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海綿皮孔菌
拉丁學名:spongipellis spumeus (sow. : fr.) pat.
中文別名:小孔氈被、多沫多孔菌
同物異名:polyporus spumeus sow. : fr.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皮孔菌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較大,無柄,海綿質,軟而多汁,蓋白色,幹後硬而易碎,表面米黃色,具有一層疏鬆的粗毛,呈淡褐色,後期近光滑,5-14cm×5-22cm,厚2-5cm。菌肉白色帶黃色,幹後淺土黃色,厚1-3cm。菌管長1-1.5cm,淺黃色,管壁薄。管口同色,多角形,每毫米2-5個,幹後裂為齒狀。擔子棒狀,無色,26-35μm×5.5-8μm。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至近球形,5-8μm×4-6μm,內含油滴。
生態習性:生於榆、楊、椴、槭等立木、枯木和木樁上,常單生,或群生。
分佈地區:黑竜江、吉林、河北、山西、江蘇、甘肅、陝西等。
經濟用途:屬木腐菌,腐朽力強,引起被浸染樹木白色腐朽。作者在甘肅迭部考察發現,此菌往往在老的楊樹樁上大量生長,有的菌蓋直徑可達30cm有餘,使巨大楊木危害嚴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