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島嶼 : 太平洋島嶼 > 海南島
目錄
No. 1
  中國第二大島。北隔瓊州海峽同雷州半島相望,西臨北部灣,東、南瀕南海。面積322萬平方千米。大陸島,因瓊州海峽下陷而與大陸分離。地形呈環狀分佈,由中南部山區嚮外圍逐級下降。北部有大片玄武岩臺地。水係呈放射狀。屬熱帶季風氣候區。中國主要的熱帶作物基地。
hǎi nán dǎo hǎi nán dǎo
  中國第二大島,中國最南的省的主體。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面積近34000平方公裏,東部及四周為平原,中部、中西部為五指山山地,熱帶氣候。海南經濟發展迅速。海南鐵礦為著名優質鐵礦。椰樹、橡膠是主要經濟林
島嶼概況 Island Overview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臥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嚮,長約300余公裏,西北一東南嚮為短軸,長約180公裏,面積3.39萬平方公裏,是我國僅次於臺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裏,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裏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海南岛 地理环境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生斷陷形成的島嶼。
  早古生代時(距今5.7億年前—4.4億年前),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地區是一個沉降帶。加裏東造山運動使雷瓊地區上升成陸,形成以北東方向為主的一係列斷裂褶皺帶,使早古生代沉積的地層發生了質變。到晚古生代(距今4.4億年前— 2.3億年前),海南島陸塊相對穩定。但印支運動又促使岩漿活動強烈,形成現在海南島廣泛分佈的花崗岩體,構成了山地,也築成了海南島的基礎。後來的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又使這個花崗岩穹窿發生強烈的斷裂,形成幾條大的東西嚮斷裂帶,使斷裂以南大約三分之二的區域擡升,稱為海南構造隆起,且1億多年以來一直在上升;斷裂以北發生下陷,稱為雷瓊凹陷。然而,在第四紀以前(250萬年前),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還連在一起,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夏地塊的延伸部分。到了大約更新世(距今250萬年前—l.5萬年前)中期,由於火山活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發生了斷陷,變成了瓊州海峽,纔使海南島與大陸分開。以後海平面多次升降又使海南島與大陸多次分離和相連,到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纔形成瓊州海峽和海南島現在的形態。
  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海南構造隆起是海南島中部不斷擡升,逐漸形成了現在海南島的地貌特徵;山地位於中央,丘陵、臺地、平原依次環繞四周。海南島平均海拔 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島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臺地占三分之二。
歷史沿革 History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臺。據文獻資料,“珠崖”源於“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於海南島古部落的綉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塗以顔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而下垂〕,因而得名;“瓊臺”源於“境內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臺,遂稱為瓊臺。而根據考古工作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200處遺址和歷史文獻來推斷,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島,並有人類活動。據《瓊州府志》記載,秦代海南屬其遙領的範圍。
  海南島的開發歷史非常久遠。據史書記載,遠在2000多年前,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島建立珠崖、儋耳兩郡。從此,海南島正式納入我國版圖,成為我國的神聖領土。據說,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邊産珍珠”和當地黎民的耳朵上戴了許多大耳圈之故。在漢武帝時代至南北朝期間,海南島的郡縣設置變動很大,並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國時海南島歸吳國管轄。至梁代大同中葉(540~541年)又在海南島重建崖州。隋朝一統中國後,將崖州改為珠崖郡2,且在海南島的西南部新建了一個臨振郡。唐朝時,在海南島建立5個州和22個縣,許多名稱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後,戰事頻繁,大批漢民遷居海南島。至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被謫居到海南島。元代又稱為瓊州路,在元代,海南建製多仿宋代領三州、十三縣。元代又稱為瓊州路,領三州、十三明朝稱海南島為瓊州府,清代又將瓊州府改稱瓊州道,清代海南建製仍沿襲明代,清末又改三州十三縣。“瓊為都會,居島之北,儋居西陲,萬居東陲”。因而,海南島又有瓊島之稱。
  民國初期,海南廢道設公署,後經改行政督寨區、特別行政區。解放後,海南改為行政區,設行政區公署,1988年建省,稱為海南省。 海南建製的演變,自漢初在瓊崖置郡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着朝代變更,地名也常有改變,故海南地名有稱“崖州”、“瓊州”、“瓊崖”。在詩文和題詞中,有稱“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纔常有出現,民國之後普遍使用,其正式作為海南地方政區的稱謂是解放後的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製升格為省,稱“海南省”,簡稱“瓊”。
自然環境 Natural environment
  海南島的地形,以南渡江中遊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遊以以地區,和雷州半島相仿,具有同樣廣寬的臺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據地質學家的考證,海南島與雷州半島本來連成一片,衹是到了距今1萬年前以來,海面上升,海浪衝刷,形成一條長達80公裏,寬約20公裏的瓊州海峽,纔使兩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遊以南地區,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丘陵、臺地和平原圍繞着山地,環環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
  海南島,是一個“四時常花,長夏無鼕”的地方,氣候條件特殊。年平均氣溫在24℃左右,為全國之冠。7月份是最高氣溫的月份但平均溫度衹有28.4℃,由於海風吹拂,並無十分悶熱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氣溫為17.2℃,更是溫暖如春。海南島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也常有臺風侵襲。
氣候環境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海南島氣候屬於海南性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2℃一26℃之間,一月份,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仍在19℃以上;最熱的七月平均溫度在28℃一32℃之間。年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也常有臺風侵襲。終年常緑;四時花開,一年四季皆宜旅遊。海南島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東方夏威夷”之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鼕都”。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幹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臺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太陽總輻射量約 110-140千卡/平方釐米,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650小時,光照率為50- 60%。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按季節分,依夏、春、 秋、鼕順序,從多到少。
  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3-25℃之間,中部山區較低,西 南部較高。全年沒有鼕季,1至2月為最冷,平均溫度16-24℃,平均極端低溫 大部分在5℃以上。夏季從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為平均溫度最高月份, 在25-29℃。西、南、中沙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氣候,長夏無鼕,全年平均氣溫26.5 2℃。
  海南島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東濕西幹明顯。多雨中心在中部偏東的山區,年降雨量約2000至2400毫米,西部少雨區年降雨量約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鼕春幹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長達6至7個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總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鋒面雨、熱雷雨和臺風雨等。海南島全年濕度大,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
資源 Resources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緑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着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産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鬍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竜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人文資源 Human resources
  民族風俗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傢、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樸、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緻。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蘇東坡興學
  被流放海南的謫吏遣臣中,歷代以來無已計數,其中宋代的蘇東坡怕是名氣最大的了。這位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絶唱的大文豪,是攜帶幼子蘇過來到海南島的,當時他已是62歲的老人,“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鼕無炭,夏無寒泉”,但他面對睏境,眼望山海奇觀,感悟到“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之路”,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快從憂鬱苦悶中解脫出來。
  蘇東坡“躬耕自處”的同時,為生活計,對當地山川動植物進行研究,對日常食品和用品也有不少發明創造。他除了配方釀製“天門鼕酒”外,還有“真一酒”,他以山芋為材料製作的“玉糝羹”色香味俱佳。另外,他還製作過椰子冠、鬆墨等。今天尚在市場上流行的東坡豆、東坡藥、東坡帽等,可以說是蘇東坡的“專利”啦。
  然而,蘇東坡對海南最大的貢獻在於文化傳播。《瓊臺記事錄》有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講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啓之。”蘇東坡在流放海南的三年中,不遺餘力地推行文化教育,開闢儋州學府,在海南當時連書籍也不易看到的情況下,自編經義,自講詩書,培養出一大批文化才子。宋代行科舉制度,從其開國到蘇東坡來海南島前一百多年,偌大一個海南島竟無一人登科及第,蘇東坡到來後大力施教結束了這一空白歷史。海南人民對蘇東坡這位文化傳播者懷有深厚感情,在他被流放的居地儋州市中和鎮,至今尚存有當年的街巷、碑坊、廟祠等建築,以東坡命名的企業、茶坊、店鋪及産品隨處可見。後人為紀念蘇東坡,在他貶謫儋州和遇赦返經海口時的寓居客房,先是於南宋時題刻了“東坡讀書處”,後由元代開設了“東坡書院”,再由明代萬歷年間改建為“蘇公祠”,數百年來幾經修葺,至今保存得完好如初。
  黃道婆學織
  三亞市古稱崖州,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從北宋時期開始,歷代的州、軍、郡、縣都曾先後在這裏設置,除宋代的多名謫臣被流放於此地外,唐代的高僧鑒真和尚帶領弟子第五次東渡日本時遭遇強臺風襲擊,所乘帆船漂流十四晝夜後,在三亞市的大蛋港登陸。有感於當地百姓的熱情接待,鑒真和尚在這裏幫助修建了大雲寺,並留下了一批準備帶往日本的佛教經典。元代女紡織傢黃道婆少時因不甘當童養媳,搭上了一條商船飄泊於此,寄居這裏長達40年。她在學習了當地黎族的紡織技術後,連同黎族的紡織工具一道帶回故裏上海廣為傳授。她在實踐中又對這些工具進行了革新,使紡織手工業從軋籽到織布有了一整套係統,産量和質量及花色品種有了極大的提高,推動了內地紡織業的發展。
  到海南島來,一定要到三亞的海灣去走走。那裏蒼山、碧海、銀沙、巨石、礁盤渾然一體,椰林、波濤、漁帆、鷗鳥、雲霞相映生輝,旅遊的五體要素陽光、空氣、海水、緑色、沙灘一應俱全,滿眼詩情畫意。
  範雲梯立柱
  古代那些貶逐到這裏來的謫吏遣臣、文人墨客,但見山遮海阻,前路已盡,無不産生置身於天地之盡頭的感覺。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在岸邊一巨石上題刻下“天涯”二字,後有一文人觸景生情,在其旁邊的一塊巨石上又刻下“海角”二字,“天涯海角”由此題名。距這兩塊題刻巨石不遠處,便是共和國1980年發行的貳元面額人民幣背面圖案中的“南天一柱”石刻。它的作者是位在海南為官十餘載、政德清廉、黎民擁戴的老先生,名叫範雲梯。他在出任崖州知州時,正值列強瘋狂瓜分中國之際,他期望着自己管轄下的海南島能夠成為一根支撐祖國河山的擎天玉柱,於是便在“天涯”、“海角”附近的一塊巨石上,題刻下“南天一柱”四個籮筐口般大的字。兩任知州和一位文人的題刻藉石明志,為三亞海灣平添無限光彩。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的題刻不但給後人留下一筆精神財富、一處人文景觀,也為當地留下了一筆可觀的物質財富。據此地的導遊小姐介紹,每年專程來此觀光、留影的中外遊客數以十萬計,僅門票一項當地就可收入數千萬元。
  海瑞歸根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豪傑輩出,1514年誕生於海南島瓊山縣下田村的海瑞便是海南的傑出之士。他為官後主張改革弊政,整頓綱紀,以剛直不阿、廉潔清正為世人所敬重,為民衆辦了不少實事,有“海青天”之譽。明朝末年,朝廷腐敗,姦臣橫行,民不聊生。海瑞憤然操筆,冒死上書,批評時政及嘉靖皇帝,直言“嘉靖,嘉靖,弄得傢傢皆淨,天下的百姓,都說陛下的壞話!”他知道如此這般直言,等待他的會是什麽結局,於是請人買了一口棺材,視死如歸。嘉靖皇帝閱其奏章,果然怒不可遏,將海瑞打入死牢,幸得宰相徐階等官員求情,他纔撿得一命。直到嘉靖皇帝死後,他纔出獄。1587年,74歲的海瑞病逝於南京任上,其行囊中僅存俸金八兩及舊衣數件。據史書載:海瑞棺槨由南京啓運回歸故裏時,“白衣冠送者夾岸,哭而奠者,百裏不絶,傢傢繪像祭之。”
歷代名人 Masters history
海南岛 历代名人
  丘瀎(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瓊山人。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傢、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 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 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其主要成果在經濟理論方面,他提出的勞動决定價值的觀點,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配第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傢”。
  海瑞(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 海南瓊山人。明朝名臣、政治傢。曾任浙江省淳安縣(今屬杭州,故時為嚴州)知縣、雲南司主事、兵部武庫司主事、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後辭官閑居。他一生剛正不阿,被人産稱為“南包公”、“海青天”,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邢宥(公元1416~公元1418年) 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傢、學者。為官20餘年,歷任四川站定臨察御史、浙江臺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職。著有《湄丘集》。他與丘瀎、海瑞齊名,合稱海南“一鼎三足”。
  鐘芳(公元 1476 年~公元 1544 年) 海南三亞人。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傢,是一位在明代當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繼文莊(丘瀎),下啓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啓後的作用。著有《春秋集要》、《學易疑義》等著作,被人尊稱為“嶺海巨儒”。
  唐胃(公元1474年公元~1359年) 明代著名的政治傢、學者,歷任戶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員外郎、廣西提學僉事、雲南按察司副使、雲南右參政、雲南右布政使、廣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戶部右侍郎等職,後調任北京戶部右侍郎,又轉為右侍郎。著有《瓊臺志》等。
  宋慶齡(1893年~1981年) 海南文昌人。孫中山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鄧小平在宋慶齡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說:“她跟隨歷史的腳步不斷前進,從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成為偉大的共産主義者。”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女性”。
  張雲逸(1892年~1974年) 海南文昌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萬裏長徵,與鄧小平一起指揮百色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在中國共産黨的八大中央委員、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職。
  周士第(1900年~1979年) 海南瓊海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二萬五千裏長徵。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先後為中國共産黨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
  馮平(1899年~1928年) 海南文昌人。歷任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所長、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等職。29歲時在澄邁縣金江鎮被害。
  王毅 原瓊崖守備司令,國民黨陸軍中將海南省澄邁縣人,奉命調入陸軍大學將官班受訓。其離職呈文中,建議說,欲鞏固國防,應依照孫中山先生之旨意,將海南改為行省,直隸中央。當時一些海南軍、政、學、商知名人士集會重慶,為此共商計議,謀求瓊崖發展,準備做兩件大事:一是籌建企業公司;一是籌建私立海南大學。
  王俊(1900一1948) 國民黨陸軍中將。海南省澄邁縣北雁村人,(王俊胞弟)。西江講武堂、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及南京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二期畢業。歷任軍職。1930年任中央陸軍工兵學校籌備委員、中校教官。1932年後任蔣介石侍從副官,洛陽航空學校教務處長,上海保安總隊參謀長。1936年12月授陸軍少將,任廣東綏靖公署參議。抗日戰爭時期,任廣東保安第十一團團長,瓊崖保安副司令,廣東保安第五旅旅長,廣東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5年9月授陸軍中將。l947年任軍事委員會華北戰地視察組長、中將監察官。1948年鼕派赴海南任第六十四軍副軍長,同年12月30日途經舟山群島時遇難。
  丘宗武 1899年生 初名餘秀,號發堂,海南省澄邁縣長安人。(丘卓雲 丘海雲堂兄)澄邁縣立高等第一小學校畢業、廣東海軍學校肄業。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畢業。1924年春由中央直轄西路總司令劉震寰介紹投考黃埔軍校,同年6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1924年9月12日,孫中山先生率部赴韶關督師北伐,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135名學生之一,在隊長文素鬆帶領下,隨軍並侍衛孫中山大元帥府大本營北上韶關。畢業後歷任入伍生隊排、連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營長,預備第四師團附。1933年任南京中央軍校第十期第一總隊上校總隊附、代理總隊長。1940年初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學習,同年秋畢業,任江蘇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議。蘇魯戰區第四遊擊挺進縱隊副司令 第十一戰區幹訓團教育處長。1949年任海南防衛總司令部南部防守區副司令。
  丘海雲,初名餘德 海南省澄邁縣長安人 丘卓雲長兄、丘宗武堂兄。早年加入同盟會及國民黨從事革命活動。1913年,畢業於廣東法政專門學校,後任廣州潮梅地方審判廳書記官推事。1914年,袁世凱竊國,棄官參加討袁工作。1919年,竜濟光部襲掠瓊州,他組織討竜軍,直搗其巢。1921年,桂係粵督莫榮新阻撓革命,奉命在瓊崖組織護法軍,驅逐桂係駐瓊部隊。後奉令討伐陳炯明,與鄧本殷部力戰於瓊崖各地。1938年被任命為白沙縣縣長。1940年,日軍攻占瓊州,澄邁告急,改調澄邁縣縣長,兼澄邁、臨高、儋縣、昌江、白沙五縣上校遊擊指揮,編練團隊,攻擊敵人。1941年春,敵人集中主力進攻儋縣重鎮那大市,他率部抗擊敵人,敵不支潰退。旋白沙縣告急,遂出奇製勝,白沙得以轉危為安。
  丘卓雲 (1898~ 1978)字越卿。海南省澄邁縣長安人。丘海雲胞弟、丘宗武堂兄。法國巴黎陸軍大學畢業。1927年回國後,歷任中央軍校第六期戰術教官,陸海 空軍總司令部憲警教導處上校大隊長、少將處長,中央憲兵二團少將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第五師十五旅旅長,暫編第五十二師副師長、師長。1946年任軍政部第十五軍官總隊少將總隊長,陸軍訓練司令部軍務處長。1948年任國防部裝備徵訂司少將副司長、中將司長。1949年到臺灣,任“ 國防部”參事室中將主任。1965年退役,任“ 交通部”電信總局顧問。1978年5月20日在臺北逝世。
  丘嶽宋 1904-1987 又名丘敵,中國國民黨籍,海南省澄邁縣長安人,黃埔軍校二期,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海南特區長官鄉署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馮白駒(1903年~1973年) 海南瓊山人。海南革命領導人代表、革命傢,瓊崖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歷任瓊崖抗日獨立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始終是瓊崖黨組織、軍隊和海南革命的主要領導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共海南區委書記、海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海南行政區公署主任、廣東省副省長、浙江省副省長等職。是中國共産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周恩來贊譽“馮白駒同志是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鄧小平為他的雕像題寫“馮白駒將軍”五個大字。
  莊田(1906年~1992年) 海南萬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裏長徵,後任瓊崖抗日遊擊隊獨立縱隊副司令員,與馮白句司令員一道,領導瓊崖人民的抗日鬥爭,後任桂滇黔邊給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等職。
  王文儒 瓊崖獨立師師長海南省澄邁縣文儒鄉良田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幼年參加革命,是早期。在戰鬥中中彈負傷,轉移時在瓊海縣佳寮村不幸被捕,1933年7月在海口慷慨就義。
  王弼(1912一?) 又名興宗,字輔軍。海南省澄邁縣文儒鎮北雁村人。王俊之侄。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步科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畢業。歷任第十集團軍九十七師排、連長,營附。1945年任瓊崖守備司令部第二團上校團長。1947年調任臺灣警備司令部保安處副處長,1949年升任少將處長。1956年退役從商。著有《日軍侵略海南作戰沿革志》,《瓊崖守備第二閉作戰紀要》。
  馬白山(1907年~1992年) 海南省澄邁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遊擊隊獨立縱隊參謀長、支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副司令員兼總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吳剋之(1911年~1985年) 海南瓊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瓊崖遊擊隊獨立縱隊參謀長、支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副司令員兼總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王國興(1894年~1975年) 海南瓊中人。海南黎族人民領袖。1943年8月12日領導黎、苗族同胞舉行了震撼海南島內外的白沙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第一任主席和自治州第一任州長。
  劉秋菊(1899年~1949年) 海南瓊山人。瓊崖女豪傑。先後擔任過中共瓊崖特委委員,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委員、特委婦委書記等職務。
  陳理文(1928年~1986年) 黎族,海南保亭人。全國特級戰鬥英雄。在他參加的大大小小100多次戰鬥中,先後負傷4次,立大功4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授予“海南特等功臣”、“全國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
  李嚮群(1978年~1998年) 海南瓊山人。1996年12月入伍,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士。1998年8月5日,他隨部隊赴湖北省荊州抗洪搶險,14日在抗洪搶險一綫光榮中入中國共産黨。在公安縣南平鎮堤段的抗洪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於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李嚮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並親筆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的李嚮群式的英雄戰士”。
旅遊資源 Tourism Resources
海南岛 旅游资源
  東寨紅樹林
  在海南島北岸,沿着鋪前港到東寨港10多公裏長的海灘上,生長着一片茫茫無邊際的紅樹林,它像一道緑色長城一般,出沒在海水之中:當潮水上漲時,東寨港紅樹林海灘被海水淹沒,樹幹浸泡在水中,衹有茂密的樹冠飄浮在海面上;退潮後,泥濘的樹幹露出海面,盤根錯節,好像一片原始森林,因而有“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的美譽。這就是著名的海南島東寨紅樹林。
  紅樹林是一種海灘上生長的熱帶樹木,由紅樹林組成的海灘,就叫紅樹林海灘。它與珊瑚礁海灘一樣,都是生物海灘。在海灘的旅遊景觀中,具有特殊的魅力和風貌。
  我國紅樹林海灘最北分佈到福建省福鼎一帶,不過生長狀況不太好,因為隨着緯度的增高,紅樹林有着種屬變得單調、個體變得矮小和稀疏等趨勢。因此,海南島是全國紅樹林生長得最好的地方,尤其是鋪前港至東寨港一帶的面積達2534公頃的紅樹林海灘,是我國紅樹林海灘中的佼佼者,在1980年,被建立為我國唯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並非是一種紅色的樹木,它四季常青,終年碧緑。這裏的紅樹林主要有紅樹、紅茄苳、秋茄樹、木欖、水椰、角果木、白骨壤等品種。遊人初見紅樹林時,衹見紅樹的支柱根十分粗大,縱橫拱形交叉在一起,直插在泥土裏。這些支根不僅能支撐樹冠,而且本身亦有吸收氧氣。支柱根的表皮有皮孔。裏面有相互通聯的孔隙。紅樹的地下根通過氣生根得到正常的氣體交換,而不致於在淤泥中窒息死亡。因此,紅樹林特別適宜於海灣泥灘上生長,它以特殊的適應性和極強的生命力,紮根在海灘之上,像一道緊密堅固的海上緑色城墻,保護着海岸免遭衝侵蝕。
  如果漸漸走進紅樹林深處,則可見在密林深處的海灘上,有着一些彎彎麯麯的小溪,小溪內積水,還可行船呢!沿溪行船倒可,若要親自步行穿越一下紅樹林,則十分睏難。因為各種紅樹的奇根怪枝,盤根錯節,東彎西麯,組成一片交叉雜亂的防綫,使得通行受阻。紅樹林的支支根根十分繁多,有的一棵樹上竟上挂下長着數百條氣根!如紅茄苳,從樹幹上斜伸出去的根,多達幾十條,甚至幾百條。這種支根的生長使得紅樹林在泥灘上十分牢固地紮根生長。
  仔細觀察一下紅樹林的葉子,也是十分有趣的。紅樹林的葉子肥厚光亮,能反射海上強烈的陽光,葉背有短密的絨毛,能防止海水的浸淹。它還有發達的腺體,能把多餘的????分排出體外,以保持生理上的平衡。其葉子和樹皮內,含有一種丹寧酸和特殊的紅色素,保護樹木葉子在海水????漬中不致腐爛。因此,紅樹林十分適宜於海灘環境中生長,素享“海岸衛士”的美名。
  在各種紅樹林中,紅茄苳個體並不算大,一般樹幹高為二、三米,而木欖樹就要大得多,枝幹可高達六、七米。有的樹木莖幹潔白,玉骨冰肌一般,長得十分清秀美麗,如白骨壤。
  不過,紅樹林最有意思的是其繁殖方式。大多數植物的種子衹有在脫離母體後埋入土中纔會生根發芽,而紅樹林則不然。它不是在淤泥灘上生根發芽,而是在母體上就開始萌芽,長成一株株棒狀幼苗吊在樹上,等到發育成熟,纔從樹上掉下來,插入泥土中,幾小時後,上邊發出新芽,下邊紮下根,一棵紅樹苗就開始生長了。否則,紅樹的種子光埋在淤泥裏生長的話,早被窒息而死了。如果紅樹種子掉下來時,正值漲潮,種子掉在水面上,就隨水四處漂泊了。一般的紅樹種子能在海水中浸泡4個月而不致於失去存生力,因此,藉着極強的生命力和海水的流動,紅樹可遠涉重洋,在他鄉異國生長發育。
  紅樹林獨特的生活環境,也為魚蝦的繁殖生存提供了好場所。這裏不但有魚蝦、蟹螃生長,還有山豬、水獺、狐狸等動物出沒。各種果實和小魚小蝦,就成了它們的主要食物。在林內水溪上蕩漾,常常可見各種水鳥棲息在樹上。因此,從這方面來講,紅樹林海灘不僅具有特殊的旅遊觀光價值,而且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隨着人們對自然環境保護的逐步重視,可以預見,在我國的亞熱帶和熱帶海灘上,不久將會有更多更好的紅樹林海灘出現!
  東郊椰樹林
  在海南島的所有地方,都生長着各種熱帶植物,尤其是哪子樹,更是隨處可見。
  文昌東郊椰林海南島上的椰子樹在南、北部有所差異,生長在島的北部的椰子樹桿幹較粗而矮,而生長在島的南部的椰子樹則細而高。海南島的東海岸椰子樹生長得比西海岸好些,自文昌縣到崖縣數百公裏的海岸帶上,椰林無邊無際,鬱鬱蒼蒼,十分壯觀。尤其是有“椰子之鄉”之稱的文昌縣境內的東郊椰林,是海南島椰林中的佼佼者。遊覽東郊椰林,可盡情地領略熱帶海洋、椰林海灘之迷人風光。
  據說椰子的故鄉是在馬來半島。它們是怎樣遷居海南島似已難以考證。但是,所有關史書記載,海南島上生長椰子樹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朝:“瓊州多椰子葉,昔在漢城帝時,趙飛燕立為後,基妹合徒獻諸珍中有椰子席,見重於世。”當年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被謫遷海南島時亦十分喜歡椰子樹,還格外喜愛飲椰子汁,曾在詩中對之大加贊賞:“美酒生林不待儀”,意思是說,椰林中有的是天然的美酒,不必依賴夏禹時代的釀酒專傢儀秋來釀造美酒了。
  新鮮的椰子汁,的確是一種清涼解渴的上好飲料。不過,椰子的用途遠不止於此。椰油可以製造高級肥皂,又可製作機械潤滑油或食用油;椰殼可以雕刻加工成各種工藝品,作成所謂“椰雕”,破碎的椰殼幹榴後是最好的活性炭,可供國防和工業上作脫色劑之用;椰棕耐水性強,可製成毛刷、掃帚、繩索、沙發填料等等;椰花汁可製糖、釀酒、製醋;椰樹幹材絳紅、花紋別緻,是極好的建築材料;椰葉可以蓋房、編織日用品;椰根具有收斂功能,可製止痢良藥等等。可以說,椰子樹渾身是寶。在旅遊景觀上,椰樹亭亭玉立,直聳雲天,又隨海風婆娑起舞,嬌媚多姿,最具熱帶風光;在經濟價值上,又是一身各處均有用途,是一種較重要的經濟作物。
  吃過椰子的人都知道,椰子的果皮分為三層,外層薄而光滑,質地緻密,抗水性較好;中層厚而鬆散,充滿空氣,質輕而漂浮於水上;內層是堅硬的果核,核內有一層潔白的椰子肉和清甜的椰子汁,它們為種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再裏面纔是椰子樹的種子,因此,椰子樹具有很強的漂浮能力,常常可以在海中漂泊數月,然後在適宜的海岸上安傢落戶,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繁殖下來。這大概也說明了為什麽椰林多是生長在海灘上的緣故。
  在海南島的熱帶作物中,以椰子樹和像膠樹為主,其它還有油棕、檳榔、咖啡、可可、鬍椒、香茅、劍麻、海島棉、腰果等。文昌縣的農民根據熱帶作物的不同習性,進行立體種植,分層栽培:在最高層的是甜葡,果實若小燈籠一樣,挂滿技頭;往下一層,是可可和咖啡,可可的葉子巴掌大,有的淺紅,有的墨緑,果子形如苦瓜,散發着縷縷清香;咖啡比可可矮些,在茂盛的枝葉中,露出一簇簇咖啡子,像是一串串的珊瑚珠子;最下一層,是草本作物,有南芋、芝麻、香茅草等。當然,椰子樹是最高層的作物,它與甜果等植物給底層植物蔗蔭,底層植物給椰樹保水、保肥、保土,互為利用,充分地發揮各種植物的特點和長處。
  東山嶺風采
  位於海南島東南部萬寧市境內的海邊,有一座山峰,山勢不高險,然景物奇特多姿,素享“海南第一山”之美名,這就是東山嶺。從東山嶺東瞰,有一海濱瀉湖(即是一個巨大的海邊湖泊,它有通道與大海溝通),宛若一面明鏡,鑲嵌在南海沿岸海濱,人稱“中國第一大瀉湖”,這就是小海。
  東山嶺,又名“筆架山”,與文峰塔隔河相望,是遊覽避暑勝地。山上巨石遍布,有數條小徑穿行山間,沿之攀登,或進幽洞,或登怪石,或臨峭壁,或見清泉,景物變化,隨步移景。早在末代,東山嶺就有“仙船係纜”、“瑤臺望海”、“蓬萊仙窟”等八最景之說。
  東山嶺三峰聳立,方圓約10公裏,主峰海拔184米,並不高峻,然峙立在一片海濱平原之上,突兀挺拔,頗有氣勢。現在東山嶺上,建立了中國旅行社東山嶺分社,設有客房、餐廳等。從旅行社往東百餘步,便到“海眼流丹”區景區,涓涓清接洽,長流石鼎,淨土石寺,馨香氤氳。往北攀登400餘級石梯,達及峰顛,萬寧全境盡收眼底,山海湖田之景,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拐嚮西行,便至“瑤臺望海”景區,立足“望海亭”,可眺望在煙波浩淼之中,若隱若現的大洲島,這是一個以出産名貴佳餚——燕窩而出名的小島;“紅旗不倒”的六連嶺,逶迤伸展在藍天之下,風光優美;還能流連於“冠蓋飛霞”、“人民江山”等景色之中。宋朝兵部侍郎李綱被貶萬州時,所建的“潮音寺”就在岩下,更感古今勝跡,互相輝映,氣象萬千。循級而下,兀立雲表的“雲壁凌霄”之下,“華封仙岩”、“仙船係纜”、“蓬萊仙窟”以及明朝萬州牧曾光祖題刻的“海南第一山”等名景石刻,薈萃一處,令人目不暇接。“仙船”之下有36個神洞,有的洞口朝天,有的洞口隱蔽,洞洞相通,玲瓏剔透,出自天然雕望傢之鬼斧神工,號稱“洞天世界”。仙船之旁有“天橋”,跨過“天橋”,可到“天造地設”、“海外桃源”之“會心處”。此時,回頭穿過“桃源”石廊,見一巨石拔地而起,真有“玉笏凌霄”之感。步下“雲路初階”,眼前清溪款繞山轉,岩竹扶疏弄倩影,“碧水環竜”景區的萬般景緻,更叫人賞心悅目,清新無比。
  東山嶺不僅美景古跡,名揚瓊島,更有“三寶”,譽滿海南。當代著名劇作傢田漢曾有一詩,盛贊東山三寶——羊、茶、泉,詩曰:“瓊州多勝地,此嶺獨巋然。羊肥愛芝草,茶好伴名泉。”
  東山羊,體壯肉嫩,肉薄膘少,沒有膻味。當地人說,東山羊之所以長得如此好,是吃了東山嶺上的靈芝草之故。靈芝草實是東山嶺上漫山遍野的百草,加之嶺上巨石纍纍,河澗流淌,東山羊是放在山嶺之中,任其奔跑跳躍,自尋食物。因此,東山羊不像一般傢中飼養的綿羊那樣溫順,其肉質自然亦要活嫩鮮得多。據史書記載,東山羊的飼養在唐代就有一定規模。看來,東山羊的歷史已是很久遠的了。
  東山嶺地處熱帶海濱,海洋的調節,山中的崗氣,豐沛的降雨,肥沃的土壤,藴育了東山嶺的名茶——鷓鴣茶,長飲此茶,可清腦提神,促食健身。若配東山泉水,味道更佳。
  東山泉水,時而從石縫之中潺潺而泄,時而從地面上汩汩涌出,不斷變換,損捉摸不定。水勢較大而固定的三處:觀獅臺旁邊“飛來石”上刻有“海南第一泉”五字,石下泉水,終年流淌,一泓泉池,魚戲其中,池旁有石榻、石竈等。據傳古代有個道人在此修煉成側,故稱“仙泉”。另兩處:一處在“海眼裏流丹”,又稱“水流鼎”;一處在旅行社後側。東山泉水,清洌甘甜,是為佳泉。
  在東山嶺東麓的海岸邊,即是中國聞名的瀉湖——小海。小海與南海有一潮汐通道,是為潮水漲進落出之處,船衹通行要道。通道稍內,有一小港,即是港北港。小海方圓數十以裏,水面遼闊,風平浪靜,是泊船養殖之良好場地。目前小海之中,以飼養對蝦而著名,經過數個月的養殖,一般的對蝦可長到十幾釐米,肉質鮮嫩,味道極佳。正像上東山嶺,得嘗一下東山羊美餚;下小海,也別忘品對蝦之佳味!
  南海獼猴島
  從萬寧縣東山嶺繼續南行,便到了陵水縣的南灣半島。南灣半島三面臨水,一端有一狹窄地帶與陸地連接,面積達933公頃,最高處海拔240米。半島上的衡樹灌叢中,棲息着大約25群猴子,總數約近1000衹,是獼猴的天然樂園,素有“猴島”美譽。南灣半島是我國唯一馴養猴子的自然保護區。
  登上獼猴島,仿佛到了《西遊記》中描寫的“花果山”。這裏猴子成群,追逐於樹木山石之間,嬉戲於花草洞穴之中,喧嘩吵鬧,甚至打鬥,千姿百態,任君觀賞。島上植物多樣,果實豐美,椰子高挂,芒果正熟,菠蘿清香,楊桃纍纍,荔枝、竜眼、葡萄、石榴……稱之“花果之島”,大概名副其實吧!
  居住在南灣半島的獼猴,體型較小,是一種叫做恆河猴或廣西猴的獼猴,是國傢二級保護動物。猴群分居兩地,各自為政,獨霸一方,互不相犯。當然,有時難免發生爭鬥,則兩群猴子的猴王,身先猴卒,英勇搏鬥,贏得猴兒們的尊敬。故在南灣自然保護區內,有兩處獼猴食場。
  西食場在一個低矮的山坡上,那裏有一些小石凳、小石桌之類,上有番薯幹、稻穀、花生等,是馴養人員有意放的,因為獼猴除食島睥 各種野果之外,極喜愛吃些薯、各類食物。東食場也有類似的馴養方法。現在,衹要馴養員一聲口哨,獼猴便會從四處奔來,開始一頓慧的美餐。據說,開始馴養獼猴時,猴群根本不來,後來經過耐心的等待,獼猴纔逐漸吃食。不久,東、西兩猴群就為爭食大鬥起來,互相水火不容,因此,就建立了東、西兩個食場,纔避免了猴群間的戰爭。
  猴子是一種極有靈性的動物,據心理學家的有關研究,獼猴還有類似人類具有心理活動。南灣的獼猴能認辨男女,尤對婦女多有無禮之舉。對陌生男人,獼猴懼怕得要命,一見便遠遠躲開;而一見女人,獼猴就要上前喊叫抓摸,甚至攔住過路女子,似欲行非禮。因此,古有人猴“野合”之說,恐怕也是事出有因吧!獼猴極怕蛇類和狗,一有蛇盤踞附近,或狗走近,便四處逃散,但獼猴不懼狂風暴雨,遇到暴風雨時卻若無其事,仍照常安息在樹枝上或山洞之中。
  每年10月底至翌年2月初,是獼猴的發情交配期。此間,猴王往往三妻四妾地霸占着母猴,盡情恣意地享樂、引起猴兒們的嫉妒與仇恨。獼猴每年一胎,每胎一仔,6個月懷胎,5歲成熟,一般壽命約為30歲。
  獼猴不僅是珍稀的觀賞動物,其經濟價值也極高。其膽結石稱“猴棗”,能治療惡性腫瘤、頭昏頭痛和其他神經性疾病等,是十分貴重的藥品。猴腦和猴肉早等滋補品和佳餚,在廣東風味的餐廳裏,仍可品嚐到。
  仙境鹿回頭
  鹿回頭在崖縣三亞港南約5公裏處。這裏有一座山嶺拔地而起,雄偉峻峭,氣勢非凡,因貌似一頭金鹿伫立在海邊回首觀望,故得名“鹿回頭”,且流傳着一段動人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殘暴的峒主,想取一副名貴的鹿茸,強迫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鹿。有一次阿黑上山打獵時,看見了一隻美麗的花鹿,正被一隻斑豹緊追,阿黑用箭射死了斑豹,然後對花鹿窮追不捨,一直跑了九天九夜,翻過了九十九座山追到三亞灣南邊的珊瑚崖上,花鹿面對煙波浩瀚的南海,前無去路。此時,青年獵手正欲搭箭射獵,花鹿突然回頭含情凝望, 變成一位美麗的少女嚮他走來,於是他們結為夫妻。鹿姑娘請來了一幫鹿兄弟,打敗了峒主,他們便在石崖上定居,男耕女織,經過子孫繁衍,把這座珊瑚崖建成了美麗的莊園。"鹿回頭"也因此名揚於世。
  鹿回頭一帶,別墅隱現在濃密的樹蔭之中。高高的椰子樹挺拔地生長着,姿態優雅無比。在鹿回頭的兩側海濱,有一處珊瑚礁平臺,足有百餘米寬,上有礁石突兀或凹坑隱沒。平臺之上的海灘上,全是珊瑚的殘體,有的還保存着珊瑚形狀,有的則已衝磨成珊瑚沙。邁步在白色的珊瑚沙灘上,遠望着湛藍的南海,令人心意坦蕩,神采飛揚。
  在鹿回頭的東鍘,有大小兩小海灣,大者名曰“大東海”,小者名曰“小東海”。沙灘柔軟,潔白細膩,海水清澈明靜,一年四季,晝夜晨昏,男女老少,均可去暢遊一番。比起海南島北部的海水浴場如秀英海濱浴場,大、小東海的海水更為潔淨,波浪更為平微,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亦勝過著名的天涯海角一帶的海濱浴場。因此,它可算是目前海南島上最佳的海濱浴場了。最近報道海南島又在開發一處更加美麗的海灘——牙竜灣。那裏被人譽為“中國的夏威夷”。甚至贊之“不是夏威夷,勝似夏威夷”。估計不久的將來,海南當又添一個海灘勝景了。
  東方夏威夷——亞竜灣
  前幾年尚名不見經傳的亞竜灣海灘,如今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以“東方夏威夷”的美名,飲譽中外。
  亞竜灣全景圖亞竜灣位於三亞市東邊約30公裏處,這裏背依山巒,面臨大海,海碧天澄,沙鷗翔集。潔白細軟的沙灘,長達7000餘米,寬100餘米,灘面平坦,海灣外側有五個小崖的蔽護,海灣內風平浪靜,十分適宜於海水泳浴。這裏長年無鼕,年平均氣溫為25℃,夏天平均氣溫為28℃,而鼕季平均氣溫亦不低於20℃,海水溫度由於菲律賓暖流的影響,常年都保持20℃以上。因此,一年四季,牙竜灣都適宜於遊泳。即使在降鼕季節,祖國北方尚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之際,而牙竜灣海灘則可以赤露着身體,盡情享受着沙灘、海水與陽光,品嚐椰子、西瓜和雪糕。
  亞竜灣還是個海底花園,由於這裏水溫溫暖,海水澄潔,透明度大,????度適中,衹要潛入幾米水深處,就可看到絢麗多彩的海底珊瑚景觀。活着的珊瑚點,宛若盛開的花朵,水流過處,隨水起舞,姿態分外優美。珊瑚各種各樣,有白玉般的菊花珊瑚,有粉紅色的蓮花珊瑚,有淺黃色的蘑菇珊瑚,有深紅色的牡丹珊瑚,真是五光十色,蔚為奇觀。
  潛遊海底,除觀賞多姿多彩的珊瑚礁外,還可以捕捉竜蝦等海生動物。身長體壯的竜蝦,重可達數公斤,長可達六、七十釐米,甲殼堅硬,色澤鮮豔,行動緩慢,常在夜晚出來覓食,白天卻在珊瑚礁叢中。在海南聽專門潛水捉蝦的漁夫說,捕捉竜蝦是最有趣的事。
  亞竜灣之名字,據說與一個民間傳說有關。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深處棲息着兩條竜,一條青竜,一條黑竜。它們為了爭奪竜王之位,互相廝殺了十天十夜,弄得水波翻騰,烏雲密佈。有一天,青竜趁黑竜不備,撿起一顆巨大的珍珠,砸嚮黑竜。黑竜見勢不妙,便張開巨嘴,欲把珍珠吞下,誰知巨珠正好打在黑竜的門牙上,擊落了竜牙,黑竜忍痛逃遁。而那顆竜牙卻落在了這進而的海灘,成為今日的“亞竜灣”了。
  天涯和海角
  在崖縣三亞鎮西24公裏,有一處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景區天涯海角,原名下馬嶺,南嚮三亞灣,海灘之上,奇石纍纍,或成群簇立,或孤石突兀,散布在數千米之長的海灘上。其中有一渾圓巨石上,刻着“天涯”兩字,在其旁一塊臥石之上,又鎸有“海角”兩字,構成天涯海角旅遊區的主體。二石之左,拔地而起一石柱,大有擎天之勢,上刻“南天一柱”四個大字。適逢潮水漲來,海浪拍擊礁石,濺起層層雪浪,發出轟轟響聲,遊人親臨此境,確有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真切感受。
  天涯海角附近綿長的海灘之上,還散布着許多奇石,有的像猛虎,有的如海龜,有的似青蛙,還有的若野豬……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平坦闊遠的海灘上,沙軟潮平,波微流暖,終年無鼕夏,水溫適宜,是十分理想的海濱浴場。
  這裏海水潔靜,透明度大,潛泳愛好者衹要潛入幾米深處,就可欣賞多姿多彩的海底景色。那五光十色的珊瑚叢中,白玉般的菊花珊瑚,粉紅色的蓮花珊瑚,朱紅色的牡丹珊瑚以及淡黃色的蘑菇珊瑚等等,各放異彩,爭奇鬥豔。加上各種奇形怪狀,卻格外可愛的熱帶魚蝦和海藻等悠遊生長其間,構成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花園”。
  一麯“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裏四季春常在”,傳遍神州大地,海角天涯忝了廣大旅遊者神馳心往的地方。隨着海南建省,海南島的開放與開發,瓊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可愛。在不久的將來,人們真切期待着那時的海南島真正變成一個夏威夷般的旅遊風景區,不但吸引着國內廣大的遊客,也吸引着國外遊客,前來瓊島觀光旅遊。
  海南的風俗風情
  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被稱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塊未被污染的淨土”。島上四季常,森林覆蓋率超過50%。海南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陽光、海水、沙灘、緑色、空氣五大旅遊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獨厚的熱帶海島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傢、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樸、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緻。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動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係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𠔌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捨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傢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裏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係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大東海
海南四大名菜 Four dishes of Hainan
  文昌雞
  文昌雞——號稱“海南傳統四大名菜之首”。因産於文昌而得名,而且還是馳名中外的一道名菜。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該市潭牛鎮天賜村,村外多榕樹,樹上古枝參天,濃蔭遮日,樹上緑草如茵,雞雛成群,雞食榕籽、覓昆蟲,追逐嬉戲,繁衍生棲,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豔,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一般現在當地人養雞方法:將純種雞苗交給農戶放牧飼養120天,回收後喂大米、番薯、花生餅、椰蓉等熟飼料,集中育肥50天。
  關於文昌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衹文昌雞請皇帝品嚐。皇帝品嚐後稱贊道:“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文昌雞由此得名,譽滿天下。因村野之雞受皇上天子賜名,村捨榮光,該村得名天賜村。天賜村中最早養雞人姓蔡,故文昌雞亦稱蔡氏雞。
  在海南素有“沒有文昌雞不成席”之說。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吃法是白斬(也叫“白切”),是中國最佳食用型雞種之一,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質原味。如果你夾一塊金黃色的雞肉放入你的口中,一定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捧!”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 吃文昌雞的佐料很講究,蒜泥+醬油+桔子汁,海南人沒有吃醋的習慣,桔子汁是必不可少的。白斬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出備受推崇,名氣頗盛。
  加積鴨
  加積鴨盛産於海南瓊海市加積鎮,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相傳加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番鴨”。其長相別於本地的草鴨和北京鴨。它形體扁平,紅冠黃蹶,羽毛黑白相間。由於加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故人們把加積飼養的番鴨稱為加積鴨。據測定,加積鴨肉含蛋白質34%,比雞和豬,牛肉含量都高,脂肪則占12%左右,比北京鴨的含量少8%,比鵝和草鴨更少;而胸、腿的肌肉占全部肉量的六成左右,是一種肥美多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健康美食,可補虛暖胃,強筋壯骨,活血行氣。
  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食,取鼕蟲草一起燉食,滋補之功更大,如與糯米煮鴨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講到了享受加積鴨,佐料也特別講究:用滾鴨湯衝入蒜茸,薑茸,擠入酸桔汁,加精????,白糖,辣椒醬調成。那麽這令人垂涎三尺的加積鴨是如何喂養的呢?這以瓊海市嘉種填肥鴨最為出衆,它的特點在於:從小給小鴨仔喂養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養到70天左右時開始填肥,也就是“填鴨”把米飯,米糠,豆餅等揉和成團,往其嘴裏塞,一天三次。經過20多天的填肥,這時鴨的嘴腳變白,脂肪滲入肌肉,肉肥香嫩,以這種方式喂養的加積鴨,稱為“正宗加積鴨”一般加積鴨有白斬、板鴨、烤鴨三種食法,但以“白斬”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固而最為出名。
  東山羊
  東山羊自宋朝以來就已享有盛名,並是“貢品”,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東山羊産於萬寧縣東山嶺,毛色烏黑,肉肥湯濃,膩而不膻。東山羊通體呈黑色,它的性成熟較早,三至六月齡即性成熟,母羊5至8月齡即可配種,公羊十至十一月齡可開始利用。母羊年産1至2胎,産羔率150%-200%。東山羊適應性很好, 既可以適應放牧, 也可以適應捨飼。尤其對溫熱條件比較適合, 它主要適合在我國的南方, 氣候比較溫暖的地方飼養,尤其是在長江以南地區飼養
  東山羊是在海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下而形成的一個地方優良肉用品種.在體型外貌方面, 它在山羊當中是屬於體型比較大的一種. 成年體重可達40到50公斤, 外貌特點是它的公羊母羊都有角都有鬍須, 頸部比較細長, 體質比較結實,毛色短而發亮。
  東山羊的食法多樣,有紅燜、清湯、椰汁、幹煸及火鍋涮等多種吃法,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每種吃法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總的來說,就是好吃。色澤金黃,裝盤整齊,肉質酥爛,潤滑適口,氣味芳香,十分鮮美。
  和樂蟹
  和樂蟹是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之一,與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並稱為“海南四大名菜”。和樂蟹産於海南萬寧縣和樂鎮,以甲殼堅硬,肉肥膏滿著稱。和樂蟹得烹調方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其以“清蒸為佳,既保持了其原味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
  “清蒸和樂蟹”的特點是:突出了和樂蟹的原汁原味,其蟹肉鮮嫩,蟹膏為黃色,似鹹蛋黃,配薑醋佐料而食,味極鮮美,極富營養。而且,它還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舒筋活血,治疽愈核”的藥用功效。對人體可謂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Hainan Dao
  海南島
  Hainan Dao
    中國第二大島,中國地處熱帶的一個大島和最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産基地。古稱珠崖、瓊崖或瓊州,位於北緯18°09′~20°11′,東經108°36′~111°04′。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西瀕北部灣與越南相望,南臨遼闊的南海和太平洋。南北長約 245公裏,東西寬258公裏。面積 3.22萬平方公裏。因位於瓊州海峽之南,故名海南島。1987年在批準設立海南省的同時,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
    地質構造 海南島屬華夏臺背斜。燕山運動時花崗岩廣泛侵入,形成穹窿構造,基本奠定了全島地貌輪廓。第三紀末因火山活動,北部形成大片玄武岩臺地。約在中更新世末,上更新世初,瓊州海峽相對下沉,海南島與雷州半島分離,形成大陸島。在被侵蝕夷平、無玄武岩覆蓋的花崗岩準平原上,第三紀砂岩的平整堆積廣布,侵蝕後形成坡陡頂平的丘陵。
    地貌 海南島中間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和臺地為主,從中心嚮外,山地、丘陵、臺地及平原依次環狀分佈。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約占全島面積25%,100~500米丘陵占10%,50~100米的臺地占47%,5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11.5%,階地和砂地共約占5.5%,河流等占1%。島的北部為臺地和平原海拔多在百米以下,略作波狀起伏,主要由玄武岩、花崗岩和海濱疏鬆沉積物等組成。臺地上覆有厚層紅色風化殼,且多孤立火山錐,如雷虎嶺、馬鞍山等,共20餘座,海拔一般不超過200米,多保存完整的火山錐和火山口。南渡河中遊及那大和萬寧一帶,侵蝕剝蝕臺地廣布,上有花崗岩殘山丘分佈。沿海為海拔40米以下的海蝕臺地。中部偏南地區多山地,三列主要山脈呈東北—西南平行排列。山地高度多半在500~800米。島上超過千米山峰81座, 6座高出1500米。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第二高峰鸚哥嶺海拔1812米。中部山地周圍低山地帶,錯落分佈許多小型河𠔌盆地,如萬泉河中遊石壁盆地、南渡河上遊白沙盆地和昌化江上遊通什盆地等。島的南部沿海多花崗岩低山丘陵,部分伸入海中,成為小島和半島。著名的榆林港和三亞港均由半島環抱而成。
    海南島岸綫麯折,多港灣,岸綫長1477公裏,北段從白馬井到清瀾港為海蝕堆積岸;東南段從清瀾港到榆林港是小港灣式堆積海岸;西南段,由榆林港到白馬井,多為海積階地海岸。近岸有紅樹林和珊瑚礁。
    氣候 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年總量為460~585千焦耳/平方釐米。年均日照時數多在2000小時以上,其中西部沿海最大達2650小時,中部山區較少,約1750小時。年均溫22.5~25.4℃,年均最低溫1~5℃以上。 1955年1月極端低溫,定安-0.3℃,儋縣0.8℃,五指山曾結薄冰。10℃以上的活動積溫為8200~9200℃。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是中國降水較多地區之一。降水地區分佈不均,東部2000~2800毫米,西南沿海僅約900毫米。幹濕季節明顯,11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降水僅占年總量10~20%,常造成幹旱。常年風大,年均風速約3米/秒。 海南島是多臺風地區,素有“臺風走廊”之稱。年均有4次之多。 其中75%在文昌、瓊海、萬寧一帶登陸。
    水文 島上河流從中部山地發源,呈放射狀,獨流入海。河流多而短小,共154條。較大的有南渡江、昌化江和萬泉河。河流流量變化急劇,常暴漲暴落。汛期徑流占全年徑流總量80%以上,而枯水期有些河流甚至斷流。水力資源較豐富,全島水力資源藴藏量99.5萬千瓦,其中3大河流占75%。 可開發水力為64.75萬千瓦。 島的北部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全島已建有大中小型水庫2807座,有效庫容42億立方米,以儋縣的鬆濤水庫最大。
    土壤與資源 地帶性土壤為磚紅壤
英文解釋
  1. n.:  Hainan Islands
近義詞
海南, 海南省, , 瓊州
相關詞
湛江海口海峽雷州半島百科大全南海地理沙灘
吉尼斯廣州灣戰役國共內戰旅遊海南風景古遺址
交通鐵路人物將軍國軍抗日戰爭三亞中國鐵路
車站節日節慶活動歡樂節第七屆更多結果...
包含詞
海南島????海南島服印象·海南島
海南島戰役海南島鐵路海南島歡樂節
海南島換花節海南島西環綫海南島雞尾酒
海南島國傢公園海南島自然資源海南島西環鐵路
海南島環綫鐵路海南島登陸戰役中國海南島歡樂節
第九屆海南島歡樂節第三屆海南島歡樂節第四屆海南島歡樂節
第二屆海南島歡樂節第一屆海南島歡樂節第六屆海南島歡樂節
第五屆海南島歡樂節第十屆中國海南島歡樂節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
第七屆海南島歡樂節第十屆海南島歡樂節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第八屆海南島歡樂節哀牢山—海南島波峰帶海南島國際自行車賽
海南島伊斯蘭古墓群輕狂而已:海南島時光錄哀牢山海南島波峰帶
海南島三亞市的圭亞那柱花草海南島環綫鐵路石碌至三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