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雕屬鳥綱、隼形目、鷹科。拉丁學名為icthyophaga humilis。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南部的廣東省和海南省。
漁雕體長61~68釐米。頭部為灰色。中央尾羽呈暗褐色,先端色彩較淡,次端呈黑褐色,並有寬斑。其餘尾羽雜有白色。
漁雕通常棲息於靠近河流或海岸的森林地區。主要以捕食魚類為食,也吃蜥蜴、蛙類等小型動物。
漁雕也是較大型的猛禽,但比海雕類要小一些,體長為61—69釐米。頭部和頸部為灰色,腹部白色,其餘均為灰褐色。虹膜為亮黃色,嘴為暗角褐色,基部鉛藍色,蠟膜褐色,腳和趾為淡黃色或淡灰白色,爪黑色。爪的底面上沒有海雕類所具有的溝,但它的外趾能嚮後轉動。尾羽為圓形,具有寬闊的黑色端斑,中央尾羽為灰褐色,外側尾羽的基部的三分之二綴有白色和褐色的斑紋,末端三分之一為黑色。
漁雕在國外分佈於印度,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共分化為2個亞種,我國僅有喜馬拉雅亞種,僅分佈於海南,是極為罕見的鼕候鳥。
漁雕是一種在森林中棲息的猛禽,活動於山地森林中的河流與溪流兩岸,偶爾也到2000米左右的山地湖泊地帶。喜歡停留在大樹上或岩石上。“啊,啊”的叫聲十分響亮。幾乎完全以魚類為食,衹是偶爾吃一些爬行類等動物。漁雕捕食的時候不是采取其他雕類和鶚等所采取的從空中猛撲入水的方式,而是靜靜地站在水邊的樹上等候時機,一旦發現水面附近有魚類漫遊,就從所棲的樹上悄悄地滑翔而下,緊貼水面作高速飛行,然後迅速地伸出爪子,將魚抓起,並不在水面上擊起浪花,顯得非常迅速而從容,堪稱神出鬼沒。如果水面附近的魚類較少,它也能潛入水中去獵捕。
漁雕繁殖於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區,營巢於森林中河流兩岸高大的喬木樹上,偶爾也在山腳農田和草地中孤立的樹上築巢。繁殖期為3—6月,此時更加喜歡鳴叫。一般3月份開始産卵,每窩産卵2—3枚。由雄鳥和雌鳥共同育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