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鲶
俗稱鯰魚、海鮎、光魚、骨魚和老頭魚、鬍子魚的海鯰,轄屬鯰形目的海鯰科,為經濟魚類之一。其體延長,前部寬扁,後部側扁。頭大而平扁,上覆具顆粒狀突出的骨板。口亦大,下有觸須3對。整體裸露無鱗,皮膚光滑,尾鰭深叉形。因生活海域不同,體色也略有差異。大致是:體背鉛灰,腹為白色,各鰭均呈淺黃色。需註意的是海鯰的背鰭與胸鰭均具帶有逆鈎的硬毒棘,為其防衛的利器。捕撈時,手抓海鯰活體是易傷人手的。
海鯰係熱帶、亞熱帶海洋中大型、肉食性底棲魚類,以底棲動物、貝類和小魚為食,亦喜歡溯遊河口區覓食。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流較緩、泥沙底質海區。在我國,渤、黃兩海少見,主要産於東海、南海和臺灣周圍海域,而尤以南海的北部灣産量最多。
海鯰味腥、肉質差,一般多加工成鹹幹品。鮮食,最好紅燒。
海鯰生兒育女的方式別具一格。春末,海鯰結隊從深水遊嚮近岸繁衍。當新娘、雌魚在新郎、雄魚的嘴中産下200~300粒卵之後,“新娘幸福多”的雌魚便轉身抖尾,遠走他鄉,育子的任務則落到了“新郎責任重”的雄魚身上。雄魚經過一心一意、不吃不喝的20多天孵卵之後,一條條小海鯰纔相繼從爸爸的嘴裏問世、遊了出來。至此,雄魚並未感到輕鬆,它還需看護自己這些弱小的孩子。周圍每當有異常,小海鯰們就會紛紛遊回爸爸張開的大嘴之中避險。待到小海鯰們長至5釐米左右時,雄魚纔肯放心地讓自己的孩子們獨立生活。
早先,西印度群島人偶然發現曬幹了的海鯰頭骨很像耶穌受難的形象,於是,便把海鯰視為“神魚”,而把海鯰的頭骨則作為避邪消災的護身符。今天,在西印度群島、喬治敦等地的古董店,都有着色彩豔麗的海鯰頭骨出售,而且價格不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