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隼新疆亞種
別名:花梨鷹、鴨虎
拉丁名:falco peregrinus babylonicus
英文名:peregrine falcon
鷹形目 falconiformes
隼科 falconidae
瀕危等級:稀有;瀕危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1995年列入附錄ii
識別特徵
全長約40cm。上體灰藍色具褐色橫斑,頭頂至頸側沾黑,喉側有一黑色髭紋;尾具橫斑,尾端白色;翅黑褐具橫斑;下體棕黃,胸、腹有黑縱紋及斑點。
分佈
本亞種為新疆西部鞏留等地的天山林地繁殖鳥,遷徙時途經喀什地區。
棲息地及習性
本亞種的棲息地與習性尚無報道。遊隼一般棲息於海拔600~2300m的開闊地——農田、河𠔌、草地以至山地丘陵地區,較少見於密林地區。單獨棲息,飛行迅速,兩翼急速地揮動;鳴聲銳厲,似“kiiik—kiiik—kiiik”,或“kirk—kirk—kirk”。在空中抓捕棲息地附近的大多數鳥類為食。包括鴿類、倉鴞、小鴇、短耳鴞、長耳鴞、普通鴞、各種鴨類、雉類、鷗類,有時捕食野兔、鼠類及昆蟲。大都在人跡罕至的懸崖絶壁縫隙中營巢,巢址多在海拔70~2300m陡崖上,每窩産卵3~5枚,雙親共同孵卵,以雌鳥為主(占88%)。孵化期28~33天,雛鳥留巢期35~40天。
保護措施:已被列為國傢ii級重點保護動物。我國至今有關資料十分缺乏,應進一步開展調查,以確定其受危因素,開展保護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