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計算機 > 清空
  清空是一種詩詞的風格,源出[宋]張炎《詞源》推尊姜夔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古人有言,清則不田用野雲孤飛的形象喻白石詞的意境,喻白石詞的風格。這無疑是對白石詞深有體會後的精妙的比喻。……“野雲孤飛”比喻白石詞的清峭拔俗,“去留無跡”,則說白石詞的空靈澹宕;而二者又不可分,從而構成了白石詞意境風格完整性的特點。……玉田卻就白石詞的已經風格以野雲為喻,其獨到之處在於清空,取神遺貌而達到詞的清空騷雅的意境風格。這無疑揭示了清空論的實質。
  姜夔著有《白石詩集》,為南宋開宗立派的詞傢巨擘之一。張炎《詞源》推尊姜夔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後世即以“清空”與“騷雅”標舉白石詞風。南宋後期詞人大多“遠祧清真,近師白石”,就是仰承與追隨這種詞風。
  白石詞的基本風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一種衝冷的胸懷,不讓七情六欲無節制地發展,從 而達到一種超逸空靈的境界。對情詞來說,就不能熱 情過度,因熱情過度容易形成癡迷狀態,要用冷筆處理。
  昔人評論薑的詞,認為清遠空靈是其基本特色。張炎說:“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薑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薑的詞之所以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 原因在於作者有着豐富的美感經驗,能夠在感受、記 憶、思考、想象等心理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聯想,然後選用清新秀逸的言辭,把它化作動人的意象。這類意象或意境總有些迷離恍惚,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唯其如此,言外之意,畫外之境纔更加繁富,更加耐人尋味。這首詞就大量采用比擬、雙關的修辭手法,以物擬人,寫物兼寫人。
  遺貌取神,離形得似,這大概就是構成清空高遠境界的一種有效手段。
  文學解釋
  1.明朗的天空。 宋 蘇軾 《廬山二勝·開先漱玉亭》詩:“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
  2.猶潔淨。 宋 蘇軾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迭峰圖>》詩:“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西遊補》第十六回:“ 沙僧 道:‘妖魔掃盡,世界清空。’”
  3.謂中無所有。 鬱達夫 《臨平登山記》:“ 臨平山 雖則不高,但走走究竟也有點吃力,喘氣喘得多了,肚子裏自然會感到一種清空。”
  4.空靈神韻。謂攝取事物的神理而遺其外貌。特指詞的境界。 宋 張炎 《詞源·清空》:“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 清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詞之難工,以屬事遣詞,純以清空出之……所貴清空者,曰骨氣而已。” 蔡嵩雲 《<樂府指迷箋釋>引言》:“ 張氏 尊 白石 ,以其古雅峭拔,特闢清空一境。”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十章:“清空是 張炎 提出來的詞的最高境界……他所說的清空就是空靈神韻,同 嚴羽 討論的意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