,宮燈不停地微微轉動。
西廳稱為“仿古展演廳”,是一座小型戲臺,戲臺上陳列有極為珍貴的古樂器復製件,深寓歌舞興閣之意。其中有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編磬仿製件。編鐘為24件,可進行演奏,曾獲得1985年的“百花奬”。編磬為32件,其厚薄不同,敲擊時發音各異。此外,還有土樂“塤”、竹樂“”“排簫”,革樂“建鼓”、“雙鳳虎座鼓”,匏樂及絲樂“瑟”、殷代“虎紋磬”、“鐃”等塑件,還有隋唐時代的樂俑。這些仿古樂器既是陳列品,又可利用它們進行小型的樂舞演奏。2000年後,文娛隊移至北園(俯暢園)進行文藝演出。
大廳南北東三面墻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畫——《大唐舞樂》。南面為“竜墻”,以男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破陣樂舞》為大框架。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徵伐四方,破叛將劉武周,軍中遂有《奏王破陣樂舞》之麯流傳,歌頌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後,親製《破陣樂舞》,其舞形及音樂“發揚蹈厲,聲韻慷慨。”壁畫中舞蹈者披甲執戟,作戰武士打扮,具有濃厚的戰鬥氣息和粗獷雄偉氣勢。《破陣樂舞》的隊列當中,有兩組舞蹈的表演者。右邊,兩名鬍人表演以跳躍動作為主的《鬍騰舞》,這種舞蹈為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石國,也就是唐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剋塔什幹一帶。舞蹈者頭戴珠帽,穿長衫,腰係寬帶,足登軟靴(多為黑色),有詩曰:“揚眉動目踏花毯,紅汗交流珠帽偏”。左邊,兩名舞者執劍跳起,表演的是《劍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藝人公孫大娘善舞劍器,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繪道:“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竜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畫面中後部,舞者身披獅皮表演《五方獅子舞》。五名舞者裝扮成五頭不同顔色的獅子,各立一方,表演獅子“俯、仰、馴、狎”等各種情態,有二人扮成“昆侖像”,就是戲獅的人,牽着繩,拿着拂塵彩球逗弄獅子,場面雄偉壯觀,與前面的《破陣樂舞》隊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畫面後部是樂臺上下的伴奏樂伎。
北面為“鳳墻”,以女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唐代著名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為主體(在三樓已對其進行簡要介紹)。白居易在詩中描繪,其服飾“案前舞者顔如玉,不着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帳步搖冠、細瓔纍纍佩珊珊”。其舞姿“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竜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裾雲欲生”。左邊,兩名女童踩蓮對舞,表演的是《柘枝舞》。 此舞為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怛羅斯,(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剋境內的江布爾)。其舞姿節奏明快, 旋轉迅速,剛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畫面中後部, 兩名舞伎在圓形地毯上快速輕盈地旋轉,表演的是《鬍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 出自康國(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即今烏茲別剋境內撒馬爾罕)。其舞姿動作輕盈,急速旋轉,節奏鮮明,主要以鼓伴奏。 白居易《新樂府•鬍旋女》詩云:“弦歌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巳時”。畫面後部是伴奏樂伎。整個舞蹈場面設置在滿塘春水、緑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兩衹仙鶴,一左一右,上下翩飛,烘托了輕歌曼舞、飄飄欲仙的氣氛。
滕王閣的陳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體現和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精粹,同時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 | 滕王閣及周邊景觀
新閣自1989年重陽節主體工程竣工,對外接待遊人,以後又不斷完善配套設施,逐漸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築群。由東面榕門路進入園區,首先迎接遊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樓彩繪仿宋式大牌樓。牌樓正中是青石貼金橫匾二方, 東為“滕閣秋風”,西為“勝友如雲”。穿過牌樓,來到東大門,正上方懸挂貼金橫匾:“雄州霧列”。大門南北兩側為高低錯落的仿古街 ,店內多銷售字畫、古玩、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等等。 大門朝西的門楣之上,亦懸挂一橫匾:“地接衡廬”。
進入園區,園內緑草如茵,鮮花吐豔,環境優美。寬闊的閣前廣場將主閣襯托得分外莊嚴雄偉,充分展現了當年王勃所贊譽的那種“上出重霄”、“下臨無地”的氣勢。廣場與主閣之間,有一條南北貫通的幹道。幹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兩方貼金橫匾,朝南為“戟遙臨”,朝北為“美盡東南”。這是南門入園口。牌坊北側,立有“銅奔馬”雕塑,又名“馬踏飛燕”,這是中國旅遊的標志。幹道北端也有一處入園口,其西側,有園中之園的“俯暢園”。 | | 王勃像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攜文武官員歡宴於滕王閣,共慶重陽登高佳節。此時,王勃因赴交趾省親探父,乘船路過馬當(今彭澤縣)遇阻,中原水神以風相助,日行七百裏到達南昌,適逢閻都督九九重陽為滕王閣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興正酣,閻都督請各位嘉賓行文賦詩以紀歡宴之盛況,其實閻公是想讓略具詩名的女婿孟學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學士也已經準備妥當,衹等當衆吟詠,因此在座諸公均再三謙讓。
至王勃之末座時,王勃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得滿座愕然。
王勃行文習慣小酌,然後蒙頭少睡,起來後揮毫而就,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難成,王勃於是端坐書案,神情凝註,手拈墨碇緩慢磨墨,藉機醖釀才思。
閻都督和衆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於是登閣賞景,吩咐小吏隨時通報。
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聽覺老生常談,實乃平淡無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默不言語;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拍手稱贊天才之筆,急令衆文武返滕王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話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後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滕王閣序
宋蘇軾手跡《滕王閣序》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竜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傢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傢;舸艦彌津,青雀黃竜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緑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明文徵明手跡《滕王閣序》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麯,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懿之長風。捨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傢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竜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 | 《滕王閣詩選》
歷朝歷代文人雅士們以滕王閣為歌詠主題的詩作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張九齡、白居易、杜牧、蘇軾、王安石、朱熹、黃庭堅、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湯顯祖這樣文化大傢們留下的美文:
滕王閣
唐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樓
唐 張九齡
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去霞千裏開,洲渚萬形出。
淡淡澄江漫,飛飛度鳥集。
邑人半艫艦,津樹多楓橘。
感別時已屢,憑眺情非一。
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秩。
謬忝為邦寄,多慚理人術。
駑鈍雖自勉,倉廩素非實。
陳力倘無效,謝病從芝術。
登城樓望西山作
唐 張九齡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崖久不在。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遊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滕王閣
唐 杜牧
滕閣中春綺席開,
柘枝蠻鼓殷情雷.
垂樓萬幕青雲合,
破浪千帆陣馬來.
未掘雙竜牛鬥氣,
高懸一榻棟梁材.
連越控巴知何事,
珠翠沉檀處處催.
鐘陵餞送
唐 白居易
翠幕紅筵高在雲,
歌聲一麯萬傢聞.
路人指點滕王閣,
看送忠州白使君.
滕王閣秋望
唐 張 喬
創來人世殊,幾度繞汀蘆。
迭浪有時有,閑雲無日無。
早涼先燕去,返照後帆孤。
未得營歸計,菱歌滿舊湖。
重登滕王閣
唐 李涉
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嚮此遊。
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
滕王閣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無已時,
陳蕃徐孺去何之?
愁來徑上滕王閣,
覆取文公一片碑.
題滕王閣
宋 蘇轍
客從筠溪來,奇側舟一葉。
忽觀章貢餘,晃蕩天水接。
霜風出洲渚,草木見毫末。
氣奔西山浮,聲動古今業。
樓觀卻相倚,山川互開闔。
心驚魚鳥會,目送鳧雁滅。
遙觀客帆久,更悟江流闊。
使君東魯儒,府有徐孺榻。
高談對賓旅,確論精到骨。
餘思屬洲山,登臨寄遺堞。
驕王應笑滕,狂客亦憐勃。
萬錢罄一飯,千金買豐碣。
毫氣相凌蕩,俳語終倉卒。
事往空長江,人來逐飛楫。
和篇亦無陋,抱恨費彈壓。
但當倒瓶罌,一醉滄江月。
登 滕 王 閣
宋 蘇軾
坐久淡無慮,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漁火,繁露濕江城。
嚮夕橫燕望,今宵習楚聲。
因憐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滕王閣感懷
宋 王安國
滕王平日好追遊,高閣魏然枕碧流。
勝地幾經興廢事,夕陽偏照古今愁。
城中樹密千傢市,天際人歸一葉舟。
極目煙波吟不盡,西山重迭亂雲浮。
和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
宋 朱熹
滕王閣下水初生,
聞道登臨復快晴.
帝子豈知陳跡在,
長江肯趁麯池平.
山楹雨罷珠簾捲,
檐鐸風驚玉配鳴.
滿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賀新郎>>賦滕王閣
宋 辛棄疾
高閣臨江渚,
訪層城,空餘舊跡,暗然懷古.
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雲暮雨.
但遣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緑,映悠悠潭影長如故.
空有恨,奈何許!
王郎健筆誇翹楚.
到如今,落霞孤鶩,競傳佳句.
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簾歌舞.
為徙倚,闌幹凝伫.
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
誰共飲?有詩侶.
長壽樂
宋 李清照
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
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
愛景欲挂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鬥。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
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緑綬。
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
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
祝千齡,藉指鬆椿比壽。
滕王閣
宋 文天祥
五雲窗戶瞰滄浪,
猶聞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時黃道闊,
江山一片畫圖長.
回風何處搏雙雁,
凍雨誰人駕獨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閣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閣次韻劉允叔
宋 戴復古
消遣客懷尋勝事,酒杯詩捲得同攜.
當年傑閣棲竜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斜照浴紅秋水上,好山橫碧畫欄西.
幾人登覽皆磨滅,惟有前峰壓不底.
<<滿江紅>>登滕王閣
宋 吳潛
萬裏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
正檻外,西山雲漲,章江濤作.
何處徵帆林杪去,有時野鳥沙邊落.
近簾鈎,暮雨掩空來,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着.
嚮黃昏,斷送客魂銷,城頭角.
滕 王 閣
王英
連城高閣起崔嵬,帝子曾經歌舞來。
四面簾櫳開晴霧,半空簫鼓隱春雷。
緱山謾說乘竜去,遼海徒聞化鶴回。
惟有三王遺刻在,年年風雨長莓苔。
滕 王 閣
宗必經
高閣連城十二欄,西風領客共躋攀。
半簾煙雨長江外,千裏湖山咫尺間。
雁帶秋聲歸別浦,鶯分春色過巴山。
當年蛺蝶知誰畫,一夢莊周去不還。
滕 王 閣
虞集
天寒江閣立蒼茫,百尺欄桿迤夕陽。
歲久魚竜非故物,春深蛺蝶是何王?
帆檣星鬥通南極,車蓋風雲擁豫章。
燈火夜歸湖上雨,隔鄰呼酒說幹將。
題 滕 王 閣
虞集
豫章城上滕王閣,不見鳴鑾佩玉聲。
惟有當時簾外有,夜深依舊照江城。
滕王閣
虞集
危樓百尺倚欄桿,滿目江山不厭看.
空翠遠凝江樹小,落霞飛送酒杯寬.
千年劍氣衝牛鬥,半夜天香下廣寒.
我欲乘鸞朝帝闕,五雲深處是長安.
滕 王 閣
王慎中
前王歡賞地,棟宇已成空。
惟有西山色,還將舊日同。
夷猶臨短檻,感嘆對長風。
世事匆匆裏,江流自嚮東。
滕 王 閣
李東陽
滕王高閣罷崔嵬,誰築西江第一臺!
雲雨不收歌舞地,文章空嘆古今纔。
豐城夜氣聞竜起,彭蠡秋風送雁來。
幾欲乘槎問牛鬥,不知平地有三臺?
滕 王 閣
李夢陽
陽浦通新霧,陰城帶古樓。
君王罷歌舞,棟雨白雲留。
草色歲年換,客心江水流。
黃昏仍一望,燈火萬傢州。
滕王閣
超 慧
檻外長江去不回,檻前楊柳後人栽。
當時惟有西山在,曾見滕王歌
題滕王閣
夏 辣
面臨江水勢凌霞,卻倚重城十萬傢。
當檻曉雲依鶴嶺,拂階殘雨下竜沙。
詞人樂石文皆在,帝子歡遊事未賒。
好是良宵金鼓動,闌幹牛鬥逼檐斜。
滕王閣春日晚眺
潘興嗣
重迭西屏對面開,巍城穹閣信雄哉!
眼看孤鶩雲中沒,坐見長江檻外來。
蛺蝶圖成春未晚,柘枝筵動客多才。
休論今古興亡事,時倒金樽醉一回。
題 滕 王閣
吳與弼
孺子亭空春草長,忠臣祠老燕繁梁。
千門萬戶皆沉夢,何事虛空畫渺茫?
題滕王閣圖
貢師泰
雄地控華甸,傑閣臨芳洲。
飛甍起千仞,麯闌圍四周。
丹碧何輝煌,文采射鬥牛。
帝子去不返,俯仰幾經秋。
江黑簾雨捲,山青棟雲收。
孤舟天際來,揚帆在中流。
狂飆薄暮起,坐覺增煩憂。
何當掃重翳,白日耀神州。
開圖發長嘆,天地一浮漚。
南昌晚眺
韋 莊
南昌城郭枕江煙,章水悠悠浪拍天。
芳草緑遮仙尉宅,落霞紅襯賈人船。
霏霏閣上千山雨,悠悠雲中萬樹蟬。
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傢樓在鬥牛邊。
滕王閣春風晚眺
曹
陵春帝子閣,偶眺日移西。
浪勢平花塢,帆陰上柳堤。
凝嵐藏宿翼,迭浪碎歸蹄。
衹此長吟詠,因高思不迷。
滕 閣 風
山召高閣出洪州,佩玉鳴鑾帝子遊。
謾有文章傳盛事,更無賓客宴清秋。
綺羅香逐浮雲散,弦管聲隨逝水流。
莫嚮畫圖看蛺蝶,夢來何處問莊周!
滕閣秋風
明 鬍儼
帝子何年去?城頭高閣閑。
秋風起南浦,夕照在西山。
蕭瑟青蘋末,凄涼紅蓼間。
酒闌歌舞散,吹送彩雲還。
泊滕王閣
周復俊
帝子遊何處?空餘高閣名。
孤舟次流水,斜照倚丹楹。
鶩影霞前逝,漁歌煙際生。
猶憐王勃句,秀並暮山清。
再 遊 滕 王 閣
熊良輔
傑閣重臨此一時,風霜吹冷著徵衣。
江山如畫城還是,帝子不來秋又歸。
見說五陵無樹起,衹應汾水有雲飛。
凄其七百餘年意,惟見西山草木稀。
西 江 第 一 樓
明 韓雍
山形西峙水流東,高架危樓映碧空。
雙燕舞穿珠箔雨,群鷗飛散錦帆風。
登 滕 王 閣
汪應軫
十載扁舟去五湖,煙花千裏又洪都。
個中不減麒麟閣,何處能尋蛺蝶圖。
南浦湍聲流夕照,東臯春色帶雲鋤。
王韓文焰衝牛鬥,未信當年獨愧盧。
江 西 滕 王 閣 圖
吳師道
西山擁翠大江流,歷歷開圖記昔遊。
寂寞滕王舊時閣,秋風斜日下城頭。
登 滕 王 閣
吳國倫
崔嵬古閣大江頭,病起登臨屬暮秋。
窗際白雲吳楚合,波間赤日古今流。
山川不盡孤臣淚,歌舞曾聞帝子遊。
萬裏烽煙迷北望,還如王粲在荊州。
登 滕 王 閣
吳與弼
片舟南去急歸程,江畔晴樓偶一行。
南浦西山俱在眼,微吟不盡古人情!
登 滕王 閣
吳桂芳
君王歌舞處,危閣敞西風。
夕嶂連雲翠,煙江落日紅。
高文存大雅,麗藻見天工。
檻外孤霞起,爭趨賦筆雄。
題滕王閣
元 吳元德
西山千仞枕江湄,曾見賢王出牧時.
寶劍氣沉竜去遠,玉蕭聲斷雁來遲.
美人粉黛歸何處?才子文章有斷碑.
不盡登臨懷古意,章江如箭日飛馳.
登滕王閣
明 張位
我亦江邊結小樓,閑雲偏為竹窗留.
遙聞滕閣笙簧沸,更覺吾廬鬆菊幽.
帝子遺風仍壯麗,群公暇日此夷猶.
登臨不忘君恩重,極目神州萬裏秋.
滕王閣
明 解學竜
公餘選勝此淹留,盡日盤桓興未酬.
江入棟簾濤意遠,文垂金石古音遒.
可中三對章江月,大有初逢太史秋.
最喜翬飛能抱郭,凌然百尺鞏南州.
滕王閣看演<<牡丹亭>>二絶
明 湯顯祖
韻若笙蕭氣若絲,
牡丹魂夢去來時.
河移客散江波起,
不解消魂不遣知.
樺燭煙銷泣絳紗,
清微苦調脆殘霞.
愁來一座更衣起,
江樹沉沉天漢斜.
滕王閣逢琪叔為別
明 湯顯祖
纔名真似玉潾潾,江上相逢琪樹春.
更別未須明日去,章門風雨解留人.
兄弟街頭會亦奇,蘭亭已矣更何之?
臨岐並作蒼茫語,樽酒弦歌日暮時.
滕王閣
明 吳遜
一葉扁舟挂晚風,崢嶸樓閣畫圖中.
天連彭蠡三湖碧,日射匡廬五老紅.
壓座文章誰作續,動人歌舞亦成空.
浦雲山雨仍朝暮,憮景留題興不窮.
秋日登滕王閣
明 徐學模
江鳥浮空浦樹分,人煙生處俯氤氳.
千層白浪帆檣雨,一片青山殿閣雲.
簾棟故應面勝楷,鬥牛猶自護遺文.
庾關客思秋無賴,淼淼汀花雁夜聞.
秋日登滕王閣
明 張銓
層構飛欄俯碧流,千年勝跡壯南州.
江山回合多靈氣,吳楚平分控上遊.
明月似憐歌舞池,浮雲不盡古今愁.
眼前風景猶如舊,遠水長天一色秋.
滕王閣
清 錢謙益
吳楚風煙接上遊,憑欄極目總神州.
吳兒愛說韓襄毅,題破江南第一樓.
拍肩群瞽說文章,大樹蜉蝣可自量.
珍重袁州韓刺史,欣將名姓次三王.
滕王閣
清 洪允章
傑閣凌天接遠天,重開舊址繼先賢.
江山合勢成都會,章貢同流聚百川.
六月濤聲驚座上,三更月色到階前.
古今名勝因人重,德業文章可共傳.
秋日登滕王閣
清 彭孫橘
客路逢秋事易傷,江天煙景正蒼涼.
依然極浦生秋水,終古寒潮送夕陽.
高士幾回亭草緑,梅仙一去嶺雲荒.
臨風不見南來雁,書札何由達豫章?
齊天樂
登滕王閣
清 竜紫篷
雨簾雲棟重尋處,青紅半空飛去.
檻影侵鷗,檐光送雁,搖蕩秋容千裏.
歌珠舞翠,怎禁得無情,一江流水.
可是西山,半眉新緑光人覷.
千年留下勝賞,盡登臨無限,須付才思.
壞堞閑愁,危檣往恨,欲拍闌幹無緒.
新碑舊記,更今古匆匆,一番興廢.
立盡斜陽,共誰評半語? | | 開放時間:7:30~17:30
門票:50元。
優惠政策:現役軍人、傷殘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地方離休幹部憑相關證件,70歲以上老年人憑《老年證》以及1.1米以下兒童,可以免票;1.1米至1.4米兒童,學生憑學生證,可半票優惠。
交通:公交2、遊2、遊1、7、8、26路可達。
市內交通:南昌市區內可乘1路、201路公共汽車、801路、806路中巴可達
地址:榕門路仿古街58號
附:【消歧義】
後滕王李元嬰被貶為隆州刺史,於四川閬中修建了一座建築,也稱滕王閣,又名“滕王亭子”。位於閬中市城北35公裏處的玉臺山腰,是一座唐代風格的歇山式雙垂檐屋頂的古典建築,氣勢宏大,富麗堂皇。閣前聳立一石捨利塔,呈魚狀,高8米,建造於公元4世紀,早滕王閣200多年,此塔有一種非常奇妙、夢幻般的視覺效果。閣後側是青石崖,崖上有洞,洞內壁刻有明朝邵元善寫杜甫《滕王亭子》一詩的行書。外壁刻有歷代文人遊滕王閣題詠的詩文。閣右側是一座四合院的玉臺山莊。莊前鑄有張飛騎馬銅像,高7米。飛手執八丈矛,神態威揚。唐代詩聖杜甫兩次遊寓閬中,多次登臨滕王閣賦詩抒懷,在《滕王亭子》、《玉臺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裏,佩傢犬吠白雲間”的名佳麗句。 | | 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仿佛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滕王閣主體建築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宜興産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麯風雨橋。樓閣雲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臺。一級高臺,係鋼筋混凝土築體,踏步為花崗石打鑿而成,墻體外貼江西星子縣産金星青石。一級高臺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長廊北端為四角重檐“挹翠”亭,長廊南端為四角重檐“壓江”亭。從正面看,南北兩亭與主閣組成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 而從飛機上俯瞰,滕王閣則有如一隻平展兩翅,意欲凌波西飛的巨大鯤鵬。這種絶妙的立面和平面佈局,正體現了設計人員的匠心。
一級高臺朝東的墻面上,鑲嵌石碑五塊。正中為長捲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宛如一幅裝裱精工的巨捲。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韓愈在《記》中寫道:“餘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絶特之稱。”長碑左側為花崗岩《竣工紀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閣紀名》碑,右側為花崗石《奠基紀念石》及青石《滕王閣創建紀年》碑。
由一級高臺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臺(象徵城墻的臺座)。這兩級高臺共有89級臺階,而新閣恰於1989年落成開放。二級高臺的墻體及地坪,均為江西峽江縣所産花崗石。高臺的四周,為按宋代式樣打鑿而成的花崗石欄桿,古樸厚重,與瑰麗的主閣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級高臺與石作須彌座墊托的主閣渾然一體。由高臺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製,鼎高2.5米左右、 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此鼎乃仿北京大鐘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設,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主閣概況】
主閣的色彩,絢爛而華麗。其梁枋彩畫采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緑結華裝”。室內外鬥拱用“ 解緑結華裝”,突出大紅基調,拱眼壁也按此色調繪製,底色用奶黃色。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天花板每層圖案各異,支條深緑色,大紅井口綫,十字口梔子花。椽子、望板均為大紅色,柱子油朱紅色,門窗為紅木傢具色。室外平坐欄桿油古銅色。
主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絶特”九竜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內容均選自王勃的《滕王閣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為底貼金匾額。
由東抱廈的正門入閣, 門前紅柱上懸挂着一幅4. 5米長的不銹鋼拱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乃毛澤東同志生前手筆。江澤民總書記1989年和1995年兩度登閣時,曾在這裏久久駐足觀賞,並與導遊員一同吟誦王勃《滕王閣序》文。
走進大廳,撲入眼簾的是一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根據明朝馮夢竜所著《醒世恆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浮雕主體部分,王勃昂首立於船頭,周圍波翻浪涌,表現王勃藉神力日趨七百裏趕赴洪都的英姿。畫面右邊為王勃被風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邊為王勃赴滕閣勝會,揮毫作序的場景。整個構圖采用時空合成的現代觀念,將不同時間、地點、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以傳統雕塑手法,並通過朦朧燈光的處理,把觀衆帶入幽遠迷人的意境中。
一樓西廳是閣中最大廳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此廳陳放了一座滕王閣銅製模型,又叫“閣中閣”。它是按2比25的比例製作。臺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礬石打製,“閣中閣”由江西銅工藝品廠鑄造。廳內丹柱上懸挂有多副出自名傢手筆的楹聯。
第二層是一個暗層,採光和通風均靠人工解决。此層的陳設,體現的是“人傑”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傑圖》,畫高2.55米, 長20多米,畫面上生動地描繪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歷代名人,這些人雖然時代不同,服飾不同,地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素質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諧統一在同一的畫面之中。這是一幅由江西歷史上衆多名傑組成的輝煌長捲,展示了偉大華夏民族之雄風。畫面人物造型生動,格調雅逸,綫條組織富有韻味。
正廳兩側,設有貴賓接待室和小會議,進入西廳門楣上,橫挂“俊采星馳”金匾, 與《人傑圖》渾然一體。西廳陳列了自新閣落成開放以來, 黨和國傢領導人江澤民、李鵬等遊覽滕王閣的照片。
第三層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額,規格都是1.5米× 4.5米。 東為“江山入座” , 西為“水天空霽”, 南為“棟宿浦雲”,北為“朝來爽氣”,這些內容均係清順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閣時所擬匾額。東廳兩 側陳列有“鑾駕”禮器,取材於“戟”、“帷”等古儀仗,有朝天鐙、月牙戟、 判官手、竜鳳屏、金爪等, 由蘇州製作。面北耳廳陳列以“物華天寶”著稱的江西工藝展品,北耳廳為一茶座,是閣中品茗、小憩之地。
中廳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畫《臨川夢》,取材於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劇本寫成於明萬歷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湯顯祖首次在滕王閣上排演了這出戲,開創了滕王閣上演戲麯之先河。滕王閣由此而從一座歌舞樓臺逐漸演變成戲麯舞臺。畫面以灰藍色為基調,采用裝飾手法,刻畫戲劇人物,體現神靈感夢的故事情節,通過夢幻來體現湯公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對理想社會的憧憬,表現出強烈的愛憎。
西大廳為“古宴廳”,西邊梁枋挂一金匾,上書“臨江一閣獨秀”。東墻上有1.85 ×2.65米的銅浮雕《唐伎樂圖》,畫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傳說唐玄宗曾聽得月宮仙樂,玄宗默記下一半,後西涼節度使楊敬述獻上《婆羅門麯》,與玄宗記下的仙樂相符,玄宗將此麯潤色並重新填寫歌詞,改名《霓裳羽衣麯》。其音樂、舞蹈和服飾都着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三名舞伎周圍,分別雕刻有馬術、摔跤、鬥牛、橫吹等一係列民間遊藝競技場面以及星相等,兩側是操持各種樂器奏樂的藝人。整個畫面體現了唐代國富民強、盛世升平之景象。銅浮雕之下,有春秋朝代青銅器文物的復製品:虎牛祭案、牛頭鼎、四足人面鼎、人面鼎等六件。地面鋪有紅色竜紋地毯。兩邊有磨漆大花瓶,其高如人,上繪有江西省省花紅杜鵑。 黑底襯托,分外豔麗。
第四層與第二層建築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個暗層。此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觀精華。畫面從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嶺梅關、弋陽圭峰、上饒三清山、鷹潭竜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等。畫面嚴謹,功力深厚,充分表現了江西“鐘靈毓秀”的壯麗山川。進入西廳的門楣上方懸挂“雄峙”金匾,西廳為“滕王閣竹刻楹聯堂”。
第五層與第三層相似。也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是登高覽勝、披襟抒懷、以文會友的最佳處。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正東為“東引甌越”、南為“南溟迥深”,西為“西控蠻荊”,北為“北辰高遠”。
東廳中央,陳列了滕王閣規劃全景模型。 西墻上鑲嵌了兩幅大型陶瓷壁畫,規格都是2.6米×2米。原畫為已故江西當代著名山水畫大師黃秋園先生所作。左邊這幅名為《吹簫引鳳圖》,取材於東漢劉嚮所作《神仙傳》。傳說春秋時,有個名叫蕭史失,擅長吹簫,秦穆公之女弄玉對他非常仰慕,拜其為師。秦穆公曾專門修建一座“鳳臺”,供他們學習時使用。後來,師徒二人結為伉儷,弄玉在蕭史指點之下,很快掌握吹簫技藝,她模仿鳳凰之聲、引來鳳凰圍繞她翩翩起舞。數年後,夫婦雙雙乘鳳凰飛升天界成仙。右邊這幅是黃秋園先生臨摹五代畫傢關仝的《西山待渡圖》。關仝的原畫本已模糊不清,黃先生精心研究,采用枯骨皴筆法,勾綫綫粗壯雄健,其風骨神韻盡得原作精髓,令人嘆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認為:“黃秋園先生的山水畫,含英咀華,自成傢法。蒼蒼茫茫,煙雲滿紙。望之氣象萬千,撲人眉宇。”東廳兩側,為“翰墨”、“丹青”二廳。兩廳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傢具,有供書畫傢潑墨揮毫的書畫案,是藝術傢進行創作的極佳環境。這裏也是前來遊覽參觀的名人題詞留言的所在。有黨和國傢領導人江總書記在兩度登閣乘興吟誦王勃序文之餘,揮毫書寫的其中的警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李鵬同志“高閣重臨江渚,層樓再出雲天”的題詞,有鄧力群同志“長江三樓.一樓勝過一樓”的墨跡。
中廳正中屏壁上,鑲置用黃銅板製作的王勃的《滕王閣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蘇東坡手書,經復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鎸刻而成。
西廳東壁懸挂磨漆畫《百蝶百花圖》,選此題材,乃是根據滕王李元嬰愛蝶、繪蝶之雅事。據傳李元嬰擅畫蝶,自成一派,畫界稱為“滕派蝶畫”。滕王的蝶畫當時非常珍貴,有詩云:“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這幅磨漆畫寄托了今人對“滕王閣”創始人李元嬰的懷念。其製作工藝非常精妙:以三合板為底,貼金箔紙為底色,蝴蝶乃是用細銅絲勾勒綫條,將貝殼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畫面下部盛開的白色花叢是南昌市市花金邊瑞香,花瓣用蛋殼拼成。磨漆畫有東方油畫之譽。
五樓是最高的明層。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雲,章江曉渡,山水之美,盡收眼底;高樓如林,大橋如虹,公路如織,人車如流,一派城市繁榮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遊目四望,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遊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着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其內,雖是一個暗層,但設計者將中廳南北角重檐間的墻體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綫極好,與明層無異。
由臺座之下的底層算起,這一層實為第九層,故大廳題匾“九重天”。大廳中央,有漢白王圍欄通井, 下可俯視第五層,其上方對一圓拱形藻井,寓含天圓地方之意。24組鬥拱由大到小, 由下至上, 共12層,按蠃旋形排列。取意1年12個月,24個節氣。鬥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間木作處理手法。彩繪采用五彩裝,瀝粉貼金,金碧輝煌。最頂端的彩繪,則是參照西安鐘樓的彩繪式樣精心繪製而成。這一蠃旋式藻井,在全國古建中是不多見的,能給人以動感,凝神仰視,仿佛在不斷旋轉,不斷變化,又給人以時空無限之感,這也正是設計者的匠心獨具之處。藻並中央,懸挂精雕細刻的“母子”宮燈,隨氣流變化,宮燈不停地微微轉動。
西廳稱為“仿古展演廳”,是一座小型戲臺,戲臺上陳列有極為珍貴的古樂器復製件,深寓歌舞興閣之意。其中有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編磬仿製件。編鐘為24件,可進行演奏,曾獲得1985年的“百花奬”。編磬為32件,其厚薄不同,敲擊時發音各異。此外,還有土樂“塤”、竹樂“”“排簫”,革樂“建鼓”、“雙鳳虎座鼓”,匏樂及絲樂“瑟”、殷代“虎紋磬”、“鐃”等塑件,還有隋唐時代的樂俑。這些仿古樂器既是陳列品,又可利用它們進行小型的樂舞演奏。2000年後,文娛隊移至北園(俯暢園)進行文藝演出。
大廳南北東三面墻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畫——《大唐舞樂》。南面為“竜墻”,以男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破陣樂舞》為大框架。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徵伐四方,破叛將劉武周,軍中遂有《奏王破陣樂舞》之麯流傳,歌頌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後,親製《破陣樂舞》,其舞形及音樂“發揚蹈厲,聲韻慷慨。”壁畫中舞蹈者披甲執戟,作戰武士打扮,具有濃厚的戰鬥氣息和粗獷雄偉氣勢。《破陣樂舞》的隊列當中,有兩組舞蹈的表演者。右邊,兩名鬍人表演以跳躍動作為主的《鬍騰舞》,這種舞蹈為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石國,也就是唐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剋塔什幹一帶。舞蹈者頭戴珠帽,穿長衫,腰係寬帶,足登軟靴(多為黑色),有詩曰:“揚眉動目踏花毯,紅汗交流珠帽偏”。左邊,兩名舞者執劍跳起,表演的是《劍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藝人公孫大娘善舞劍器,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繪道:“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竜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畫面中後部,舞者身披獅皮表演《五方獅子舞》。五名舞者裝扮成五頭不同顔色的獅子,各立一方,表演獅子“俯、仰、馴、狎”等各種情態,有二人扮成“昆侖像”,就是戲獅的人,牽着繩,拿着拂塵彩球逗弄獅子,場面雄偉壯觀,與前面的《破陣樂舞》隊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畫面後部是樂臺上下的伴奏樂伎。
北面為“鳳墻”,以女性歌舞樂伎為主,畫面以唐代著名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為主體(在三樓已對其進行簡要介紹)。白居易在詩中描繪,其服飾“案前舞者顔如玉,不着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帳步搖冠、細瓔纍纍佩珊珊”。其舞姿“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竜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裾雲欲生”。左邊,兩名女童踩蓮對舞,表演的是《柘枝舞》。 此舞為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出自怛羅斯,(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烏茲別剋境內的江布爾)。其舞姿節奏明快, 旋轉迅速,剛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畫面中後部, 兩名舞伎在圓形地毯上快速輕盈地旋轉,表演的是《鬍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數民族舞蹈, 出自康國(唐代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即今烏茲別剋境內撒馬爾罕)。其舞姿動作輕盈,急速旋轉,節奏鮮明,主要以鼓伴奏。 白居易《新樂府•鬍旋女》詩云:“弦歌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巳時”。畫面後部是伴奏樂伎。整個舞蹈場面設置在滿塘春水、緑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兩衹仙鶴,一左一右,上下翩飛,烘托了輕歌曼舞、飄飄欲仙的氣氛。
滕王閣的陳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體現和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精粹,同時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周邊景觀】
新閣自1989年重陽節主體工程竣工,對外接待遊人,以後又不斷完善配套設施,逐漸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築群。由東面榕門路進入園區,首先迎接遊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樓彩繪仿宋式大牌樓。牌樓正中是青石貼金橫匾二方, 東為“滕閣秋風”,西為“勝友如雲”。穿過牌樓,來到東大門,正上方懸挂貼金橫匾:“雄州霧列”。大門南北兩側為高低錯落的仿古街 ,店內多銷售字畫、古玩、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等等。 大門朝西的門楣之上,亦懸挂一橫匾:“地接衡廬”。
進入園區,園內緑草如茵,鮮花吐豔,環境優美。寬闊的閣前廣場將主閣襯托得分外莊嚴雄偉,充分展現了當年王勃所贊譽的那種“上出重霄”、“下臨無地”的氣勢。廣場與主閣之間,有一條南北貫通的幹道。幹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兩方貼金橫匾,朝南為“戟遙臨”,朝北為“美盡東南”。這是南門入園口。牌坊北側,立有“銅奔馬”雕塑,又名“馬踏飛燕”,這是中國旅遊的標志。幹道北端也有一處入園口,其西側,有園中之園的“俯暢園”。 | | 開放時間:7:30~17:30
門票:50元。
優惠政策:現役軍人、傷殘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地方離休幹部憑相關證件,70歲以上老年人憑《老年證》以及1.1米以下兒童,可以免票;1.1米至1.4米兒童,學生憑學生證,可半票優惠。
交通:公交2、遊2、遊1、7、8、26路可達。
市內交通:南昌市區內可乘1路、201路公共汽車、801路、806路中巴可達
地址:榕門路仿古街58號 | | 【才子絶唱】王勃像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攜文武官員歡宴於滕王閣,共慶重陽登高佳節。此時,王勃因赴交趾省親探父,乘船路過馬當(今彭澤縣)遇阻,中原水神以風相助,日行七百裏到達南昌,適逢閻都督九九重陽為滕王閣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興正酣,閻都督請各位嘉賓行文賦詩以紀歡宴之盛況,其實閻公是想讓略具詩名的女婿孟學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學士也已經準備妥當,衹等當衆吟詠,因此在座諸公均再三謙讓。
至王勃之末座時,王勃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得滿座愕然。
王勃行文習慣小酌,然後蒙頭少睡,起來後揮毫而就,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難成,王勃於是端坐書案,神情凝註,手拈墨碇緩慢磨墨,藉機醖釀才思。
閻都督和衆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於是登閣賞景,吩咐小吏隨時通報。
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聽覺老生常談,實乃平淡無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默不言語;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拍手稱贊天才之筆,急令衆文武返滕王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話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後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滕王閣序
宋蘇軾手跡《滕王閣序》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竜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傢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傢;舸艦彌津,青雀黃竜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緑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明文徵明手跡《滕王閣序》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麯,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捨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傢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竜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閣文集粹】《滕王閣詩選》
歷朝歷代文人雅士們以滕王閣為歌詠主題的詩作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張九齡、白居易、杜牧、蘇軾、王安石、朱熹、黃庭堅、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湯顯祖這樣文化大傢們留下的美文:
滕王閣
唐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樓
唐 張九齡
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去霞千裏開,洲渚萬形出。
淡淡澄江漫,飛飛度鳥集。
邑人半艫艦,津樹多楓橘。
感別時已屢,憑眺情非一。
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秩。
謬忝為邦寄,多慚理人術。
駑鈍雖自勉,倉廩素非實。
陳力倘無效,謝病從芝術。
登城樓望西山作
唐 張九齡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崖久不在。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遊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滕王閣
唐 杜牧
滕閣中春綺席開,
柘枝蠻鼓殷情雷.
垂樓萬幕青雲合,
破浪千帆陣馬來.
未掘雙竜牛鬥氣,
高懸一榻棟梁材.
連越控巴知何事,
珠翠沉檀處處催.
鐘陵餞送
唐 白居易
翠幕紅筵高在雲,
歌聲一麯萬傢聞.
路人指點滕王閣,
看送忠州白使君.
滕王閣秋望
唐 張 喬
創來人世殊,幾度繞汀蘆。
迭浪有時有,閑雲無日無。
早涼先燕去,返照後帆孤。
未得營歸計,菱歌滿舊湖。
重登滕王閣
唐 李涉
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嚮此遊。
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
滕王閣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無已時,
陳蕃徐孺去何之?
愁來徑上滕王閣,
覆取文公一片碑.
題滕王閣
宋 蘇轍
客從筠溪來,奇側舟一葉。
忽觀章貢餘,晃蕩天水接。
霜風出洲渚,草木見毫末。
氣奔西山浮,聲動古今業。
樓觀卻相倚,山川互開闔。
心驚魚鳥會,目送鳧雁滅。
遙觀客帆久,更悟江流闊。
使君東魯儒,府有徐孺榻。
高談對賓旅,確論精到骨。
餘思屬洲山,登臨寄遺堞。
驕王應笑滕,狂客亦憐勃。
萬錢罄一飯,千金買豐碣。
毫氣相凌蕩,俳語終倉卒。
事往空長江,人來逐飛楫。
和篇亦無陋,抱恨費彈壓。
但當倒瓶罌,一醉滄江月。
登 滕 王 閣
宋 蘇軾
坐久淡無慮,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漁火,繁露濕江城。
嚮夕橫燕望,今宵習楚聲。
因憐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滕王閣感懷
宋 王安國
滕王平日好追遊,高閣魏然枕碧流。
勝地幾經興廢事,夕陽偏照古今愁。
城中樹密千傢市,天際人歸一葉舟。
極目煙波吟不盡,西山重迭亂雲浮。
和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
宋 朱熹
滕王閣下水初生,
聞道登臨復快晴.
帝子豈知陳跡在,
長江肯趁麯池平.
山楹雨罷珠簾捲,
檐鐸風驚玉配鳴.
滿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賀新郎>>賦滕王閣
宋 辛棄疾
高閣臨江渚,
訪層城,空餘舊跡,暗然懷古.
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雲暮雨.
但遣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緑,映悠悠潭影長如故.
空有恨,奈何許!
王郎健筆誇翹楚.
到如今,落霞孤鶩,競傳佳句.
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簾歌舞.
為徙倚,闌幹凝伫.
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
誰共飲?有詩侶.
長壽樂
宋 李清照
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
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
愛景欲挂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鬥。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
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緑綬。
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
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
祝千齡,藉指鬆椿比壽。
滕王閣
宋 文天祥
五雲窗戶瞰滄浪,
猶聞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時黃道闊,
江山一片畫圖長.
回風何處搏雙雁,
凍雨誰人駕獨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閣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閣次韻劉允叔
宋 戴復古
消遣客懷尋勝事,酒杯詩捲得同攜.
當年傑閣棲竜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斜照浴紅秋水上,好山橫碧畫欄西.
幾人登覽皆磨滅,惟有前峰壓不底.
<<滿江紅>>登滕王閣
宋 吳潛
萬裏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
正檻外,西山雲漲,章江濤作.
何處徵帆林杪去,有時野鳥沙邊落.
近簾鈎,暮雨掩空來,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着.
嚮黃昏,斷送客魂銷,城頭角.
滕 王 閣
王英
連城高閣起崔嵬,帝子曾經歌舞來。
四面簾櫳開晴霧,半空簫鼓隱春雷。
緱山謾說乘竜去,遼海徒聞化鶴回。
惟有三王遺刻在,年年風雨長莓苔。
滕 王 閣
宗必經
高閣連城十二欄,西風領客共躋攀。
半簾煙雨長江外,千裏湖山咫尺間。
雁帶秋聲歸別浦,鶯分春色過巴山。
當年蛺蝶知誰畫,一夢莊周去不還。
滕 王 閣
虞集
天寒江閣立蒼茫,百尺欄桿迤夕陽。
歲久魚竜非故物,春深蛺蝶是何王?
帆檣星鬥通南極,車蓋風雲擁豫章。
燈火夜歸湖上雨,隔鄰呼酒說幹將。
題 滕 王 閣
虞集
豫章城上滕王閣,不見鳴鑾佩玉聲。
惟有當時簾外有,夜深依舊照江城。
滕王閣
虞集
危樓百尺倚欄桿,滿目江山不厭看.
空翠遠凝江樹小,落霞飛送酒杯寬.
千年劍氣衝牛鬥,半夜天香下廣寒.
我欲乘鸞朝帝闕,五雲深處是長安.
滕 王 閣
王慎中
前王歡賞地,棟宇已成空。
惟有西山色,還將舊日同。
夷猶臨短檻,感嘆對長風。
世事匆匆裏,江流自嚮東。
滕 王 閣
李東陽
滕王高閣罷崔嵬,誰築西江第一臺!
雲雨不收歌舞地,文章空嘆古今纔。
豐城夜氣聞竜起,彭蠡秋風送雁來。
幾欲乘槎問牛鬥,不知平地有三臺?
滕 王 閣
李夢陽
陽浦通新霧,陰城帶古樓。
君王罷歌舞,棟雨白雲留。
草色歲年換,客心江水流。
黃昏仍一望,燈火萬傢州。
滕王閣
超 慧
檻外長江去不回,檻前楊柳後人栽。
當時惟有西山在,曾見滕王歌
題滕王閣
夏 辣
面臨江水勢凌霞,卻倚重城十萬傢。
當檻曉雲依鶴嶺,拂階殘雨下竜沙。
詞人樂石文皆在,帝子歡遊事未賒。
好是良宵金鼓動,闌幹牛鬥逼檐斜。
滕王閣春日晚眺
潘興嗣
重迭西屏對面開,巍城穹閣信雄哉!
眼看孤鶩雲中沒,坐見長江檻外來。
蛺蝶圖成春未晚,柘枝筵動客多才。
休論今古興亡事,時倒金樽醉一回。
題 滕 王閣
吳與弼
孺子亭空春草長,忠臣祠老燕繁梁。
千門萬戶皆沉夢,何事虛空畫渺茫?
題滕王閣圖
貢師泰
雄地控華甸,傑閣臨芳洲。
飛甍起千仞,麯闌圍四周。
丹碧何輝煌,文采射鬥牛。
帝子去不返,俯仰幾經秋。
江黑簾雨捲,山青棟雲收。
孤舟天際來,揚帆在中流。
狂飆薄暮起,坐覺增煩憂。
何當掃重翳,白日耀神州。
開圖發長嘆,天地一浮漚。
南昌晚眺
韋 莊
南昌城郭枕江煙,章水悠悠浪拍天。
芳草緑遮仙尉宅,落霞紅襯賈人船。
霏霏閣上千山雨,悠悠雲中萬樹蟬。
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傢樓在鬥牛邊。
滕王閣春風晚眺
曹
陵春帝子閣,偶眺日移西。
浪勢平花塢,帆陰上柳堤。
凝嵐藏宿翼,迭浪碎歸蹄。
衹此長吟詠,因高思不迷。
滕 閣 風
山召高閣出洪州,佩玉鳴鑾帝子遊。
謾有文章傳盛事,更無賓客宴清秋。
綺羅香逐浮雲散,弦管聲隨逝水流。
莫嚮畫圖看蛺蝶,夢來何處問莊周!
滕閣秋風
明 鬍儼
帝子何年去?城頭高閣閑。
秋風起南浦,夕照在西山。
蕭瑟青蘋末,凄涼紅蓼間。
酒闌歌舞散,吹送彩雲還。
泊滕王閣
周復俊
帝子遊何處?空餘高閣名。
孤舟次流水,斜照倚丹楹。
鶩影霞前逝,漁歌煙際生。
猶憐王勃句,秀並暮山清。
再 遊 滕 王 閣
熊良輔
傑閣重臨此一時,風霜吹冷著徵衣。
江山如畫城還是,帝子不來秋又歸。
見說五陵無樹起,衹應汾水有雲飛。
凄其七百餘年意,惟見西山草木稀。
西 江 第 一 樓
明 韓雍
山形西峙水流東,高架危樓映碧空。
雙燕舞穿珠箔雨,群鷗飛散錦帆風。
登 滕 王 閣
汪應軫
十載扁舟去五湖,煙花千裏又洪都。
個中不減麒麟閣,何處能尋蛺蝶圖。
南浦湍聲流夕照,東臯春色帶雲鋤。
王韓文焰衝牛鬥,未信當年獨愧盧。
江 西 滕 王 閣 圖
吳師道
西山擁翠大江流,歷歷開圖記昔遊。
寂寞滕王舊時閣,秋風斜日下城頭。
登 滕 王 閣
吳國倫
崔嵬古閣大江頭,病起登臨屬暮秋。
窗際白雲吳楚合,波間赤日古今流。
山川不盡孤臣淚,歌舞曾聞帝子遊。
萬裏烽煙迷北望,還如王粲在荊州。
登 滕 王 閣
吳與弼
片舟南去急歸程,江畔晴樓偶一行。
南浦西山俱在眼,微吟不盡古人情!
登 滕王 閣
吳桂芳
君王歌舞處,危閣敞西風。
夕嶂連雲翠,煙江落日紅。
高文存大雅,麗藻見天工。
檻外孤霞起,爭趨賦筆雄。
題滕王閣
元 吳元德
西山千仞枕江湄,曾見賢王出牧時.
寶劍氣沉竜去遠,玉蕭聲斷雁來遲.
美人粉黛歸何處?才子文章有斷碑.
不盡登臨懷古意,章江如箭日飛馳.
登滕王閣
明 張位
我亦江邊結小樓,閑雲偏為竹窗留.
遙聞滕閣笙簧沸,更覺吾廬鬆菊幽.
帝子遺風仍壯麗,群公暇日此夷猶.
登臨不忘君恩重,極目神州萬裏秋.
滕王閣
明 解學竜
公餘選勝此淹留,盡日盤桓興未酬.
江入棟簾濤意遠,文垂金石古音遒.
可中三對章江月,大有初逢太史秋.
最喜翬飛能抱郭,凌然百尺鞏南州.
滕王閣看演<<牡丹亭>>二絶
明 湯顯祖
韻若笙蕭氣若絲,
牡丹魂夢去來時.
河移客散江波起,
不解消魂不遣知.
樺燭煙銷泣絳紗,
清微苦調脆殘霞.
愁來一座更衣起,
江樹沉沉天漢斜.
滕王閣逢琪叔為別
明 湯顯祖
纔名真似玉潾潾,江上相逢琪樹春.
更別未須明日去,章門風雨解留人.
兄弟街頭會亦奇,蘭亭已矣更何之?
臨岐並作蒼茫語,樽酒弦歌日暮時.
滕王閣
明 吳遜
一葉扁舟挂晚風,崢嶸樓閣畫圖中.
天連彭蠡三湖碧,日射匡廬五老紅.
壓座文章誰作續,動人歌舞亦成空.
浦雲山雨仍朝暮,憮景留題興不窮.
秋日登滕王閣
明 徐學模
江鳥浮空浦樹分,人煙生處俯氤氳.
千層白浪帆檣雨,一片青山殿閣雲.
簾棟故應面勝楷,鬥牛猶自護遺文.
庾關客思秋無賴,淼淼汀花雁夜聞.
秋日登滕王閣
明 張銓
層構飛欄俯碧流,千年勝跡壯南州.
江山回合多靈氣,吳楚平分控上遊.
明月似憐歌舞池,浮雲不盡古今愁.
眼前風景猶如舊,遠水長天一色秋.
滕王閣
清 錢謙益
吳楚風煙接上遊,憑欄極目總神州.
吳兒愛說韓襄毅,題破江南第一樓.
拍肩群瞽說文章,大樹蜉蝣可自量.
珍重袁州韓刺史,欣將名姓次三王.
滕王閣
清 洪允章
傑閣凌天接遠天,重開舊址繼先賢.
江山合勢成都會,章貢同流聚百川.
六月濤聲驚座上,三更月色到階前.
古今名勝因人重,德業文章可共傳.
秋日登滕王閣
清 彭孫橘
客路逢秋事易傷,江天煙景正蒼涼.
依然極浦生秋水,終古寒潮送夕陽.
高士幾回亭草緑,梅仙一去嶺雲荒.
臨風不見南來雁,書札何由達豫章?
齊天樂
登滕王閣
清 竜紫篷
雨簾雲棟重尋處,青紅半空飛去.
檻影侵鷗,檐光送雁,搖蕩秋容千裏.
歌珠舞翠,怎禁得無情,一江流水.
可是西山,半眉新緑光人覷.
千年留下勝賞,盡登臨無限,須付才思.
壞堞閑愁,危檣往恨,欲拍闌幹無緒.
新碑舊記,更今古匆匆,一番興廢.
立盡斜陽,共誰評半語? | | 後滕王李元嬰被貶為隆州刺史,於四川閬中修建了一座建築,也稱滕王閣,又名“滕王亭子”。位於閬中市城北35公裏處的玉臺山腰,是一座唐代風格的歇山式雙垂檐屋頂的古典建築,氣勢宏大,富麗堂皇。閣前聳立一石捨利塔,呈魚狀,高8米,建造於公元4世紀,早滕王閣200多年,此塔有一種非常奇妙、夢幻般的視覺效果。閣後側是青石崖,崖上有洞,洞內壁刻有明朝邵元善寫杜甫《滕王亭子》一詩的行書。外壁刻有歷代文人遊滕王閣題詠的詩文。閣右側是一座四合院的玉臺山莊。莊前鑄有張飛騎馬銅像,高7米。飛手執八丈矛,神態威揚。唐代詩聖杜甫兩次遊寓閬中,多次登臨滕王閣賦詩抒懷,在《滕王亭子》、《玉臺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裏,佩傢犬吠白雲間”的名佳麗句。 | | 滕王閣街道 | | | | 滕王閣記 | 滕王閣序 | 滕王閣詩 | 滕王閣賦 | 題滕王閣 | 登滕王閣 | 閬中滕王閣 | 南充滕王閣 | 滕王閣景區 | 滕王閣文化 | 滕王閣街道 | 重登滕王閣 | 滕王閣三首 | 滕王閣下賦 | 滕王閣謎稿 | 今日滕王閣 | 豫章滕王閣 | 重來滕王閣 | 滕王閣社區 | 滕王閣紅酥肉 | 新修滕王閣記 | 滕王閣賦文化 | 艤舟登滕王閣 | 秋日登滕王閣 | 滿江紅滕王閣 | 滕王閣春日晚眺 | 登滕王閣和子喬 | 滕王閣上柘枝鼓 | 路人指點滕王閣 | 滕王閣南昌菜館 | 時來風送滕王閣 | 齊天樂題滕王閣 | 南充滕王閣風景區 | 滕王閣國際文化節 | 滕王閣辭賦作傢群 | 滿江紅·豫章滕王閣 | 滕王閣次韻劉允叔 | 賦滕王閣謁辛稼軒 | 滿江紅豫章滕王閣 | 江西滕王閣製藥廠 | 南昌市滕王閣賓館 | 滕王閣辭賦文化研究所 | 滕王閣中國詩歌辭賦研討會 | 和韓御史題滕王閣韻 | 朱子昂司戶登滕王閣 | 齊天樂(題滕王閣) | 滿江紅(豫章滕王閣) | 滿江紅(滕王閣) | 滕王閣席上贈段雲輕 | 江西滕王閣藥業有限公司 | 江西滕王閣藥業有限公 | 南昌市滕王閣針織實業公司 | 浣溪沙(滕王閣席上贈段雲輕) | 滕王閣懷古奉呈撫州別駕兼簡戶曹 | 陪任漕鬍倉登滕王閣秋屏列岫 | 浣溪沙滕王閣席上贈段雲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