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渡鳥
目錄
渡渡鳥簡介 About Dodo
渡渡鸟简介
渡渡鸟简介
渡渡鸟简介
  渡渡鳥(dodo,mauritius dodo)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僅産於非洲的島國毛裏求斯.肥大的體型總是使它步履蹣跚,再加上一張大大的嘴巴,使它的樣子顯得有些醜陋.幸好島上沒有它們的天敵,因此,它們安逸地在樹林中建窩孵卵,繁殖後代。
  渡渡鳥是一種很大的鳥,以至於可能你都不信它是鳥類。因為它不會飛。它是雞類傢族中的一種。歐洲的水手在1507年毛裏求斯島上發現了這種鳥。
  當水手們談論到這種不會飛的奇怪的鳥,你可以想象人們很難相信他們的故事。在毛裏求斯島上面定居的歐洲人和他們養的豬很快發現這種鳥吃起來很香。所以就有很多的渡渡鳥被吃掉了。截至1681年,再也沒有在那個島上發現活着的渡渡鳥了。為數不多的渡渡鳥在17世紀被帶到了英國,但200多年來,沒有人看見活的渡渡鳥。這就是那個成語“像渡渡鳥一樣銷聲匿跡了”的來歷。因為它們完全滅絶了,從此也為衆人所知了。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鴿形目->->->鳩鴿科->->->
分佈範圍 Distribution
  渡渡鳥産於非洲的島國毛裏求斯
渡渡鳥滅絶的故事 The story of extinct dodo
  16世紀後期,帶着來復槍和獵犬的歐洲人來到了毛裏求斯.不會飛又跑不快的渡渡鳥厄運降臨。歐洲人來到島上後,渡渡鳥就成了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從這以後,槍打狗咬,鳥飛蛋打,大量的渡渡鳥被捕殺.就連幼鳥和蛋也不能幸免.開始時,歐洲人每天可以捕殺到幾千衹到上萬衹渡渡鳥,可是由於過度的捕殺,很快他們每天捕殺的數量越來越少,有時每天衹能打到幾衹了。
  1681年,最後一隻渡渡鳥被殘忍的殺害了,從此,地球上再也見不到渡渡鳥了,除非是在博物館的標本室和畫傢的圖畫中。
  奇怪的是,渡渡鳥滅絶後,與渡渡鳥一樣是毛裏求斯特産的一種珍貴的樹木---大顱欖樹也漸漸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癥.本來渡渡鳥是喜歡在大顱欖樹的林中生活,在渡渡鳥經過的地方,大顱欖樹總是繁茂,幼苗茁壯.到了20世紀80年代,毛裏求斯衹剩下13株大顱欖樹,這種名貴的樹眼看也要從地球上消失了。
  大顱欖樹的狀況使科學家們深感焦慮,搶救大顱欖樹成了一個緊張的課題.科學家們通過種種實驗與推想分析,可是幾年過去了,沒有任何進展.1981年,美國生態學家坦普爾也來到毛裏求斯研究這種樹木,這一年正好是渡渡鳥滅絶300周年.坦普爾細心地測定了大顱欖樹的年輪後發現,它的樹齡正好是300年,就是說,渡渡鳥滅絶之日也正是大顱欖樹絶育之時。
  坦普爾通過細緻的發現,在渡渡鳥的遺骸中有幾顆大顱欖樹的果實,原來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木的果實.最後坦普爾推斷出,大顱欖樹的果實被渡渡鳥吃下去後,果實被消化掉了,種子外邊的硬殼也消化掉,這樣種子排出體外才能夠發芽.最後科學家讓吐綬雞來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以取代渡渡鳥,從此,這種樹木終於絶處逢生.渡渡鳥與大顱欖樹相依為命,鳥以果實為食,樹以鳥來生根發芽,它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渡渡鳥滅絶時間 Dodo extinction time
渡渡鸟灭绝时间
  渡渡鳥1681年滅絶
  知道牛津大學動物學和動物人類學係古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兩位科學家╠╠艾倫.庫珀(alan cooper)博士和貝斯.夏皮羅(beth shapiro)╠╠最早開始對渡渡鳥産生研究的興趣是不是受了卡羅爾的影響,但他們的研究對象卻的確是當年激發了卡羅爾靈感的那衹渡渡鳥頭。這衹被稱為“愛麗絲奇境中的渡渡鳥”於1683年,也即最後一隻渡渡鳥死去的兩年後被捐獻給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在幾百年時間裏,它一直被擺放在那裏,提醒着人們所有那些因為濫用自身改造自然的力量而造成的悲劇。不過,庫珀和夏皮羅於今年3月1日對bbc新聞宣佈,他們已經成功地從這衹渡渡鳥殘留標本的皮膚中提取了仍然帶有活性的dna,並將這一成果發表在當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於是,這衹在人類的貪欲之火中涅磐的鳥有可能迎來它的第二次生命。
  在接受bbc新聞記者的采訪時,剛剛度過36歲生日的庫珀博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衹渡渡鳥的dna仍然幸存着,它受到了嚴重損害並且斷裂成了微小的片段,但這些小的片段依然保留着。”這些dna片段雖然微小,在生物學家的實驗室中,卻能展現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奇妙新世界。
  同所有的動物學家一樣,庫珀博士及其同事首先着手的,是探尋渡渡鳥在進化樹中所處的位置。作為比較,研究人員從曾經生活在毛裏求斯島附近羅得裏格斯島上的solitaire鳥身上也提取了樣本dna。同渡渡鳥一樣,solitaire鳥也是一種早已滅絶的體積龐大、不能飛行的鳥類。很久以前,科學家們就懷疑過solitaire同渡渡鳥可能就是同一種鳥,或是在血緣上十分接近。但由於二者都早已滅絶,這一點一直未能得到證實。此外,庫珀博士還從現存的35種鴿子中提取了供比較的dna。
  在精密的dna序列分析之後,研究人員得出了結果。渡渡鳥和solitaire鳥的確是親緣關係最密切的兩種鳥類,它們都屬於鴿形目孤鴿科,在進化樹中是鴿子傢族的成員之一。遠在毛裏求斯和羅得裏格斯島形成之前幾千萬年,它們就已經分化成為不同的個體種屬。通過對地質學證據的考察,庫珀博士的研究小組還推測出,渡渡鳥和solitaire鳥的始祖可能最早都是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在幾百萬年時間中,這兩種不會飛行的鳥兒是如何遠涉重洋,跨過印度洋來到遙遠的非洲海岸,對於科學家們來說依然是個謎。然而,如果考慮到這些鳥兒在長途跋涉之後卻最終在被它們視為天堂的島嶼上迎來了自己的末日,這又為它的遷徙帶來了許多悲劇色彩。
  在庫珀博士的研究中,最振奮人心的一點還在於,成功提取渡渡鳥仍然具有生命力的dna為這種三百多年前就已滅絶的鳥類的復活提供了極大可能性。隨着剋隆技術的日新月異,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恐竜復活在許多生物學家眼中已經不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同滅絶了幾百萬年的恐竜相比,渡渡鳥顯然在剋隆的睏難程度上減低了許多。
  就像一位在網上名叫coolg的人在雅虎新聞論壇上就此事發表的評論中所說的,“我們剋隆了綿羊,然後又剋隆了貓,還總有人叫嚷着說剋隆人馬上就要跳出來對我們說早安,那麽為什麽不去剋隆一隻渡渡鳥呢?那好像還要更有意義一些。”而牛津大學的渡渡鳥殘餘標本的所有者、動物學家瑪高莎.諾瓦剋坎普(malgosia nowak-kemp)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研究人員在基因排序方面遇到一些睏難,因為它破碎得太厲害了。她承認,現有的發現對於讓渡渡鳥復活來說可能還不夠,但並不應因此而失去希望,“你永遠都不能說永遠不可能”,她充滿自信地說。
渡渡鳥滅絶新說 Dodo said the new extinction
  絶大多數理論把導致渡渡鳥滅絶的罪名加在早期的人類定居者身上。16世紀,第一批定居者在毛裏求斯發現了體態豐滿卻不會飛翔的渡渡鳥,隨即對這種笨拙的不會飛的大鳥展開了殘酷的獵殺活動,最終導致這些鳥類動物滅絶。
  但如今,這個觀點看起來並不完全正確,自然災害似乎是導致渡渡鳥滅絶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根據最新找到的證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埋藏豐富化石的地層顯示,自然災害使渡渡鳥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
  1。 死於颶風或洪水
  墓穴發現者剋裏斯蒂安·弗·庫恩表示,雖然這一最新發現並沒有對人類獵殺理論進行反駁,但科學家相信渡渡鳥的大規模死亡可能是由颶風或洪水引起的,而這些自然災害發生的時間要早於人類遷徙到該島的時間。
  庫恩說,這些動物屍體至少有500年的歷史。“可能是一場颶風或接二連三的颶風、也可能是洪水或海平面突然猛漲,致使這些動物最終死在島上。”庫恩表示。
  今年6月,科學家在毛裏求斯東南部地區一傢糖廠附近發現了大量渡渡鳥完好遺骨和其它動植物的化石,其中包括現已滅絶的毛裏求斯大海龜、鸚鵡和一些樹的種子。
  2. 不能排除人類因素
  渡渡鳥是毛裏求斯特有的孤鴿科鳥類,體重可達20公斤,不會飛行。在渡渡鳥滅絶後,科學家就一直認為渡渡鳥的絶跡不能排除人類因素。如今,雖然有證據表明大部分渡渡鳥死於天災,但仍然無法否認人類在渡渡鳥滅絶過程中起過負面作用。
  1505年,葡萄牙殖民者乘船從大西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在登上毛裏求斯島之前,看見森林裏棲息着一種鳥,大小如天鵝,披着一身灰色的羽毛,尾羽不太長,捲成一簇像一朵花。身體胖胖的,頭頂半禿,腿骨矮粗,翅膀短小,黑色的大嘴末端彎麯成鈎。
  這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過群居的生活,走路蹣跚,左右搖擺。葡萄牙人來到這裏以後,很容易捕捉這種遲鈍的鳥。因此,他們把它叫做渡渡鳥(dodo在葡萄牙語中是愚笨的意思)。
  渡渡鳥出現在距今2000萬年前,一直生活在印度洋中遠離大陸的毛裏求斯島。英國作傢劉易斯·卡羅爾在他著名的童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一隻“愛用莎士比亞的姿勢思考問題”的渡渡鳥,但實際上,這位生於1832年的英國人終其一生也沒能見過一隻活着的渡渡鳥
  綜合報道 前不久,科學家在非洲島國毛裏求斯發現一個大型的渡渡鳥墓穴,這為人類解開渡渡鳥滅絶之謎提供了重要綫索。科學家近日表示,現有的證據顯示,這些鳥類動物死於一場自然災害,而當時人類尚未登上這個位於印度洋西南部的海島。
渡渡鳥之謎介紹 Introduction Dodo Mystery
  在印度洋西南部,有一個島國,名叫毛裏求斯,由毛裏求斯島、羅德裏格斯島等組成,面積為2,040平方公裏,人口975,203人,首都為路易港。毛裏求斯四面環水,同大陸隔離,境內奇峰兀立,林木蔥鬱,流水潺潺,百鳥歡唱。島上的動植物在千萬年的進化歷程中,逐漸形成了同臨近的大陸完全不同的獨特的物種。當葡萄牙人首次登上毛裏求斯海灘時,滿目都是他們在歐洲沒有見過的美麗的海鳥,其中最令他們驚訝的就是渡渡鳥,它們完全不怕人,也沒有任何天敵,當航海者出現時,它們好奇地迎上去,上下打量着這些它們生活中從未出現過的外來者。不幸的是,它們毫無恐懼與戒備的舉止換來的是人類的棍棒。海員們隨意地屠殺着這些善良的鳥。因為渡渡鳥,毛裏求斯成了葡萄牙航海者停泊的天堂。
  作為鳥類消失的典型,渡渡鳥生活在印度洋毛裏求斯,也叫愚鳩,體態圓胖,體重可以到20公斤。渡渡鳥長得有些像火雞,翅膀很小,衹能在夏天做扇子給自己扇扇涼。頭可是很大,嘴巴是鈎形的,喙部緑白相間,前端是黃色彎鈎。尾羽小而且蓬鬆捲麯;身上覆蓋着黃緑白相間的羽毛。1500年以來,從來沒有西方人到過毛裏求斯,雖然歷史上曾有東方航海者途經這裏,但直至葡萄牙人和後來荷蘭人來到這裏並建立起海上貿易航綫,渡渡鳥快樂的日子纔結束了。
  1505年葡萄牙航海傢來到該島時,為之取名“蝙蝠島”。1598年荷蘭人又來到該島,並以荷蘭莫裏斯王於的名字命名該島為“毛裏求斯”。1715年毛裏求斯被法國占領,1814年成為英國殖民地達一百五十八年之久。1968年3月12日宣佈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獨立時,采用紅、藍、黃、緑四色國旗,在國徽上繪有渡渡鳥的圖案,使之成為毛裏求斯的國鳥。這既不因其外貌美麗,也不因其習性獨特,而是因其重要的象徵作用。
  毛裏求斯島上過去鳥類很多,後來大多遭到了滅絶的命運,很多種類連標本都沒有留下來,人們衹是從殘留的遺骨和航海者的記述中纔知道一些它們生活的情況,渡渡鳥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種。渡渡鳥又名“愚鳩”,是毛裏求斯的特産,也是毛裏求斯的象徵。它是一種巨型鳥類,體長100—110釐米,和火雞的大小差不多。體羽主要為灰白色,臉部裸露部分為紅色。眼睛白色。嘴黑色。腿、腳為黃色。它的外形有點像鴿子,但頸部較短,嘴尖鈎麯,尾羽捲麯。身軀臃腫,翅膀退化,善於奔走,不能飛翔。性格溫順而笨拙,棲息於林地中。叫聲似“渡渡”。以樹木果實為食。營巢於林間草地上。每窩僅産1枚卵。
  在15世紀以前,島上的渡渡鳥數量還是很多的。但自從歐洲殖民者相繼在這裏定居之後,不僅他們帶來的豬、狗、猴、鼠等動物開始捕食渡渡鳥的卵和雛鳥,而且他們也開始對大片森林進行砍伐和對肉味細嫩鮮美的渡渡鳥進行大肆獵殺,終於導致渡渡鳥於1690年前後絶滅。
  現在,島上棲息的一種名叫卡爾瓦利亞樹的熱帶樹種也面臨着滅絶的危險。卡爾瓦利亞樹高30米,現在衹剩下幾十棵,樹齡都在300年以上。樹上每年落下的是一些多皺的李子一般的果實,裏面包着種子,但這些種子並不發芽,所以就不能生長出幼樹了。科學家發現,卡爾瓦利亞樹瀕臨絶種的原因,並不是由於自身的遺傳問題,而恰恰同渡渡鳥的滅絶有關。因為這種樹的種子藏在外殼十分堅硬的果實內,幼芽自身不能破殼而出,衹有渡渡鳥纔是它的天然盟友。渡渡鳥最喜歡吃這種樹木的種子,但並不將它完全消化,而是使其外殼變薄,然後排出體外,經過這番折騰的種子才能發芽生長。所以,渡渡鳥與這種熱帶樹是相依為命的,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了。從渡渡鳥的滅絶而到卡爾瓦利亞樹的瀕臨滅絶,說明了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重要關係,更說明了保護動植物種的生存,對於保持生態平衡是何等的重要!
  雖然渡渡鳥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可是在毛裏求斯島上卻到處可以 “遇見”它,因為在國徽、錢幣、紀念品、藝術品、廣告和俱樂部的名牌上,都能看到它的形象。這些都在提醒人們,要熱愛和保護瀕臨滅絶的野生動植物,不要讓它們再重演渡渡鳥的悲劇。
  1599年,荷蘭冒險傢柯姆林斯·那剋宣佈毛裏求斯為荷蘭所有,荷蘭人取代了葡萄牙人成為那裏的統治者。1644年,首批定居者的到達宣告渡渡鳥噩運將至,殖民者們不僅毫無理由地濫殺,而且帶來很多這塊土地上沒有的動物,比如貓、豬和老鼠,使渡渡鳥的巢和卵都受到了更大的威脅。1680年,在見到人類不到200年的時間裏,渡渡鳥從毛裏求斯島消失了。
  留尼汪島上的白愚鳩衹堅持到1750年,羅格裏格斯島上的地愚鳩到1800年也滅絶了。十分可惜的是,世界上連一隻渡渡鳥的完整標本也未能保存,衹有一幅荷蘭畫傢1599年繪製的“愚鳩圖”供後人憑吊。
  更奇怪的是,渡渡鳥滅絶後不久,一種生存於當地的植物—大顱欖樹也日益衰敗並最終滅絶了。原來,這種植物的種籽必須經過渡渡鳥的消化道把種子外層的硬殼溶解掉了,被渡渡鳥排泄出來才能萌生。鳥與樹相依為命的關係被人類破壞了,殺掉了渡渡鳥,也就扼殺了大顱欖樹的生機。
  毛裏求斯渡渡鳥,1680年滅絶。
  留尼汪白渡渡鳥,1750年滅絶。
  羅格裏斯地愚鳩,1800年滅絶。
渡渡鳥的進化地位 Dodo's evolutionary position
  渡渡鳥在鳥類族譜中的位置終於被確定下來了。一項新的研究將遺傳學和地質學證據結合起來,揭示了這種著名鳥類的進化史,並追隨着其祖先的足跡,從東南亞開始穿過印度洋,抵達非洲沿岸的島嶼-人們在這裏發現了它們,並將其獵殺殆盡。
  儘管鳥類學者懷疑渡渡鳥—一種生活在毛裏求斯島上、肥胖而不會飛翔的鳥類是某種生長過度的鴿子,但卻一直難以確定它在進化樹上的位置,更不必說瞭解這種鳥類的地理起源了。
  於是,英國牛津大學的beth shapiro、alan cooper等人從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渡渡鳥標本皮膚上收取了dna樣本-正是這衹鳥賦予了劉易斯·卡羅爾靈感,促使他在故事《艾麗絲漫遊奇境記》中加入了一隻渡渡鳥。研究人員還採集了另一種體大且不會飛翔的已滅絶鳥類礬鶇的dna樣本-這種鳥類來自毛裏求斯附近西印度洋上的羅德裏格斯島,另外還有35種現存傢鴿和野鴿的dna樣本。他們分析了dna序列,繪製出一棵顯示進化關係的進化樹。
  結果證明渡渡鳥和礬鶇具有最近的親緣關係,二者都恰好位於傢鴿及野鴿族譜的中間位置。這兩個物種顯然在大約2500萬年前就彼此分離了-這比毛裏求斯島和羅德裏格斯島的形成時間要早得多。(地質學家估計這兩座島的年齡分別為700萬年和150萬年。)因此研究人員斷定:兩種鳥類必然是在遷移到這些島嶼上之前,於另一塊大陸上彼此分離的。地質學證據表明,這片如今包括毛裏求斯和羅德裏格斯的列島最初是在2500萬年前升出海平面的。由於這兩種已滅絶鳥類與東南亞地區的鴿類親緣關係最為接近,所以作者認為這些鳥類的祖先可能是從那裏進化並遷移到新形成的列島,而後遷移到上述島嶼上的-它們在這裏從太平盛世迅速走嚮了最後的終結。3月1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了這項研究。
  從事該領域研究的法國圖盧茲大學進化生態學家christophe thébaud表示:該項工作表明,瞭解一些關於過去大陸排列狀況的知識對於正確推斷生物史來說至關重要。thébaud和他的學生ben warren說,他們已經發現儘管毛裏求斯島和羅得裏格斯島更靠近非洲,但島上的其它鳥類和植物看來也起源於亞洲,說明渡渡鳥和礬鶇並非僅有的跨洋跋涉者。
  雖然渡渡鳥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可是在毛裏求斯島上卻到處可以 “遇見”它,因為在國徽、錢幣、紀念品、藝術品、廣告和俱樂部的名牌上,都能看到它的形象。這些都在提醒人們,要熱愛和保護瀕臨滅絶的野生動植物,不要讓它們再重演渡渡鳥的悲劇。
渡渡鳥 Dodo
渡渡鸟
  鳩鴿目(Columbiformes, 有時畫為孤鴿目〔Raphiformes〕)孤鴿科(Raphidae)鳥類,學名為Raphus cucullatus。原産毛裏求斯,1681年全部絶滅。不能飛行。該科包含3個種,另外兩種是留尼旺島(Reunion)的留尼旺孤鴿(R·solitarius , 1746年絶滅)和羅德裏格斯島(Rodrigues)的羅德裏格斯孤鴿(Pezophaps solitaria, 約1790年滅絶)。
  渡渡鳥體大於吐綬雞,重達23公斤左右(約50磅)。體羽藍灰色、頭大。嘴長23公分(9寸),淡黑色,具淡紅色鞘形成鈎尖。因為翅膀小,所以不能飛。腳強壯,黃色,腳後端高處有一束彎麯的羽毛。留尼旺孤鴿可能是渡渡鳥的白化變種。羅德裏格斯孤鴿淡褐色,體較高較細,頭較小,嘴短而無厚鈎尖,翼上有隆突。現於牛津大學保存一個渡渡鳥的頭和腳,大英博物館衹保存一隻腳,哥本哈根保存着一個頭。歐、美和模裏西斯若幹博物館保存有多少是完整的骨骼。孤鴿的許多骨骼亦被保存下來。
  渡渡鳥(Dodo,Mauritius Dodo)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僅産於非洲的島國毛裏求斯.肥大的體型總是使它步履蹣跚,再加上一張大大的嘴巴,使它的樣子顯得有些醜陋.幸好島上沒有它們的天敵,因此,它們安逸地在樹林中建窩孵卵,繁殖後代。
  渡渡鳥是一種很大的鳥,以至於可能你都不信它是鳥類。因為它不會飛。它是鳩鴿科傢族中的一種。歐洲的水手在1507年毛裏求斯島上發現了這種鳥。
  當水手們談論到這種不會飛的奇怪的鳥,你可以想象人們很難相信他們的故事。在毛裏求斯島上面定居的歐洲人和他們養的豬很快發現這種鳥吃起來很香。所以就有很多的渡渡鳥被吃掉了。截至1681年,再也沒有在那個島上發現活着的渡渡鳥了。為數不多的渡渡鳥在17世紀被帶到了英國,但200多年來,沒有人看見活的渡渡鳥。這就是那個成語“像渡渡鳥一樣銷聲匿跡了”的來歷。因為它們完全滅絶了,從此也為衆人所知了。
  渡渡鳥的近親
  作為LewisCarroll創作《愛麗絲奇境記》中渡渡鳥的靈感來源,渡渡鳥還增進了人類對物種進化史的認識。渡渡鳥和其它不會飛的島嶼鳥類——愚鳩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滅絶了,自然學家們對於應該把它們放在進化樹上的哪個位置十分疑惑。通過對這兩種鳥以及其它物種的DNA分析,確認渡渡鳥和愚鳩是分類上的姊妹種,屬於鴿形目鳩鴿科。根據BethShapiro及其同事的推斷,與渡渡鳥和愚鳩親源關係最近的物種是尼柯巴鳩,其分佈於尼柯巴島和附近東南亞的地區,該地正是渡渡鳥和愚鳩約4260萬年以前分支的地區。作者說,它們最終遷徙到位於馬達加斯加的東部印度洋的馬斯剋林群島。17世紀以前渡渡鳥一直生活在毛裏求斯,而愚鳩在18世紀以前生活在羅德裏格斯島。Shapiro研究組對37種鴿形目鳥類以及已經滅絶的種類進行的基因檢測,發現渡渡鳥和愚鳩是在大約2560萬年以前分支的,即在毛裏求斯和羅德裏格斯島升出海平面以前。科學家們認為鳥類在最終定居於各自的島嶼之前,可能是利用馬斯剋林高地周圍的山脊(它們在3000萬年以前就已經露出海面)作“跳板”。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鴿形目->->->鳩鴿科->->->
渡渡鳥滅絶的故事 The story of extinct dodo
  16世紀後期,帶着來復槍和獵犬的歐洲人來到了毛裏求斯.不會飛又跑不快的渡渡鳥厄運降臨。歐洲人來到島上後,渡渡鳥就成了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從這以後,槍打狗咬,鳥飛蛋打,大量的渡渡鳥被捕殺.就連幼鳥和蛋也不能幸免.開始時,歐洲人每天可以捕殺到幾千衹到上萬衹渡渡鳥,可是由於過度的捕殺,很快他們每天捕殺的數量越來越少,有時每天衹能打到幾衹了。
  1681年,最後一隻渡渡鳥被殘忍的殺害了,從此,地球上再也見不到渡渡鳥了,除非是在博物館的標本室和畫傢的圖畫中。
  奇怪的是,渡渡鳥滅絶後,與渡渡鳥一樣是毛裏求斯特産的一種珍貴的樹木---大顱欖樹也漸漸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癥.本來渡渡鳥是喜歡在大顱欖樹的林中生活,在渡渡鳥經過的地方,大顱欖樹總是繁茂,幼苗茁壯.到了20世紀80年代,毛裏求斯衹剩下13株大顱欖樹,這種名貴的樹眼看也要從地球上消失了。
  大顱欖樹的狀況使科學家們深感焦慮,搶救大顱欖樹成了一個緊張的課題.科學家們通過種種實驗與推想分析,可是幾年過去了,沒有任何進展.1981年,美國生態學家坦普爾也來到毛裏求斯研究這種樹木,這一年正好是渡渡鳥滅絶300周年.坦普爾細心地測定了大顱欖樹的年輪後發現,它的樹齡正好是300年,就是說,渡渡鳥滅絶之日也正是大顱欖樹絶育之時。
  坦普爾通過細緻的發現,在渡渡鳥的遺骸中有幾顆大顱欖樹的果實,原來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木的果實.最後坦普爾推斷出,大顱欖樹的果實被渡渡鳥吃下去後,果實被消化掉了,種子外邊的硬殼也消化掉,這樣種子排出體外才能夠發芽.最後科學家讓吐綬雞來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以取代渡渡鳥,從此,這種樹木終於絶處逢生.渡渡鳥與大顱欖樹相依為命,鳥以果實為食,樹以鳥來生根發芽,它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渡渡鳥是西方進入工業社會後,有史記載中第一種被滅絶的動物。渡渡鳥被滅絶以後,在西方就流傳了一句諺語,叫“逝者如渡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一種東西消逝的時候,感覺就像渡渡鳥被滅絶了一樣悲涼。
渡渡鳥滅絶帶來的警示 Extinct dodo bring warning
渡渡鸟灭绝带来的警示
  在靠近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印度洋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火山島國--毛裏求斯。16世紀,歐洲殖民者踏上該渡渡鳥和卡伐利亞樹島之前,島上幾乎到處是茂密的熱帶森林。如今,這些原始森林已所剩無幾,其中島上特有的樹種卡伐利亞樹也行將滅絶。這是一種高大的熱帶喬木,樹高可達100英尺,樹圍14英尺,屬於山攬科卡伐利亞屬。該樹木質堅硬細密,曾經是島上大量出口的優質木材資源。幾百年前,它們的蹤跡遍布全島。而今,卻已寥寥無幾,且都是百年老樹。
  1982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學教授斯坦雷·坦布爾,在島上對卡伐利亞樹作了幾個月的深入研究。他驚奇地發現,儘管此樹年年開花結果,卻沒有一顆種子發芽,而且這種現象已持續了幾百年。
  他翻閱了歷史記載,發現人們早就註意到這一奇怪現象了。20世紀30年代,一些當地的植物學家擔心卡伐利亞樹會滅絶,曾經採集了這種植物的種子,用各種方法進行種子處理,試圖促使它們發芽。可是,一切努力都失敗了。這些植物學家失望地寫道:“看來,在島上殘存的那幾棵卡伐利亞樹死去之後,它們就要在地球上滅絶了。人類眼看着這種珍貴樹種走嚮滅絶,竟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麽。”坦布爾教授想起了在該島一度生存過但已滅絶的鳥類--渡渡鳥渡渡鳥是島上特有的鳥種,和鴿子是近親,為大型地棲性鳥類,高1米左右,體重可達30磅,幾乎不會飛。原先島上的渡渡鳥很多,歐洲水手踏上該島後,對之進行了大肆捕殺,同時又引進島上本來沒有的傢畜,它們毀壞渡渡鳥的巢,吞食鳥卵,使之數量急劇減少。1681年,島上最後一隻渡渡鳥被殺死,從此,這種珍貴的鳥類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坦布爾教授的假設被證實了:卡伐利亞樹果核的發芽依賴於渡渡鳥的腸胃;渡渡鳥滅絶了,卡伐利亞樹也因無法繁殖後代而走嚮滅絶。它們就這樣相依為命,結成“生死之交”。
  如今,毛裏求斯已采用科學方法磨薄卡伐利亞樹的果核,並成功地培育出大量樹苗。
  從1600年到1966年,地球上已經消失了164種鳥。自然界環環相扣,一個環節的缺失,會導致怎樣的連鎖性災難的發生?對此,人類相當無知。瞭解到渡渡鳥與卡爾瓦利亞樹命運相連,衹是一個偶然。我們不知道,因為人類的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劇已經上演,多少悲劇正在上演。
關於渡渡鳥的成語故事 Idioms on the dodo's
关于渡渡鸟的成语故事
  as dead as a dodo
  說到死,在中國人眼中,最「死」的大概是死灰了。但是,漢朝韓安國就證明了死灰是可以復燃的。然則甚麽東西纔是真正死透了的呢?英國人的答案是:渡渡鳥(dodo)。
  渡渡鳥是毛裏求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巨鳥,體型比天鵝大,重四十至五十磅,頭大尾短,看來呆氣十足,葡萄牙人就叫?做doudo,意思是「笨蛋」。這種笨鳥大約十八世紀末葉絶了種,衹留下as dead as a dodo(死得和渡渡鳥一樣)這個英文成語,意思是「死透了」或「早就過時了」,例如:That hairstyle is as dead as a dodo now(那種發式早就沒有人梳了)。
  最後要指出的是:as dead as a dodo和 safe and sound一樣,是個押頭韻的成語。人們說起來覺得有趣,流傳自然就廣了。
英文解釋
  1. n.:  dodo
相關詞
植物毛裏求斯生態連崮生物環保消失滅絶
留尼旺
包含詞
渡渡鳥簡介留尼旺渡渡鳥渡渡鳥滅絶時間
渡渡鳥滅絶新說渡渡鳥之謎介紹不會飛的渡渡鳥
羅德裏格斯渡渡鳥渡渡鳥滅絶的故事渡渡鳥的進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