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海源大地震
  海源大地震
  1920年12月16日夜,寧夏海源地區突然發生劇烈地震,人們剛剛從夢中驚醒,便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於地下。大地在搖動,天色陰沉,有雷聲、風聲連續轟響,天際處有地光閃爍明滅,野獸群集於荒野之上,哀鳴不已。這次大地震達8.5級,方圓300裏的廣大地區均遭波及,自涇州以西至會寧,海源以南至秦州,共60多個縣區均能感覺得到;極震區海原的烈度為12度,地震波繞地球兩圈,時稱“環球大震”。
  大明時分,餘震不斷,北風呼號,灰塵彌漫,4座城市化為廢墟,聽不到任何人聲。此次大地震死亡人數已達23萬之多。由於地區廣大,救護工作幾乎沒有,死、傷者達50多萬人。
  這次地震,大半個中國都有震感,世界上96個地震臺都記錄了這次地震,日本東京地震儀還記錄了這次地震繞地球兩圈的面波。海原地震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史上的大地震之一,堪稱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劫難。
  八十多年過去了,雖然經歷過那場劫難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但災難的痕跡卻成了海原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海原縣天都山有一棵被地震劈開的古柳,至今昂然挺立,生機勃勃。這似乎象徵着海原多災多難而又頑強不屈的個性。
  “大豌豆開花搖一搖,沒出穗。大腳片子搖搖擺,沒處去,咯噔咯噔搖,嘩啦啦搖……;絲綫簾子搖一搖,甩着呢。尕尕腳兒搖搖擺,栽着呢,咯噔咯噔搖,嘩啦啦搖……”時隔85年,耄耋之年的董善徵老人依然能清晰地唱出海原大地震前流傳的童謠《搖擺歌》,當時他衹有9歲。
  在那場劫難中,拯救馬德祥老人的是偉大的父愛。地震時父親將馬德祥護在腹下纔幸免於難,父親折了三根肋骨。92歲老人雖有兒女卻自謀生路,靠木匠手藝做些板凳、桌子換些錢買點茶葉和餅子。老人孤苦的生活着,歲月在老人的臉上留下了太多的滄桑。粗大變形的指關節握着錘頭、刨子勞作着以支撐年邁的身軀,然而,眼裏依舊流露出對生活的堅定信念,這是那些經歷磨難而重生的人們所特有的堅定。
  憶及85年前的那場劫難,傢住海原縣西安鄉下小河村的董善徵眼睛裏仍流露着無盡的驚悸與恐懼。董善徵和姐姐隨母親從甘肅打拉池來海原探親,地震當天下午,他們離開海原到????池萬傢水時,天色已晚準備住店。旅店是“地窖子”,當董善徵鑽進地窖子卻驚叫着跑了出來。“有鬼!有鬼……”哭喊着要回傢。母親苦哄不住,衹好上路。當不哭不鬧的董善徵和姐姐在打拉池傢中的炕上玩抓“五子”(一種遊戲)時,地就搖開了,房頂塌陷將他們埋在土下,但衹受了點輕傷。
  餘震一直持續到1923年,時間之長極為罕見。震後的西海固地區,“幾十裏不見人煙,田地無耕者,雜草叢生,幾比人高……”“那陣子十莊九空,活着的人沒吃的,樹皮也被吃光了,還發生了人吃人的事情。”董善徵說。
  劫後重生歷經磨難的董善徵徹悟了人生。耄耋之年卻精神矍鑠,身板硬朗,雖有些耳背但眼卻不花,每天翻翻書看看報,與一傢4代近50口人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頤養天年。
  海原大地震中遇難者達23萬餘人,在海原縣西南角,有一塊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萬人墳場,每年的12月16日前後,都會有新疆、甘肅、陝西等省的群衆來到這裏祭奠,銘記劫難,以珍視時下生活。
  在海原,大地震的幸存者衹剩下3人,記者衹采訪到2人。他們是海原大地震最後的記憶。
  相關鏈接
  ●1920年的大地震為什麽發生在海原?海原活動斷裂帶是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地區最重要的一條第四紀左旋走滑斷層帶,具有規模大、下切深、斷延伸長走滑速度大、總位移幅度大等特徵。因而地震頻率高,破壞性大。各斷裂帶的相對運動造成大量的應變能量在該斷裂層上積纍到臨界點,便最先在該斷裂帶釋放。
  ●海原大地震是全球有震級記錄以來的第二大地震,是地球大陸板塊內最大級別的地震。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幾分鐘,全世界有96個地震臺都記錄到這次地震。
  ●海原縣是1920年大地震的震中地區,全縣至今保留着十一處大地震遺址,破裂帶遺址3處,城垣遺址2處,探槽刻面、民房遺址,古樹遺址、水平位遺址、錯動遺址、陡坎遺址各1處,是人們今天研究地震學,探索地震奧秘的實地教科書。
  ●1921年4月26日《字林西報》報道說:“從未記入地形圖的北方某處傳來了一個呼籲:嚮我們為甘肅人民乞援。他們於去年12月受到極其可怕的地震侵襲。”接着該報全文刊登呼籲書,這在當時是罕見的。當時執政的北洋政府組織了一個全國急募賑款大會,另外,國內各界名流也在北京組織了一個甘肅賑災救濟會,甘肅也成立了一個地震救災會,北京工商界人士也組織了一個華洋義賑會。
  ●“封山禁牧”植樹造林首次提出。翁文灝先生(趕赴震區的專傢組成員)的對策中建議“在黃土地區植樹造林這樣不但可以改善居住條件,又可保持水土和防止滑坡”。我國地質學家首次指出,黃土地基比岩石山麓地區震災嚴重。我國志書首次對地震前兆現象進行較詳細的記載!
  摘自:《生命捲宗(範勤瑞)》(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