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海蛙
  rana cancriuvora gravenhorst
  別名食蟹蛙、海陸蛙,英文名crab eating frog
  國內分佈於臺灣、廣東、澳門、海南、廣西。國外分佈於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及帝墳。
  體長60-78毫米。頭長等於或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尖,吻棱圓,不很顯著。鼓膜大而明顯。犁骨齒極強,舌後端缺刻深。前肢較短,後肢粗壯而短。背面皮膚較粗糙。背面褐黃色,背面及體側有黑褐色斑紋,上下唇緣有6-8條深色縱紋。兩眼間有 "a"形斑。背面前肢肩部 “ ll”形斑顯著,後面還有一個或明或暗的 "^"形斑。
  生活在近海邊的鹹水或半鹹水地區。其活動範圍一般不超出鹹水環境50至100米之外,故稱 "海蛙"。由於它主要以蟹類為食,又名食蟹蛙。此蛙白天多隱蔽在洞穴或紅樹林根係之間,傍晚到海灘覓食。
  海蛙體內有特殊的生理機構,不但體內的水分不會嚮外滲透,反而海水裏的水分還會通過皮膚滲入體內,使體內維持較高的滲透壓,能耐受2.8%的含????濃度,而一般蛙類在????濃度超過1%的海水中就不能生存,所以海蛙能在海水裏生活自如,自由自在。
  海蛙在繁殖季節,常常因地製宜地在海水窪塘裏産卵,直曬的陽光使海水窪塘溫度升高到40℃以上。然而,海蛙的卵和蝌蚪都能忍受高溫照曬,這在蛙類王國中也是絶無僅有的。不僅如此,蝌蚪的耐????比海蛙還強,在含80%氯化鈉的海水中生活12個小時後,死亡率衹有30%。
  經動物地理學家研究,生活在我國海南島的海蛙是其分佈的最北地區,與生活在東南亞沿海的海蛙,原是“一傢人”。但現在為什麽兩者相隔千裏,而且海蛙是不能遠離海岸的,衹能生活在沿海50米以內的海灘上。那麽,我國海南島的海蛙是怎麽來的呢?有些科學家認為,我國海南島曾和雷州半島大陸相連,也跟東南亞沿岸連成一體。海蛙沿着中南半島海岸嚮北到海南島一帶活動覓食,後來,地殼變化,海水上升,海南島孤立於大海之中,生活在海南島沿海的海蛙,從此就與東南亞沿海的海蛙“親兄弟”隔洋相望南北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