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海南大風子
目錄
No. 1
  拉丁名 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中文名 海南大風子
  拉丁科名 flacourtiaceae
  中文科名 大風子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廣東(海南島)、廣西(竜州、寧明)、
  現狀 瀕危種。海南大風子為熱帶、南亞熱帶季雨林樹種。由於生長在低海拔的山區外圍,人為活動頻繁,受到嚴重破壞,更新不良,天然資源日趨枯竭。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15米,胸徑達50釐米;樹皮暗灰帶緑色,平滑;大枝平展呈蛇走狀;小枝稍嚮上斜伸,無毛。葉互生,.薄革質,長圓形,長9一13(一19)釐米,寬3一6釐米,先端短急尖而鈍頭,基部楔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波狀鋸齒,側脈7一8對,在兩面稍隆起,網脈顯著;葉柄長1一1.5釐米。花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腋生,長1一1.5釐米;雄花密集,萼片4,橢圓形,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有睫毛,雄蕊約12,花絲基部粗壯,疏生短柔毛;雌花的花被與雄花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約15枚,子房密生黃色茸毛,1室,有5側膜胎座,胚珠多數,幾無花柱,柱頭3,扁平三角形,頂端2淺裂。槳果球形,直徑4-6釐米,果皮革質,密被黑褐色茸毛;種子約20,長約1.5釐米。
  特性 海南大風子多生於低山丘陵地區。分佈區的年平均溫一般21--25℃,極端最低溫2℃,年降水量1400--1800毫米,幹濕季明顯至不太明顯,相對濕度為80--85%。土壤多為褐色棕紅壤或山地紅壤,在石灰岩地區也能正常生長。一般喜生於溝𠔌和岩石裸露的河岸階地,居於林冠的第二層林層,天然結實率弱,更新不良,林下幼苗、幼樹稀少。上層樹種主要有降香黃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 (l.) skeels、大果水翁cleistocalyx conspersipunctattum merr.et perry.、嶺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等。花期4--5月,果期8--10月。
  保護價值 海南大風子的種子油富含副大風子酸和晁橫酸等,其有效成分比泰國大風子 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還高,可供消炎和治麻風病、牛皮癬、風濕病等癥。木材結構密緻,材質堅硬而重,耐磨、耐腐,為海南的優良名材。
  保護措施 海南大風子在海南雖然分佈較廣,但植株數量稀少,且近年森林砍伐較快,在許多地區已日趨絶滅。為此,在尖峰嶺自然保護區必須列為保護對象,嚴禁砍伐,同時應盡快採種育苗,試種人工林,以免絶滅。
  栽培要點 果實成熟時呈黑色。采收後攤放晾幹,砸破果皮,取出種子,晾幹後用濕沙貯藏,以防乾燥。待翌春條播,播後十天左右開始發芽,發芽率達70--80%,小苗必須遮蔭。一年後苗高40釐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花木百科
  海南大風子介紹
  海南大風子 (Hydnocarpus hainanensis(Merr)Sleum.)
  科屬:
  大風子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15米,胸徑達50釐米;樹皮暗灰帶緑色,平滑;大枝平展呈蛇走狀;小枝稍嚮上斜伸,無毛。葉互生,薄革質,長圓形,長9-13(-19)釐米,寬3-6釐米,先端短急尖而鈍頭,基部楔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波狀鋸齒,側脈7-8對,在兩面稍隆起,網脈顯著;葉柄長1-1.5釐米。花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腋生,長1-1.5釐米。雄花密集,萼片4,橢圓形,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有睫毛,雄蕊約12,花絲基部粗壯,疏生短柔毛;雌花的花被與雄花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約15枚,子房密生黃色茸毛,1室,有5側膜胎座,胚珠多數,幾無花柱,柱頭3,扁平三角形,頂端2淺裂。槳果球形,直徑4-6釐米,果皮革質,密被黑褐色茸毛;種子約20,長約1.5釐米。
  分佈與習性:
  分佈於海南尖峰嶺、壩王嶺、吊羅山、七指嶺、五指山、黎母山、鸚歌嶺和崖縣的羅蓬嶺、落筆洞、南山嶺等地及廣西竜州、寧明。海南島的文昌、瓊海、萬寧、儋縣、屯昌等縣曾有記載。越南北部亦有分佈。
  海南大風子多生於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區。分佈區的年平均溫一般21-25℃,極端最低溫2℃,年降水量1400-1800毫米,幹濕季明顯至不太明顯,相對濕度80-85%。土壤多為褐色棕紅壤或山地紅壤,在石灰岩地區也能正常生長。一般喜生於溝𠔌和岩石裸露的河岸階地,居於林冠的第二林層,天然結實力弱,更新不良,林下幼苗、幼樹稀少。上層樹種主要有降香黃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n、海南薄桃Syzyaiumcumini(L.)Skeels、大果水翁CleistocalyxconspersipunctattumMerr.EtPerry.嶺南山竹子GarciniaoblongifoliaChamp.等。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繁殖與栽培:
  果實成熟時呈黑色。采收後攤放晾幹,砸破果皮,取出種子,晾幹後用濕沙貯藏,以防乾燥。待翌春條播,播後十天左右開始發芽,發芽率達70-80%,小苗必須遮蔭。一年後苗高40釐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應用:
  漸危種。海南大風子的種子油富含副大風子酸和晁酸等,其有效成分比泰國大風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aPierre還高,可供消炎和治麻風病、牛皮癬、風濕病等癥。木材結構密緻,材質堅硬而重,耐磨、耐腐,為海南的優良名材。