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湖南工程學院聯繫方式學院簡稱:“湖工”
英文譯名: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
英文簡稱:“hie”
通訊地址:中國·湖南·湘潭市福星路88號
郵政編碼:411104
聯繫電話:0732-8683500
傳真電話:0732-8683809湖南工程學院投訴電話湘潭市旅遊投訴電話:0732-8256304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一、辦學條件
學院創建於1951年,座落在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故鄉湘潭市,占地面積1811多畝,現有校捨面積39.2萬平方米,固定資産原值4.5億元。校園分主校區和南校區,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育人環境良好,是省“園林式單位”和“文明高等學校”。
現設有電氣與信息工程係、機械工程係、紡織工程係、經濟管理係、建築工程係、化學化工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數理係、外語外貿係、人文社會科學係、體育教學部、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本科專業34個,涵蓋了5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多學科協調發展,本科教育為主,其它教育形式為輔的辦學的格局。保留有少量專科專業,全日製普通在校學生達11785人。
現有在職職工1157人,其中專任教師657人,教授、副教授264人,博士、碩士265人。在教師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傢12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40人、全國機械工業青年科技專傢4人,省學科帶頭人2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在全國、省(部)學術性組織兼任職務的有30餘人。
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6300多臺(件),總值6841萬元。擁有13個實驗中心、20個實驗室、24個語音室、44個多媒體教室、1個網絡信息中心以及金工實習基地、電工電子實習基地、服裝實習基地等。網絡信息中心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具先進性的高校校園網絡之一;金工實習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金工實習教學指導人員考試與培訓中心。同時,學院堅持走産學研合作辦學的道路,先後與100多傢企業簽訂了廠校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産學結合教育網絡。現擁有39802平方米的圖書館,共有圖書101萬册(含電子圖書),期刊、報紙2200餘種,電子文獻數據庫7個。擁有2個標準田徑場、1個標準遊泳池、20多個籃排球場。
二、辦學成果
學院軟硬件建設均好,重視教育教學改革,辦學特色較明顯。有7個專業為全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其中電氣化、機製兩個專業為全國示範性專業。自動化專業成為省級重點專業,機械基礎實驗室成為省基礎課示範實驗室。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電子技術基礎》被批準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
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近五年來,有15項教學成果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奬,5項教研成果獲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尤其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成績顯著。自動化專業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均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第八、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我院連續獲得佳績,共獲得二等奬1項,三等奬2項。工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同類院校的認可,産生了較好的輻射作用。與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和南悉尼泰福學院進行了合作辦學,積極藉鑒國外人才培養經驗。
近五年來,獲得省部級課題36項,其中省計委課題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8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12項,省社科聯課題4項。獲得市廳級課題128項,其中省教育廳重點課題6項,青年課題5項,一般課題100項,市科技局課題4項,市發改委課題1項,省社科聯課題7項,省高校工委等課題5項。
2001-2005年,我院科技成果在校外獲奬共獲得省市級奬項共計19項。2003-2004年,有33項成果通過鑒定或驗收。2001至2004年,我院教職工公開發表科研論文1315篇,教研論文291篇,其中核心期刊603篇,作為第一作者單位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28篇。全院五年間共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項(教師9項,學生1項),另有非職務專利5項。
學院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績顯著,1994年和1998年連續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高等學校”,是“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百佳文明衛生單位”稱號,1999年和2003年被評為“湖南省文明高等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中宣部、國傢教委和團中央的表彰,近幾年又被省委宣傳部、省高校工委、省教委、團省委連續評為“省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教務處於1994年和1999年連續兩次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1999年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
三、今後發展
學院在十一·五期間將實施“三步發展戰略”,即:第一步:2010年前,確保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達到良好標準,部分專業、課程、實驗室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初步形成有特色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係,力爭跨入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本科院校行列,部分學科達到碩士學位授予條件。第二步:2015年前,少數學科、專業、實驗室達到全國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第三步:2020年前,部分學科達到博士學位授予條件,力爭建成高水平的工程應用型大學。
為此,學院將進一步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團结和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通全日製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民辦獨立學院教育,適度發展成人教育和國際合作教育;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着力建設高水平學科;立足湖南,依托行業,面嚮全國,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和行業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教學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為把我院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工程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
|
湖南工程學院
[英]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校訓:鍥而不捨 敢為人先
校風: 團结 嚴謹 誠信 創新
學風: 篤學求索
簡介:湖南工程學院於2000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由湘潭機電專科學校與湖南紡織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它坐落在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故鄉湘潭市,占地面積1811多畝,現有校捨面積39.2萬平方米,固定資産原值8.52億元。新校園建設一期工程圓滿完成,校園分主校區和南校區,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育人環境良好,是省“園林式單位”和“文明高等學校”。
現設有電氣信息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計算機與通訊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應用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工程訓練中心,本科專業41個,涵蓋了5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多學科協調發展,本科教育為主,其它教育形式為輔的辦學的格局。保留有少量專科專業,全日製普通在校學生達17800多人。
現有在職職工1208人,其中專任教師723人,占68%,有教授156人、副教授393人,占教師總人數的81.3%。按學歷學位,有博士212人、碩士493人。在教師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傢112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140人、全國機械工業青年科技專傢54人。省學科帶頭人92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2人。在全國、省(部)學術性組織兼任職務的有130餘人。
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6300多臺(件),總值6841萬元。爭取到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實驗室建設專項資金1200萬元。改善了實驗教學條件,提高了實驗教學水平。擁有13個實驗中心、20個實驗室、24個語音室、44個多媒體教室、1個網絡信息中心以及金工實習基地、電工電子實習基地、服裝實習基地等。電工與電子實驗中心對學生進行全開放。金工實習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金工實習教學指導人員考試與培訓中心。同時,走産學研合作辦學的道路,先後與100多傢企業簽訂了廠校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産學結合教育網絡。
現擁有39802平方米的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08萬册、電子圖書35萬册,期刊、報紙2200餘種,電子文獻數據庫7個。擁有2個標準田徑場、1個標準遊泳池、20多個籃排球場。
二、辦學成果
學院建校55年,軟硬件建設均好,重視教育教學改革,辦學特色較明顯。有7個專業為全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其中電氣化、機製兩個專業為全國示範性專業。自動化專業成為省級重點專業,機械基礎實驗室成為省基礎課示範實驗室。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電子技術基礎》被批準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
加大對教學經費的投入。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6841萬元,爭取到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實驗室建設專項資金1200萬元。改善了實驗教學條件,提高了實驗教學水平。電工與電子實驗中心對學生進行全開放。金工實習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金工實習教學指導人員考試與培訓中心。同時,走産學研合作辦學的道路,先後與172傢企業簽訂了廠校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産學結合教育網絡。
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近五年來,有15項教學成果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奬,5項教研成果獲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尤其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成績顯著。自動化專業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均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工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同類院校的認可,産生了較好的輻射作用。與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和南悉尼泰福學院進行了合作辦學,積極藉鑒國外人才培養經驗。
近五年來,獲得省部級課題36項,其中省計委課題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8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12項,省社科聯課題4項。獲得市廳級課題128項,其中省教育廳重點課題6項,青年課題5項,一般課題100項,市科技局課題4項,市發改委課題1項,省社科聯課題7項,省高校工委等課題5項。
2001-2005年,該院科技成果在校外獲奬共獲得省市級奬項共計19項。2003-2004年,有33項成果通過鑒定或驗收。2001至2004年,我院教職工公開發表科研論文1315篇,教研論文291篇,其中核心期刊603篇,作為第一作者單位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28篇。全院五年間共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項(教師9項,學生1項),另有非職務專利5項。 200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良好”結論。加強課程建設,現有7門省級精品課程和48門校級精品課程,97門院級精品課程。幾年來,主持國傢級、省部級教研教改課題56項,獲得國傢級省級教學成果奬和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27項;發表教研論文527篇,主編和參編教材129部,其中規劃教材77部。
在全國第八、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我院連續獲得佳績,共獲得二等奬1項,三等奬2項。
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績顯著,1994年和1998年連續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高等學校”。“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年年保持“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百佳文明衛生單位”稱號,1999年和2003年被評為“湖南省文明高等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中宣部、國傢教委和團中央的表彰,近幾年又被省委宣傳部、省高校工委、省教委、團省委連續評為“省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教務處於1994年和1999年連續兩次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1999年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
三、今後發展
學院教育事業實施“三步發展戰略”,即:第一步:2010年前,確保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達到良好標準,部分專業、課程、實驗室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初步形成有特色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係,力爭跨入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本科院校行列,部分學科達到碩士學位授予條件。第二步:2015年前,少數學科、專業、實驗室達到全國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第三步:2020年前,部分學科達到博士學位授予條件,力爭建成高水平的工程應用型大學。
為此,學院將進一步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團结和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通全日製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民辦獨立學院教育,適度發展成人教育和國際合作教育;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着力建設高水平學科;立足湖南,依托行業,面嚮全國,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和行業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教學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為把我院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工程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鬥。(信息來源於湘潭信息招貼網http://www.07328.com/ 湖南工程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