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集中營
目錄
No. 1
  渣滓洞集中營
  zhā zǐ dòng jí zhōng yíng
  全名“渣滓洞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位於重慶市郊歌樂山下磁器口、五靈觀一帶,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1938年起,這裏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改造成秘密監獄,專門用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許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壯的事跡便發生在此。渣滓洞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樓一底的男牢16間,另有兩間平房作女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和刑訊室。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縱火焚燒了渣滓洞,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餘皆不幸犧牲。
  渣滓洞原為人工採煤的小煤窯,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形隱蔽。1943年白公館被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關押“政治犯”遷此,於1947年4月遷回。 1947年12月,關閉半年多的渣滓洞作為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重新關人。關押人員來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進報》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員。上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後的被捕起義人員,最多時達三百多人。江竹筠、許建業、餘祖勝等烈士曾在此關押過。 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放風壩,一樓一底的男牢十六間,女牢二間。為了從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鬥志,特務們特意在渣滓洞內院墻上寫“青春一去不復返,仔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的標語。外院是特務辦公室,刑訊室。外院墻上寫有訊示特務的標語“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
  國民黨反動派囚禁、屠殺共産黨員和進步人士的集中營。1939年在重慶磁器口設立。1943年後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二看守所。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囚禁於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殺害。
  渣滓洞在重慶市樂歌山麓,距白公館2.5公裏,原為人工采掘的小煤窯, 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及礦工住房,改設為集中營。
  該集中營三面靠山,前臨深溝,高墻外的製高點有崗亭六座,機槍陣地一處,常有國民黨軍一個連駐守。獄分內外兩院,外院是監獄辦公室和刑訊室,內院有一排男牢十六間,女牢兩間,共産黨員羅世文、江竹筠、李青林、蔡夢慰等先後被囚於此,最多時達七百餘人。蔡夢慰烈士的《黑牢詩篇》真實地記敘了難友們在獄中的生活、學習、鬥爭事跡。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對兩百多人進行集體屠殺,潰逃時還放火燒男牢房,僅有15人脫險。
  這次屠殺的主要策劃人是渣滓洞所長李磊。
英文解釋
  1. :  Zhazi Dong concentration c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