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淡水石斑魚
目錄
No. 1
  淡水石斑魚(cichlasoma  managuense)原産於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鯛科魚類。1988年引入臺灣,是臺灣南部地區普遍的淡水養殖品種。1996年廣東、江西一些養殖單位從臺灣引入。
  淡水石斑魚具有生長速度快、耐低氧、産量高、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等優點,目前市價達每公斤70元。因其體型、體色、肉質與海水石斑魚相似,故一些酒傢常作用來假冒海水石斑魚,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淡水石斑魚的體型特徵是軀幹兩側各有8條黑條紋,垂直的黑條紋中央有較黑的色素塊。胸鰭淡黃色,腹鰭、背鰭、臀鰭皆具有黑色條紋,尾鰭黑色條紋與身體垂直。除黑白條紋外,成魚體略帶黃色,體色隨外界水環境起適應性變化。
  淡水石斑魚為熱帶魚類,淡水中生長,也可在????度10以下海水中生長,其適溫範圍在25—30℃間,當水溫下降至20℃時,攝食量明顯減少,水溫下降至15℃時身體失去平衡,越鼕水溫在19℃以上為好。
  淡水石斑魚為偏肉食性,魚苗階段,肉食性的特性相當強烈,主要以浮遊動物為主,個體相差懸殊的魚苗會互相殘殺,故養殖時要註意分級分塘管理。從魚苗開始馴食,會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或用浮水性鱧科魚類飼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上午9時和下午5時左右投喂,日投喂量按魚總體重的6%—10%計,視天氣及攝食情況而增減。淡水石斑魚適宜池塘主套養,也可用網箱養殖,當年春季放養3/尾的魚苗,667﹐放養1000—1500尾,經6—8個月的飼養,每尾體重可達300—1000剋的商品上市規格。
  淡水石斑魚為底層魚類,耐低氧,抗病力強,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魚病,魚容易養殖,産量高,肉質鮮美,市場暢銷,價格看好,對養殖者和消費者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在當前水産養殖處於低𠔌的環境下,作為一個新品種是很值得推廣養殖的。
包含詞
淡水石斑魚養殖技術淡水石斑魚的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